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7-真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197-真相-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身为反民主主义的右翼压力集团“国本社”总裁同时又处于政治主流的平沼主张修改明治宪法。他希望自己组阁,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森恪的支持。他在枢密院、军部和民间的右翼组织中拥有众多的支持者,右翼活动家们早就为平沼入选宫廷官僚四处活动。因此,不要说西园寺元老,就是裕仁和他的近臣们也有充足的理由反对平沼。    
    然而在1932年,对于几乎所有的日本人来说,“法西斯”一词既模糊又神秘,主要是指意大利。因此,裕仁对“法西斯”的否定可能来自于(如增田所推测的)这样一个信念,即,任何批评他的近臣、希望改变明治宪法的人在政治上都是不可相容的。裕仁需要的是能让他感到安心的首相。如果那个人绝对忠诚且顺从,那么他是否持有法西斯思想并不重要,只要这位法西斯主义者反对政变,天皇就会满意。有一个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两年后,裕仁对陆军提出的中心概念“国防国家”没有表示任何异议,即使这个词来自纳粹德国,意味着要按一条完全不同于明治国家的路线进行国家重组。    
    “维护明治宪法”也是天皇的一个重要信念。它表明裕仁深刻理解了1889年宪法的极为有用之处——该宪法既没有规范权力的运用也没有保护日本民众有限的自由和权利。他当然不能允许这样的宪法被修改,因为它早已合法地、“立宪地”实现了他和权力精英们所希望的几乎所有形式的政治统治。    
    裕仁最后一条希望是把外交建立在“国际和平”的基础上。这并不是对华盛顿条约体系的肯定,而是指维护新的、从侵略中产生的“满洲国”建国后的现状。尽管“帝国”刚刚吞并了新的领土,但在经济上仍要依赖于它主要的批评者和竞争敌手英美列强。这种情况下,裕仁自然希望避免与英美发生新的摩擦。因此,对“满洲国”的巩固应该积极地“和平地”进行。    
    犬养被暗杀的10天后,裕仁将首相的职位授予了高龄的齐藤实海军大将。齐藤组成的“举国一致”内阁包括外务大臣内田康哉、财政大臣高桥是清、新官僚领导者后藤文夫任农业大臣、陆军大臣荒木贞夫和海军大臣冈田启介。这届内阁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经历了4次国会会议和阁僚的多次更迭,最终于1934年7月因卷入帝国人绢株式会社的受贿丑闻而垮台。在这段时间里,齐藤主持了“满洲国”建设、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和对政府机构的部分重组。    
    齐藤组阁伊始,马上开始着手准备承认“满洲国”。此事不仅要违背各项条约,与美国的关系也将会涉险。此时国联、国际法和西方国家正在遭受日本政治家、新闻记者、军部官员和知识分子的猛烈批判。国联有关中日纷争的决议被比作1895年曾迫使明治政府放弃了辽东半岛的三方调停。陆军大臣荒木指责国联支持斯廷森的不承认方针,以及将判定日本的行为违背了凯洛格—白里安协定和国联公约。荒木将军还就西方白种人压迫亚洲论进行了发挥。    
    表面上,日本是要宣告对一个独立国家的承认,实际上,它是想行使对殖民地的宗主权。8月25日,外务大臣内田在第63次帝国议会上发言说:    
    我认为帝国对支那的态度,特别是9月18日事变发生以来,我方采取的措施极为正当且合法。“满洲国”乃其居民自发成立,应视为支那分离运动之结果,帝国对这种新国家的承认与九国条约的规定毫无抵触。    
    关于“满洲国”,他表示:“举国一致,即使国家化为焦土,在贯彻此主张上也不能退让一步。”    
    森恪称赞内田的演说:“有如向全世界宣告,我国的外交已经成为独立自主的外交……有如一个外交上的宣战布告。”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夸张和虚张声势清楚地表明其见解的异常,即至少从短期来看,日本的政策并不在于国家保障和经济安定。    
    1932年9月15日,齐藤内阁正式承认“满洲国”,签署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承担起“满洲国”的国防责任,而且在秘密的附属文件中,被准予可以在那里为所欲为。    
    国联为调查这起冲突而成立的李顿调查团于10月2日向国联大会递交了关于满洲事变的报告。但是后者没有马上对报告进行审议,以便给日本政府更多的整理和时间对应。


第二部分:满洲事变发动入侵

    关东军进犯热河后,还有可能在北京-天津地区展开军事行动,没有什么问题能比这个更让裕仁焦虑的了。进犯开始之前,东京的陆军司令部通过更换多名关东军高级将领,重新整编在满洲的官僚机构等方法试图恢复对军队的控制。武藤信义大将被授予三项任命:关东军司令、驻“满洲国”特命全权大使和关东长官——这些职位从前分属三个机关。同时,关东军的规模也有所扩大。    
    1932年11月,裕仁得知关东军将热河省(鸦片收入的重要来源)看做是“满洲国”的一部分,计划在春天发动入侵。可是12月23日,关东军的先遣队已经到达热河省入口的长城东端的山海关。在那里,他们与张学良的部队发生了小规模冲突。一个星期后,1933年1月1日,又发生了大规模战斗,日军占领了整个城市。裕仁意识到这次陆军进兵将使日本与国联的关系更加复杂,因此试图(通过奈良)警告陆军不要再扩大事态。一周后,他暗示牧野召开御前会议处理这个问题;但由于宫廷近臣的意见不一,御前会议没有召开。    
    1933年1月14日,当参谋总长闲院亲王请求裕仁批准向满洲增派军队时,裕仁就热河的事情向他发出了警告。根据牧野的叙述(木户记录也证实),裕仁告诉闲院宫:“迄今为止在满洲的顺利推进已经十分幸运,今后若出现功亏一篑之事,将令人感到遗憾。热河方面要特别谨慎处置。”换句话说,天皇指示闲院宫不要让军事行动做过头。令他担心的不是领土扩张行为本身,而是失败以及失败的责任最终落到谁的头上。    
    而几个星期后,裕仁就特意表彰了陆军第二师团长多门二郎和满洲事变开始时就加入战斗的朝鲜军混成第38旅团司令官依田四郎将军。将军们到达广岛县宇品港时,裕仁派侍从武官向他们转达了嘉奖问候,之后又邀请多门和依田参加宫廷宴会,并向他们和其他高级军官授予了皇家菊花纹章。本来这种礼物只表示一般的宫廷礼节,但此时却表明大元帅对高级军官们的行为的赞赏和骄傲。他们以闪电般的速度和极少的日本士兵的伤亡,扩展了裕仁负责管辖的明治时代的殖民地遗产。    
    在感谢他们的同时,裕仁还是有理由担忧。因为,在中国东三省的军事扩张要冒两种风险,即与中国爆发全面战争和遭到列强特别是苏联的反对。莫斯科已在迅速建设远东军,从俄国的欧洲部分调入空军部队,并开始组建太平洋舰队。1933年2月4日,裕仁批准热河战役后,闲院亲王请求批准调动关东军进入热河。在没有与齐藤内阁就此次入侵进行任何专门咨询的情况下,裕仁给予了带附加条件的批准——可以接受为巩固日本对“满洲国”的掌控而进行的扩张,但是不可以攻击中国华北本土。他裁可了关东军热河的军事行动,同时告诉闲院宫:“条件是不越过万里长城进入关内。”    
    4天后的2月8日,齐藤首相上奏天皇:“如果入侵热河使日本与国联关系变得困难”,内阁将反对。 裕仁虽然嘴上未说,但也意识到行动有些仓促,于是开始试图中止入侵行动。他要奈良告诉闲院亲王决定撤回前面的许可,但奈良表示异议。他提议按照日程后天即是拜谒日,最好在那个时候直接告诉陆军参谋总长。裕仁同意了。2月10日,闲院亲王来到皇宫,裕仁将齐藤内阁的不赞成意见转达给他,询问能否中止热河的军事行动。    
    当时的记述表明,裕仁次日的心情相当糟糕,新任命的美国大使约瑟夫·C·格鲁那天在宫廷的午餐会上见到了他:“天皇看起来非常神经质,面部痉挛比平常厉害得多。”下午,齐藤参见裕仁说如果实行对热河的入侵,日本有可能被国联开除,作为首相他虽然尽力阻拦这个行动,“但是军队强硬地坚持说他们已得到了天皇的许可。”齐藤离开后,裕仁召奈良入宫,“显得有些激动” 地说,他打算行使最高统帅的直接命令中止这个作战行动。奈良建议天皇三思。奈良在他的未公开的回忆录中这样记述了他的理由:“国策上,如果有害,没有理由不能通过内阁会议进行阻止……热河作战的中止必须让内阁下令。如果是陛下的命令使行动中止,稍不小心,难保不会引起大的纷扰,成为政变的起因。”    
    当晚晚些时候,裕仁派侍卫再次征求奈良的意见。奈良很清楚内阁只有通过天皇才能控制军队,然而他却在奉答书中回道:“内阁以外,任何人阻止这个行动都是不合适的。”裕仁默许了。接着,齐藤内阁认可了热河的军事行动。2月12日,裕仁再次批准了热河行动,条件是“注意绝对慎重对待越过万里长城一事,如不听从,将下令取消热河作战。”可以看出,这是颇不高兴的大元帅的口吻,而不是一个对统帅部的行动无条件服从者的语气。    
    日本对于热河——一块面积“差不多相当于弗吉尼亚、马里兰和西弗吉尼亚总和”的地区——的入侵开始于1933年2月23日,这是国联大会采纳了李顿报告,拒绝承认满洲地位发生的任何变化的前一天。2万多日军几乎没有遇到中国的有效抵抗,只用大约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军事行动。    
    天皇依照他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曾经非常认真地试图延迟、取消、指导和限制这次入侵。而侍从武官长奈良将军积极地劝阻了他。设法劝说天皇没有运用最高统帅的大权是奈良最后的重要成就。随后不久,闲院亲王就任命关东军的前司令官本庄繁代替了他的职位。裕仁先是对这个选择略微表示了不满,后在侍卫长铃木和闲院亲王的要求下表示了同意。后来,天皇通过对本庄的考察,发现他确实完全不值得信赖。不过,他并没有强烈反对这位几个月前才功成名就的民族战争英雄。


第二部分:满洲事变军事和经济扩张

    1933年新年刚过,在日内瓦的日本代表团就发觉自己受到了完全的孤立。此时东京正因国联拒绝接受日本对事件的解释而怨气冲天。当外务大臣内田上奏天皇提醒他退出国联的问题已经十分紧迫时,裕仁只是询问了退出将对日本监护国联承认的前德国在密克罗尼西亚的占领地有什么影响。2月20日,齐藤内阁正式地——但却是秘密地——决定退出国联。24日,国联以42票对(日本)1票,通过了一份拒绝承认“满洲国”并温和地批评日本侵略的报告。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没有人感到惊讶。能操一口流利英语的日本代表团首席代表松冈洋右随即准确地执行了内阁的“既定方针”,离开了会场。3月27日,日本政府正式通告国联日本已经退出。    
    裕仁利用这个机会向国民发布了诏书。诏书由外务省亚洲局长谷正之与天皇和牧野商议后起草,其中还包含了对军队不起作用的谕示:“文武各恪守其职,庶众各淬励其业,向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