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这档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宫这档事-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干坏事却无意中救了人结果被对方感激涕零的郁猝心情。

眼见阿骁气急败坏的冲出了赤枫宫,皇后不解的问向太后

“太后,您刚才是何意啊?”

太后满意的一笑,透出股阅历老练的自信来,对着儿媳辈的诸妃说道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大部分孩子到了骁儿这种年纪都会有这样异常的一段时间,你越是压他训他他就越犟,你若是不想让他干什么,只需要反过来夸他,他自己就会受不了了”

诸妃被太后唬得一愣一愣的,都有点不太确信,太后察觉到了她们心中的疑惑,极为不满的强调道

“你们可别以为哀家在瞎说!哀家自己虽然没有儿子,可却是调教过不少皇子的!”

可见“理论来源于实践”这一点始终是没有改变的。太后纵是不知道有“青春期逆反心理”这码事存在,还是能在冥冥之中摸索出些对症下药的窍门来……

果然,太后这种欲抑先扬的方法让皇后屡试不爽。看见阿骁穿女装她就频频点头说好看,还主动又给他做了几套;看见阿骁恶作剧她就频频夸他有创意,还鼓励他多多损人……在众人诸如此类的糖衣炮弹的打击下,阿骁乐他人之忧的好日子就算到了头,他只觉得一夕之间,所有的人都180度大转弯,对他如此的赞赏如此的和蔼如此的宽容起来,这不仅让他觉得莫名其妙,甚至已经开始觉得毛骨悚然起来。

但是正当所有人都欣喜于溧川郡王的蜕变之时,她们却忘记了另一条与“因人而异”的教育法同样重要的教育原则——那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太后的曲线压制法虽然管用,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是吗?你觉得何家小姐不错啊”

皇后微笑地看着眼前有些拘束的少年,作为他的监护人,竟然能看到他腼腆的向自己咨询一些私人问题,这让皇后不得不承认太后有些时候还是派得上用场的。

本来,太后在看到孙子开始恢复常态之后,便又泛起了她好当月老的兴致来

“那些纨绔世家子,在结了婚以后没有哪个不变的正正经经,业精于勤的,要是有了孩子啊……”

太后联想了一下,都笑得合不拢嘴了,皇后却觉得侄子才刚有点好转的迹象又这样急着用婚姻来套住他,担心会不会物极必反?

谁料事态竟然超出所有人预计的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阿骁一眼就看中了其中的一位千金小姐,这让太后这几天全都沉浸在自己“婚姻力量无限论”的巨大喜悦之中。

“明天见到她我该说些什么呢?娘娘”

皇后“呵呵”笑了几声,正准备给阿骁初步介绍一下少女之心的种种奇妙之处,忽然兀的又想起了太后的“欲抑先扬”法。这段时间以来她们跟阿骁正话反说都快成了条件反射,眼下这事……皇后想了想,觉得还是按照太后的方法说比较保险。

于是在皇后的嘴里,一个应该亲和的、富有绅士精神及不缺少情趣的择偶标准,变成了一个应该冷淡的、野蛮霸道和恶言恶语的少年形象。

望着阿骁受教而去的清丽背影,皇后在内心里默默的为他打着气,乞求天公作美成就这对姻缘,顺便也好把阿骁赶快踢出宫自建府邸去。

“这浑小子怎么又死灰复燃了?还变本加厉起来!”

皇帝向皇后愤怒的陈述着阿骁是如何在官员上朝的宫道上布置陷阱坑害路人甲乙丙丁的,皇后却只能一味的替侄子说着好话,谁叫她站在了理亏的一边呢!

皇后这次可算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了,她怎么就忘了“爱情的力量使人盲目”这茬事呢?阿骁竟然把她故意扭曲后的“教诲”当成金科玉律听进去了……

那天相亲见面会上的情景,皇后已经从随侍的宫人口里听说了全部过程,阿骁赫然是以一个恶霸少年的造型出场,整个见面过程中都充斥着他尖酸刻薄的人身攻击。

“最后……郡王……郡王他说……”

“说了什么啊!”

皇后催促着回来报告的内侍,急切的想知道阿骁到底把场面搞砸到什么程度了

“……说何小姐就和宫里的太监一个样……要……要什么没什么……”

皇后的脸色、禀报的内侍的脸色,此刻均是一片惨淡

“难道没有办法挽回了吗?”

皇帝听完了皇后关于前因后果的诉说,忧愁的问着皇后。侄子怕是已经出离愤怒了,如今都敢到外朝来撒野,太后那套方法再起作用的几率恐怕也不大。

“哎……慢慢来吧,这样一来,何家那位小姐大概也很难嫁出去了,臣妾看总有办法最后把她和骁儿凑成一对的”

皇后毕竟是皇后,她显然并没有因为这一次的失算而倒下,只见她遥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已经在规划她N多个“五年计划”了。

15…新春特别篇

“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

在电视上出现这句脍炙人口的广告句的同时,我们把历史的时钟再往回倒拨几个朝代,某位皇帝也正寻思着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给宫里众人发发礼物,感谢大家在过去一年中的勤劳苦干,勉励大家在新的一年再接再厉。

“母后,您老想要什么礼物啊?”

皇帝一副拍马屁的笑脸问道

“哀家想要喝喜酒”

太后很不客气的说出了她的新年愿望——同时也是她人生中一直不曾中断过的追求

但是最近没有人要结婚啊……皇帝犯难的思考着

“母后……这个喜酒也不是想要喝就能随时喝道的啊”

“果然不是亲的就是有隔阂啊!口口声声要给哀家送礼,哀家说出来了又不干!”

面对太后的悲情攻势,皇帝立马告饶,商量着妥协的办法

“那就从皇子公主中挑一个出来赐婚嘛,别人不好作主,自己的孩子总可以作主吧”

太后退让了一步,皇帝却依然眉头紧锁。他的一子五女,最大的九岁,最小的还不到一岁,全部都属于法律婚龄之外。

“要是这也不行,那皇上你就自己再纳一次妃啦!”

太后看见儿子还是那副唯唯诺诺的样子,不禁来气的抛出了最后的杀手锏

“那个……朕看还是筹划看看羡儿他们的婚事好了……”

“裕妃,新年想要什么礼物啊?”

“臣妾真的可以要什么有什么?”

“那当然”

皇帝自豪的点了点头

“那臣妾想要天上的星星,皇上您给不给啊?”

裕妃撒娇的往皇帝怀里蹭着,其实就是想听皇帝说说好话,哄哄自己

“给,晚上你看见的星星就全都归你了”

皇帝出去一趟,端回一盆水给裕妃,同时满脸坏笑的欣赏着裕妃又气又怨又憋屈的表情

“淑妃,新年想要什么礼物啊?”

“臣妾真的可以有求必应?”

“那当然”

“那臣妾要是要天上的月亮呢?”

切!果然是物以类聚啊!

皇帝也端了一盆水给淑妃

“康妃,新年想要什么礼物啊?说吧,这次又是什么书”

康妃每年提的礼物名单都是书,皇帝对这点已经烂熟于心了

“臣妾今年想要一部《妙法莲花经》,也好祈祷宫中诸事平安”

“爱妃果然是见解非凡,品位超群啊!”

康妃今年既不要孤本也不要善本,只要了本市面上寻常可见的经书,又加之她还有心为宫中诸人祈福,皇帝怎能不欣慰呢?当然是无比的欣慰。

“这可是要皇上亲手抄写的才最有效用呦!”

还没等皇帝欣慰完,康妃的一句详解顿时让皇帝愣在当场

“最好是汉语藏语各一遍”

康妃最后补充道

“恭妃,新年想要什么啊?”

“臣妾想要熏香”

“那简单啊,说说看想要哪种?”

“臣妾要的这种熏香乃是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又要雨水这日的天落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了,合着花芯研磨的粉末,盛在旧瓷坛里,埋在梨树根底下,待到春分时再取出”

皇帝听的目瞪口呆

“……这……这是熏香?”(不好意思,这其实是冷香丸)

“怎么了嘛,不行?”

恭妃很小媳妇样的贴近皇帝埋怨道。恭妃平时就会自然的散发出一种媚人的娇态,电力十足,此时她有意散发这种电波,那更是无人能挡啊!皇帝眼看着就又要被攻陷了

“那个、那个爱妃啊,要不……再换一个吧?”

“……那好吧”

恭妃的表情是“看在皇帝的面子上退而求其次”的潜台词

“臣妾前些日子看到皇后那有人进贡了一瓶世上难寻的百日香,皇上替臣妾要一份来吧”

看到恭妃确确实实的为自己做出了让步,皇帝很高兴,殊不知,这才是恭妃真正想要的东西。

“惠妃,新年想要什么做礼物啊?”

“皇上,臣妾想要治好自己‘酒后无德’的毛病”

惠妃诚心诚意的乞求道

皇上头摇的像拨浪鼓。莫说他办不到,他本身也绝对不想把这难得的乐趣给抹杀了,于是作为“补偿”,皇帝送了惠妃一瓶内府珍藏多年的极品美酒。

“宁妃,新年想要什么礼物啊?”

“臣妾什么也不要,臣妾只要皇上身体康寿,姐妹们相处融洽,孩子们平安长大就好了”

宁妃温柔温柔再温柔的小声说道

如果只当客套话来听,这是个很讨喜的“礼物”;若当成具体任务来听,这又是个任重而道远的世纪工程,所以皇帝的心情实际上是既感动又叹息。

“皇后,新年想要什么礼物啊?”

皇帝每次都是最后才来问皇后,每次也是来到皇后这里最紧张

“……奇珍异宝、绫罗织锦、荣华富贵,臣妾都已拥有,但都是皇上所赐……”

皇后以一种类似忧愁的口气自言自语,眼睛盯着皇帝一动不动,而皇帝也便跟着越来越心里没数

“因此,臣妾最想要的就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得到的东西”

“……然后呢?……”

皇帝弱弱的问了一句。果然……皇后又开始提这种宏观缥缈微观广泛的“愿望”了

“然后请陛下先闭上眼睛”

看到皇帝忐忑的闭上双眼,皇后露出了宠溺的笑容,在皇帝的嘴唇上迅速的“啵”了下去。

16…假想敌

红彤彤的殿宇,红彤彤的卧榻,红彤彤的蜡烛,红彤彤的新娘……

新娘子正襟危坐,但从她头上那个二博鬓凤冠的摇晃程度来看,估计也难以再维持多久。就在这时,房门“哐”的一声霍然洞开,随之而来的喧嚣闹声和扑鼻的酒气连红盖头都抵挡不住,新娘子微微用袖子遮住了鼻子,与此同时听到一个明显已经被灌的语无伦次的少年人的声音。

然后,她的盖头就被挑开了……

“也不如路休颜漂亮嘛!”

少年第一句话就是如此的煞风景兼缺心眼,新娘子忍了忍,但终究敌不过年轻气盛,彼此彼此的回道

“真不如景和哥俊逸呢!”

皇帝第二次接触到“赵景和”这个名字,已经是十几年之后了,不用说,当初的那一点点小冲突早就被掩埋在了记忆的大脑皮层之下。因此,当皇帝在吏部调地方官员升职入京的候补名单上看见这个名字的时候,虽然有点眼熟,却也没想起来是在哪听过。

皇帝第三次听见“赵景和”这个名字,却离第二次只隔了几天时间。由于渠道不同,皇帝听到的自然也就跟他从吏部履历上看到的内容有所出入……

“听说忻州的赵大人今年有望入京为官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