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全)_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囊全集(全)_2- 第6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笫じ郏诺率ぁ⒅旎⒙手凼Τ隽赝猓献艽缶诼剑畛种恼哔然浦挠谏街遥瘸嘀挠谏街螅湓唬骸翱苤猎蚓俪嘀模殴纳蚓倩浦模云稹!笔侨眨蚜鹿凼Χ拢链笫じ郏废粒鲅瞽Z兵,即退出大江,径以舟冲江东桥,见桥皆铁石,乃惊疑,连呼“老康”。莫应,始觉其诈,即分舟师千余向龙江,先遣万人登岸立栅,势甚锐。时酷暑,上度天必雨,令诸军且就食,时天无云,忽风起西北,雨大至,赤帜举,诸军竞前拔栅,友谅麾军来争,战方合,适雨止,命发鼓,鼓声震,黄帜举,伏发,徐达兵亦至,舟师并集,内外合击,友谅军大败,乘胜逐之,遂复太平。



  【译文】



  元朝末年,陈友谅(初为小吏,元顺帝时,徐寿辉起兵,陈友谅投效麾下,后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汉。与张士诚合谋攻取建康,败于明太祖朱元璋,中箭而死)攻陷太平后,占领整个长江上游,于是派人邀约张士诚(小字九四,初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又改称吴王)后被明朝大将徐达,常遇春所擒,自缢而死)一同攻打建康,即今南京。



  有人建议明太祖亲自率兵迎战,太祖说:“敌人知道我率兵迎战,如果只用一部分兵力来牵制我,而主力部队顺着长江而下,只需半天的时间,就可抵达建康。我若是率兵急急赶回建康,让士兵奔波百里再与敌人交手,这是犯了兵家大忌。”于是召见康茂才(字寿卿,元末曾举兵抗元,后追随明太祖,谥武毅),对他说:“陈友谅与张士诚如果真的联合起来对付我,对我军情势将会相当不利;如果能先击败陈友谅,那么张士诚就会闻风丧胆。你可有办法能引诱陈友谅先进攻此地吗?”



  康茂才说:“我府里有个老门房,他以前曾跟随过陈友谅,派他去作反间,陈友谅一定不会起疑。”于是命老门房担任信差,乘小船来到伪汉的营地送信给陈友谅,老门房见了陈友谅,告诉他康茂才愿做内应的事,陈友谅果然大喜过望,深信不疑。陈友谅问门房:“康公如今在哪里?”门房回答:“镇守江东桥。”又问:“江东桥结构如何?”门房说:“是座木造的桥。”于是陈友谅命人准备丰盛的酒食招待老门房,再送他回去,临行前叮嘱说:“我的大军随后就到,届时我们以‘老康’为暗号。”门房返回之后,把经过情形一一详报,明太祖说:“陈友谅已落入我的圈套了。”



  立即命人拆除木造的江东桥,在一夜之间赶搭一座铁石造的江东桥,冯胜(勇敢多智谋,封宋国公)、常遇春率三万人埋伏在石灰山侧,徐达(字天德,初为郭子兴部将,后投效明太祖,官至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等人镇守南门,杨璟(官至偏将军,卒谥武信)率军驻守大胜港,张德胜(字仁辅,在与陈友谅交战时阵亡,追封蔡国公,谥忠毅)、朱虎率军搭战舰巡防龙江关。太祖亲自坐镇卢龙山指挥三军,并且命手持黄旗者埋伏在山的右侧,持红旗者埋伏在山的左侧,告诫三军:“敌军来犯时就挥动红旗,听到战鼓声就高举黄旗,这时所有埋伏的军队全面出击。”



  这天,陈友谅率军舰顺江东下,进入大胜港后,因江面狭窄,与杨璟军队接触后,立即退出港口,想直接用船舰撞击江东桥,等发觉江东桥并非是想像中的木造桥而是铁石桥时,不由心惊起疑,再连喊“老康”没有回应,才知上当了。陈友谅立刻兵分两路,一路率千艘战舰直驶龙江,一路带领一万士兵上岸构筑栅栏,气势仍锐不可当。



  这时正值暑天,酷热难耐,太祖预测将有大雨,下令士兵先吃饭,这期间,天空万里无雨,丝毫没有下雨的迹象。没想到突然刮起一阵西北风,顷刻间大雨滂沱,太祖立刻下令挥动红旗,军士拔取陈友谅营前的栅栏,陈友谅的军队奔来抢夺。两军相遇,血战正酣,大雨忽然停止,太祖立刻命人击鼓,刹时间鼓声震天,黄旗高举,伏兵全面出击,徐达也率军前来会合,于是水陆联合,内外夹击,大败陈友谅,太祖乘胜追击,收复了太平。



  829、张良



  【原文】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张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叛,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如因其懈而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破秦军。



  [述评]



  郦生既说下齐,而韩信袭击,遂至临淄。



  颉利兵败求和,太宗遣鸿胪卿唐俭等慰抚之。颉利外为卑顺,内实犹豫,李靖谋曰:“颉利虽败,其众尚十余万,若走度碛北,则难图矣,今诏使至彼,虏必自宽,若选万骑袭之,不战可擒也,唐俭辈何足惜。”遂勒兵夜发,大破之。二事俱同此。



  【译文】



  沛公(刘邦)想用两万人的兵力进攻秦国的峣关,张良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敌。臣听说秦国将领贪财重利,容易收买,请主公固守原地,另派人每餐准备五万人的膳食,在山上增设军旗,以张声势,而要郦食其拿着珍宝器物去游说秦将。”秦将果然受到利诱,想休战订盟,联手袭击咸阳。



  沛公正想答应,张良说:“这只是秦军将领的想法,恐怕士兵不听从,不如趁他们斗志松懈的时候,挥兵进攻。”沛公率军进攻,果然大败秦军。



  [述评译文]



  韩信带兵东进准备攻齐时,齐王曾接纳郦食其的劝告,派人与汉讲和,结果韩信仍破齐军,到达临淄,齐王以为郦食其出卖自己,烹杀郦食其。



  颉利(唐时突厥可汗)在阴山被李靖打败,于是派使者入朝谒见唐太宗谢罪,请求归附。太宗派唐俭(字茂系,谥襄)安抚他,颉利表面言行谦卑,内心仍犹豫不服,李靖说:“颉利虽然失败,但余众仍有十多万人,若是逃往漠北,路远难追,不如请钦差使者前往颉利营地,让他们放松戒备,一面再精选一万骑兵伺机突袭,那么不费吹灰之力就可生擒颉利了,这是韩信打败齐国的做法,至于唐俭可能有杀身之祸,但也顾不了了。”



  这两件事与张良的谋略,都是同一个模式。



  830、李广 王越



  【原文】



  广与百余骑独出,望匈奴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乃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疑汉伏军欲夜取之,皆引去。平旦,广乃归大军。



  威宁伯王越与保国公朱永帅千人巡边。虏猝至,主客不当,永欲走,越止之,为阵列自固,虏疑未敢前。薄暮,令骑皆下马衔枚,鱼贯行,毋反顾,自率骁勇殿,从山后走五十里,抵城,虏不觉,明日乃谓永曰:“我一动,虏蹑击,无噍类矣!结阵,示暇形以惑之也,次第而行,且下马,无军声,故虏不觉也。”



  【译文】



  汉朝名将李广(曾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封宋国公)有一次只带了百多兵骑兵出外巡行,半路上遇到好几千名的匈奴骑兵。匈奴兵见了李广,以为是汉军的诱敌之计,非常惊慌,立即驱马上山布阵,而李广的骑兵也心虚害怕,想骑马逃走。



  李广镇定地说:“我们离开营地有好几十里路,现在如果急着骑马逃逸,匈奴一定会追杀我们,那我们一个也别想活命。但如果我们留在原地,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诱敌之兵,而不敢轻易攻击。”于是下令所有骑兵前进,到距离匈奴兵阵地前两里处,李广再下令停止前进,所有士兵下马,解下马鞍。骑兵说:“敌兵不但人数多,而且离我们那么近,万一他们发动攻击,我们怎么办?”李广说:“匈奴兵都认定我们会离开,现在见我们卸下马鞍表示不走,他们更会相信我们是故意诱敌来攻。”



  匈奴兵果真不敢出击。



  有一位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在远处监视李广军队。李广跳上马背,带着十多名骑兵,快奔射杀了白马将军,再回到营地卸下马鞍。这时已近黄昏,李广命士兵放马吃草,席地休息,匈奴兵始终感到奇怪,但也一直不敢攻击。午夜时,匈奴兵认为埋伏在附近的汉军会利用夜晚攻击,所以就率众离去。



  天亮后,李广等人安然返营。



  明朝时威宁伯王越与保国公朱永率领一千部众巡察边境,突然遇到胡兵,由于兵力悬殊,朱永想逃走,王越却加以阻止,一面命兵士列阵守卫,胡兵见势疑惧,不敢贸然攻击。



  近黄昏时,王越下令所有士兵排成一列,禁止出声,不准回头地向前走,而自己亲自带领勇敢善战的士兵殿后押阵,由后山步行五十里路,回到城内,而胡人却一直没有惊觉。



  第二天王越才对朱永说:“当时只要我军一跑,胡兵就会下令追击,那么没有人能活命,胡兵见我军排列阵式,表现出悠闲的神态,反而迷惑,这时再利用夜晚视线不明时,命士兵下马禁声步行,所以胡人根本不知道我们趁夜而走。”



  831、吕蒙 马隆



  【原文】



  吕蒙既领汉昌太守,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有并兼之心,且据上流,乃外倍修好。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从还建业,以治病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蒙以陆逊才堪负重而未有远名,乃荐逊自代。逊遗书与羽,极其推让。羽意大安,稍撤兵以赴樊。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浔阳,尽伏其精兵艚艫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故羽不闻知,直抵南郡。傅士仁,糜芳皆降。蒙人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有取民一笠以覆官铠者,其人系蒙乡里,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问,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使还,私相参信,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吏士无斗心,羽遂成擒。



  太康初,南虏成奚每为边患,西平太守马隆帅军讨之。虏据险拒守。隆令军士皆负农器,将若田者,虏以隆无征讨意,御众稍怠。隆因其无备,进兵击破之,毕隆之政,不敢为寇。



  【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