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职的兽医 作者:开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称职的兽医 作者:开阳- 第28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标儿!”朱标这话一出,潞王脸都绿了,惶恐的阻止朱标,他曾经亲眼所见我军恐怖的攻击力量,更曾看到士兵被炮弹撕裂的血肉和横飞,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居然在这种场合说出这种不智的话。朱标是潞王的独子,自小就被宠爱,既不知道天高地厚,更加的刻薄寡恩,这一次他随潞王进京原本就是准备继承他梦寐以求的太子身份,在他那里似乎整个天下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一样,根本就不晓得自己的父亲不过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挂牌皇帝。他话一出口,低下的将领们早已忍耐不住,一个个吹胡子瞪眼,有的就要拔剑上来了。

  我怒极反笑道:“好啊,还真要谢谢未来的太子殿下封我这样的高官,我李开阳在此先谢过了,军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恕我不奉陪先走一步了。”说罢我一拂袖带着亲卫和手下的将领走出大殿。

  潞王无力的坐在椅子上,那神色如丧考妣,朱标兀自得意的道:“这个李开阳居然如此傲慢,看我将来不收拾他。”

  “啪!”的一声,潞王站起来给了朱标一个狠狠地耳刮子,

  “逆子,一切都让你毁了,为父忍辱负重想不到却被你……”潞王已经没有办法再说下去,朱标惊骇的看着自己的父亲,在他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打过他,此时却为了一个李开阳打了他,他心中愤愤不平。

  “逆子,你还有什不甘心的,一片大好形势都被你毁了,那李开阳实飞泛泛之辈,否则绝不会在短短的不到七年时间先是占领朝鲜,随后吞并辽东,最后攻陷京城,他的敌人那个不是当世杰出之辈,哪象你这样鼠目寸光,他将我请出山无非为的是以为父之名统一天下,可你放着清福不享,却偏偏去得罪他,将所有前程尽毁,这到好我朱家最后一线希望也被你毁了。”说完潞王唉声叹气。

  朱标这时也意识到自己过于猖狂,他不是没有听说过我的名字,更不是不知道我的事迹,只是他见我对潞王如此恭顺还真的以为我是以恢复大明为己任,恪尽职守的忠臣呢,哪里晓得我的鬼胎。

  “那,父皇,我们该怎么办啊!”朱标如同闯了货的孩子,小声地说道。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听天由命吧,只希望李开阳顾念我们的身份和君臣关系不要故意刁难,否则咱们恐怕没有好果子吃了,蠢材!”潞王越看朱标越来气,真想再给他一巴掌,怎么自己这么精明,又精通诗词歌赋,偏偏儿子却不学无术呢?

  我倒没有过分刁难潞王父子,只是对外宣布,潞王深感崇祯皇帝的大恩,痛悲他英年早逝决定为崇祯皇帝守孝三年,三年内他将不问世事,专心编纂《明史》以警示后人。

  就这样,在我和潞王会面的第二天,一队亲卫将潞王父子“护送”到了北京郊外的皇陵,在这里潞王父子不但要负责监督建造崇祯的陵墓,还要修著一本《明史》,希望通过读书和写史能净化朱标的心灵,陶冶他的情操,做一个合格的皇室成员。

  公元1633年冬,经过紧张的筹划,在我的启发下一个新的政治联盟雏形产生了,潞王虽然仍是名义上的君主,但是他手里没有任何权力,只能在皇陵继续修著他的《明史》,充其量是众多汉人旧官员的精神领袖罢了,甚至连这都不算,只能算是为一些仍旧怀恋大明朝的遗老遗少们提供的意淫的对象罢了。修《明史》这本身就意味着明朝这个持续了二百多年的王朝彻底的终结了。为了更好的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这个联盟需要一个领导,我自然当仁不让,但是到底应该叫个什么名字却让众人犯难了,盟主,太草莽气了,皇上,这需要和潞王区分开来,干脆就叫主席吧。

  众人费了半天的劲最后还是采纳了我的意见,联盟主席,更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个联邦形式的政权,初步草拟的条约约定一切武装力量应该归联盟所有,只有联盟主席以及由各省执政官组成的内阁才有权力调拨。而联盟以下以各省作为行政职能单位,这些省拥有自主的税收权,人事权,同时也要尽每年向联盟缴纳固定比例的赋税的义务,各省的官僚机构暂时由联盟统一任命,将来时机成熟各地的官员可以由当地的乡绅和民众选举产生。这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迁就塞外诸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敌对势力的攻击。众人尤其是辽东旧将对于我将潞王扶上皇帝的宝座很不理解,他们最开始嚷嚷着要让我当皇帝,被我以不能朝令夕改的原因否决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我的绝对权威和无上的地位。



  第七卷 血色中原 第三十二章 招贤

  北方联邦的土地上尽管是冬天但是却热火朝天,随着大量的粮食运抵各省,今冬将不会出现大批百姓逃荒甚至是饿死的局面,同时我推出了以工代赈的政策,各地都在利用入冬后的这段时间疏通水利,开挖沟渠,为明年的春耕作好准备。

  与此同时我也接受了李岩的建议大量的录用北方的文人进入到政府当中,一直以来在明朝的官僚体系中南方人都占据了重要的比例。这一比例随着朱慈烺南迁和崇祯的自杀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很多南方籍的官员不是选择追随皇帝于九泉就是选择跟随朱慈烺到南方发展,北方的官员从前受到排挤,自然不愿意到南方发展,事实上就是他们到了南方也很难被重用。

  从我得到的一组数字中就能说明这一切,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北京时先后有40名官员在崇祯皇帝死后的最初几天内自杀了,其中很多是像范景文那样的高级官员。从比例上看,自杀者中南方人多于北方人。21位自杀的文职大臣,可按籍贯依次排列如下:

  浙江6

  南直隶5

  江西2

  河南2

  山西2

  福建1

  湖广1

  四川1

  北直隶1

  其中3/4来自长江流域,或南方地区,只有1/4是北方人。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没有一位属山东籍。当然,平均来说,南方人当时多居高位,特别是各部长官之职,因此,皇恩会使他们感觉到更沉重的精神压力。当异族入侵之后所有的幻想破灭,可能也是导致南方人自杀比例较大的一个原因

  在上述21位忠臣中,有3位曾力主南迁,他们不像其北方同僚那样,附近有田产需要保护,可是此时也留在了被清军占领的京师。然而,在与满清政权合作的问题上,籍贯就并不具有决定意义了。最终投降皇太极的162名高级官员,按籍贯排列如下:

  南直隶31

  北直隶21

  陕西17

  山东16

  河南15

  江西13

  山西12

  湖广10

  浙江9

  福建7

  四川6

  广东3

  云南1

  广西1

  如果我们将南直隶、四川和湖广算作南方,那么留在大顺新政权中的南方人和北方人在数量上便完全相等:各81人

  当然没有自尽就不等于选择作皇太极的顺民,除了那些投降的官员以外很多官员隐匿了起来,更多的则是选择逃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焦点,我的部下很多人认为这些曾经投降满清的官员既然对大明朝都不忠诚了怎么还会对我们忠诚呢,所以极力的反对录用那些曾经在短暂的大清朝做过几天官的人。

  我却不这样看待问题,就参加满清政权的原因而言,年龄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因素。从一份列有科举资历的殉难者名单中,我们发现,自杀殉难者的平均年龄,比多数投降者稍大(或至少考中进士的年代较早),这不难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自杀殉难者中有许多人已经在文官仕途中完成了他们的使命,而大量投降者则是仕途生涯刚刚开始,或达到顶峰的较年轻官员。在忠于明朝和清军合作之间作出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入仕时间的长短。虽然,地方上的士大夫家族常说,他们从皇帝那里获得科举功名,并因此成了士大夫,故应以感激之情报答皇恩,但在朝中任职的官员却更倾向于以官职大小而不是功名高低,来限定自己所承担的义务。这就是说,新进考取功名因而任职未久的官员,加入满清政权的可能性最大。

  这完全是中国千年科举制度和腐朽的官僚制度在作怪,很多人辛苦的甚至是大半生才博取功名就这样让他们放弃,确实很难,儒家思想一方面让读书人忠君爱国,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摧残着文人的心灵,让他们成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虽然将降官中渴望作官的人和被勉强拉入的人明确区别开来,是不大可能的。但有些士人的确很想加入满清政权,并竭力交结已经成为皇太极眼前红人的范文成,竟然以和他同年考中进士作为一种巴结的资本,确实令人不齿。当时有许多士大夫发疯似地要重做朝服,因为原有的朝服已经因害怕清军杀戮官员而烧掉了。

  在这些人当中,最遭蔑视和责难的是那些企图加入满清政府的南方人。而南方籍变节者中最为声名狼藉的,则是以兵部职方司主事秦汧为首的一伙无锡士大夫。这其中包括:秦汧的姑父——翰林院学士赵玉森、礼部主事张琦,以及原在明朝任地方官、北京陷落后一直在礼部任职的王孙蕙。皇太极进城的前三天,王孙蕙还曾涕泪横流地向崇祯帝保证,一旦明朝亡了,他一定作为忠臣自杀殉国。但清军真地攻进城中的那天,王孙蕙家中响起一片妇人的哭喊声,他的决心于是动摇了。嚎哭之声搅得他心烦意乱,突然,他对家人说,无需担心,他将把一切都安排好。随后,

  王孙蕙取出竹竿,挑出一幅黄布,上面写上“大清皇帝万万岁”,挂于门外。及至皇太极进京时,王孙蕙又与其他三人在城门口站成一行,迎接新君。当皇太极的护卫走近这四人时,他们鞠躬行礼并表白他们愿为新主效劳。他们的恭顺的举止倒是被人们看见了,但他们表示归顺的话语却淹没在嘚嘚马蹄声中。

  十分可耻的是当我军进入北京时这几人又站在了夹道欢迎者的行列,对于这样的人不光是我鄙视就连代善也同样看不起,因此他向我提出的第一个要求竟然是将这几个人统统的赶出北京并且永远不得录用。在知道事情的缘由后我自然是十分高兴的答应了。于是这四个家伙灰溜溜的逃出了京城,成为人们记忆中永远的污点,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尽管是我很想招募一些有作为的官员,但是很多人仍旧像当初一样隐匿起来。

  偏偏这个时候正是我最需要用人的时刻,中央政府的建立需要大量的官员补充,这不同于各地方政府,他们可以招募乡绅,也可以从旧有的体系中选拔,而北京则没有选择。正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我这个现代人眼中没有古代人迂腐的观念,当然这不等于我不重视道德情操,像秦汧这类的人我就绝对不会录用。在综合考量了李岩的建议以及和袁崇焕等人商议后,我决定贴出招贤榜,榜中列举了我们现有空缺官员的职位一览表,同时要求应聘者按照自己的才能进行应聘。

  一开始简直是门庭冷落,没有几个人来应聘,即使有也是那些自不量力如同秦汧一样的谄媚小人,这些人被逐一经过考核轰走后,就再没有其他人来了。

  这倒好,还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