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必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旅游必读- 第4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议并参加修复工作。由于贪官污吏偷工减料,将要竣工时,竹索被风雨所毁。贪官们怕何先德揭发丑闻,便制造冤案、并续修此桥。为了纪念这对夫妇,后人命之为“夫妻桥”。 1964 年,人民政府为使桥牢固耐用,把索桥的承重部分改为铁索。种蛎固基的洛阳桥。位于福建泉州洛阳江。建于宋代,即公元1053 年, 用了6 年时间才建成。采用筏形基础和“种蛎固基”新的施工方法,成为我国桥梁建筑的又一创新。桥身长834 米,有46 个侨墩,47 个桥孔,气势雄伟壮观。为了稳固基础,在先抛下的石堤附近海面上散殖贝壳类软体动物— —牡蛎,利用它附生在岩礁的特点,把松动散砌的石块胶聚成体。殖蛎固基大致需2~3 年时间;因牡蛎在石堤上大量繁殖,加上添抛石块的填平补缺, 终于使石堤密集稳固。石堤长500 余米,宽25 米,高3 米以上。在短石堤上再用一排横、一排直的条石垒砌成桥墩,由于牡蛎的作用,松散的石条、石块聚成一体。最后把重达7~8 吨的石梁一根接一根地架设到桥墩上,终于造成了“种蛎固基”洛阳桥。梁桥和浮桥相结合的广济桥。位于广东韩江上。又称湘桥。建于宋代。广济桥是座开台桥梁。东头和西头是石梁桥,中间是浮桥。桥身全长517。95 米,桥面宽5 米,其造型是我国桥梁建筑中独一无二的。闻名中外的芦沟桥。位于北京西南的永定河上。是我国古桥建筑中的杰作。建于金代(公元1189 年)。长266。5 米,宽7。5 米,共有l1 个孔洞, 采用“连续拱”的结构,即相邻两孔都有一个共同的拱脚,使各拱结成整体。   
桥墩成船形,不仅基础牢固,而且分水尖上装有三角形铁柱,既能夏截怒水、又能春击冰凌。桥身两侧护栏各有望柱140 根,这些望柱头上总共卧伏有大小485 个石狮,姿态各异,逼真传神。七、宗教古建筑(一)佛塔。源于印度,最早的形状为一半圆形球体,顶部立相轮。用以瘗埋佛骨。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涅槃后,其弟子阿难将其遗体按佛教习俗火焚,佛骨成为舍利子,建塔供奉。随着佛教的传入,佛塔也传人我国, 从东汉迄今已有1900 年,同样汉化了,采用了楼、阁、阙、观的形式。它们之间,只存在着层数和刹顶形式的不同。塔的顶部,安装着一个“刹”,用以保存古印度塔的意义。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善于吸收、融合、改造外来文化。我国古塔的结构大体可分地宫、塔座、塔身、塔刹四个部分。初期的塔,一般为木结构四方形楼阁式,唐代后,砖石结构取代木结构;形状由四方形发展为八角形、十二角形等;塔的造型,也由楼阁式逐渐出现了密檐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多种类型。江南以楼阁式塔为主,北方则以密檐塔为主,西藏、内蒙地区则多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现仅存10 余处,也以北方为多。塔的层数,习惯取奇数,如5、7、9、11、13、15 等等。佛塔的形制,各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内容: 1、塔的组合。除了大量的单塔外,还有双塔、三塔、五塔和群塔。(1) 双塔。同在一处建两座佛塔,称双塔,往往为敬仰释迦牟尼和多宝如来而建。(2)三塔。为了敬仰三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而建。 (3) 五塔。亦称“五轮塔”,俗称金刚宝座塔,为敬仰金刚界五智如来而建。每一座塔象征着一尊金刚,中央塔是金刚波罗密菩萨,东塔是金刚手菩萨,南塔是金刚宝菩萨,西塔是阿弥陀佛金刚利菩萨,北塔是金刚药叉菩萨。 (4) 群塔。亦称塔林,主要是罗汉塔和海会塔。罗汉塔随罗汉而建;海会塔,亦称普通塔,因瘗埋僧骨数量不等,并无一定形式。2、塔的形式。基本上分两大类:一类是“喇嘛塔”,近似西藏式的建筑形式。元清时期,所建的佛塔就采用了这种塔式。一类是带檐的塔,有单檐和多檐之分。单檐塔,是指只有一层塔身的塔,一般用作墓塔。多檐塔又有楼阁式塔和密檐塔两种,楼阁式塔,在我国佛塔数量最多,也最具民族形式。塔顶的刹是塔的重要标志。古印度塔刹是瘗埋佛骨舍利的部位;我国的塔刹是佛界的象征。塔刹往往饰以象征佛界之宝,如莲华(仰莲、覆莲)、受花、覆钵、相轮、露盘、华盖、火焰,圆光、华瓶(宝瓶)、宝珠等等。莲华, 传为佛地净地生长的一种植物;覆钵,是佛僧用餐的容器;相轮,又称九轮, 即为幢杆的表相,高显在上,让人敬仰等。我国著名的古塔有河南登封的嵩岳寺塔,宁夏银川的海宝塔,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祖寺塔,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四川通江千佛崖浮雕佛塔,苏州虎丘塔、光孝寺铁塔,松江兴圣教寺塔,杭州六和塔等。(二)寺院。我国佛寺众多。有的在寺院中央建塔。明清以后,寺塔分家。宋朝佛教建筑盛行“伽蓝七堂装”。七堂为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西净、浴堂。当然“七”不一定实指,极言其规模齐全。而且,不同的宗派也有不同的说法。自五代以后常有500 罗汉堂的建筑。   
明清寺院布局,一般在中轴线上先后排列着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室和藏经楼。正中路前为山门,门内左右为钟、鼓楼。正中路左右则还有僧房、禅堂、斋堂等建筑。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山东灵岩寺、湖北玉泉寺、江苏栖霞寺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丛林”。我国第一座佛寺,是洛阳白马寺。寺前驮经的白马石雕像,至今保存完好。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为唐代遗物,是现存唯一的庑殿式木结构建筑。我国还有不少喇嘛教建筑。大多见千藏族、蒙古族地区。大多因山势而筑,错落之中见匀称,别具神韵。(三)石窟。我国的石窟是仿照古印度制度开凿的,主要供奉佛和菩萨,不过从应用和结构上都融进了汉民族自己传统的建筑艺术。我国凿造石窟的风气,以唐朝为最盛。凿造石窟的地区,由华北扩展到四川盆地和新疆。凿造石窟的功德由帝王贵族到一般平民,凿造的佛像有高达17 米的大像,也有仅20~30 厘米的小浮雕壁像。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被誉为我国三大石窟;如果加上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则称为四大石窟,此外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甘肃的炳灵寺石窟、山西天龙山石窟,也都是我国著名的石窟群。   
第三节 古建筑欣赏我国古建筑之所以为中外旅游者所青睐,是因为它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和惊人创造力,体现中华民族所创造文明的诱人魅力。欣赏古建筑,首先要欣赏它的结构形式。如科学合理的整体形态,精巧的构图形式,恰当的配合和使用材料,比例妥善的各部分构件,协调统一的布局。二是欣赏它的群体组合。我国古建筑是多层次而变化无穷的,空间布局讲究主次、层次、深度,既注意宏观美,又注意微观美。就建筑总体而言,在平面布局上,大多采用对称和对比的手法,由建筑单体串、并联成一个大的建筑群体。这种布局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群体组合上,以故宫为例,它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群,每个建筑都是在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的。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是故宫内最宏伟的建筑物,而中轴线两侧的建筑则保持了严格对称。布局上显示出整齐和对称的美。三是欣赏装饰色彩的美。我国古建筑十分讲究装饰、陈设和山石花木的点缀。色彩是构成建筑形式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红、黄、绿是我国古建筑的主色调。中华民族传统审美观认为,红色表示喜庆,黄色表示富贵、辉煌,绿色表示安详、和平。我国帝王宫殿一般都是“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建筑物内部常用雕梁画栋、图案花纹、匾额、楹联、屏风、挂落、壁画等加以装饰; 外部常用假山叠石及石狮等点缀。四是欣赏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古建筑的设计和布局非常重视和周围自然环境结合,使建筑美和自然美和谐地融为一体。我国任何一个古建筑胜地,均具备优美的自然风光,两者的结合是普遍规律。如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曲阜孔庙等都是尽善尽美的范例。   
第四节中国古建筑与西式建筑上海外滩荟萃着世界各国的重要建筑样式,不过也有许多共性,第一, 它们都是当时西方最流行的式样,总的来说属于西方复古主义建筑风格;第二,整个建筑轮廓给人们以庄重、厚实、壮观的节奏感;第三,在建筑式调上基本是统一的,都不同于中国古建筑:立面较多采用柱廊、阳台和贴面柱式。在较大的公共建筑物上,建造塔楼,并装置大自鸣钟。门楼启闭采用铰链,窗户大多为硬百页窗或钢窗,大转弯楼梯等。上海外滩耸立的世界各国风格建筑,既集中又保存完好,是近百年来上海的象征,是世界一大奇观。如: 【哥特式建筑】1l 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追求垂直感,特点是高、直、尖和轻巧,广泛使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玲珑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垂直的簇柱,以及装有彩色玻璃的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飞向神秘天国的幻觉。位于中山东一路的上海长江轮船公司大楼是英国哥特式建筑。【巴罗克式建筑】17—18 世纪中叶流行于欧洲和拉丁美洲“巴罗克”一词出自葡萄牙文,意为不圆的珠。又出自西班牙文,意为“荒谬”的思想。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爱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色彩强烈,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它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的情趣,曾一度广泛流行于欧洲。上海市公安局交通处,底层门窗三个高大的拱门,中段是爱奥尼克式列柱,中间入口处拱门带巴洛克风格的段墙山花,顶部饰以精致的浮雕。内部大厅以大理石装修,楼榜居中顶部设有玻璃天棚,整座建筑风格典雅,外观比例匀称。【古希腊式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大多为国会、法院、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18 世纪60 年代~19 世纪流行于欧美诸国。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呈显著古典主义特色。位于中山东一路,原为汇丰银行大楼,1920 年建造,平面近似正方形,正面入口内为圆形大厅,冠以钢结构穹窿。大楼横向中部有仿罗马科林斯双柱式,竖向划分按古罗马柱式,顶部呈半椭圆形,犹如古罗马万神庙。外墙以花岗石砌筑,具有石建筑特征。英国当时将这座建筑,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一座最讲究的建筑。【折衷主义建筑】是19 世纪上半叶~20 世纪初流行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建筑风格,它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究固定法式,只要求比例均衡,注重形式美。如上海冶金设计院研究院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原名亚细亚大楼。该楼于1916 年建成,是吸收了多种建筑样式的折衷主义建筑。它的外观采用巴洛克式风格,辅以爱奥尼克柱式, 呈回字形,显出富丽堂皇的气派。东门口直竖爱奥尼克式大立柱四根,门廊旁又有小立柱两根,使视觉产生纵深感。拱形结构的门券又采用半凸圆浮雕装饰。东门门厅内宽敞明亮,树立方柱8 根,深绿色大理石贴面,简洁庄重。建筑物呈回字形结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