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下五千年5-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税收等等。但是后来迷信道教,在宫内设坛求仙,渐渐不大过问朝政。凡是 
迎合他信道的,就得到重用,大学士严嵩(音sōng),就是因为他善于起 
草祭神的文书,逐步取得了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的地位的。 
    严嵩并没有什么才能,他只知道奉承拍马,讨得世宗的欢心。他当上 

首辅后,和他儿子严世蕃一起,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干尽坏事。当时一些 
没骨气的朝臣都投靠他,有三十多个官员做了他的干儿子。有了这些爪牙, 
他更加可以操纵朝政了。 
    严嵩掌权的时候,北面鞑靼部(蒙古族的一支)强大起来,统一了蒙 
古各部,成为明朝很大的威胁。严嵩不但不想加强战备,反而贪污军饷,让 
兵士们受饥挨饿。鞑靼首领俺答好几次打进内地,明军没有力量抵抗。公元 
1550年,俺答带兵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北京城郊。明世宗派严嵩的同党 
仇鸾为大将军,统率各路援军保卫京城。严嵩怕仇鸾打败仗,指使仇鸾不要 
抵抗。结果,让鞑靼兵在北京附近掳掠了大批人口、牲畜、财物,满载回去。 
京城附近十几万明军,竟一箭不发。 
    过了一年,仇鸾又勾结俺答,准备和鞑靼讲和。这件事引起了一些正 
直大臣的愤慨,特别是兵部员外郎杨继盛。 
    杨继盛,保定容城人,出身贫苦。他七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继 
母待他不好,让他去放牛。杨继盛放牛经过私塾,看到村里一些孩子们在读 
书,十分羡慕,向他哥哥请求让他读书。哥哥说:“你年纪太小,读什么书?” 
杨继盛回答说:“我能放牛,就不能读书?”他父亲见他有志气,就让他一 
面读书,一面放牛,果然上进很快。后来应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在京城里 
受到不少大臣的赏识。 
    杨继盛为人正直,看到严嵩、仇鸾一伙丧权辱国的行为,怎么也忍受 
不了。他向明世宗上奏章,反对议和,希望朝廷发奋图强,选将练兵,抵抗 
鞑靼。明世宗看了奏章,也有点心动,但是禁不起仇鸾一撺掇,反把杨继盛 
降职到狄道(今甘肃临洮)做典史。 
    杨继盛到了狄道,并不灰心丧气。狄道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 
人不识字。杨继盛到了那里,挑选了一百多个青少年,请个老师教他们念书。 
学生家里没有钱,杨继盛把自己的马和妻子的衣服变卖了帮助他们。当地百 
姓都爱戴杨继盛,称呼他“杨父”。 
    杨继盛被贬谪后,明朝和鞑靼讲和,互相通商。但是不久俺答就破坏 
和议,多次进攻边境。仇鸾的密谋暴露,吓得发病死了。这时候,明世宗才 
想到杨继盛的意见是对的,把他调回京城。严嵩也想拉拢杨继盛,哪知道杨 
继盛对严嵩更是深恶痛绝。他回到京城刚一个月,就上奏章给明世宗弹劾(音 
hé)严嵩,大胆揭发严嵩十大罪状,条条都有真凭实据。他在奏章中还说, 
严嵩有十大罪,却可以蒙蔽皇上,因为还有“五奸”帮助他,这就是严嵩的 
间谍、爪牙、亲戚、奴才、心腹,都密布在世宗的左右。 
    这道奏章打中严嵩的要害,严嵩气急败坏,在明世宗面前诬陷杨继盛。 
明世宗大怒,把杨继盛打了一百板廷杖,关进大牢。 
    杨继盛被廷杖打得遍体鳞伤,腿肉也打烂了,连狱卒看了也心酸,杨 
继盛却态度泰然,像没事儿一样。亲友们听到杨继盛伤势重,通过狱卒送给 
他一只蛇胆当伤药。杨继盛推辞不受,说:“我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杨 
继盛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实在审不出什么罪状,一些官员想营救他出狱。 
严嵩同党跟严嵩说:“你不杀杨继盛,不是养老虎给自己留后患吗?”严嵩 
下个狠心,撺掇明世宗把杨继盛杀害了。 
    严嵩掌权二十一年,把他的党羽安插在朝廷重要职位,权力越来越大。 
明世宗也渐渐讨厌他。有一次,明世宗请道士蓝道行扶乩(一种迷信活动), 
蓝道行借乩仙的意旨,劝世宗除掉严嵩,明世宗也有点心动。这件事让御史 

邹应龙打听到了,觉得这是打击严嵩的好时机,但他想想杨继盛的下场,又 
有点犹豫。经过周密考虑,决定先从弹劾严世蕃下手。 
    严世蕃依仗他父亲权势,作恶多端。邹应龙弹劾严世蕃的奏章一上去, 
明世宗果然下令把严世蕃办罪,充军到雷州,并且勒令严嵩退休。 
    严世蕃和他的同党是一批亡命之徒,他们没到雷州,就偷偷溜回老家, 
收容了一批江洋大盗,还勾结汉奸汪直和倭寇,准备逃亡到日本去。这一件 
事又被另一个御史林润揭发。 
    昏庸的明世宗看到这份奏章,也大为震惊,立刻下令把严世蕃和他的 
同党斩首示众,把严嵩革职为民。明朝最大的权奸,终于倒台。 



                      232 海瑞刚正不阿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 
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 
他们几分。 
    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 
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他的名字叫海瑞。 
    海瑞是广东琼山人。他从小死了父亲,靠母亲抚养长大,家里生活十 
分贫苦。二十多岁他中了举人后,做过县里的学堂教谕,教育学生十分严格 
认真。不久,上司把他调到浙江淳安做知县。过去,县里的官吏审理案件, 
大多是接受贿赂,胡乱定案的。海瑞到了淳安,认真审理积案。不管什么疑 
难案件,到了海瑞手里,都一件件调查得水落石出,从不冤枉好人。当地百 
姓都称他是“青天”。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同党,仗着他有后台,到 
处敲榨勒索,谁敢不顺他心,就该谁倒霉。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住在县里的官驿里。 
要是换了别的县份,官吏见到总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来不及。可是在淳安 
县,海瑞立下一条规矩,不管大官贵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宪的儿子,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看到驿吏送上来的饭菜,认为是 
有意怠慢他,气得掀了饭桌子,喝令随从,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 
    驿里的差役赶快报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本来已经感到 
厌烦;现在竟吊打起驿吏来,就觉得非管不可了。 
    海瑞听完差役的报告,装作镇静地说:“总督是个清廉的大臣。他早有 
吩咐,要各县招待过往官吏,不得铺张浪费。现在来的那个花花公子,排场 
阔绰,态度骄横,不会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什么地方的坏人冒充公子, 
到本县来招摇撞骗的。”说着,他立刻带了一大批差役赶到驿馆,把胡宗宪 
儿子和他的随从统统抓了起来,带回县衙审讯。一开始,那个胡公子仗着父 
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还说要把他重办,他 
才泄了气。海瑞又从他的行装里,搜出几千两银子,统统没收充公,还把他 
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亲哭诉的时候,海瑞的报告也已经送到巡抚 

衙门,说有人冒充公子,非法吊打驿吏。胡宗宪明知道他儿子吃了大亏,但 
是海瑞信里没牵连到他,如果把这件事声张起来,反而失了自己的体面,就 
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了。 
    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京里派出的御史鄢懋卿(鄢音yān,懋音mào) 
被派到浙江视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敲榨勒索的手段更狠。他到一个 
地方,地方官吏要是不“孝敬”他一笔大钱,他是不肯放过的。各地官吏听 
到鄢懋卿要来视察的消息,都犯了愁。但是鄢懋卿偏又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 
的样子,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爱奉迎。 
    海瑞听说鄢懋卿要到淳安,给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信里说:“我们接 
到通知,要我们招待从简。可是据我们得知,您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大摆筵席, 
花天酒地。这就叫我们为难啦!要按通知办事,就怕怠慢了您:要是像别地 
方一样铺张,只怕违背您的意思。请问该怎么办才好。”鄢懋卿看到这封信 
揭了他的底,直恼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早听说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又 
知道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淳安吃过大亏,有点害怕,就临时改变主意,绕过淳 
安,到别处去了。 
    为了这件事,鄢懋卿对海瑞怀恨在心,后来,指使他的同党在明世宗 
面前狠狠告了海瑞一状,海瑞终于被撤了淳安知县的职务。 
    到严嵩倒了台,鄢懋卿也被充军到外地,海瑞恢复了官职,后来又被 
调到京城。 
    海瑞到了京城,对明世宗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情况,见得更多了。那 
时候,明世宗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上朝,他躲在宫里一个劲儿跟一些道士们 
鬼混。一些朝臣谁也不敢说话。海瑞虽然官职不大,却大胆写一道奏章向明 
世宗直谏。他把明王朝造成的腐败现象痛痛快快地揭露出来。他在奏章上写 
道:“现在吏贪官横,民不聊生。天下的老百姓对陛下早就不满了。”海瑞把 
这道奏章送上去以后,自己估计会触犯明世宗,可能保不住性命。回家的路 
上,顺道买了一口棺材。他的妻子和儿子看到全吓呆了。海瑞把这件事告诉 
了亲人们,并且把他死后的事一件件交代好,把家里的仆人也都打发走了, 
准备随时被捕处死。 
    果然,海瑞这道奏章在朝廷引起了一场轰动。明世宗看了,又气又恨, 
把奏章扔在地上,跟左右侍从说:“快把这个人抓起来,别让他跑了!”旁边 
有个宦官早就听到海瑞的名声,跟明世宗说:“这个人是个出名的书呆子, 
他早知道触犯了陛下活不成,把后事都安排了。我看他是不会逃走的。”后 
来,明世宗还是下命令把海瑞抓了起来,交给锦衣卫严刑拷问:直到明世宗 
死去,海瑞才得到释放。 



                      233 戚继光驱逐倭寇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 
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 
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 
    公元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 

船,在浙江、江苏沿海登陆,分成许多小股,抢掠了几十个城市。沿海的官 
吏和兵士不敢抵抗,见了倭寇就逃。 
    倭寇侵略越来越严重,使躲在深宫里的明世宗也不得不发愁了,叫严 
嵩想法子对付。严嵩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一个主意,说要解决倭寇侵犯,只有 
向东海祷告,求海神爷保佑。明世宗居然相信赵文华的鬼话,叫他到浙江去 
祷告海神。后来,朝廷派了个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音yóu)去抵 
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赵文华 
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坐了牢。沿海的防务没人指挥,倭寇的活动又猖獗起 
来。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