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职的兽医 作者:开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称职的兽医 作者:开阳- 第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下一步,就是发展朝鲜的工商业了,光靠农业,这个国家永远富强不了,农民都被束缚在自己的土地上,眼睛见到的也只有自己巴掌大的那么大点地方,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只有当外敌入侵,侵占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才会想起反抗,这时已经晚了,没有手工业,就没办法打造士兵用的盔甲,箭矢,至于大炮就更谈不上了;没有商业,就不能得到朝鲜急需的铁器、马匹、棉花、布匹,朝鲜地域狭小,很多东西不能自产自足,必须需要商人从海外贩入。”我停顿了一下,看他们反应如何,果然金起宗先问道:

  “你这些想的倒好,可是能切实可行么,在朝鲜又行得通么,不说后面的,单说前面你说要改变儒学,这谈何容易,儒学进入我们朝鲜已经数百年,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不要说你,就是我也没认为儒学有什么不对,国家到了这个样子还不是那些儒生为了争权夺利,各自扶植自己的势力,互相倾轧导致的,和儒学好像没有多大关系。”

  金起宗的想法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我叹了口气说道:“儒学走到这一步在中国已经上近千年了,思想早已经僵化,任何事物都是在新生时期充满活力,就好比一个人,在青幼年朝气蓬勃,到了老年则死气沉沉,一点也不想求变,这样下去除了进棺材外,恐怕没有别的选择,儒学也一样。”说着我看了看光海君,这话有一半是说给他听得,果然光海君无奈的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我是一个郎中,病人有病了首先就要找到病根所在,然后下药,若是那种积重难返,病入膏肓的,为了活命,就只有冒险下一剂猛药,这样还有希望,否则连希望也没有了。”说话间我拿医理和他瞎拽。

  金起宗说不过我,已经不再准备在这件事上和我纠缠了,其实就是我自己也只是凭着现代的一些知识,知道这个时代需要变革,所以和他们说的也都是泛泛的,没有具体内容。但是对于怎么变,如何变,我里还真是没底,主要是没有借鉴,中国历史上没有这样的先例,或者说没有这样成功的先例。国外历史除了高中那点知识,再就没剩下什么了,就是那点可怜的高中历史也大多就着饭让我吃了,好像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还没有结束,资产阶级革命也还没有开始吧,让我借鉴谁的去啊!

  我是兽医,不是学经济也不是学法律的,更不是万能的上帝,什么都会,现在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了。反正这只是一个试验,而且在朝鲜这样小的范围内,即使失败了,我也没多大损失,不过我还是相信自己能控制的住的,至少我经商是把好手,在朝鲜只要我弄足了粮草人马,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这种方法不行,就换别的,难得有朝鲜这样和中国如此相似的试验田,不多试几次真是对不起自己。我甚至恶毒的想弄个南北朝鲜出来,试验不同的改革方案,从中挑取最适合中国发展的。

  半天没有说话的光海君终于在这时吱了声:“李大人的想法是好的,只怕还是走我当年的老路啊!”有他这话我放心了不少,至于走他当年的老路我可不敢苟同,别看他那时做的是大王,可是朝臣们都不听他的,最后还把他赶下了台,我这时手里有兵不怕他不就范,毛主席说的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要政策对路,成功不远。

  “大王尽可放心,我手下的铁骑是最好的保证,大王挥手指向之处就是他们冲锋的目标,一切敢于和大王对抗的就是和我对抗,决不会得到好下场。大王只要拿出当年的锐气,再加上我的协助,这事万无不成之理,大不了失败,倒时大王和现在也没什么两样,可一旦成功,大王就是朝鲜中兴之主,人生百年匆匆易过,大王此时不再重拾当年之勇,恐怕就要这样蹉跎而过了,妄活一世。”此时光海君已经年过半百,被我这话一激,登时想起了当年之勇,神情开始激越起来。

  “我还怕什么,想当年我和李舜臣大人共抗倭寇时你们这些娃娃还没有生出来呢,我只是怕天下的百姓因此受苦。”有他这么说我知道他心活了,还差我最后的那么一点点撺掇。于是我站了起来深深的鞠了一躬。

  “大王,我在此代天下百姓先谢过大王,大王有这种悲天悯人的思想,就胜过那些身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大王还有犹豫什么,只要大王登高一呼,就能结束现在朝鲜纷乱的局面,到时全身心的投入到变革之中,则大王英名流芳百世,不比苟活在这世上强百倍么!”

  被我这么一说,光海君老脸通红,激动不已,金起宗也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大王,天下变革大势所趋,与其交于他人还不如我们自己干,宁可轰轰烈烈,也不委曲求全。我金起宗要给大王保驾护航,看哪个宵小之辈,敢坏了大王的好事。”



  第二卷 经略朝鲜  第十四章 盟誓

  金起宗的表态加速了光海君的动摇,这时李顺姬也用企盼的目光看着她的父亲,多年来只有她最清楚地自己的父亲一直在惦记什么,只是苦与手中没有权利,幽禁的四年中光海君对自己昔日的做法进行了大量的反思,并且总结经验重新编写了《经国大典》,将之交给了李倧希望他可以进行变革。可是李倧不但将其置之不理,还派人过来告诫自己的父亲要他安分守己,实在是让老人寒心。此刻这位李大人的话敲开了老人冰封的心,再加上金起宗慷慨激昂的誓言,实在让人热血沸腾,还等什么,朝鲜不会在再有这样好的机会了。

  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下,光海君做出了决定,他狠狠地点了一下头。

  “李大人的心意,老夫心领了,既然事实无法改变,我也是行将就木的人了,又何须在乎什么名声,只要能让国民过上好日子,能让朝鲜富强,就算是粉身碎骨又有何妨。”见他如此说,我心中大定,最大的一块石头落地,我伸出了手,紧紧地和光海君握在了一起。

  “我李开阳在此对天发誓,决不辜负大王的期望,将朝鲜当作自己第二个家,将朝鲜国民当作自己的同胞,荣辱与共,不离不弃,如违此誓,让我不得好死,死后遗臭万年,永世不得超生。”这个誓言够毒辣的吧,我是个现代人可不在意这誓有多毒,能不能兑现,不过转过来想到自己莫名其妙的就来到这个时代,心里也有些发虚,别真有什么神灵,天老爷,我刚才说的您就当没听见吧。这个我尽量做的好点,做不到你可千万别让我不得好死。

  显然古人对这一套很重视,见我如此发誓,光海君对我的警惕也减少了很多,金起宗对我友好了起来,拉起了我的另外一只手,我们三人相视彼此哈哈大笑。把一旁的李顺姬看的莫名其妙。

  “来啊,李大人,这是小女顺姬,还没有给大人介绍。顺姬快快见过大人,这就是我常给你说起的李开阳李大人,他可是当世少有的青年才俊,李大人小女以后还要大人多多照料。”光海君态度马上开始转变,大有让我做他女婿的想法,这变化也太快了,我算是见识到当权者到底是什么样了,只要能稳固自己的权位,嫁出个女儿算什么,简直是太划算了。

  “哪里,哪里,大王夸奖了,我不过是运气好一些罢了,说上阵打仗不如金大人,说治国安邦不如大王您,哪有您说的那么好啊。”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好话谁不爱听,一旁的金起宗听了得意的哈哈大笑,他从伍至今,以毕力克图一战打得最为得意,听我这昔日的敌手夸奖他自然高兴,对我的戒意又少了几分。我们三人重新落座,李顺姬连忙沏了一壶新茶,端了过来。

  “李大人,今天来此就是特意为了说服老夫的么?”光海君问道,气势间隐然已经有了帝王的架势,这角色转换的好快啊!我连忙起身施礼说道:

  “大王,我今天来主要是为了朝鲜水军的事情而来的,想必大王知道,如今多尔衮已经进军到全罗道,虽然没有和水军发生大规模战斗,但是终归难以避免。为了避免双方遭到不必要的损失,我恳请大王派人劝降水军,毕竟这支水军是用来对付倭寇的,一旦有了损失,倒叫倭寇捡了便宜,到时我朝鲜海防也会出现漏洞。”

  “李大人说的是,这水军是当年李舜臣大人一手打造的,有现在的规模着实不易,不能毁在你我的手中,我这就修书,劝降如今的三道水军统御使,让他率部投诚。只是不知道现在的统御使是何人,还听不听我的话。”光海君爽快地答应到,如今既然要复位,这可都是他将来手下的班底,自然舍不得有损失。

  “回大王,现在的水军统御使是柳德恭,他可是你一手从水军虞侯提拔起来的,这个人为人正直,一定会重投大王旗下的。”金起宗对现在朝鲜各路将领的情况自然是十分熟悉,于是他抢先回答道。

  “哦,原来是柳德恭,这个人的确是个人才,打水战很有一套,我当年真的没有看错他,想不到现在已经作了水军统御使了,了不得啊!好我这就修书给他。”说着光海君就要起身写信。

  “先不忙,大王,这信写好了由谁来送呢?”我问道。

  “这个么倒是一个难题,我看还是由李哲来送吧,柳德恭当年是李舜臣的老部下,肯定不会难为他的。”光海君回到道。

  “不妥,李哲还年轻,这么大的事不能让他一个人去,我和他一起去,也好有个照应。”金起宗说道,光海君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决定派金起宗和李哲一起去劝降。

  “大王,我还有一个想法?”我插言道。

  “李大人请说!”光海君回答道。

  “此次金大人和李哲去劝降不能师出无名,尤其是他二人应该有相应的官位,这样对方才能看重,也有震慑的作用,是以我建议,封金大人为京畿兵马节度使,统军五万如何?正好多尔衮和阿敏在前线俘虏了很多士兵,我想把这些人重新筛选,编制成五万人的京畿戍卫军,归大王您调遣,大王手中有了军权就不用再怕那些宵小做出苟且的事情了。”我话音刚落,光海君和金起宗就瞪大了眼睛看着我,十分惊讶。按常理我要想控制朝鲜必须控制朝鲜的常备军,可哪有现在的这个道理,把俘虏的士兵倒送,这让他俩很不理解,不得不重新审视我。

  “看什么啊,我脸上长了花么?”见他俩用这样的眼神看着我,我奇怪的道。

  “哦,没什么!”两人缓过神来“那李哲应该给他一个什么职位呢?”光海君问道。

  “这个可要大王自己做主了,我刚才不过是给金大人提供兵源罢了。这些人当俘虏实在是浪费,朝鲜也确实需要常备军的存在,但是我建议这个常备军应以二十万为限,否则人数过多百姓负担会加重。”我回答道,这再次让两人大跌眼镜(可惜那时没有眼镜)不会吧,刚才痛痛快快地给了五万俘虏,这会儿又建议增加常备军,而且一加就是二十万,这个李开阳不会是疯了吧。

  他们如何能知道我打得什么鬼主意,二十万常备军又没说都是朝鲜人,我现在手里就有蒙汉联军三万多人,至少能顶朝鲜军队五万,如今朝鲜乱成这个样子到哪里去找二十万轻壮?还常备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