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莎士比亚的人生启迪-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的差距竟如此之大。    
    有时候,你也会发现,美丽竟能如此容易:一个并不完美的外表,因为有了美丽的灵魂,折射出的美感竟是如此动人心魄。而一个人,不管是否漂亮,是否聪敏,若其心底盘着一条毒蛇,无论如何也难以让人喜欢。    
    大自然就是如此奇妙,我们曾经做过的一切,并没有随风而逝,它悄悄溜进我们的内心,化为岁月。岁月又彷佛一把刻刀,在日里、夜里,给我们的面孔刻下印记,使真正的美丽成为永久。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命运由自己掌握

    往往当我们因为自己行为不慎而遭逢不幸的时候,我们就会把我们的灾祸归咎于日月星辰,好像我们行恶也归咎于命运注定,当傻瓜也是出于上天的旨意,做无赖、盗贼、叛徒,都是受到天体运行的影响,酗酒、造谣、奸淫,都是某一颗星在那里操纵似的……明明自己和别人偷情,却把好色的天性归咎到另一颗星的身上!    
    爱德蒙,《李尔王》第一幕第二场    
    亲爱的勃鲁托斯,这过错并非由于我们所属的星辰,而是我们有一种任由命运摆布的习惯。    
    《裘利斯·凯撒》第一幕第一场    
    人们通常喜欢把不如意的事情,归结为命运的捉弄——除去命运对他的不公,他所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成功的。这样他就可以让自己活在安乐之中,可以认为自己是成功的,无可挑剔的。曾有位哲人说过“凡是阻碍人们的东西,人们总会称之为命运”。    
    负责任地想一想,将所有不如意之事都归结为命运捉弄的做法实在是一种最牵强的借口。如果人们真要如此的话,那其实很简单:人们永远都不必费心地努力付出,只要呆头呆脑地等待着上天的恩赐就可以了;如果遇到困境,人们就坐在那里埋怨命运之神降临到自己身上的不幸;如果犯下错误,那同样要把罪过归结到命运的头上;等到最后一无所成、寸步难行之时,再埋怨“为什么上天不把成功的机会赋予我”。    
    事实上,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掌握的。我们以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所谓的命运并不会对我们起任何作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们所想像的事情总是美好而且看起来似乎可行的,然而,这种美好的假相却多半不能实现。你在做错了事情的时候,不要总是埋怨命运。    
    其实命运非常地公平,在埋怨命运不公之前,你能否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做事的方法正确与否呢?要想做一个最出色的自己,就不要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命运之神从来就不存在,每个人的命运都由自己把握,能够把握住自己命运的人,可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收获累累硕果。那些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上天的人,只能在百无聊赖中等待命运的捉弄。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诚实是人生的财富

    最重要的启示是:诚实对待自己,你必须这么做,因为黑夜将在白天之后出现,你也不能欺骗得了其他人。    
    波隆尼尔,《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三场    
    在这个世上,一万个人中不过只有一个诚实的人。    
    《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场    
    诚实是一项社会话题,诚实赋予一个人公平处世的品格,使人们彼此之间的相处不再尔虞我诈。    
    有人把欺骗他人和说谎话当成一种使自己获利的手段。在他们眼中,除了赤裸裸的利益便没有其他,而由这些人构成的人际关系必定是互相利用和欺骗的。在这些人心中,欺骗和说谎是一种必须的手段,甚至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生财技巧。譬如一些企业,为了增加产品的销售额,不仅大肆夸大产品的用途和质量,而且还采取刊登虚假广告或者寻找“托儿”的方式来加以宣传和制造声势。更有甚者会采用不符合规定的原料来制造产品,还有一些企业会销售已经过期的产品,甚至一些生产食品、药品的厂家也这样做。在这些商家眼中,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根本目标,也是惟一目标,诚实的品质已经一文不值,他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亲手埋葬自己的诚实和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也有人说自己不够诚实是环境所迫、形势所逼。其实正是由于他们这些不诚实的人的存在,整个社会大环境才变得多了几分污浊,少了几许清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更加缺少应有的坦诚和信任。所有的理由都是自身不能坚守高尚品质的托辞,从根本上说,这些人并没有把诚实这一品质当成一种宝贵的财富来珍惜,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谎话张口便来。    
    当人们利用欺骗手段谋求利益或者为自己的欺骗和说谎行为寻找某种借口时,他们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心灵的宁静和思想的正直,他们拥有的身外之物或许在不断增加,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变得日益空虚。    
    与诸多外在的财富相比,诚实这一高贵的品质带给人们的益处虽然无形,但却是巨大的。诚实是人一生当中最值得珍惜的财富,而且是一项与生俱来的财富,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坚守这一品质。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少之又少。“坚守”二字,读起来顺畅,做起来却甚是艰难,如果没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断难实现。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尽可能地做到不为一己之利而采取欺骗的手段伤害他人,这便是对诚实品质的坚守。当人们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不论其获得的物质财富如何,至少其拥有的精神财富是一般人所不可比拟的。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不要为往事哭泣

    无法挽回的事,就应顺其自然;事情做了就算了。    
    麦克白夫人,《麦克白》第三幕第二场    
    麦克白原本是一个万人敬仰、品性卓著的英雄人物,可是由于野心的驱使,他谋杀贤君,残害忠良,鲜血染红了整个苏格兰大地,给国家和整个民族都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而他自己原可宝贵和光荣的一生也因此毁灭。当已做下许多恶事之后,麦克白及其夫人的内心都感到了几分不安,而麦克白本人更是每晚恶梦缠身。用麦克白自己的话说,这种感觉就是“可是我们的心灵却把我们折磨得没有一刻平静的安息,使我们觉得还是跟已死的人在一起,倒要幸福得多了”。为了安慰丈夫,麦克白夫人说了上面那句话。也许麦克白夫人的话只是一种作恶多端之人对自己犯下恶行的逃避和推脱,但是这些话对于那些经常懊悔已经过去无可挽回之事的人却着实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即使对于麦克白本人也有一定作用——与其在这里空发痛苦、懊悔之意,还不如从现在动手,开始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    
    既然事情已经无可挽回,那只能顺其自然,沉浸在已经发生却无可挽回的事情当中,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影响对眼前事和将来事的正确处理。莎士比亚在创作《麦克白》一剧时倾注了巨大的心力,他既对麦克白本身具有的智慧和品性感到骄傲,同时又为他野心膨胀之后所犯下的种种恶行感到痛苦和惋惜,但是他却不提倡人们因为沉浸在过去的事情中而不正确面对现实。    
    有些人终日为过去的事情而悔恨,为过去的失误而惋惜。孰不知,沉溺于过去的事情之中,是事业成功的一大障碍。    
    如果海伦·凯勒的父母一直为海伦·凯勒幼年生病时没能得到正确的救治感到痛苦和懊悔,而不去想办法替女儿寻找合适的教师,那就不会有后来莎莉文女士与海伦·凯勒的一段伟大而感人的师生缘,海伦·凯勒本人或许终生就只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怪戾的普通聋哑女子了,而绝不会成为一个到全球各地巡回演讲的、不断激励他人的、伟大的海伦·凯勒;如果爱迪生总是沉浸在过去失败了的试验中不肯思考下一次应该如何试验,就不会有失败十万多次之后的成功,历史上就会少了一名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的发明大师,而整个世界的人类文明发展会因此而减慢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或许我们不能取得诸如海伦·凯勒或者爱迪生等人那样伟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却可以学习他们那种不为往事哭泣、勇敢面对现实的精神和勇气,我们可以像他们那样活在今天,忘掉过去,努力把握眼前的一切。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就像打翻了的牛奶,为之哭泣、埋怨、沮丧都已于事无补,你只能接受现实,把不幸和忧虑忘掉,继续前进。因为,就算是这些过错和疏忽都是起因于自己的过失,但那又怎么样呢?谁没有犯过错呢?    
    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你不能重新开始,也不能从头改写。为过去哀伤,为过去遗憾,除了劳心费神、分散精力,没有一点好处。    
    惟一可以使过去有价值的方法,就是分析过去的错误,寻找原因,并从错误中得到教训——然后再把错误忘掉,重新振作起来,去做下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希望在未来!    
    你是否曾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莎士比亚提醒我们,不要为已经发生的错误而自怨自艾或忧虑悲伤,你应该尽快将它忘掉; 生活也正是如此,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忘掉错误,然后带着微笑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正如麦克白夫人所说的,“事情做了就算了”。    
    不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这会让你的生活轻松快乐许多,更会让你把握更多成功的机会。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事物的本质重于外在

    名字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    
    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三场    
    莎士比亚非常清楚地知道,重要的不是事物的外在,而是事物的本质。拥有这种接人待物的态度,可使你摆脱对人、对事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在哲学领域,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外在的研究是极为深刻的。可是关于事物本质及外在的认识并不仅仅存在于哲学领域当中,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随时要面对类似的问题。能否透过外在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质,将直接决定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能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能否以内在的品质和能力走向成功。    
    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在孩童嬉戏的公园里来了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他的手中拿满了五颜六色的气球。看到老人手中的气球以后,几个白人小孩一拥而上,每个孩子都挑选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气球,然后开开心心地追逐着放飞的气球跑开了。当这些活泼可爱的白人小孩跑开之后,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怯生生地走到老人身旁,他的声音很低,而且表现得极不自信,他问老人可不可以卖给他一个气球。老人当然愿意了,而且他还用尽可能柔和的语气告诉这个孩子,只要他喜欢,就可以拿走任何一个气球。    
    听到老人充满鼓励的话语,这个黑人小孩鼓起勇气拿了一个黑色的气球。老人一开始对这个小孩的选择感到很惊讶,因为在他看来,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更喜欢五彩斑斓的彩色气球,可是随即他从孩子充满自卑的眼神中找到了答案。    
    就在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