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还是不明白,但他相信师傅,于是又继续埋头练了下去。
又过了几个月,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少年柔道比赛。小男孩自己也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有点艰难,但对手求胜心切,逐渐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抓住破绽,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迷迷瞪瞪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时的对手,要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似乎也更有经验。小男孩一度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并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小男孩的师傅不答应,坚决地说:“请裁判将比赛继续进行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趁机使出那漂亮的一招,制服了对手,赢得了比赛,获得了冠军。
在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只凭这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掌握的这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最有效的办法是对手需要抓住你的左臂。”
小男孩恍然大悟,原来正是因为失去了左臂,被制服的最大劣势不存在了,劣势反倒变成了不易被制服的优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或事物都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只要善于扬长避短,就可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欣赏
比尔•;盖茨没等到大学毕业,就离开了学校,开始了创业。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他集聚的私人财富就超过了世界上38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
人们常说,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整个世界;每一位杰出人物的身后,都有一位杰出的母亲。
1975年,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的时候,在母亲节的那一天,他用斜体英文在贺卡上写下了一段话,“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
原来,这位大器早成、独步天下的亿万富翁,从他母亲那儿得到了一份被许多母亲忽视了的珍贵礼物——欣赏。
欣赏是一种喜欢,一种陶冶,一种提高,一种收获。欣赏的本质是热爱。
母亲欣赏孩子,就像欣赏心中的太阳,收获的是灿烂。
老师欣赏学生,就像欣赏园中的花朵,收获的是绚丽。
将领欣赏士兵,就像欣赏猛虎下山冈,收获的是英勇。
领导欣赏下属,就像欣赏优秀的兄弟,收获的是尽心竭力。
天底下几乎没有不喜欢被欣赏的人,几乎没有被欣赏后不尽心竭力的人。
有一种人,他谁都不欣赏,唯独欣赏他自己。这表面上似乎是一种清高,实质上是一种狭隘。
每个人都应当学会欣赏,都应当记住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话:“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是人类埋藏最深的本性。”这就是被学术界称为的詹姆斯定律,或欣赏定律。
摆脱心灵的枷锁
有位教授向学生出了一道考题: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商店买钉子,先用左手捏着两只手指做持钉状,然后右手攥拳做锤打状。售货员以为他要买锤子,便递过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自己做持钉状的手指,意思是想买钉子。售货员终于醒悟过来,递上钉子。聋哑人如愿以偿地买到了自己想买的钉子。这时候,又来了一位要买一把剪子的盲人顾客……大家能否想象一下,盲人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一把剪子?
听过教授刚才的叙述,有个学生立即举手回答:“很简单,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剪东西就可以了。”
对于这位学生的回答,全班都表示同意。
这时,教授微笑着说:“其实,盲人只要开口说一声就行了。因为盲人并非聋哑人,自己能说话。如果用手指模仿剪刀剪东西,自己反倒看不见。因此,请大家记住,一个人一旦陷入思维定势的误区,钻进牛角尖,智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连盲人和聋哑人都不如。”
思维定势常常误人、误事,容易把原本十分简单的问题弄得复杂化,有时甚至还能闹出笑话来。
抗美援朝时期,我志愿军空4师某部出征前举行誓师大会,朱德、刘亚楼等同志亲临大会。该部队一位领导讲话完毕,为鼓舞士气,特意站起来向台下喊道:“大家有决心没有?”
台下官兵群情激昂,齐声高喊:“有!”
“有信心没有?”
“有!”
“有孬种没有?”
“有!”台下官兵不假思索地齐声回答。
话一出口,台上台下一阵哄笑,连朱老总和刘亚楼将军也笑出了声。这是“惯性”造成的思维定势。在取舍、有无之间,很容易形成“定而不移”之势。
思维定势不仅能使普通人上当受骗,而且也能使足智多谋的心算家上当受骗。
在一天的晚会上,著名的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又一次公开表演。他站在表演台上,请台下的任何一个观众给他出速算题,以检测他那计算机般的惊人速算能力。这位天才的心算家到过许多国家,还从来没有被任何人难倒过。台下已有5位观众先后出了些难题,照样谁也没能难倒他。
“还有哪位愿意出题?”阿伯特•;卡米洛胸有成竹地问。
话音刚落,一位先生走上台来,坐到心算家的对面,开始出题:
“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来87人,又上去65人。”
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付之一笑。
“在下一站下去49人,上来112人。”这位先生又做了补充。
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又付之一笑。
“再下一站下去37人,上来96人;”这位先生说得飞快,“再下一站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23人;再下一站下去55人,仅仅上来7人;再下一站下去43人,又上来79人。”
“题出完了吗?”心算大师耐心地问。
“不,请您接着算!”这位先生摇着脑袋接着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又下去137人,上来117人;再下一站下去22人,上来68人。”
然后,这位先生说道:“完了,尊敬的阿伯特•;卡米洛先生!”
心算大师稳操胜券地问道:“你现在就想知道结果吗?”
“那当然,”这位先生点着头,微笑着说,“不过我并不想知道这趟列车上还有多少旅客,只想知道这趟列车究竟停靠了多少个车站?”
这位著名的心算家阿伯特•;卡米洛惊呆了,因为思维定势使他失算了,他只顾计算列车上还有多少旅客,根本没去计算列车究竟停靠了多少个车站。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先生考的竟是一个简单的却是让人忽略了的问题。
看来,思维定势的正作用——帮助人们思考的宝贵经验,早已深入人心;但是思维定势的副作用——有时是心灵的枷锁,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当然也要摆脱束缚心灵的一切枷锁,包括克服思维定势的副作用。爱因斯坦说得好:“思索,尽量思索,大胆思索,这才能使科学发达,人类进步。”
一沙一世界巴顿将军的头盔
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位著名的美国将军。他作战勇猛,性情幽默,即使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浑身也洋溢着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较晚。美国刚参战的时候,一些新入伍的年轻士兵由于缺乏作战经验,加之当时德军在北非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且被渲染得神乎其神,因此,美军的士气比较低落,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敌怯战心理,个别人甚至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度。
就在这种情况下,巴顿将军搞了一次奇特的阅兵式。当巴顿将军出现在检阅台上的时候,士兵们惊奇地发现,深受他们爱戴的巴顿将军头上竟戴着一顶德国将军的头盔,群情顿时沸腾起来了。
巴顿将军从容而坚定地对士兵们说:“我头上戴的头盔,是刚从德国将军那里缴获来的!这足以说明,德国军队根本不是不可战胜的!”
阅兵场上一片欢呼。
巴顿将军继续诙谐地笑着说:“我要戴着这个头盔,一直打到柏林!”
欢呼声像大海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美国士兵畏敌怯战的情绪顿时一扫而光。
当然,巴顿将军并未将这顶德国将军的头盔继续戴下去。在以后漫长的战争岁月里,他戴的一直是自己的头盔。不过,他别出心裁地将军衔的二颗将星标在头盔上。
他的这种做法,在军部引起了各种不同的反映。
有个老资格的上校说:“将军阁下,你难道不怕德国人认识你吗?难道你的头盔是打不穿的吗?”
“我的头盔当然不是打不穿的。”巴顿将军坦然自若地说,“不过,作为一个将军,是敌人看见我的机会多呢?还是我们的士兵看见我的机会多呢?”
上校还是不理解地摇摇头。于是,巴顿将军就带着他下部队去巡视。每到一处,士兵们只要看见巴顿将军的头盔就欢呼起来。这时巴顿又对上校说:“你在部队时间比我久,为什么士兵能一眼认出我,而认不出你呢?”
上校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巴顿将军与士兵们非常融洽的官兵关系,感受到头盔使巴顿将军大无畏的乐观主义形象更加深刻地印在了士兵们的心中,终于心悦诚服了。
没有胆量、魄力的领导,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领导,就根本不是好领导。正如拿破仑所说:“一头雄狮率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战胜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
非凡常在眼前
杜顺和尚晚年的时候,有位跟随他多年的弟子前来告假,说要去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杜顺听后,微笑着准了假。
弟子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五台山脚下。他向一位老者问道:“我要去朝拜文殊菩萨,请告诉我应该怎么走?”
老者耐心地告诉他:“文殊菩萨不是住在五台山,而是住在终南山,也就是那里的杜顺和尚啊!”
弟子听后大吃一惊,因为杜顺和尚正是自己的师傅。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错把非凡的师父当成了平凡的师父。
于是,他又日夜兼程地赶回终南山,遗憾的是杜顺和尚已经坐化了。他放声大哭,后悔莫及,就连见自己师傅最后一面的机会也没有了。
非凡者与平凡者在平时是很难完全辨别清楚的。非凡者的日常生活也并不都是可歌可泣的,与平凡者的日常生活差不太多,一样地行走、坐卧、吃饭、睡觉等等。然而非凡者的日常生活,又多同可歌可泣的事迹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