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下五千年5-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í 
高得没人能跟他比。贾似道一面故意要求告老回家,一面又派亲信散播谣言, 
说蒙古军又要打过来了。刚即位的宋度宗就苦苦留他,这样一来,他的地位 
就越来越高了。度宗专门给他在西湖葛岭造了一座豪华的别墅。贾似道每天 
在葛岭过着享乐的生活,朝政大事,都得由官员到别墅去找他决定。 
    忽必烈稳定了内部,打败了阿里不哥以后,在公元1271年称帝, 
改国号叫元。这就是元世祖。 
    元世祖借口南宋不执行和约,派大将刘整、阿术出兵进攻襄阳,宋军 
连战连败,襄阳城被围了五年。贾似道把前线的消息封锁起来,不让宋度宗 
知道。有个官员上奏章向宋度宗告急,奏章落在贾似道手里,那个官员马上 
被革职了。 
    有一天,贾似道上朝的时候,宋度宗问他:“听说襄阳城已经被蒙古兵 
围了几年,怎么办?”贾似道故意装出惊讶的样子说:“蒙古兵早就给我们 
打退,陛下从哪儿听来这种消息?”度宗说:“刚才听到一个宫女说起。”散 
朝以后,贾似道查明了那个透露消息的宫女,找个借口把她杀死。打那以后, 
宋度宗再也听不到蒙军进攻的消息了。 
    襄阳在蒙古兵围攻下,越来越危急。贾似道却每天躲在他葛岭别墅里。 
有一次,有个亲信官员去找他,他正趴在地上跟他的几个侍女斗蟋蟀。那个 
官员拍拍贾似道的肩膀说:“这难道也是国家大事吗?”贾似道玩得正起劲, 
也没当一回事。 
    襄阳终于被元兵攻破了。南宋王朝大为震动。这个时候,贾似道要再 
瞒也瞒不住,就把责任推给襄阳守将,把守将革职了事。 
    元世祖看到南宋这样腐败,决定一鼓作气消灭南宋。他派左丞相伯颜 
率领元兵二十万,分两路进军,一路从西面攻鄂州,另一路从东面攻扬州。 
    这时候,宋度宗病死了,贾似道拥立了一个四岁的幼儿赵显(音xiǎ 
n)做皇帝。伯颜攻下鄂州,沿江东下,直取临安。贾似道一面带领七万宋 
军驻守芜湖,一面派使臣到元营求和。伯颜拒绝议和,命令元军在长江两岸 
发起进攻,宋军全线崩溃,贾似道逃回扬州。到了这个时候,南宋灭亡的局 
势已经无法挽回了。 



                        215 文天祥起兵 



    元兵乘胜南下,进逼临安。四岁的皇帝赵显,只是挂个名的。他祖母 
谢太后和大臣们一商量,赶紧下诏书要各地将领带兵援救朝廷。诏书发到各 
地,响应的人很少。只有赣州的州官文天祥和郢州(今湖北钟祥)守将张世 
杰两人立刻起兵。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他从小爱读历史上忠臣烈士的传记,立志要向他们学习。二十岁那年,他到 
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了他的救国主张,受到主考官的赏识,中了 
状元。 
    文天祥在朝廷做了官之后,马上发现贾似道和一批宦官都是些祸国殃 
民的奸臣。有一回,蒙古军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劝宋理宗放弃临安逃跑, 
文天祥马上上了一道奏章要求杀掉董宋臣,免得动摇民心。为了这件事,他 
反被撤了职。后来,他回到临安担任起草诏书的工作,又因为得罪贾似道, 
在他三十七岁那年,竟被迫退休。一直到了南宋王朝快要灭亡的危急时刻, 
他才被派到江西去担任赣州的州官。 
    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立刻招募了三万人马,准备赶到临安去。有人 
劝他说:“现在元兵长驱直入,您带了这些临时招募起来的人马去抵抗,好 
比赶着羊群去跟猛虎斗,明摆着要失败,何苦呢?”文天祥泰然回答说:“这 
个道理我何尝不知道。但是国家养兵多年,现在临安危急,却没有一兵一卒 
为国难出力,岂不叫人痛心!我明知道自己力量有限,宁愿以死殉国。但愿 
天下忠义的人,闻风而起,人多势大,国家才有保全的希望。”文天祥排除 
种种阻挠,带兵到了临安。右丞相陈宜中派他到平江(今江苏苏州)防守。 
    这时候,元朝统帅伯颜已经渡过长江,分兵三路进攻临安。其中一路 
从建康出发,越过平江,直取独松关(今浙江余杭)。陈宜中又命令文天祥 
退守独松关。文天祥刚离开平江,独松关已经被元军攻破,想再回平江,平 
江也失守了。 
    文天祥回到临安,跟郢州来的将领张世杰商量,向朝廷建议,集中兵 
力跟元军拼个死战。但是胆小的陈宜中说什么也不同意。 
    伯颜带兵到了离临安只有三十里的皋亭山(在今杭州东北)。朝廷里一 
些没有骨气的大臣,包括左丞相留梦炎都溜走了。谢太后和陈宜中惊慌失措, 
赶紧派了一名官员带着国玺和求降表到伯颜大营求和。 
    伯颜指定要南宋丞相亲自去谈判。 
    陈宜中害怕被扣留,不敢到元营去,逃往南方去了;张世杰不愿投降, 
气得带兵乘上海船出海。 
    谢太后没办法,只好宣布文天祥接替陈宜中做右丞相,要他到伯颜大 
营去谈判投降。 
    文天祥答应到元营去,但是他心里另有打算。他带着大臣吴坚、贾余 
庆等到了元营,见了伯颜,根本不提求和的事,反而严正地责问伯颜说:“你 
们究竟是想跟我朝友好呢,还是存心消灭我朝?”伯颜说:“我们皇上(指 
元世祖)的意思很清楚,并不是要消灭宋朝。”文天祥说:“既然是这样,那 
么请你们立刻把军队撤退到平江或者嘉兴。如果你们硬要消灭我朝,南方军 
民一定跟你们打到底,对你们未必有好处。”伯颜把脸一沉,用威胁的口气 
说:“你们再不老实投降,只怕饶不得你们。”文天祥也气愤地说:“我是堂 
堂南宋宰相。现在国家危急,我已经准备好拼一死报答国家,哪怕刀山火海, 
我也毫不害怕。”文天祥洪亮的声音,庄严的语言,把伯颜的威胁顶了回去。 
周围的元将个个吓得惊奇失色。 
    双方会见之后,伯颜传出话来,让别的使者先回临安去跟谢太后商量, 
却把文天祥留下来。文天祥知道伯颜不怀好意,向伯颜抗议。伯颜装出若无 
其事的样子说:“您别发火。 
    两国和议大事,正需要您留下商量嘛。”随同文天祥到元营的吴坚、贾 

余庆回到临安,把文天祥拒绝投降的事回奏谢太后。谢太后一心投降,改任 
贾余庆做右丞相,到元营去求降。伯颜接受降表后,再请文天祥进营帐,告 
诉他朝廷已另外派人来投降。文天祥气得把贾余庆痛骂一顿,但是投降的事 
已无法挽回了。 
    公元1276年,伯颜带兵占领临安。谢太后和赵显出宫投降,元军 
把赵显当作俘虏押送大都(今北京市),文天祥也被押到大都去。一路上, 
他一直在考虑怎样从敌人手里逃脱。路过镇江的时候,他和几个随从人员商 
量好,瞅元军没防备,逃出了元营,乘小船到了真州。 
    真州的守将苗再成听到文丞相到来,十分高兴,打开城门迎接。苗再 
成从文天祥那里知道临安已经陷落,表示愿意跟文天祥一起,集合淮河东西 
的兵力,打退元兵。 
    文天祥正在高兴,哪儿知道守扬州的宋军主帅李庭芝听信谣言,以为 
文天祥已经投降,是元军派到真州去的内奸 命令苗再成把他杀死。苗再成 
不相信文天祥是这样的人,但是又不敢违抗李庭芝的命令,只好把文天祥骗 
出真州城外,把扬州的来文给他看了,叫文天祥赶快离开。 
    文天祥没办法,又带着随从连夜赶到扬州。第二天天没亮,到了扬州 
城下,等候开门进城。城门边一些等着进城的人坐着没事都在闲谈。文天祥 
一听,知道扬州正在悬赏缉拿他,不能进城了。 
    文天祥等十二个人为了免得被缉拿,改名换姓,化了装,专拣僻静的 
小路走,想往东到海边去,找船向南转移。 
    十几个人走了一程,正遇到一队元朝的骑兵赶了上来。他们躲进一座 
土围子里,幸亏没被元兵发现。 
    文天祥等日行夜宿,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在农民的帮助下,从海口乘 
船到了温州。在那儿,他得到张世杰和陈宜中在福州拥立新皇帝即位的消息, 
就决定到福州去。 



                      216 张世杰死守厓山 



    张世杰、陈宜中怎样会到福州去的呢?原来,在临安被元兵占领、小 
皇帝赵显被俘虏到大都去后,赵显的两个哥哥,九岁的赵昰(音xià)和 
六岁的赵昺(音bǐng),在南宋皇族和大臣陆秀夫护送下逃到福州。陆秀 
夫派人找到张世杰、陈宜中,把他们请到福州。 
    三个大臣一商量,决定拥立赵昰即位,继续打起宋朝的旗帜,反抗元 
朝。 
    文天祥得到了这个消息,感到有了恢复的希望,马上也赶到福州,在 
新的朝廷里担任枢密使。他向陈宜中建议,从海路进攻元军,收复两浙地区。 
但是陈宜中认为这样做太冒险,不同意文天祥的意见。 
    文天祥只好改变主意,到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都督府,招募人 
马,准备反攻。第二年,文天祥进兵江西,在各地起义军的配合之下,连续 
打败元军,收复了会昌等许多县城。 
    这时候,另一路元军已经南下攻打福州。宋军节节败退,陈宜中眼看 

恢复没有希望,就独自乘船逃到海外去了。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保护赵昰逃上 
海船,往广东转移。不幸海上刮起一场飓风,差点把船打翻,年幼的赵昰受 
了惊,得病死了。 
    张世杰和陆秀夫在海上又拥立赵昺即位,把水军转移到厓山(在今广 
东新会南,厓音yá)。 
    元朝大将张弘范向元世祖报告说,如果不迅速扑灭南方的小朝廷,恐 
怕有更多的宋人响应。元世祖就派张弘范为元帅,李恒为副帅,带领精兵二 
万人,分水陆两路南下。 
    张弘范先派兵攻打驻守在潮州的文天祥。文天祥兵少势孤,被迫转移 
到海丰的一座荒山岭。元军突然赶到,文天祥被俘虏了。 
    元兵把文天祥送到张弘范大营,张弘范假意殷勤,给文天祥松了绑, 
把他留在营里,接着,就下命令集中水军开往厓出。 
    元军到了厓山,张弘范先派人向张世杰劝降。张世杰说:“我知道投降 
元朝,不但可以活命,而且可以得到富贵。但是,我宁可丢脑装,决不变节。” 
张弘范知道张世杰平日很敬佩文天祥,就要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招降。文天 
祥冷笑说:“我自己不能救父母,难道会劝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叫人 
拿来笔墨,硬逼他写信。文天祥接过笔,毫不犹豫地写下两句诗: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自古以来,人免不了一死,我要留下赤诚的忠心,照耀千 
秋。原诗有八句,是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时候写的。)兵士把他写的诗句拿给 
张弘范,张弘范看了只好苦笑。他眼看劝降毫无希望,就只有拼命攻打。 
    厓山在我国南面海湾里,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在海上把一千 
多条战船排成一字阵,用绳索连接起来,船的四周还筑起城楼,决心跟元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