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百将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史百将传- 第2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执魏尾文北静磕训沽恕>退庥龅睦讯裕嵩酱锟铺丶芭撩锥现分奘飞洗雍耗岚我灾聊闷坡赝瘴致宸蛑蠲桨⒍八股剑挂眩 扁蚵匏怪降氖О埽故⑻葡蛭骼┱诺氖仆吠V梗痪冒彩分曳⑸苹旧鲜チ硕晕饔虻目刂迫ǎ煌币彩沟弥泄幕涂萍嘉鞔4苏皆诶飞系闹匾庖澹峙赂呦芍ビ涝兑蚕氩坏桨伞
  
  郭子仪(697~781):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年轻时曾犯罪,被李白解救。755年安禄山叛乱,他任朔方节度使出兵单于府,击败安禄山部将高秀岩,进围云中,756年二月,与李光弼率师出井陉,收复常山等地。五月,以深沟高垒,敌来则守、敌去则追的战法,疲惫叛军,寻机攻击,多次击败史思明部,收复河北十余郡,使叛军陷入被动境地。后因潼关失守,奉命还军灵武。此时他所统领的5万精兵;已成为唐军反攻的重要力量。757年,率军攻占河东,一度克潼关。五月,反攻长安,在清渠失利。九月,与广平王李俶率唐军及回纥军15万人在香积寺北大败叛军,收复长安。又乘势东进,兵临陕州,以回纥兵迂回抄袭,击溃叛军主力,迫使叛军弃洛阳逃走。至此,河西、河东、河南诸地皆为唐军所有。758年,率兵攻破卫州,与八节度使进围邺城,因宦官鱼朝恩监军,指挥不统一而兵败。后受鱼朝恩排挤,被解除兵权。763年仆固怀恩反唐,吐蕃、回纥兵相继进犯,他又被起用,重新领兵,并屡上御敌之策。765年十月;在吐蕃与回纥大军压境之际,他利用矛盾,说服回纥反戈,大败10万吐蕃军,稳定了关中局势。郭子仪精于谋略,用兵持重,治军宽严得当,深为部下敬服。仆固怀恩反唐南下时,属于将士多系朔方旧部,他单骑出见,叛军因感其声威,不战自退。因军队缺粮,遂于766年亲率河中军垦荒屯田,使军中食有余粮。郭子仪有政治远见,曾提出削减冗官、选贤任能和轻徭薄赋的主张;并注意与少数民族修好,善待回纥,以取得其对唐的支持。他历事四朝,勤于职守,对巩固唐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受封汾阳郡王,被德宗李适尊为“尚父”。781年六月病卒。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A,战绩B,名气B,综合B。同为中兴名将,郭子仪纯论用兵则不及李光弼,但威望崇高,擅用谋略,为人处世的功力无人能及,堪称“人精”。他功高而主不疑,奸险如鱼朝恩,狠傲如田承嗣,都对他甚为敬服。有八子七婿,大多担任官职,孙子数十个,多得他自己都认不过来,到问安的时候只好点点头。儿子郭暧尚升平公主,两口子在吵架时郭暧曾叫道:“你有什么了不起,我父亲要做皇帝早就能做了!”公主向皇帝禀报,皇帝说:“他说得也没错啊!”其实象郭子仪这样的人,表面上荣华富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稍有差错,就是满门抄斩,还要不停地为子孙作打算,活得实在辛苦。
  
  李光弼(708~764):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契丹族。自幼好学,善骑射。756年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率兵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先后攻破常山、九门、赵郡等地。五月,与郭子仪会师常山,乘敌疲惫出击,大败史思明部于嘉山,进围博陵,军威大振;使河北十余郡皆杀叛吏归唐。757年,史思明、蔡希德等率众10万进攻北都太原。李光弼所部不满万人,先在城外凿壕,又以挖出的土作坯数十万,加固城垒。当敌攻城时,用发石机发巨石猛击,还暗掘地道陷敌,不断袭击叛军,使之不敢接近。史思明北返,李光弼乘隙出击,大败蔡希德,歼敌7万,既守住了太原,又保证了唐军左翼的安全。759年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史思明军突然渡河,陷汴州,逼洛阳。李光弼因兵力悬殊,乃弃洛阳,守河阳,威胁叛军侧翼,使其不敢西进。随后伺机出战,挫败了叛军对河阳三城的进攻,歼敌2万。761年,朝廷强令收复洛阳,他不得已而出兵,由于大将仆固怀恩违反节度,因而兵败邙山,退保闻喜。后复任河南诸道副元帅,出镇临淮,统河南诸道兵反攻叛军,配合仆固怀恩等收复洛阳。曾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起义军。764年,因受朝廷猜疑,抑郁而死。李光弼刚毅果断,用兵灵活,尤以防御作战见长。治军严谨,所部屡战不殆,九节度使兵溃邺城时,唯李光弼与王思礼两节度使整军而还。军纪严明,民众敬服。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C,战绩B,名气C,综合B。九节度兵败邺城后,郭子仪被贬,李光弼成为实际上的统帅,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功臣。
  
  李晟(727~793):字良器,洮州临潭人。18岁从军,勇猛过人,随名将王忠嗣击吐蕃,一箭射死敌方一员勇将,被王称为“万人敌”。768年,吐蕃犯灵州,他率军出击,上司李抱玉想给他五千兵,他说以数量取胜五千不够,以谋略取胜则太多,只带了千人出战,奇袭吐蕃后勤基地定秦堡,焚其积聚,迫使吐蕃撤围退走,解了灵州之围。不久被召回长安任右神策都将,统领神策军。779年在大渡河击败吐蕃和南诏联军,并断其粮草,使蕃南联军八、九万人冻饿而死。781年,田悦反叛,李晟率军征讨,与马燧等连续大破田悦军,后因染重病撤军,叛军因他的威名,不敢追击。783年,泾原兵变,长安为朱泚的叛军占领,李晟与浑嚷示垂ィ诖文甏虬芘丫崭闯ぐ病786年,吐蕃大将尚结赞来犯,李晟派部将王佖率领3000精兵埋伏于汧城,命王佖放蕃军先锋过汧城,袭其中军主力。王佖依计行事,果然大败尚结赞。十月初七,李晟命王佖率领5000步骑偷袭摧沙堡。十六日遇蕃军2万,激战中蕃军败退,唐军乘胜追击,攻克摧沙堡,杀摧沙堡守将扈屈律悉蒙等7人,焚蕃军粮草后退兵。李晟是唐朝中后期的重要将领,他屡平内叛外敌,维持了唐朝的稳定。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B,战绩C,名气C,综合B。唐中后期衰落势头明显,如果不是李晟、浑吐盱菡馊泵赡茉缇屯鲇谕罗蚍蛑伊恕
  
  李愬(773~821):字元直,李晟之子。有谋略,善骑射。817年被任命为唐随邓节度使,讨伐屡败政府军的蔡州吴元济叛军。他到唐州后,军中为接连吃败仗,士兵怕打仗,没有必胜的勇气和信心。李愬故意示弱,藏锋不露;对部属则存恤伤病者,不事威严。淮西叛军轻视李愬名位素微,毫不戒备。二月初七李愬部将马少良俘获吴军骁将丁士良。唐军上下都恨丁,要求挖其心。李愬为丁松绑,还任命他为唐军捉生将。丁士良感激不尽,主动建议进攻文城栅,捉获该据守谋主陈光洽。三月二十八日又接收文城栅守将吴秀琳的投降,重用其忠勇之士,占据了文城栅。降兵愿走的送给粟帛遣返;愿留的委以重任,使倒戈将士感激泣零。四月二十一日,李愬又计擒淮西重要骑将李祐,待之以客礼。李愬召集李祐、李忠义等知情降将彻夜研究袭击蔡州作战方案。当时,有人提醒李愬,怕李祐等人复叛为敌内应。李愬上表朝廷开释祐等罪过,并任命李祐为其精锐牙队300人的六院兵马使。又收买间谍,弄清蔡州城的虚实情况,招募3000人的敢死队,朝夕训练,做好各种准备。当时,连天降雨,唐军所在积水难行,稍为推迟进攻。这时,吴元济见部属相继背叛,兵势一天不如一天,六月初四主动上表谢罪,愿束身自归。宪宗派使赐诏,答应不处死刑,但派去的敕使却被吴元济的大将扣押,不得返回。二十八日,在攻打吴房的战斗中,李愬示弱击强,攻敌不备,取得成功。李祐献计说,蔡之精兵皆在洄曲一线,城池四周及守城者,皆老弱病残之卒,可乘虚直抵其城。当其叛将获得消息,吴元济已被官军擒获了。李愬正是要采取这个袭击的方略。十月十五日李愬命李祐、李忠义率3000名突将前驱先行,亲自与监军率3000人马为中军;命田进诚率3000人马殿后以备不测。其军拉出城池,只知东行,具体路线保密。行军60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守栅的叛军戍卒及烽子,占据其栅。吃罢晚饭,少事休息,便备好干粮,整修马具,留义诚军500人镇守,以断朗山方向来兵,又引大部队出城门。这时,部属请示到那里去,李愬才告诉大家,入蔡州袭取吴元济。诸将听罢大吃一惊。监军哭着说果然中李祐的奸计。当时大风雪,旌旗破裂,人马冻伤死者相望,从张柴村到蔡州东行的道路,官军从未行过,夜半行军,部将以为此行必死无疑。雪越下越大,夜行军70里,到达蔡州城下,此城已有30多年没官军到达,故守城人根本不会想到雪夜还来官军,疏于防守。十六日深夜四鼓,李愬至城下无一人知晓。李祐、李忠义率7000突击队直登城,杀死守门士卒,当天亮雪止时,李愬已入住吴元济外宅。李愬亲自访问淮蔡重要将领董重质的家,厚礼安抚。当时,董重质拥精兵万余人占据洄曲,听到其子传书,只身骑马回城面见李愬投降。吴元济在牙城上请罪,被槛车送押京师,当天,申、光二州及诸镇兵2万余人相继投降朝廷。历时四年的平淮西征讨战役,在李愬雪夜奔袭中胜利结束了。李愬后来又平定了李师道叛乱,821年病逝。
  评分:统率B,战斗C,智谋B,战绩C,名气C,综合C。李愬平生主要战绩只有蔡州之战,但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所以用了较多篇幅。李愬后来分析:朗山初战不利,以强示弱,为使叛军轻视官军,疏于戒备;攻吴房而存之,是为分散敌兵,急于并力固守;风雪奔袭,攻敌不备,孤军深入,敌死必胜;这便是视远者不顾近,考虑大局而不计较细微,不矜小胜,不惜小败,方能建立大功的道理。
  
  【十】五代十国篇:忠诚与背叛
  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后梁。从此,历史进入政权更迭、分裂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持续50余年,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在此期间,契丹复盛,不断攻掠中原。954年,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在高平大败契丹与北汉联军,遂整饰军纪,裁汰老弱,加强禁军,并制定了先取南唐江北之地,再攻契丹夺取幽燕,然后攻取北汉的方略,着力进行统一战争。但当其准备攻取幽州时,却身染重病而班师。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称帝建宋,后周亡。后周开创的新局面为尔后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此时期勇将多而名将少。上档次的如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周世宗柴荣都是皇帝。巧的是入选的两人均为后唐将领,不过也很正常,因为后梁为后唐所灭,后晋卖国且无良将,后汉寿命太短,后周的真正名将是皇帝。此时代的名将还有:李嗣昭、郭崇韬、刘鄩等人,其实郭崇韬的资格与李存审不相上下,地位还高于李存审,但多担任参谋的职务,所以只好屈就替补席了。
  
  周德威(?~918):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后唐名将。雄壮伟岸,笑时面不改色。勇而多谋,久在云中,谙知边事,据说见烟尘就能判断兵力。曾随晋王李克用攻王行瑜。899年,梁军围太原,闻周德威勇猛,曾明令生擒他者为刺史,梁军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