《约纳丹号历险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约纳丹号历险记- 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换成钱。
  他把这个计划偷偷吐露给了吉麦利、高尔敦和伊万罗夫,他们在约纳丹号上就已经成为知己,其他三人对他的计划拍手叫好,同时对自己不能有所作为感到惋惜。但事情往往是触类旁通的,他们很快也制定出了同样的计划。他们曾暗勒柯吉考察小岛,见过肥沃的土地,为什么不能试一试?一个人从事饲养?二个人从事种田?半年以后,结果令人满意的话,为什么还要离开?麦哲伦和非洲,都不是自己的田土,因此何处谋生无关紧要。即使劳动的结果相反,他们也只是付出了劳力,并没有多大的损失。人们只是没病没灾,身强力壮,体力是用之不竭的。即使白干半年,总比无所事事要值。开发这方沃土至少可以增强人的体力。
  这四家的男人有理智,妻子的举止庄重,孩子们身体强壮。别人办不到的事,他们一定能成功。他们拿定了主意,并得到阿尔特勒布尔和勒柯吉的同意与帮助,准备出发。
  移民们正向斯高奇维尔湾运送物质,这些人为出发积极做准备,他们用木头临时做了辆结实的四轮货车,车子简陋,但大而实用,上面堆满食品、种子、家具、日用品、枪弹药,以一言蔽之,开荒初期的必用品都带齐了,当然,还忘不了带上四、五只家禽。既然高尔敦准备从事饲养业,就必须带上兔子、牛、羊、猪。然后,四家人向北挺进,寻找合适的落脚点。
  离斯高奇维尔湾十二公里处,他们如愿以偿。这是个逶迤、辽阔的高原,西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东边是巨大的山谷,其中间淌着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河两岸的山坡上是茂盛的青草,形成天然的牧场,众多的牲畜在这里轻松、自由地找到食料。高原上是一层腐植土,将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的杂草清除掉,就会成为出色的耕地。
  几个外乡人一到就开始干活,最优先考虑的是用树干做墙,建四座小农庄。他们没日没夜地干,是为了今后住得更舒服、更安全。
  天气转坏,寒风、大雪无法阻止他们的工作干劲,他们争分夺秒,在勒柯吉来访时,就全部完成了。勒柯吉对他们人定胜天的精神赞不绝口。李威利正在建叶片车轮,以便利用河水的流动提供的动力将砍伐的木头自动传送下来。吉麦利和伊万罗夫已经翻整了田地,一开春就准备播种。高尔敦一家已为动物围好了饲养圈。
  这些努力可能会白费,但勒柯吉觉得,脚踏实地地干实事总比麻木不仁地闲着要可取。
  那些人跟孩子没什么两样,天气好,就出来尽情享受;天一阴,便像个缩头的乌龟闭门不出。天再一晴,又出来;再一阴,又进去,光阴白白流逝。可惜晴天少,阴天多,六月二十一日是南半球的冬至。
  在斯高奇维尔湾过了一段时间,移民之间重新调整住房。有的是因为不和,有的是因为新结下友谊,于是进行了对换。此外,小岛上的人群中已形成了几个小小的团伙。
  第一个有勒柯吉,两个印第安人,阿尔特勒布尔,洛德士一家,约纳丹号的全体船员,当然包括迪克和桑德。就像月亮围绕着太阳一样,他们都以勒柯吉为核心。
  第二个团伙同样是由本分、规矩的人组成:移民公司雇佣的四个工人,施密特、朱莱特、劳逊和佛克,另外十五人是交纳了费用,去作移民的工人。
  第三组是五个日本人,他们从不出头露面,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人们很难见到这几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人。
  第四个团伙把费尔丁南·博瓦勒推作领袖,他以讲坛为战场,拉了五十来个移民入伙。只有十五到十二个是工人,大部分是农民。
  第五组人数有限。他们拜刘易斯·多里克为师,从他身上吸取思想养料。水手肯尼迪,厨师希瑞戴和其他五六个人紧跟着他。他们口口声声称自己是工人阶级,其实大部分人都是职业罪犯。
  而拉查尔·塞罗尼,约翰·拉姆和十来个酒鬼对参加团伙并不积极,他们只是被人牵着鼻子的傀儡,跟着那群斗士起哄。
  第六组,也是最后一组吸纳了所有剩下的人,他们又分成不同的派别,形成各个小团伙。但总的来讲,其共同特点是:毫无主见,随波逐流,意志消沉,对什么都不关心。一旦受到冲击便会逆来顺受。
  像愚不可及的弗里兹·格罗斯,性格暴躁的摩尔兄弟,他们不可能一连三、四天地去拜访同一个人。至于帕德逊,一向默默无闻,只是有利可图时才会抛头露面。他和布莱克、龙杰两个伙伴离得大家远远的,独自生活。
  说句实话,这些小团伙中,最善于投机取巧的要数刘易斯·多里克,他的那群信徒们生活美满幸福,最幸福的当然要算领袖本人。
  只要天气好,此人便会出动推销其理论。他心甘情愿地走家串户,浪费口舌。他鼓吹个人拥有财产是不道德的行为,一切东西大家应该均享。他频频得手,别人的东西只要中他意,他便会把它据为己有。当然,他嗅觉灵敏,知道哪些人不会买他的账,他就尽量不去惹他们。他专捡那些有气无力、优柔寡断、委委缩缩、呆头呆脑的人下手。他们被他的胆大妄为,劫富济贫的口号彻底吓住了,将自己的东西拱手相送而毫无怨言。他们稍有迟疑,就会看见多里克扫来的残酷目光,立刻就一言不发。这个昔日的教授从未像现在这么快活过,在他看来,霍斯特岛简直就是天堂。
  应该承认,他还算得上公正,因为他对相左的意见并不一概排斥。尽管他肆无忌惮地巧取豪夺,但同时公开宣称:别人抢取他的一切也是正常的。人们对他的慷慨大方拍手称好,可是要知道,他现在是一无所有。因此可以说,他决不会永远鼓吹这个论调。
  其弟子对老师亦步亦趋,虽然没有到那炉火纯青的技术,但也全力以赴。就一个冬天,不费什么事,这些一贯否定产权存在的人将大众的财富归为了己有。
  勒柯吉对暴虐专横的行为略知一二,他本人也是自由主义的鼓吹者,但对这荒诞不经的行为也大为惊讶。怎么样处置他们?以什么名义?他有什么权力来挑起争斗?
  而且,他现在更担心的是人口的死亡。随着天愈冷,生病的人愈多,他就愈显得力不从心。六月十八日,出现了第一个死人,这是个五岁的孩子,得了支气管肺炎,任何治疗都对他无效。这是霍斯特岛接受的第三具尸体。
  勒柯吉同样对阿尔吉的精神状况感到担忧。他发现他现在心烦意乱。一旦移民离开这里,这事如何了结?阿尔吉不愿意随格拉兹爱娜离去,而且在遥远的地方他会不会因郁郁寡欢和无法谋生而死去?
  六月十八日,阿尔吉比以往显得更加忧心忡忡。每次他从塞罗尼家回来,不用勒柯吉开口,他就会自动把情况告诉他。昨天晚上,塞罗尼又醉了,他对妻子拳打脚踢,幸运的是,下手不如以前那么狠。
  勒柯吉不由得陷入沉思,既然塞罗尼醉了,就说明他有办法搞到酒。难道水手们没有守护从约纳丹号上卸下来的物质?
  当阿尔特勒布尔被问到此事,也感到莫名其妙,因为监守工作从没有放松过。因此,每次出事以后,他都答应加强警戒。
  六月二十四日,冬至后的第三天,发生了一件大事。虽然不是他本人引起的,但和他有关系,而且,这事对他以后有着极深的影响。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微风徐徐。当时只有五、六度,空气干冷,土地僵硬。太阳挂在天边,泛出耀眼的白光。移民们都出来透空气。
  迪克和桑德,天气再坏都要出门,今天更不可能留在家里。他们出现在野外呼吸新鲜空气的人群中,与马塞尔·诺瑞利和另外两个同龄的孩子,正在玩跳房子游戏。他们太投入、太开心,根本没有发现附近有群大人也在找乐子。玩可不是孩子的专利,成年人玩起来也会乐不思彼。他们有六个人,正在玩滚球游戏,其中有与迪克发生过冲突的弗莱德·摩尔。
  终于,有个小球滚到孩子的房子里,桑德正全视贯注,他马上要赢,无意地把小球踢开了。立刻有人揪住他的耳朵。
  “喂,小家伙!”一个大嗓门,“怎么不注意点?”
  他的耳朵又被狠狠地拧了几下,软弱的桑德大哭起来。
  要不是生性好斗的迪克插一杠子,事情到此也就完了。
  突然,弗莱德·摩尔——真正的对手向他攻击——不得不松开桑德进行自卫。其同伙——顺手找了个武器——从后面狠狠打了他一下,他猛一转身,看到这个曾经冒犯过他的,无礼的小孩。
  “又是你,小毛孩!”他一边喊,一边伸出手,想抓住这个微不足道的对手。
  但是,抓桑德容易,迪克就不那么好对付了。他往旁边一跳,撒腿就跑。弗莱德·摩尔穷追不舍,破口大骂。
  游戏继续,每次当他要将对手抓住时,迪克总是突然拐弯逃脱。摩尔越走越恼火,但总是扑空。但这不是一场公平的游戏,他们之间的个头无法相比。尽管迪克多次逃脱,但终于快要束手就擒。
  这时,弗莱德·摩尔往前跨了一步,一伸手就可以逮住他了,可是他脚下碰到了一个倒霉的东西,一下失去了平衡,重重摔倒在地,伤得不轻,一下子站不起来。迪克和桑德利用这个机会跑得远远的。
  这是一根棍子将他绊倒,它是马塞尔·诺瑞利的拐棍。这孩子为了救朋友,使出了唯一的绝招,将拐杖插到他两腿之间。他为自己的成功正开怀大笑,并不觉得这是个英勇的壮举。但是,他已引火烧身,既然他这个残废失去了依靠,那么只好在那里坐以待毙,弗莱德·摩尔正向他逼来。
  当他怒不可遏地爬起来,马上跑到诺瑞利旁边,像抓小鸡一样,一把将他拎起来,这个孩子才醒悟过来,再也不笑了,发疯地尖叫。而那家伙根本不予理会,那双大拳头朝他脸上抽。
  有人从后面拦住他,拳头再没有落下来。一双强有力的手将他紧紧拉住,用责备的口吻说:
  “怎么了!摩尔先生……这可是个孩子!”
  谁敢教训他?他转过身,认出是勒柯吉。
  勒柯吉用镇定而更严厉的语气说:
  “还是个残废!”
  “关您什么闲事?”弗莱德·摩尔大喊大叫,“松开,否则!……”
  勒柯吉根本不理睬他,弗莱德·摩尔猛地一用劲想挣脱出来,但被抓得太牢,没办法,先放了诺瑞利,好腾出另一只手去打。面无表情的勒柯吉一动不动,只是加了一点气量,弗莱德·摩尔就疼得跪了下来。
  勒柯吉马上放开他。气急败坏的弗莱德手伸到腰间,拿出一把大刀,他目光凶狠,一脸杀气。
  幸运的是玩滚球的其他几个人看到情况紧急,连忙上来劝架,将他扯住。勒柯吉惊愕而忧伤地看着发狂的对手。
  当人怒不可遏时,便会冲动,便会不顾一切。面前的正是这样的人,一个活人,失去理智,变得疯狂,大喊大叫,口吐白沫,气都喘不上来。看到这,勒柯吉还能固执地坚持自由主义的理论吗?他不应该承认,在改造人的思想中,需要有一定的约束吗?
  “走着瞧,伙计!”这是弗莱德最后说的话,他被四个大个子抱得不能动。
  勒柯吉耸了耸肩,头也不回地走了。很快,他就将这次荒唐的搏斗忘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