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2-一万封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942-一万封信-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我才知道中国还有许多问题。我也知道仅靠说话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您老人家如同一盏红烛光,在漆黑的夜中,让我看到希望,让社会多了一份温暖。    
     ……    
     奶奶,我想和您交一个朋友,我很佩服您做人的精神,我会把我最好的一面献给社会。    
         
                                                                             某高三学生    
                                                                            2003年3月3日    
         
     朋友,你看完这两封来信后,有什么感想?或许你与他们的观点不同,但是每个人确确实实应该有责任感,无论是对自己、家庭还是社会都必须有责任心,否则将家不为家,国不为国。就当今社会来看,有许多人毫无责任感,更谈不上拥有责任心。因此,出现了腐化、卖淫、嫖娼、包二奶、养情妇等引发性病猖獗、危害深重、令人痛心的事。中学生尚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感,关心他人疾苦,有忧国忧民的思想,为社会奉献的精神,为什么有些比他们年龄大、文化高、成熟、拥有更多资源的人们,不能担当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呢?这是否值得大家考虑一下呢?     
    做好事不留姓名的朋友    
    尊敬的高老师:    
     您好!上次寄了点旧衣服,这次又寄了几双旧鞋,请万勿嫌弃!我是个学生,在电视里看了有关您的报道,很是感动。如果说下岗工人、在城里的打工者、失学儿童、孤寡老人、甚至残疾人,是社会弱势人群的话,艾滋病人不仅要受病魔的侵害,而且又无钱医治,人们更是不敢去接触他们,更为可悲的是甚至死了都只能用一张草席卷了;半夜去偷偷埋了,真是可怜啊!    
     社会上所有弱势人群比较起来,人们可能更愿意去关心前几种类型的人。可艾滋病人中,有许多仅是为了生存而卖血染上的,真苦!高老师,过些时候,我会给您寄50元钱,请您用在生病病故的艾滋病人身上,给他们买几件新衣服,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吧。    
     我会用特殊的方式寄给您,目的是唤起社会大众对他们的处境能给予一点点关心和支持,我不会用自己的真正地址和姓名,因为家里的人不一定能理解,我也不需要您的回信,只要做了这件事,我心里会好受些。    
     ……    
                                                                            向您敬礼!您的一位朋友    
                                                                                  2003年11月14日    
     2003年9月29日,某女士给我寄来50元人民币,地址写的是:江苏省某某航空公司。留言说,她是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刚参加工作不久,愿表示一下对艾滋病病人及孤儿的爱心。    
     2003年10月18日,她又寄来6件女青年穿的旧单衣。我两次按来信地址给她回信、寄书,均被退回,原因是查无此人。    
    2003年11月17日她再次来信,并寄来十几双旧鞋和十几件旧衣服。她自称是“您的一位朋友”,她对艾滋病疫区的情况还颇知一二。这次信中又说自己是一位退休工人,怕家里人不一定能理解她的行为等,我们对邮戳上地址、写信笔迹及三封来信的述说进行分析,这三封信出于一个人之手。她这样助人为乐且不图回报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也非常想见见这位朋友,可是茫茫人海,到哪里去寻找呢!我只好把物品(衣服、鞋子)和50元钱;交给了来我家求救的艾滋病病人。    
    


第一章 部分来信事由与目的2索书与赠书

    目前,艾滋病仍是全球上无法根治的一种“顽疾”。在世界各国,为抑制艾滋病,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众多医学专家绞尽了脑汁,20年过去了;直至今天仍无有效疫苗可以预防,更无有效药物可根治,临床医生束手无策,只能做对症治疗,无法挽救病人的生命。    
     惟一的好办法,只有预防。必须把“防艾”知识交给群众,让广大群众拿起“防艾”武器,才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因此,全国各地有许多人来信索取防治艾滋病的书籍和资料。在我收到的来信中,有70%以上是此类信件,他们为寻医问药而索书,为开展“防艾”宣传活动而索书!    
    触 目 惊 心    
    尊敬的高教授:    
     您好!    
     ……    
     您自费印刷材料宣传预防艾滋病,竟然使一些道貌岸然的人,不但不理解,还打电话恐吓威胁。更奇怪的是,不少大医院自己不看病,却请来游医,堂而皇之入座看病;目的是为了骗病人的钱,利益均沾。“白衣天使”的美名被玷污;“救死扶伤”被“谋财害命”取而代之。腐败到了如此地步,实在令每个有良知的公民触目惊心。    
     像您这样自费宣传“防艾”,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善行,令腐败分子们想不通。天下竟有如此“傻瓜”?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您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尚且知道关心国家、人民,而那些年富力强的腐败分子们,却不关心国家、人民。一心钻进钱眼里,在争权夺利上,绞尽脑汁。良心、道德、脸都不要。    
     ……来信愿代您散发材料;深深地向您鞠一躬。    
         
                                                                                        小学教员某某    
                                                                                        1999年9月18日    
         
     这位农村小学教员,能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关心“防艾”工作,可见“位卑”不一定不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在广大群众中能够多出几个信中所提到的“傻瓜”!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好起来。    
    服刑人员关心“防艾”    
    尊敬的高教授:    
     您好!    
     我是一名正在服刑的人,在《东方养生报》中看到您的事迹;知道您赠书的事,我也很想要一本。可是因为我们这里的规定,没办法附3元钱过去(因我们这里与外面隔绝,不用现金),我现在请求您能给我寄点艾滋病、吸毒、性病方面的材料。因为这里的服刑人员有很多都吸过毒,有的戒了又吸,还有很多都是家庭条件差的农民,这些人在外面都是想着用什么手段去挣钱而犯错,对于社会方面的事都不会去关心,他们对艾滋病都是一知半解,所以我想在这里宣传艾滋病的防范会有很大的收获。作为像我这样一个小学毕业的人,我也不知能为社会为国家做点什么。……我觉得在狱内宣传比在外面社会宣传会更有意义。    
     祝身体健康、全家快乐!    
         
                                                                                         服刑人员某某    
                                                                                         2002年7月8日    
     从来信中可以看出,作者免费赠送“防艾”书籍,很受群众欢迎。一个服刑人员为了宣传“防艾”来索书(我寄给他两本《艾滋病/性病防治》),说明他已认识到艾滋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威胁。同时他也认识到自己以前的错误,他的觉醒,真是令人欣慰,他想做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立功赎罪。那你将为“防艾”事业做些什么呢?    
    “防艾” 宣传重中之重    
    高教授:    
     您好!    
     寄来的书,昨日已收到,谢谢您多次给我们寄书。我想这些资料对宣传性知识,普及性知识,特别是艾滋病、性病的认识与诊治会有非常大的好处。……    
     没有全社会,全民族的努力,要降下高升的发病率是很难的。您的努力,肯定会在这个方面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您的书以及您的为人,应该说就是最好的印证。大家不会忘记您的丰功伟绩,我们都要向您学习。    
     书,我将陆续无偿奉送给那些需要的人,他们也一定会永远记住您这位可爱的尊敬的老者。    
     祝您健康长寿!    
         
                                                                                         武汉某某    
                                                                                         2002年5月1日    
         
     这位离休老人,不辞辛苦来信寄邮资索取“防艾”书籍与资料,为读者发放,其目的是预防性病、艾滋病的蔓延,为国家的安定、发展、富强做贡献。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更多的人学习、发扬。    
     老人尚能关心社会的安定,关心经济的发展,关心他人的生活。俗话说:为他人牟利益者,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损人利己者,犹如行尸走肉。    
         
    求知的欲望    
    高先生:    
     您好!    
     ……我从医多年,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而对患者不能医治感到于心有愧。……从2002年5月11日《医药卫生报》得知,贵研究馆有《艾滋病/性病防治》一书,特写信请寄书一本。    
     ……    
         
                                                                                         乡村医生某某    
                                                                                         2002年5月15日    
         
     据作者所掌握的情况,农村、基层极其缺乏防艾知识,因为他们没有电脑,看不到网络信息,报纸、杂志、书籍难以到达,有些地方电视也很少能看见,因此,他们只要得到赠书的消息,便迫不及待地设法索取相关书籍与资料。    
    艾滋病离谁遥远    
    耀洁同志:    
     您好!    
     ……艾滋病、性病尽管对我而言是一个遥远的事情,但从预防方面来看,在我心中还是一个空白,甚至是一个谜团。为了更早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更进一步了解有关方面知识,特来信并附邮资32元,索取该书2本。为盼!并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您的忠实读者:某某    
                                                                                         2003年8月16日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其医学名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是其英文名称缩写“AIDS”的音译。艾滋病毒的英文缩写为“HIV”。    
     “免疫缺陷”是说“免疫功能出了毛病”。我们正常人体都具备一定的抵抗外界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侵袭的能力,我们叫它“免疫力”。正因为有了这种能力,人体才会及时地抵御病菌的侵袭,才不会天天生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