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星 金·s·罗宾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火星 金·s·罗宾森- 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颊上一个吻,然后调到普通频道转身离开了。够了,够了。同广子讲话才是趣味无穷的,那是真正的谈话,那是有关现实世界现实问题的。广子几乎每大都要寻求娜佳的帮助。而娜佳也乐此不疲,因为广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自从在火星上着陆以来,她明显地提高了对娜佳能力的评价。职业上的相互尊重,才是建立友谊的最重要的纽带。只谈业务,别的一概不谈,多好的境界!气密封接,锁定机制,热量工程,玻璃极化,农业与人类的相互关系(广子的谈话总是超前几步)。与玛娅进行的带有感情性的窃窃私语的会谈,那些没完没了的争论,都是有关谁喜欢玛娅、谁不喜欢玛娅,有关玛娅对这对那的感受,以及那天谁伤害了她的感情,等等。
  呸!真让人厌烦。广子从不让人感到莫名其妙,除非她说出一些娜佳不知如何应付的话,像“火星将会告诉我们它需要什么,然后我们就去做。”对这样的话你能说什么?但是,广子只是满脸的笑容,对娜佳冷漠的表示一笑置之。
  深夜,到处都是讲话的声音。大家感情激烈,全神贯注,到了忘我的境界。多米特和沙曼查相信,他们能很快把经过遗传工程培植的可以存活的微生物引进到冻土层里,但他们必须征得联合国的同意。娜佳本人觉得这个主意令人恐慌;那样做会使工厂内的化学工程显得相当直截了当,比沙曼查提出的危险的创造行为更像制砖,尽管这些点金术士们自己就在实施着一些非常具有创造性的事情。几乎每天他们都带着新材料的样品回到活动屋:硫酸、制作圆拱屋灰浆的水泥、硝酸胺炸药、钙氰胺火星车燃料、多硫化物橡胶、硅酸物质、乳化剂或从盐里提取微量元素的试管,最近带回的是透明玻璃。能在火星上生产玻璃是一次重大胜利,因为先前虽多次努力想生产玻璃但只生产出黑色玻璃。但是,从硅酸盐原料中除去铁元素后却达到了目的。因此,那天晚上,他们坐在活动屋里,好奇地望着一小块一小块有玻纹的玻璃。玻璃上有许多不规则的小气泡,就像是十七世纪生产的一样。
  当他们把第一间居室掩埋、加压之后,娜佳走到里面取下头盔,到处转悠,用力吸着气。里面压力加大到450毫巴,同头盔里和活动屋里的压力一样,气体是氧、氮和氢气的混合,温度上升到15摄氏度,感觉非常不错。
  居室用一排竹竿铺成的地板分隔成两层,竹竿镶在两米半高的砖头墙的墙缝里。一节节圆筒排成了一个温馨的绿色天花板,吊着的氖气灯管把屋子照得透亮。靠墙有一道用镁和竹子做的楼梯,从一个洞口伸到上面一层。她从楼梯爬上去看了看,只见竹竿上铺着劈开的竹于,形成十分平展的绿色地板。天顶较低,呈圆形,是用砖砌的。卧室和卫生间,将放在上面,较低一层是起居室和厨房。玛娅和西蒙已经把废弃的降落伞上的尼龙做的帘帷都挂在了墙上。没有窗子,只有氖气灯泡发出亮光。娜佳不喜欢这样的布置。她自己正在重新设计,要让几乎每间屋都安上窗子。但是,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目前,这些无窗的居室是他们所能建造的最好的住处。毕竟,同现在的活动屋比较这已是一个大大的改善。
  她顺着楼梯下来,手指在砖上和灰石上触摸着。上面很粗糙,但一触在上面就有一种暖和的感觉,因为砖头和灰浆的后面放置了产生热量的元素,地板底下也有这样的元素。她脱下鞋子、袜子,尽情地享受脚板底下砖头给她带来的温暖粗糙的感觉。这间屋子妙极了,想到他们历尽艰辛来到火星上,用砖头和竹子建起了屋子,也是妙不可言的。她回忆起数年前在希腊克里特岛上一个叫阿普特拉的一个工地上看到的那些圆顶屋的废墟:那是罗马人的地下储藏室,圆拱形,用砖头砌的,埋在半山腰,大小与这些居室差不多。这些储藏室的真正目的还不知道,但据有些人说,是用来储存橄榄油的,尽管那时他们会有很多油。那些圆拱屋自建成已历两千余年仍完好无损,而且是在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娜佳穿上靴子,想到这些不禁莞尔一笑。从现在起两千年以后,他们的子孙后代可能会走进这个居室,毫无疑问,到那时居室已经成了博物馆了,如果它还存在的话。人们会惊叹不已:这是火星上第一个人类建造的居室啊!而且是她建造的。突然,她似乎感觉到未来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她,不禁打了个冷颤。他们就像住在穴洞里的克罗马尼翁人,他们过的生活当然要被后世一代代的人类学家进行着细心研究,像她这样的人只会好奇、惊叹,而决不会完全明白。
  又过去了很长时间,又完成了许多的工作。娜佳对所有这一切都有些漠然了,她总在忙碌着。圆拱屋内部工程是很复杂的,而管件、供热、气体交换、装锁……及厨房等工作,机器人又不能帮他们做。娜佳的那个小组手中虽然装置器械及工具一应俱全,而且穿着短裤、汗衫拼命苦干,但仍然花了大量的时间,干!干!干!日复一日没完没了地干。
  一天傍晚,就在日落前,娜佳艰难地走过挖得乱七八糟、又是泥又是沙的土地,来到活动屋。她又饿又乏,感到浑身极度地放松,完完全全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了。这倒并不是因为一天工作之后可以不必那样谨慎小心,而且就是因为漫不经心前天傍晚手套上撕了一个一公分的口子。幸好那天冷得不太厉害,大约零下50摄氏度——比起西伯利亚的最冷的冬天算不了什么一一但低气压立刻吸出了一道血口,接着血开始凝固,毫无疑问伤口就变小了,但愈合起来也就慢了。不管怎么说,你必须小心,但是,经过一天辛苦的建设工作之后,当铁锈色的阳光低低地从岩石重叠的旷野上斜照过来的时候,一刹那间,她可以感到她是幸福的。就在这时,阿卡迪从火卫一上呼叫她,她眉飞色舞地同他对话:“我感觉就像是在听一首露易·阿姆斯朗1947年的独唱歌曲。”
  “为什么是1947年的?”他问道。
  “哦,那一年他是最幸福的一年。在他的大半生生涯中,他的曲调高亢激昂,非常优美,但1947,他的曲调更加优美,因为曲调中透露出这样的完全放松的流畅的欢乐,你以前没有听到过,今后也决不可能听到。”
  “那是他愉快的一年,对吗?”
  “是的!惊人的一年!二十四年混在大乐队里非常不愉快,后来他回到‘狂热五人’那样的小乐队里。他年轻时就领导这伙人,现在,唱的是老歌曲,甚至还有一些老面孔,但一切都今非昔比,你知道,录音技术,钱,观众,乐队,他个人的魅力都不一样……感觉起来一定像青春泉,我告诉你。”
  “你必须送些录音来,”阿卡迪说。他想唱:“我能给予你的只有爱,宝贝!”此时,火卫一就在地平线上空。他一直呼她想向她问候。
  “那么说这就是你的1947年了。”说着就走了。
  娜佳放下开具,准确无误地唱起了歌子。她明白,阿卡迪说的话没错,她的情形与阿姆斯朗1947年出现的情形很相似--因为尽管西伯利亚的条件恶劣,但那时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她的青春年华就是在那里度过的。他们实际上有过幸福。然而后来,她苦熬了二十年,与大帮的宇航员在一起,与官僚集团为伍,进行折磨人的模拟训练,长期过着户内封闭的生活--一切自的都是为了来到这里。现在突然又来到户外旷野中,用她的双手搞建设,操作重型机械,一天解决成百次的难题,就像在西怕利亚一样,甚至比西伯利亚更好。恰像阿姆斯特朗的回归!
  因此。当广子过来说:“娜佳,这把月牙扳手在这个位置完全是凝固的”时,娜佳对她唱着说:“那是我正在思考的惟一的事情——宝贝!”然后拿起月牙扳手就像抡铁锤似的往桌上砰地一敲。她捻着控制盘向广子显示扳手是松开的。看看她那惊异的表情,娜佳笑起来。“这就是工程师的解决方法。”她解释道,说着哼着歌儿进了密封室。她想道;广子真好笑,一个女人连颗钉子都订不直,还满脑子里有着整个生态系统。
  那天夜里,她同萨克斯谈论起白天的工作,又跟斯潘塞谈有关玻璃的事。在谈话当中,她往床上一躺,舒适地蜷伏在枕头上,感到极度地放松,无比地惬意舒服,睡意朦胧中那首合唱《不要乱来》渐渐将她送入梦乡。
  然而,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的、不变的,就连石头也会枯烂,幸福自不例外。“你意识到己经成Ls=170度了吗?”一天夜菲莉斯里说,“我们不是在Ls=7度着落的吗?”
  原来,他们已经在火星上生活了整整半个火星年。菲莉斯正在使用行星科学家设计的日历,在这些殖民者当中,火星日历使用得越来越比地球历普遍。火星一年按当年的日子计算是6686天,要知道火星在这漫长的一年当中处于什么位置就要用匕日历。这个体系表示北半球春分时太阳与火星之间的那条直线是0度,于是,以此为基础,将一年分成360度,Ls=0度-90度是北半球春季,90度-180度之间是北半球夏季,180度-270度是秋天,270度-360度(或再次0度)为冬季。
  这个本来简单的划分却由于火星轨道的偏心距而复杂化了,按照地球标准,其程度更加极端,因为在近日点时,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比在远日点时要近四千三百万公里,因此要多吸收约45%的阳光。这种波动使得南部和北部的季节非常不均匀。近日点每年于Ls=250度时到达,此时已是南半球的暮春时节;所以南部的春季和夏季比北半球的春、夏两季要炎热得多,最高温度时要高三十度。然而,南半球的秋季和冬季更加寒冷,此时处于远日附近,因为气候极冷,以致南极冠大部分为二氧化碳笼罩,而北极冠大多是为水冰覆盖。
  因此,南半球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候变化很极端;而北半球气候温和。此外,轨道偏心率引起的另一特点需要注意:行星距太阳越近,运转速度就越快,所以在近日点附近时季节比远日点附近时要短;火星北半球的秋天长度是143天,而北半球的春季是194天,春季比秋季长51天!有些人认为仅就这一个特点也值得在北半球定居。 



《红火星》作者:'美' 金·S·罗宾森
第五章
 
  火星历法
  第一年(公元2027年)

  不管情况如何,他们毕竟是在北半球。夏天已经过去。日于一天比一天短一点,而工作仍在进行。基地周围设施更加集中,道路纵横交错。他们铺了一条水泥路通向切尔诺贝利,基地本身现在也非常大,从活动场起始向四面八方延伸,越过地平线:点金术士们的住处和切尔诺贝利位于东面,永久居住处位于北面,食物区和农场位于西面,生物种群中心位于南面。
  最终每个人都搬进了永久居屋已完工的房子里。夜间的谈话比在活动屋时变得短了,更加日常化了。娜佳在没有收到任何求助呼叫的情况下打发着日于,只是偶尔见到一些人,如在实验室里工作的那个生物种群小组,菲莉斯那个勘探单位,甚至安。一天夜里,安猛然躺在娜佳旁边的那张床上,邀请她一起参加对希比斯大断层的勘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