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伤寒论- 第19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香味,它才扰动,所以人就烦,因此仲景就想到,你不要给他吃香味 



的饮食,不要引诱蛔虫,这是他当时的思路。那我们今天来看,既然是 



一个胃肠功能失调的话,那我们就不要用太油腻的这种饮食,以免增加 



胃肠的负担。  



     所以直到今天,给农村有蛔虫的儿童吃驱虫药的时候,在吃药这几 



天,还要禁忌油腻饮食,这个禁忌就是从《伤寒论》中来的。  



      “乌梅丸”这张方子,既可以治“蛔厥”,又可以治提纲证中所说的 



那个“上热下寒,蛔虫中阻”的证候,还可以治“久痢”,为什么这个方 



子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休息一会儿再讲。  



 ·782 · 


… Page 793…

                       第 64 讲  厥阴上热下寒证(2)、厥热胜复证 



第 64 讲  厥阴上热下寒证(2)、厥热胜复证 



     大家好,我们开始上课。我们上次课主要讲到了厥阴病的提纲证。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 



蚘,下之利不止。”  



     这个证候,是“寒邪郁遏厥阴相火,厥阴相火郁极乃发,相火上冲”, 



因此就出现了“心中疼热,气上撞心”的临床表现;“消渴”,是厥阴郁 



火伤津的表现;那个“饥”是厥阴郁火横逆犯胃,所以他有一种烦饿的 



感觉,不是胃有热则消谷善饥吗?那个 “不欲食”呢?是厥阴阴寒未退, 



阴寒犯脾,脾寒,运化失司,所以不欲食。这个证候,热是真热,寒是 



真寒,所以不能看到他有“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而当作一个实 



热症状,用苦寒泻下药,用苦寒泻下药以后,必然更助下寒,更伤脾阳, 



而出现“下利不止”的变证。  



     对于厥阴病来说,因为它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或寒或热、或 



虚或实、或寒热错杂、或厥热进退”,他具有“两极转化”的特点,因此 



用一个“上热下寒”作为厥阴病的提纲,能够代表厥阴病这种两极转化、 



错综复杂的特征,这就可以了。我们对一个提纲证不能求其全。  



     我们上一节课的后半节课,讲了“脏厥”和“蛔厥”,那么“脏厥” 



和“蛔厥”它们都有烦躁,既然是“厥”的话,也都有“手足厥冷”,所 



以要进行鉴别。  



     对于“脏厥”来说,它的成因是由于“心肾真阳衰微”,在少阴病的 



基础上,邪气进一步传厥阴,而厥阴心包和厥阴肝的相火也衰竭,也就 



是人体五脏六腑的真阳都虚衰,而造成的厥冷,这才叫厥冷,脏厥是“内 



脏真阳衰微”造成的厥冷。因此它的临床症状除了手足厥冷之外还有全 



身皮肤的发凉,这应当是一个外感病“寒邪伤阳”或者“真阳衰微”的 



证候,发展到终末期的一种表现,预后不良。所以仲景并没有提出他的 



治法,正因为真阳衰微,正不胜邪,所以有“躁无暂安时”这种肢体躁 



动不宁的危重证的临床特征。仲景在这里讲“脏厥”,主要是和“蛔厥” 



                                                                       ·783 · 


… Page 794…

                                 郝万山讲伤寒论 



相鉴别的。  



     所谓“蛔厥”,在诊断上,一个是有“吐蛔史”,第二个是“时烦时 



止,得食而烦,须臾复止”,以便和“脏厥”的那个“躁无暂安时”相鉴 



别。对于蛔厥证来说,病人首先有“上热下寒”,所以蛔虫才上扰,按照 



张仲景的解释,人在吃饭的时候,蛔虫闻到了饮食的香味就扰动,所以 



人就烦,随后蛔虫安静了,人就不烦了,按照我的分析,这是病人在热 



病后,体内寒热失调,胃肠蠕动的这种机能发生了紊乱,或者异常,当 



见到饭之后,唾液开始分泌,胃肠开始蠕动,消化液开始分泌,但是因 



为胃肠蠕动机能有些失调,所以见到饮食后的这种条件反射就有些紊乱, 



人就感到一种嘈杂、一种心烦,这么一种感觉,治疗用“乌梅丸”,或者 



 “乌梅汤”,清上温下,对调整这种胃肠功能的失调,有很好的疗效。  



     乌梅丸既可治“蛔厥”,又可以治我们刚才所提到的326 条的厥阴病 



提纲所谈到的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的证候,又可 



以治“久利”,所以我们现在就来分析分析“乌梅丸”这张方子。  



     讲义的191 页,“乌梅丸”的方义,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体察到蛔 



虫有“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伏”的特性,所以治疗蛔虫病,酸 



味的药,苦味的药,辛味的药,要并用。农村有些小孩肚子疼,家长认 



为肯定是蛔虫,就给孩子热上一碗醋来喝,把那醋热温了,给孩子喝上 



一碗醋,特别是山西人,家家都备有醋,各种各样的醋,喝上半碗醋, 



肚子不疼了,那就是蛔得酸则静,有的时候呢,小孩有蛔虫肚子疼,家 



长就给他煮上一碗花椒水喝,当然麻麻的也不好喝,喝完了肚子不疼了, 



这就是蛔得辛则伏,当然没有人用苦药来给孩子治蛔虫病,孩子不爱喝, 



所以用醋的是取它的酸,用花椒来煮水喝的是取它的辛。“乌梅丸”这张 



方子,乌梅和醋,你看是酸的,醋泡乌梅,川椒,桂枝,干姜,附子, 



细辛,这几个药是辣的,辛味的。而黄连和黄柏是苦味的,几乎涵盖了 



治疗蛔虫病的所有的味:酸、苦、辛,他再配合上当归、人参,这是气 



血双补,米饭,你看他用的那个蒸之五斗米下,最后做这个药丸的时候, 



把米饭也和药混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赋形剂,是药的成分之一,还有蜂 



蜜,这几个药是补养气血的,从祛蛔的角度来说,它实际上是给蛔虫一 



个诱饵,象我们的刘渡舟老师说的,你既然要给他祛蛔的话,你给它个 



 ·784 · 


… Page 795…

                       第 64 讲  厥阴上热下寒证(2)、厥热胜复证 



诱饵,就像我们钓鱼一样,你给他个诱饵,才能把鱼给钓上来。有蛔虫 



病,就会有气血两虚,所以我觉得用这些药是在补益气血,是扶正的, 



扶正以祛邪,这是我们从祛蛔的角度来说。  



      “乌梅丸、乌梅汤”这张方子又可以治“久利”,久利是什么情况呢? 



就是长期的慢性的腹泻,这种证候,你觉得他有一点轻度的里急,你用 



一点清热药,结果发现一用清热药,他拉得更厉害了,你觉得他是虚寒, 



你用温补药,结果发现一用温补药,结果他下重得更厉害,光用凉药不 



行,光用热药不行,人比较消瘦,你用补药,他整个肚子都胀,光用补 



药不行,你说给他用行气药,用行气药他也拉,也不行,所以这就提示 



了这种久利是虚实兼见,寒热混杂的。而“乌梅丸”这张方子,他正是 



 “寒热同调,攻补兼施”,它用黄连、黄柏清热,是针对热象;它用干姜、 



附子、细辛、川椒,还有桂枝来散寒,来祛寒,而且这些药里头,大多 



是辛味的,辛还可以疏通气郁,因为那个慢性腹泻的病人,常常伴有肝 



气的疏泄失调,而肝气疏泄失调,肝气郁结,也最容易犯脾,也最容易 



出现下利,有的人就是一生气就拉肚子,你说这种腹泻是寒是热?其实 



寒热都有,虚实都有,在这里头,他用了疏气的药,舒肝的药,实际上 



也是防止肝郁克脾土。这慢性腹泻,寒热错杂,虚实兼见,又有气郁, 



所以要用一些疏肝解郁的药,当归养肝血,人参补阴、补气,这是针对 



气血不足的,乌梅酸收,以养肝之体,实际上许多慢性腹泻,都有一种 



过敏的成分,这是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而不是从中医传统的角度来谈, 



这种过敏性结肠炎,你在用乌梅,用防风,用藁本这类的祛风药,防风 



和藁本是散的,是祛风的,你光用祛风药,耗散得太厉害,你要用乌梅 



的酸收,有收有散,在客观上它可以对过敏性结肠炎有很好的调整作用。 



在这里是用乌梅酸收来养肝之体,所以对于寒热错杂,气血两虚,肝郁 



气滞所造成的“久利”,用“乌梅丸”常常可以取得疗效,当然我们今天 



没有“乌梅丸”,就用“乌梅汤”了,用“乌梅汤”常常可以取得疗效。 



当然我们在用的时候,这些药并不是全用。你可以根据具体的病人的情 



况来选择应用。  



     如果我们用于治疗“蛔厥”,或者治疗胆道蛔虫证,我们在用“乌梅 



丸”的时候,要加使君子、苦楝根皮这些祛蛔的药;而治“久利”的时 



                                                                        ·785 · 


… Page 796…

                                郝万山讲伤寒论 



候呢,就不需要用这些药。“乌梅丸”既可以治蛔厥,又可以治久利,久 



利也罢,蛔厥也罢,他们的临床表现完全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乌梅丸、 



乌梅汤来治疗呢?就是因为他们的病机是一样的,这就是抓病机,活用 



经方,这个用方的思路,我以前曾经多次提到,我们从讲“小建中汤” 



适应证的时候就提到,“小建中汤”的适应证:“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 



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阳脉涩,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一个是腹中拘急疼痛,一个是心中悸而烦都可 



以用“小建中汤”,是因为他们病机是一样的,都是气血两虚,所以用小 



建中汤就可以益气养血,温中补虚,这就是抓病机用方。我们现在讲的 



 “乌梅丸”,既治蛔厥,又治胆道蛔虫证,又治久利,也是因为他们在病 



机上是寒热错杂、虚实兼见,所以这个用方思路是我们特别应当注意学 



习的,有许多老大夫,他高明就高明在他会抓病机,把这个古方应用的 



范围大大的扩大了。  



     寒热错杂证(上热下寒证)的第2 条是359 条,讲义的 192 页,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伤寒”,一个外感病。“本”,是原来,原来这是个什么证候呢?是 



个虚寒性的下利,这个病原本来自一个虚寒性的下利。“医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