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读者理想藏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读者理想藏书- 第5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坚持真理的精神难能可贵。
  《四存编》
  (清)颜元(1635~1704)
  中华书局1987 年《颜元集》。
  颜元,字易直,河北博野人,清初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李塨一起创立了清初独树一帜的“颜李学派”。著有《四存编》、《四书正误》、《习斋汇余》等。《四存编》11 卷,分《存性编》、《存学编》、《存治编》、《存人编》四编。其中《存性编》、《存学编》体现了颜元的主要思想。《存性编》讨论人性善恶问题,反对宋儒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人性善恶来自外物的引诱和环境的感染;《存学编》讨论治学方法,强调“实学”、“实行”,批评宋儒静坐诵读和空谈性命之学等。颜元为明清之际学者中抨击理学、心学最猛烈者,梁启超称赞“其所树的旗帜曰‘爱’,而其精神纯为现代的。”
  《五经正义》
  (唐)孔颖达(574~648)
  《十三经注疏》本。
  孔颖达,字冲远,翼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唐代经学家。幼从师刘焯,精通经学,明于《左传》、《尚书》、《易》、《毛诗》、《礼记》,兼善历算,其学融合南朝和北朝经学的见解,形成唐代的义疏派。
  《五经正义》180 卷,是孔颖达奉敕命编定的经学义疏,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易》主王弼注,《书》主伪孔安国传,《毛诗》主毛公传、毛公笺,《礼记》主郑玄注,《左传》主杜预解。自唐高宗颁行以后,成为士人必须颂习的经科读本。在后代经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新语》
  (西汉)陆贾(约前240~前170)
  中华书局1986 年《新编诸子集成》,王利器《新语校注》本。
  又名《陆子新语》、《陆子》、《云阳子》。作者陆贾,西汉初期政论家、辞赋家,曾跟随汉高祖平定天下。高祖命他总结秦亡汉兴及古代胜败兴亡的经验与教训,撰成《新语》。全书2 卷,12 篇,为道基、术事、辅政、无为、辨惑、慎微、资质、至德、怀虑、本行、明诫、思务。内容以儒家的王道政治为主,兼采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主张“行仁义,法先圣”,建立了以仁政为核心的新的理论体系。陆贾的政治思想对西汉初期的统治者有较大影响。
   三次推荐书目
  鹖(曷鸟)冠子(战国)鹖(曷鸟)冠子(生卒年不详)
  大戴礼记(西汉)戴德(前1 世纪)
  法言扬雄(前53~18)
  韩诗外传(汉)韩婴(前180~前157)
  胡子衡齐(明)胡直化书(五代)谭峭(生卒年不详)
  孔子家语(西汉)作者不详吕氏春秋高诱注高诱默觚(清)魏源(1794~1857)
  墨子闲诂(清)孙诒让(1848~1908)
  申子(战国)申不害(约前400~前337)
  十三经概论蒋伯潜水心文集(南宋)叶適(1150~1223)
  思问录(清)王夫之(1619~1692)
  太玄经(西汉)扬雄(前53~18)
  文中子(隋)王通(584~617)
  新论桓谭(约前43~28)
  张子正蒙注(清)王夫之(1619~1692)
  中论(东汉)徐幹(171~218)
  周礼郑注(东汉)郑玄(127~200)
  周濂溪集(北宋)周敦颐(1017~1073)
   庄子郭象注(西晋)郭象(252~312) 


24。中国哲学(下篇) 
  中国哲学(下篇)名著排行榜
  社会学大纲(4 次)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3 次)
  中国哲学史大纲(3 次)
  訄书(2 次)
  美的历程(2 次)
  美学散步(2 次)
  新理学(2 次)
  严复集(2 次)
  中国伦理学史(2 次)
  中国哲学史(2 次)
   首批推荐3 本
  《社会学大纲》
  李达(1890~1966)
  上海笔耕堂书店1937 年初版。
  李达,号鹤鸣,湖南零陵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后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宣传工作。1949 年后担任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等职。著有《现代社会学》、《货币学概论》、《社会进化史》、《实践论解说》等。《社会学大纲》是李达多年研读马列哲学经典著作的成果,原计划写六篇,出版的是前五篇。第一篇阐述唯物辩证法;第二篇阐述历史唯物论;第三篇阐述社会的经济构造;第四篇阐述社会的政治结构;第五篇阐述社会的意识形态。作者是目的在于,“这一部《社会学大纲》是确能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历史观,并锻炼知识的和行动的方法的。因此,我特把这本书推荐于战士们之前。”该书在中国第一次以教科书的形式,详尽而严整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毛泽东称赞它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列主义的哲学教科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1893~1988)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年《梁漱溟全集》第一卷。
  中国第一部运用比较法研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之作。根据梁漱溟先生1921 年在济南所作两次讲演记录稿整理而成。全书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第三章,如何是东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第四章,西洋、印度、中国三方哲学之比较观;第五章,世界未来之文化与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作者认为,人类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有三种模式,即西洋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这三种文化是三种根本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表现了三种不同的“路向”。西洋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印度文化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这三种文化又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三步骤:第一步是西方文化,第二步是中国文化,第三步是印度文化。从西方文化的兴盛转向中国文化的复兴,从中国文化的复兴转向印度文化的再盛,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向。《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构造的文化哲学理论,在当时中国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对20 世纪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1891~1962)
  商务印书馆1919 年初版。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其治学方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对学界颇有影响。《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他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时编写的。原计划撰写上中下3 卷,但正式出版的只有上卷,12篇,另有附录1 篇。
  该书阐明了哲学的对象和哲学史的目的,以校勘、训诂、贯通的方法,整理了中国哲学史史料上的一些问题,破除了一向以儒家为正统的旧哲学史观,平等对待各派哲学,以构建新的中国哲学史的框架,成为近代第一部用西方治学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著作,在哲学史研究领域里有拓荒之功。
   二次推荐7 本
  《訄书》
  章太炎(1869~1936)
  中华书局1958 年版。
  章太炎,名炳麟,因慕顾炎武之为人,改名绛(顾炎武原名绛),别号太炎,是著名的经学大师、思想家、革命家。他毕生注重和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著述颇丰。
  訄,是迫的意思,意即这部书是迫于严峻时局而说不得不说之话。《訄书》是一部论学论政的论文集,收文50 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章太炎在戊戌维新时期的思想。
  李泽厚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评论说:“《訄书》每一个议题大都联系历史,引古证今,它比《盛世危言》、《变法通义》之类就事论事的时论,具有更多的理论学术色彩。然而也就在这种佶屈聱牙的古文词中,又居然包含着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学说介绍和解说,它比《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之类有更明白的政治内容。”
  《美的历程》
  李泽厚(1930~)
  文物出版社1981 年第一版。
  中国美学史研究专著。作者李泽厚,当代美学家。《美的历程》共10章,为龙飞凤舞、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全书通过对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新发现的考古实物的考察分析,描述了从艺术起源的远古时代到清代为止的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发展的历史行程,提出了审美心理的“积淀说”,书中多有创见,对研究中国古代美学具有启迪意义。
  《美学散步》
  宗白华(1897~1986)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
  美学论著。收入作者1920 年至1964 年所写的美学与艺术、文学论文22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美学和文艺的一般原理,第二部分为中国美学史和中国艺术论,第三部分为西方美学史和西方艺术论,第四部分为诗论。
  本书探讨了中国古代绘画、音乐、园林建筑中的美学思想,以道、舞、空白概括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从对中国诗、画空间意识的探求,阐明中国和西方审美意识的差异。作者娓娓道来,使读者在散步似的悠闲中品味深刻的艺术哲理。
  《新理学》
  冯友兰(1895~1990)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年《三松堂全集》第四卷。
  冯友兰,号芝生,河南唐河人。冯氏学贯中西,思融古今,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人生哲学》、《中国哲学史》上下卷、《贞元之际所著书》、《中国哲学史新编》一至七卷等。其学术著述总集汇编为《三松堂合集》。《贞元之际所著书》六部,作于抗战初期,宗旨在于“以志艰危,且鸣盛世”。《新理学》即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冯友兰新理学哲学体系的总纲,最能代表1949 年以前著者的哲学思想。
   《新理学》由绪论和理、太极;气、两极、四象;道,天道;性、心;道德、人道;势,历史;义理;艺术;鬼神;圣人等10章构成。著者以西方新实在论、逻辑实证论,对程朱理学作了改铸,建构了一个称为“新理学”的哲学体系。冯友兰著《新理学》等《贞元之际所著书》,诚如贺麟所说,“引起国内思想界许多批评,讨论,辩难,思考,使他成为抗战期间,中国影响最广、声名最大的哲学家。”
  《严复集》
  (清)严复(1854~1921)
  中华书局 1986 年王栻主编。
  严复,福建侯官(福州)人,清末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提倡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用以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翻译的《天演论》等一批西方学术名著,倡导民主与科学,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严氏译著收入商务印书馆1931年出版的《严译名著丛刊》。《严复集》收录了严复的生平著述,译著只收《天演论》一书和《鸦乘羊者》一文。共5册。第1、2册为诗文,第3册为书信,第4册为按语,第5册为著译、日记、附录。附录部分收录了有关严复的碑传年谱等。该集是目前收录最齐备、考订较精详的严复著作集,为研究严复思想的重要资料。
  《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1868~194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