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女孩的美国中学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中国女孩的美国中学生活-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欢迎访问:   txtsk
题记读者评论(1)

    一次阅读的诧异    
    ——读《一个中国女孩的美国中学生活》    
    胡金平    
    刚拿到这本包装精美的作品时,我从没有想过读完会有一点点心灵的触动,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我不明白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写的文字,究竟有什么必要拿来出版,这位美丽可爱的小女孩是否只是又一个商业炒作的牺牲品,掂量着这华美有加的作品,带着这些疑惑与沉重,我开始了这次有趣的美国中学之旅。    
    小作者张圣女是在2002年随同母亲一起到美国密执根州的,她们居住在一个名叫troy的小城,“尽管那个城市不是很大,但是它很安静,很纯朴。”不久,母亲就把她送到REX B SMITH MIDDLE SCHOOL。正是在这个中学,每天发生着小作者在书中给我们介绍的点点滴滴。    
    全书分81个小章节,如同81篇日记,叙述了她在美国生活的细微感受,透过小作者的瞳孔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中国女孩在美国中学的生活趣事,贴着她的心灵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脉动,阅读伊始,尚不觉得,慢慢地,作者那小小心灵的颤抖竟然牵动了我的心绪,她的开心忧伤仿佛一阵无名的风,拂过了我的心田,令我情不自禁地跟着她一起快乐,一起忧伤。    
    文化的差异特别是中美中学教育的差异是全书叙述的中心,透过教育的真正当事人——孩子的眼睛去观看这些差异,显得特别真切而有意义。对这些差异的思考,以及如何实现真正会通中西后的超越,也正是姜慧女士鼓励女儿写下这些文字的初衷。我以为,小作者的这部看似幼稚可爱的作品,真正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它提供给我们一个真切可感的美国中学的异域,专家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独特的比较教育学事例来读,父母可以把它当作教育子女的辅助书籍来读,教师和学生读这本书是最有意义的了,它可以让我们反思我们教育与学习中的种种问题,给正陷于迷津中的我们一把搅动沉寂死水的桨,走出迷津。这也正是我要写作这篇评论文章的意图,教育乃一国之本,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定与传承的根本,关注教育,反思教育关系着我们整个民族在现在和将来将如何应对西方文明冲撞,这本书提供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反思,所以特别建议大家都看看。    
    全书语言流畅自然,清新可爱,没有文坛习气,也没有那些自命天才作家的老气横秋或阿谀媚俗,全然是孩子的语言。“可学校却像一个孵卵的老母鸡,全都趴在地皮上”,新鲜可爱;“底特律就像一个刚打完仗的城市,有许多冒烟的房子,烧得只剩下铁柱子的房子,被打碎的红绿灯,被砸过的汽车,快倒塌的汽车站……”,形象贴切;“哦!原来这里司机的背后也是有“老大”(野生动物——笔者注)的”,生动有趣。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我想,或许正是这种不设防心灵的书写,触动了我这颗早已为世俗蒙尘的心。写到这,我不由得为我的庸俗不堪而羞愧不安,感叹自己何时才能脱去这厚厚的外壳,像作者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里自由地呼吸。


题记读者评论(2)

    美国中学教育:我们值得借鉴什么    
    ——评《一个中国女孩的美国中学生活》      
    马延伟    
    这是一本容易读的书,是一本可以从头至尾一气读完又不令人疲倦的书,因为它出自一个十二岁孩子单纯而稚嫩的笔触。她以一种近乎日记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她在美国密执根州一所中学七年级的学习生活。作为读者,我们可以借着一个孩子的视角,了解美国中学的教育方式以及学生的生活状态。无论你是一名教师、一名家长,还是一名中学生,你都能从各自的角度,对美国的中学教育乃至美国文化获得一些了解和启示。    
    美国文化是一种张扬个性的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与我们中国的孩子有很多不同,这是我们很多人通过亲身的体会以及影视作品已经知晓的。但是,本书的小作者通过对美国孩子的言谈举止、表达方式及性格方面的生动描述,更鲜活地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孩子身上那种深刻的西方文化印记。尤其是在国内出生、长大并接受了国内五年的基础教育的作者,在进入美国学校以后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文化上的差异与冲突,她在不断地把自己和他们去比较、权衡,并难能可贵地发现了自己和对方的优长与不足。作为读者,我们也在不断地思索我们的孩子缺少什么,又拥有什么。美国长大的孩子,自信,无论他们优秀还是平庸,他们都信心百倍地悦纳自己;他们张扬个性,穿着打扮追求新异、与众不同,他们从来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他们大胆、开放,当他们高兴时可以疯狂的舞蹈、夸张的手势和声音去自在地表达;他们喜欢结交异性朋友,并受到鼓励;他们宽容、大度,当对方球队进球时,他们同样会大声为他们喝彩,当同学取得优异的成绩时,他们会轻松、坦然地为你击掌祝贺;他们不怕老师,但非常尊敬老师;他们愿意与父母交流,却有自己的见解,不受父母约束;他们化妆,攀比消费;他们能打工挣钱养活自己,不依靠父母;他们说话直率,不会顾前顾后……这些让我们思考:我们该怎样养育、教育我们的孩子?听话、中规中矩的乖孩子,可以很好地完成被交代的任务,却少了几分主动、积极和创造力。乐观、自信,宽容、大度,懂得合作与交往,都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这些基本素养恐怕比能解繁琐的习题重要得多!    
    学生在学校,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莫过于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对于这些关系的处理恐怕也是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的宝贵机会。书中所描述的美国学校的师生关系也是能引起读者关注的一个看点。在学校里,他们的老师总是平等、亲切地对待学生,他们会偷偷地给学生组织生日party,只为给学生一个惊喜;他们会为没有吃早餐的学生送一份早点;当父母不能及时接孩子回家时,他们会主动送学生回家;老师可以嘻嘻哈哈地和学生说话,还会跟学生分享自己的心事和秘密;在节日上,老师会拥抱他们的学生;看学生演出的时候,老师也会放肆地尖叫、喝彩;面对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老师总是对孩子大加赞赏、鼓励;在图书馆里,老师会爬到桌子底下为学生的电脑接线;学生可以公然地说老师秃顶不好看……这些,都让人感觉到,老师就是朋友,老师是“最爱自己学生的人”,老师是和学生一样真实、有生命力、有个性的人。每天和这样的老师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放松、自在,他们感受着老师对他们的鼓励、关爱,而他们也把自己的友谊和尊重回报给老师。    
    如果你是一名中学生,读了此书以后,恐怕多少会对美国的中学心生几分向往,因为他们的校园生活丰富而有趣。学校自己设定了各种有趣的节日:“帽子日”,“睡衣日”,“单数日”,“校色日”等等,学生和老师会在这样的日子里作出独特的装扮,还会举办各种特别的舞会,这样的节日给孩子们创造了张扬个性的空间,也提供了他们与人交往的机会。他们的课堂学习方式也是丰富多样,而不只是简单的讲解和背诵。比如作者描述的“五花八门”的历史课,老师会别出心裁地设计出各种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讲到澳大利亚的国家历史,就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件白色T恤,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袋鼠形象,然后大家集体穿上“袋鼠”衫。数学老师会在课堂上经常“插播”小故事,让学生们总是意犹未尽,等等。    
    人生是由各种各样的事件和经历构成的,从入幼儿园起,到大学毕业,学校构成我们最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人生阶段的生活主体,没有人能够否认教育对他一生的重要影响。而老师怎样设计他的每一节课,怎样对待他的学生们,学校怎样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倡导怎样的价值取向,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们每一天经历些什么,体验到什么,乃至未来以怎样一种姿态展开他们的人生。真心希望为人父母、为人师长的读者们能从一个孩子的笔触中获得一些启发。也许我们无力改变大的文化背景,因为我们都无法逃脱文化之网的束缚,但是只要开始,我们总能做点什么。


题记读者评论(3)

    孩子眼中的真实    
    ——评《一个中国女孩的美国中学生活》    
    左晓梅    
    一口气读完《一个中国女孩的美国中学生活》后,也一下子勾起了我中学时代的诸多回忆。感觉到这本书里描述的生活很吸引我,甚至会想到我要是能够有这样的一种学生生活,我会觉得很幸福。    
    这是一本由一位普通的中国小女孩撰写的类似于日记的书,从初到美国,到慢慢适应整个学习生活的完整而又充满细节的真实记录。涉及到对美国城市、美国中学的印象,美国的中学教师、同学,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自己的深刻感受等等,内容丰富,问题覆盖面也很全,其清新而朴实的语言也足以让人一口气读完。    
    我觉得这本书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东西,有许多朴实中的精彩。    
    美国的中学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通过作品的题目和作者记录的一个个鲜活真实的事例我们就可以很全面地了解到。看到题目和一个个小标题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会有非常想读下去的愿望。    
    本书的小作者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件的真实记录来反映美国的中学生活现实,如“对手为你喝彩”、“疯狂的课间5分钟”等,从细节处足以突现美国学校及其文化的特点,让人感到美国中学张扬个性、学生为本的教育。当然美国中学里难免存在着让人觉得不舒服的一面,如“我的死对头”、“班里来了新同学”等体现出美国学生比较实际的一面,对“弱势”群体(学习不好的学生、刚来的新同学等)的歧视。    
    中国与美国的中学到底有怎样的差异和不同呢?通过具体事件体现出了作者对中美教育的最真实的思想认识。虽然小作者所描写的事件都很平常,甚至很琐碎,但其反映出的中美中学教育的差异确让我们深深地触动。    
    通过作者的眼睛和描述,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与作者一起,来审视我们现时的教育教学。如“五花八门的历史课”中,作者在体验了美国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之后,感觉到非常新鲜,也非常喜欢,并建议国内的教师“能像美国老师那样,在课堂上添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将会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同时小作者也一直在积极尝试思考在一些事件背后体现的中美差异。如“美国的家长会”中,作者写道“在中国参加家长会,如果你不是一个好学生,你的家长混在别的家长堆里还可以不吭声,躲过去;但是在这里,各科教师跟家长一个一个地谈,你要是不好的话那可就惨了。”文中有一个小标题就是“中美学生大对比”,从作者的观察中,总结列举了八点感性认识上的美国中学生与中国中学生的对比和差异。    
    中国与美国的中学生活到底哪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