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4-跟着电影去旅行-中国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224-跟着电影去旅行-中国卷- 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骑着一辆破而酷的摩托远去。突发车祸,平路在“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歌声中死去。  在纪念平路的演唱会上,Michael终于找到了希求已久的旋律,那伤感的旋律中流淌着平路的生命:“我将在今夜的雨中睡去,伴着国产压路机的声音,伴着伤口迸裂的巨响,在今夜的雨中睡去。晚安,北京。晚安,所有未眠的人们……”  平路们的生命、摇滚的声音,在都市的暗夜里继续……  看了这部片子,感慨良多,下边就两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个是这部片子本身所表现的,一个是发生在片子外的一些事情。故事以北京的流行音乐坛为背景,穿插着平路中西合璧的摇滚乐,随着音乐的旋律,我们看见一个既浪漫又色彩缤纷,既被中国传统文化牵引着,又具备尖端现代动感的世界级都市,我们更看见这个都市里背景不同、性格各异、但都满怀希望与憧憬的年青人,各自为了实现心中遥远的梦想,付出了无比的努力,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但无论结果怎样,这群活在社会边缘的年青人,为了爱情、事业、理想,都无悔地把生命灿烂的燃烧着。  电影旅行  午夜沸腾。酒吧、迪吧、影吧、陶吧、只要年轻,一切都“好吧”!生活拒绝责任,那就“这样吧”。不知何时,稍有一点品位的城市和人都开始讲究“吧”了。在北京,酒吧已经成为时尚一族与旅游者的一大朝圣地,而对于那些曾经的“老吧族”来说,我们对吧的感觉已经在夕阳西下涌动的人潮里没落。  三里屯曾经是属于思乡的老外和忧思的“海归”的。写在酒吧杯沿上的每一口唇迹都是怀远和孤独。然后,名声越来越响亮,人越来越多,啤酒的泡沫和声浪越来越高了。偶尔对视的眼神里已经少了忧郁而空洞的蓝调,更多了嬉闹和买醉的电子和声。“要小姐么?”这可能是走在三里屯的路上,一个衣冠楚楚的你听到最多的一句,再有就是热情的拉客,于是我有点惊吓了。即使知道在热闹的男孩女孩之外,还有那个从容的NO。52;我也从北街匆匆而过了。斯琴格日勒红了,她的嘹亮早已从男孩女孩转移到了工体的舞台上。现在的三里屯,感觉就像是一杯泛着泡沫的啤酒,是嘉士伯还是贝克对于泡吧的人来说,都已经不再重要,只是那份醺然的感觉就足够了。三里屯成为了小资一族和旅游者的朝圣之地,她现在由一个忧郁的发呆者,变成了一个彻夜的现实主义醉鬼……  三里屯之后,是工体,是五道口成府路,是各学院区附近酒吧的崛起。从哈瓦那到上下线,从盒子咖啡到粟正到,从茵豪到梦旅人,这些吧随着这些年道路和建筑的变化也在变化着,位置格调与曾经流传的那些故事……但是不管如何变化,感觉流动在学院区里的酒吧,骨子里都还是带着一股学生般的浪漫主义的,也因为这份浪漫主义的理想,他们丰富了京城酒吧的内容。偶尔还会去雕刻时光怀怀旧,但这份怀旧已经与雕刻时光无关,它现在已经快变成一家咖啡厅了。咖啡厅和酒吧绝对是两种感觉的,我来了,怀的不再是时光的旧,而是理想的旧。  现在的什刹海周边地区已经成为北京城里继三里屯酒吧区之后,第二个新兴的酒吧聚集区。这里遍布各式风格迥异、风情独特、个性鲜明的酒吧、咖啡屋、特色餐厅、画廊、手工艺店数十座,加之传统名店烤肉季、小肠陈、竹园宾馆、历家菜等名吃,使人在美景之畔安享传统与现代时尚生活的完美结合。  什刹海的夏天,垂柳依依,游船如织。沿海往前走,很快就看到了近日声名鹊起的什刹海酒吧一条街。什刹海的酒吧里藤椅、竹帘、灯笼成了应用最广的装饰物品,怀旧音乐低低地响着,黑灰色的木房与矮矮的门面相互辉映——质朴而又富亲和力,博大而又单纯,古老与时尚如此和谐……  有一个酷爱泡吧的人在比较了三里屯与什刹海后说,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什刹海是中国的,它离不开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而三里屯就是完全在“崇洋”的基础上诞生的,它要的只是“热闹”。  附录:去什刹海边的方法  走着进入什刹海是最聪明的办法,路线有多条,且各具特色。  1。鼓楼脚下的烟袋斜街是条古老的小街,只需5分钟,便可穿过它到达什刹海的中心地区蜿蜒的银锭桥。  2。鼓楼西大街上有数条胡同通往什刹海后海北沿,北沿店铺稀少,比较清静,可顺路参观著名的宋庆龄故居。  3。德胜门内大街连接了什刹海的西海和后海,各有两条胡同可以到达。  4。地安门百货商场南面有段小路直达什刹海前海,距白枫、烤肉季很近,夏天有游船码头,路上有各种小吃摊。  5。在地安门外大街中段、有名的帽儿胡同正对着的后门桥上可以看到什刹海的水面,但路已封住,走不通。  6。地安门西大街紧邻什刹海前海,橹船游的码头和荷花市场就在这边。街上另有多条胡同可分别通往前海和后海,途中可经过郭沫若故居、恭王府、辅仁大学旧址等著名旅游点。


《跟着电影去旅行—中国卷》 一个并不古老却怀旧的城市蓝色——胡同里晃动的青春梦(图)

  爱情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忧郁是蓝色的  快乐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寂寞是灰色的  天空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汪洋是蓝色的  我说天空也是蓝色的  ——羽泉  就在这昔日皇亲贵戚、达官显要的宅门里,如今住的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北京人。无数个青春梦在这里悄悄酝酿,无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也从中油然而生。  《十七岁的单车》诉说着两个倔强的男孩,一辆抢来夺去的自行车。故事的架构是如此的简单,不仅是平凡生活的经验表达,也是这个年龄脱不去的稚气和青涩。一个男孩爱上了一个女孩,却不懂得呵护与珍惜。另一个男孩爱上了另一个女孩,却只能无奈地观察着她的堕落与寂寞。孩子们有着浪费不完的丰富感情,当他们什么时候明白了收敛与隐忍,就意味着那无邪的情感与年龄随风而逝,手中的流沙从指缝中泻落,覆水难收,韶华不再,那两个寻找失落了的单车的男孩,他们是否还有勇气回一回头?  悲愤的男孩子们从开始的如同仇敌达到了最终的和解,他们的长长的身影被斜照的夕阳在身后越拖越远。这身影抹过长长的街巷,两边四合院的大树上的蝉鸣伴随着他们寂寞地成长。  单车最终也没有归属于任何一个男孩,它被一帮胡同串子、北京小痞砸得满目全非。男孩隐忍下伤心的泪水,他们扛起了单车,桀骜不驯地踏过北京的街头。这个川流不息的都市,每天将人们迎来送往,在每一张陌生而冷漠的脸孔背后,都有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骚动与喧嚣像一张大网将每一个人罩在网中央,那梦里的北京何时才能重现眼前。男孩多少次在不知所措的混乱心情下,爬上自家的屋顶,远远地看见北海的白塔、后海的柳荫,只有这个时候,他才能平息内心的暗伤,在这一片塔影湖光中归于宁静。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现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地道的京味文化。“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一份纯正的京腔京韵,自是等待着有缘人来尽情领略。  对于青春的浪漫回味,《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姜文的北京充满了狂欢的色彩,那是一个青春的城市,粗野,也因此充满了活力。  北京的101中学,靠近北大西门,清华西门,紧紧贴着圆明园。姜文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时,101中学的校园由平房、土地和臭河沟组成。这里是马小军的起点,也是整个北京的暗处。现在,那里刚刚开通了五环,肖家河桥从101中学的左侧上空通过。这里本来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只是此时,这里是北京不再僻静的乡村。  籍贯陕西、北京出生的导演宁瀛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奉献了她的北京三部曲《民警故事》、《找乐》还有《夏日暖洋洋》。最后一部的主人公是出租车司机德子,他混迹于北京的大街小巷。这部片子以一种扫荡今天京城发展的镜头速度,将北京的繁华和破烂一网打尽:老莫餐厅、立交桥、北展、保利大厦、长安街、阿凡提餐厅、北大的学五食堂、农业大学东校区、夜里的建筑工地和塔吊。1996、1997年的北京经历着一次外观上的大变化,而这部片子无意间记录了这种变化。  电影旅行  胡同、四合院是旧北京城的象征。不管你是北京土著还是远方来客,都会被那份浓浓的京韵所吸引。胡同好像是北京生活的某种通道,它隐藏着下岗工人,也隐藏着SOHO一族,当然还包含着摇滚青年。不过,占据胡同最多的还是北京的土著。他们在这里找乐,互相周旋。在一年又一年里,他们和胡同的门脸,胡同中的老树一起老去。在北京完全变成另外一个都市之前去胡同转转、看看,体会一下像迷宫一样的南城胡同,入夜之后依然车水马龙,像过去一样让人流连。再走走东城的胡同,这里是北京性格的成因,整齐端方,坊巷深处,尚有深宅大院。  由前海西街郭沫若故居出发,顺前海北沿过银锭桥登鼓楼。然后再乘车过鸦儿胡同到银锭桥墩,一路上,提笼架鸟的老头儿,跳皮筋的小姑娘,端碗炸酱面蹲在院门口边吃边聊天的小伙子,这种惬意的生活让人留连忘返。  逛胡同,不能不去金丝套,它是指以银锭桥分界的前海北沿、后海前沿、柳荫街与前海西街之内的地区,有18条胡同蜿蜒曲折。沿途蜿蜒的玉河水流淌着历史奔腾不止的变迁;特色各异的小桥又赋予你诗人般的遐想;古庙旧寺让你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对悠久文化的向往;王府花园记录了得意的自恃和落魄的无奈;幽深的胡同孕育了今日北京的勃勃生机。  什刹海又分为前海、后海,位于北海北部,钟鼓楼西侧,周围遍布明清王府,名人故居,名寺古刹,风景优美,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衣冠杂沓,车马骈阗的什刹海,历来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侣弘法结缘的首选之地。皆因梵刹林立,故名什刹海。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这座王府的主人从清初的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到贪官和坤,再到成亲王、醇亲王、国母宋庆龄,可谓豪门世家,光耀百年。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国母宋庆龄的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10年是在什刹海西北角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地。这是一座两进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间。现有馆藏文件3万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陈列。  郭沫若纪念馆位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