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人转档案-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特别贡献奖,并发表了即兴讲话,他风趣地说:“我在大连当市长的时候,觉得不懂得足球当不了好市长,现在我感到不懂得二人转就当不好省长。二人转是辽宁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希望本山和艺术界的朋友们,为繁荣辽宁的特色文艺多做贡献。”赵本山面对领导和热情的观众,感慨万千,他说:“举办这次大赛的目的,是要强调二人转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其丰富的表现手段和文化内涵足以吸引和征服观众。当然,在发展二人转丑角艺术的同时,也要下决心剔除二人转表演中那些不健康的成分,引领二人转往正路上走。”    
    


第一章 赵本山与二人转赵本山与二人转(6)

     著名学者余秋雨和冯巩、宋祖英、高秀敏、范伟、王军霞、梁天、马兰、董洁等文体明星也前来助阵,出席颁奖晚会并为获奖演员颁奖。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北也曾多次举办过二人转赛事,但本届大赛是历史上最受关注、影响面最广的一次大赛。    
         
      在二人转的发展历史上,素有“南浪北唱,西路板头东耍棒”的说法,这说明了二人转发展有很强的地域性差异。本届大赛首次打破了东北三省之间的地域界限,集中展示了东北地区独有的民间艺术二人转的特色和发展现状,通过比赛,达到了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促进发展的目的。    
      大奖赛严格恪守“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原则,给来自各省的参赛选手创造了一个良好、平等的竞争环境,极大地激发了演员的热情。演员们演得带劲儿,观众们看得起劲儿。大奖赛期间,除决赛场外,组委会还安排了近20场的公演场,直接观众5万余人次。沈阳三家影剧院一改以往萧条的景象,连续几天爆棚,以至场内经常出现“挂票”(站票)情况,有的观众甚至连看了二十来场。    
      本次大赛打破了专业与业余的界限,找到了专业与民间的结合点。    
      二人转起源于荒村野岭之间,流传于辽、吉、黑和内蒙古、河北等地,是东北最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她产生二百多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北三省建立了许多专业的二人转团队,加之许多专家参加创作和研究,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登上了大雅之堂。但是在东北各地,广大人民群众仍然迷恋着未经改造、近乎原始状态的演出形式,因此,仍有大量民间艺人活跃在民间各种演出场所。民间艺人具有很强的适应市场的灵活性,在长期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他们更了解如何去和现场观众交流。为了避开以往获奖作品流传不开这个一直困扰着组委会的难题,本次大赛将专业与民间放在同一环境、同一赛事中进行评比,让来自专业团体的演员和民间艺人将自己的优势都充分展示出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001年8月10日,大赛组委会召开了“新世纪二人转艺术研讨会”。会上,常祥林、田连元、崔凯、李下、耿瑛等曲艺界专家和赵本山坐在一起就二人转是否刻意地追求进入大雅之堂;它现在急需解决的是吃饭问题、生存问题、提高问题,还是发展问题;如何在继承民间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等一系列的问题作了认真、深入的探讨。    
      2001年8月11日,著名学者余秋雨也专程抵达沈阳,并就二人转的艺术价值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存问题,做了一台生动的学术报告。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厚重事实是很少被国外了解的,这种问题的产生当然存在多方面原因,如同二人转的本身艺术价值及实际文化含量很少被人所知一样,若想让其发扬光大,就必须寻求方法、途径。二人转艺术风风雨雨历经二百年沧桑,却一直和东北的百姓在精神上相依相伴,这就是魅力,是这门艺术本身的魅力!”    
      当有记者问,为什么在比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艺术表演流露粗俗的现象,余秋雨说:“这是正常的,现在我们就是让他们把问题表现出来,实事求是,不要遮盖问题,发展就是需要发现这些东西,解决这些实质问题。”余秋雨还以辩证的眼光剖析了二人转的实质规律:二人转存在“有序与乐感”的矛盾,它是由快乐传达秩序,大地方传达小地方破格,运用快乐使其普及。但快乐过分就会破坏有序”,因此,现在的研究活动就是一种科学的规范。    
      对赵本山发起的这次大奖赛,余秋雨评价道:“像本山这样的艺术家下这么大的决心,来呼唤一种遇到尴尬和麻烦的民间艺术,把它展览、解剖、分析,然后再提升,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余秋雨还说:“创作是受地域限制的,接受并不受地域的限制。二人转也是民间的,而且它与民间保持着更多的联系。”余秋雨因此认为,二人转必将突破区域,走向世界。    
      至此,以赵本山名字命名的“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在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为了这次大奖赛,赵本山推掉了一切演出邀请,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大赛工作中。当他得知大赛经费迟迟没有到位时,便让妻子从自己家中拿来钱,以解燃眉之急。有人为赵本山算了一笔账,说他为了这次大赛至少丢掉了几十万元的演出收入。赵本山对此不屑一顾,他说,只要能将濒临生存危机的二人转重新匡扶起来,就是做再大的牺牲也值!    
      赵本山对二人转的深厚情怀缘于他的黑土地情结,他常说:“我的表演、我的艺术创作起始于这块黑土地,成长、成功于这块黑土地,这块黑土地给了我太多太多的艺术灵感,现在我出名了,我有责任和义务回报这块黑土地。”    
      大奖得主阎学晶 2001年8月10日晚,辽宁人民会堂灯火通明,楼上楼下坐满了观众,典雅华丽的舞台,精美别致的服装,在柔和灯光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大幕拉开,一个身材高挑,充满青春朝气的女子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在舞蹈演员婀娜多姿的舞蹈中款款走上舞台。她的嗓音高亢,极具穿透力,舞蹈动作优美,和伴舞演员的配合也十分默契。    
    


第一章 赵本山与二人转赵本山与二人转(7)

      可能有人会以为这是一台歌舞晚会,其实这是“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的比赛现场,参加比赛的是吉林市戏曲团代表队。这是一台别开生面的二人转专场晚会,刚刚登台的这位美丽俊俏的女演员就是该团的国家一级演员、吉林省“四大名旦”之一阎学晶。    
      阎学晶表演的是单出头《红月娥做梦》片段,这只是个开场曲,她参加比赛的剧目是和佟长江表演的二人转《皇亲梦》。她顺畅地调动着观众的情绪,或喜或悲。在对角色的处理      
    上,跳进跳出,收放自如。长达30多分钟的《皇亲梦》,感动了现场的许多观众,演出后引来观众热烈的掌声,她也因此捧得本届大赛的最高奖“赵本山杯奖”。    
      阎学晶在表演上有很高的悟性和极强的吸纳性,她虚心向民间艺人学习,对京剧、评剧、黄梅戏等其他姊妹艺术也广为借鉴。良好的艺术素质,加上广纳博取,令她多才多艺。阎学晶舞台形象大气庄重,唱功扎实,嗓音明亮,富有弹性,表演风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她能生动地刻画不同性格的人物,唱悲剧时,悲悲切切,真挚感人;唱喜剧时,幽默俏皮,引人开怀。用阎学晶自己的话讲:“我喜欢舞台上这个大喜、大悲的过程。”    
      阎学晶出生于吉林东辽县云顶镇双城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妹三人,她是家中的长女。自幼喜欢唱歌,村里广播站播放的曲目她一学就会。15岁那年东辽县渭津镇农民业余小剧团招演员,阎学晶想去报考,爸妈说什么也不同意,觉得干这行没出息。无奈,她只得背着父母去考试,不想却考上了。爸妈看着硬拦不行,就只好由她去了。小剧团的演员大多来自农民家庭,为了不影响干农活,农忙季节剧团就放假,农闲时再集中起来到各村演出。    
      刚进团时阎学晶的嗓音条件并不好,音域不宽,音色也不亮。由于嗓音条件所限,团里安排她唱“下装”(二人转丑角),反串男演员,表演拉场戏时演老旦。阎学晶不管做什么都是个不服输的人,为了能改唱“上装”(二人转旦角),她每天坚持练嗓,经过几个月的刻苦训练后,她的音域终于拓展了,音色也亮了,这才改演“上装”,唱女腔。    
      在小剧团,阎学晶的用功是出了名的,剧团常演的近四十个剧目她都会演唱,戏中每个人物的唱词都能一句不落地背下来。团里不管是谁有事无法演出,她都能上去补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彩旦、花旦、丫头、小姐她都演过,而且演谁像谁,团长送她个外号叫“戏耙子”。进小剧团不长时间,阎学晶就被转成正式演员,每月挣30元钱,这些钱对于一个贫穷的家庭可是个不小的数字,爸妈看她能帮家里挣钱了,特别满足,也就不再反对她干这行了。由于阎学晶表现突出,曾连续两年获得精神文明标兵称号。回忆在小剧团时的那段生活,阎学晶说:“在小剧团的四年,虽然苦点、累点,但也锻炼了我。”    
      1989年吉林省戏曲学校地方戏科招生,阎学晶和爸妈商量要去报名。爸妈说,你现在能挣钱,到那学习还要倒搭钱,家里这么困难,哪有钱供你上学,别去了。阎学晶理解爸妈的难处,但她实在太想去上学了。有一天,她趁着妈妈不在家,从妈的衣服兜里偷偷拿了40元钱,悄悄报了名。由于她有在小剧团演唱二人转的基础,很顺利地就考上了。当她高兴地把这一消息告诉爸妈时,爸爸却面无表情地说:“家里没钱供你。”本来满心欢喜的她听了这话如同当头一棒,她放声痛哭,一边哭一边说:“你们就让我去吧,将来我能挣钱了,一定帮你们还债。”父亲的好朋友刘叔看着她实在可怜,就对她父亲说:“你还是让小晶去吧!没钱我借给你。”阎学晶所在学校的校长也做她爸妈的工作,爸妈这才同意让她去上学。    
      1989年9月1日,对于阎学晶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带着刘叔借给她的300元钱,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兴高采烈地到吉林省戏曲学校报到了。    
      从农村小剧团走出来的阎学晶,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省戏校的三年时间里,她加倍努力地用功学习,从理论到实践对二人转都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手眼身法步、唱扮舞说绝”的真正含义。进校的第二年,阎学晶代表学校参加吉林省汇演,表演了传统二人转《刘秀坐楼》。第一次参加吉林省最高级别的比赛,竟然获得表演一等奖,这让阎学晶信心倍增。1992年戏校毕业时,吉林省武警部队文工团要招她入伍。能当上文艺兵是阎学晶多年的心愿,当校领导将这一消息告诉她时,她当即表示同意,父母听到这一喜讯后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但有一件事让她十分为难:那时,她正和林越处对象,相处一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