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下五千年5-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何不向汉高祖学习呢?”打那时候起,朱元璋就一心一意想学汉高祖刘邦。 
    朱元璋带着自己训练出来的队伍,连续打下滁州、和州。小明王韩林 
儿在毫州称帝那年,郭子兴得病死了。小明王就封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 
元帅,朱元璋做了副元帅。 
    郭天叙没有什么指挥的经验,加上红巾军中大多将士都是朱元璋的亲 
信,朱元璋名义上是副帅,实权全掌握在他手里。没多久,郭天叙在攻打集 
庆(今江苏南京)的时候,被叛徒杀死,朱元璋就当了名副其实的元帅。 
    朱元璋独掌兵权以后,率领大军大破元朝水军,渡江攻打集庆,集庆 
五十多万军民投降。朱元璋进了集庆,出榜安民,把集庆改名应天府。打那 
时候起,朱元璋就以应天府作为根据地,向江南一带发展。 



                        223 鄱阳湖大战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 
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后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 
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公 
元1360年,他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进攻应天府,一心想 
并吞朱元璋占领的地盘。 

    朱元璋赶忙召集部下商量对付汉军的办法。有的说,跟汉军的力量相 
差太大,不如趁早投降;有的主张逃到钟山(在今南京)死守;也有人主张 
拼一死战,如果失败,再逃不晚。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只有新来的谋士刘基站在一边,一声不吭。 
    朱元璋犹豫不决,散了会,把刘基单独留下来,问他有什么主意。刘 
基说:“我看那些主张投降和逃走的人就该杀!”朱元璋说:“请问先生有什 
么办法打败敌人?”刘基说:“敌人远道来侵犯,我们以逸待劳,还怕不能 
取胜?您如果多用财物赏赐将士,再用一点伏兵,抓住汉军的弱点痛击,要 
打败陈友谅就大有希望。”朱元璋听了刘基的话,满心喜欢。两个人又商量 
了一阵,把计策定了下来。 
    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跟陈友谅是老相识。朱元璋把康茂才找来,对他 
说:“这次陈友谅来进攻,我要引他上钩,没有你帮助不行。请你写封信给 
陈友谅,假装投降,答应做他的内应;再给他一点假情报,要他兵分三路攻 
打应天,分散他的兵力。”康茂才说:“这事不难。我家有个守门的老仆,给 
陈友谅当过差。派他送信去,陈友谅准不会怀疑。”康茂才回到家里,按照 
朱元璋的吩咐写了信,连夜叫老仆赶到采石,求见陈友谅。陈友谅见了老仆 
送来的信,果然并不怀疑,问老仆说:“康公现在哪里?”老仆回答说:“现 
在他带了一支人马,驻守江东桥,专等大王去。”陈友谅连忙又问:“江东桥 
是啥样子?”老仆说:“是座木桥,容易认得出来。”陈友谅跟老仆谈了一阵, 
吩咐左右摆上酒菜,让老仆饱饱地吃了一顿,才打发他回去。 
    临走的时候,陈友谅对老仆说:“你回去跟康公说,我马上就去江东桥, 
到了桥边,我叫几声‘老康’,请他马上接应。”老仆回去后,把陈友谅的话 
全向朱元璋回报了。朱元璋连声叫好,当夜派人把江东的木桥拆掉,改成一 
座石桥。 
    朱元璋从陈友谅的逃兵那儿得到情报,弄清楚他们进攻的路线,就让 
大将徐达、常遇春等分几路在沿江几个重要关口埋伏了人马。朱元璋亲自统 
率大军守在卢龙山(今南京狮子山),布置兵士准备好红黄两面旗帜,规定 
了信号:举起红旗就是通知敌人已经到来,举起黄旗就是命令伏兵出击。一 
切都准备好了,只等陈友谅自投罗网。 
    陈友谅自从老仆走后,立刻下令全体水军出发,由他亲自带领,直驶 
江东桥。哪想到到了约定地点,竟没见木桥,只有石桥。陈友谅的部将们都 
起了疑心。陈友谅想,别管他是石桥还是木桥,只要找到康茂才就好。他就 
到石桥旁边,一连喊了几声“老康”,也没人答应。陈友谅这才想到自己上 
了当,急忙命令船队撤退。 
    朱元璋发现敌人中计,立刻叫兵士举起黄旗,发动进攻。一霎眼间, 
战鼓齐鸣,岸上伏兵一起杀出,水港里的水军也加入战斗。 
    陈友谅受到突然袭击,几万大军一下子乱了套,被杀死的和落水淹死 
的数也数不清,两万兵士、一百多艘战船被朱元璋的将士俘获。陈友谅在部 
将保护下,抢了一条小船,总算逃了命。 
    这一仗打得陈友谅大伤元气。朱元璋的声势却越来越大。陈友谅哪肯 
甘心,他养精蓄锐,决心要报这个仇。过了三年,他造了大批战船,又带领 
六十万大军,进攻洪都(今江西南昌)。 
    朱元璋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援救洪都,陈友谅才撤去包围,把水军全 
部撤到鄱阳湖。朱元璋把鄱阳湖出口封锁起来,堵住敌人,决定跟陈友谅在 

湖里决战。 
    陈友谅的水军有大批战船,又高又大,一字儿排开,竟有十几里长; 
朱元璋的水军,却尽是一些小船,论实力比陈友谅差得多。双方连续打了三 
天,朱军都失败了。 
    部将郭兴跟朱元璋说:“双方的兵力相差太远,靠打硬仗不行,非用火 
攻不可。”朱元璋立刻命令用七条小船,装载着火药,每条船尾带着一条轻 
快的小船。那天傍晚,正好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派了一支敢死队驾驶这七 
条小船,乘风点火,直冲陈友谅大船。 
    风急火烈,一下子就把汉军大船全部延烧起来,火焰腾空,把湖水照 
得通红。陈友谅手下的将士不是被烧死,就是被俘虏。 
    陈友谅带着残兵败将向鄱阳湖口突围。但是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堵住。 
在陈友谅突围的时候,朱军一阵乱箭,把陈友谅射死。 
    朱元璋消灭了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陈友谅以后,自称吴王。 
    自从刘福通牺牲以后,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义上还接受小明 
王的领导。到了这时候,他做皇帝的思想膨胀起来,觉得留着小明王对他是 
个障碍。公元1366年,他用船把小明王接到应天,趁小明王在瓜步(今 
江苏六合东南)过江的时候,派人暗暗凿沉了船,把小明王淹死。 
    第二年,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接着,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 
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过了两个月,徐达的军队旗 
开得胜,占领了山东。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称皇帝,国 
号叫明。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乘胜进军,元兵节节败退。这年八月,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 
元顺帝逃往上都。 
    统治中国九十七年的元王朝终于被推翻。 



                        224 刘伯温求雨 



    明太祖在统一战争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又吸收 
了一些谋士,帮他出谋划策。在这些谋士中,刘基是最著名的一个。 
    刘基又叫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官员,因为对元朝的政治腐败不满意, 
常常写点文章,讽刺时事,后来,被解职回到他的家乡青田(在今浙江)。 
朱元璋的军队打到浙东的时候,把刘基请了出来,当他的谋士。在打败陈友 
谅、张士诚的战争中,刘基出了不少计策。由于他足智多谋,得到明太祖的 
信任。明太祖把他比做西汉初年的张良。 
    刘基不但谋略好,而且精通天文。在古代,往往把天文现象跟人间的 
吉凶扯在一起。刘基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到,他的预见往往比 
较准确。但是大家都认为这跟他精通天文有关。民间传说把刘伯温看作一个 
“未卜先知”的人物。 
    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旱灾。刘基掌管天文,朱元璋 
问他为什么发生大旱,怎样才能求上天下雨。刘基说:“天一直不下雨,因 
为牢狱里关押的人有冤枉。”朱元璋信了刘基的话,派他去查牢监里关的犯 

人。刘基一查,果然有不少冤案。他向朱元璋奏明后,平反了冤案,把错抓 
的人放了。 
    求雨和平反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码事。刘基也不可能有求雨的法术。 
不过他懂得天文,可能观测到气象要发生变化,就借这个机会劝谏朱元璋平 
反冤案。果然不出几天,乌云密布,接着就下了一场透雨。刘基趁朱元璋高 
兴的时候,又劝他制定法律,依法办事,防止错杀无辜的人。 
    明太祖即位以后,叫刘基做御史中丞,负责司法工作。刘基严格执法。 
有一次,丞相李善长的一个亲信犯了法。李善长是明王朝开国功臣,又是明 
太祖的同乡,势力很大。但是刘基不顾李善长的阻挠,奏明明太祖,把那个 
亲信杀了。这件事当然招来了李善长的怨恨。 
    正巧这一年,京城又逢到大旱,明太祖十分着急。刘基乘机跟明太祖 
说:“战争中的死亡将士,他们的妻子需要抚恤;一些在筑城中死亡的工匠, 
尸骨还暴露在田野上,没人收埋。 
    把这些事办了,说不定能下雨。”明太祖一心求雨,当然很快批准了刘 
基的要求,抚恤了将士妻子,掩埋了工匠的尸骨。 
    刘基虽然办了一件好事,但是靠这种办法劝谏,毕竟靠不住。这一次, 
他的预测不准,过了十天,还是烈日当空,一滴雨也没下。 
    这可使明太祖生了气,再加上李善长在旁边说坏话,叫刘基不能不害 
怕。这时候,他妻子在家乡得病死去。刘基请个假回老家了。 
    其实,明太祖对刘基是特别器重的。有一次,明太祖要拜刘基为丞相。 
刘基连忙推辞说:“选丞相好比挑栋梁。要挑个大木材,如果用小木头当梁 
柱,房屋就有倒坍的危险。”后来,明太祖撤了丞相李善长的职,又想请刘 
基出来当丞相。刘基说:“我性子褊急,容不得坏人:再说年纪大了,也担 
当不了这样重任。天下有的是人材,希望陛下好好物色。”刘基回到青田, 
过着隐居生活,从来不跟人谈起他过去的功劳。青田县令一再求见,都被刘 
基婉言拒绝。有一次,县令换上便服,装扮个乡下人去拜访刘基。刘基正在 
洗脚,见来了陌生人,连忙穿了鞋子,把来人请进屋,热情地留饭。 
    刘基请教来人姓名,县令只好实说:“我是青田知县,特来拜见先生。” 
刘基大吃一惊,连忙起身作揖,自称是治下的普通百姓。打那以后,再也不 
跟县令见面了。 
    刘基住在家乡,仍旧很关心明朝的政事。有一次,明太祖派人到青田 
向刘基问天象吉凶。刘基说:“冬天刚下过严霜冻雪:接下来便是阳春季节。 
现在国家已经安定,希望陛下施政稍为宽和一点。” 


                        225 胡维庸案件 



    明太祖是农家出身的,对农民生活多少有点了解。他即位以后,也注 
意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告诫地方官员说:“现在天下刚刚安定,百姓财 
力困乏,好像初飞的鸟,不能拔它的毛;新种的树,不能摇它的根。”他要 
官员们廉洁守法,不能贪赃枉法,加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