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济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济南- 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每次经过这个路口一样,我还是习惯地扫了一眼“Amway(安利)”那气派的店面。当年这儿是一家著名的“台湾非凡婚纱影楼”,我和我的文清同志结婚时,也不能免俗地赶了趟大集,演绎了一出“黑马王子与文清公主”的情景剧。

        还记得我的公主被那些见多识广的化妆师们视为尤物,令我很有压迫感。那个扎着马尾辫的摄影师也好像不待见我,除了寥寥的几次出镜机会基本都是“先生休息”,我好像就是一道具,但是那时的我却感到幸福在握!

        我永远都记得我的文清披一袭洁白婚纱的美丽笑魇,那是女人一生中最最美丽的绽放!

        现如今,我却把她弄丢了。真的要离婚了,我们该如何面对影集中那曾经幸福的笑脸呀?难道我们真要成为熟悉的陌生人吗?

        我要去哪里,

        你还在不在意?

        看着我消失的背影,

        你说对我越来越不熟悉。


第5章雨夜情迷

作者:阿拉伯

        在悲情城市我们就爱到这里/没有人能保留快乐的权利/我只能站在这里/为自己戴上面具/用冷漠承受审判一次次降临

        虽说已立秋,但作为“四大火炉”之一的济南,太阳依然毒辣辣的。其招牌式的“秋老虎”让人的心情都变得极度烦躁,潮湿的空气、沉闷的气压更加剧了躁动和不安。

        下午没事,便猫在空调底下假寐。

        “几杯猫尿下肚,济南便是我最美的温柔之乡。”套用山大才子邱波的名言来看,我基本处于这种状态。

        手机响起,传来南京的大学同学伟伦的声音:“嘿嘿,老兄,济南出大名了,百度用时0。001秒就有将近20万条的搜索结果!你老人家也得悠着点了,情人猛于虎啊!”

        “你个私孩子(方言:私生子),你好歹在这儿读了几年书,济南不是你的第二故乡么?你幸灾乐祸个屁!”我恶狠狠地骂着说,“你在南京街头也得离飞度车远点,别崩了你本来就袖珍的老二!天下乌鸦一般黑啊,别忘了刚落马的你们江苏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同志,以拥有146个情人而一举夺得网民们列出的《官员“包二奶”排行榜》的“数量奖”!他要炸的话,南京城还不得象年味十足的鲁镇,爆炸声此起彼伏,看你个南京二五(方言:二百五)往哪躲!么个(方言:什么)?咱们的情人也就拔拔自行车气门嘴、扎扎车胎,穷折腾两下子,不会象段大人这么会玩!”

        伟伦看我情绪不高,调侃了几句便挂了。

        他娘的,听说美国“9。11”恐怖事件之后,国会拨专款用于国民心理治疗,我看,我们这儿就别指望了,你郁闷,政府比你更郁闷!

        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呀!”

        我不由得杞人忧天,隐隐替济南甚至山东的名声和未来莫名其妙地悲哀起来。

        这在以前只能从敌台“美国之音”才能获得的消息,因网络而瞬间便天下皆知了,捂都捂不住,礼仪之邦因此而蒙羞!

        网上、酒桌上、电话里、短信里、鸽子笼似的写字间里、移动的汽车里,一种情绪在蔓延,各种小道消息的版本在不断刷新,济南整个的陷入一种混沌中,让人躲都躲不开。仿佛,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统统都给抹杀了!

        我的故乡山东素来以人性温厚、治安良好着称,自古就不是一个是非之地,不过这一场爆炸却可能改变这延续了太久的印象,故乡的人民面对一场惨烈至极的谋杀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压抑太久之后的兴奋:

        ——咱这儿也有恐怖分子了,济南也有汽车炸弹了,哈哈……

        不管大家的想象力有多丰富,人们最初还是排除了基地组织、泰米尔猛虎组织、塔利班、法塔赫、爱尔兰共和军和东突厥斯坦的参与可能,至少他们都没有按照惯例出来“对此事负责”。但是案件现场的惨烈,还是不免让人联想到布什统治下的伊拉克,一辆小本田在济南的繁华路口被炸飞,女车主被炸成了真正的骨肉横飞,这个女人的肉一条条的挂在周围居民楼的窗户上……

        民众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每一次都是在得不到官方解释并且禁止媒体报道的时候迅速放大的,大家一起“兴奋”地翻滚在各种消息之中,就像那个经典的传话游戏一样,每个人都变成了接受信息和创造信息的中心,每个人都是能搞到内幕的人,每个人都以一种自豪而亢奋的姿态向世人宣告:我们济南也能出这么大事!

        悲哀啊,悲哀!

        民众此时的心态除了兴奋其实是很复杂的:大家不能理解,一个这么大的官加上一个治安大队长想杀一个女人,需要用这么明目张胆、轰轰烈烈的方式吗?不能理解这些人难道从来没想过自己终究会被抓出来吗?这里面还有很多说不清楚的东西,但是丝毫不妨碍街头巷尾的津津乐道,没有人会怀疑这个人大主任肯定要被毙了,但大家更好奇的是还有谁会为此而死,并且开始按照各自的逻辑去推演这个完全不符合逻辑的爆炸案。

        我突然觉得,整个事件怎么看都像湖南卫视和天娱公司操作的一场娱乐秀,但比起唐“超女”与武警的拳脚相加及口水大战来,那是如此的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一场被彻底娱乐化的恐怖爆炸案,激活了家乡父老顽皮的细胞,每个人都像一个公认的好孩子偶尔做了一次坏事一样沾沾自喜。

        人大主任、治安大队长、女国家公务员、爆炸案,拍成大片绝对上座!

        你说这个城市很脏,

        我说你很有思想!

        从一天的混沌中,我TMD觉得很受伤害:昨天晚上自己还为了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而在酒场上厮杀,现在看来,被老段操龙(方言:鼓捣)的鸟事显得无聊至极。

        想想爆炸案现场被炸伤的摆地摊的小贩、的哥又作何感想?

        差点做了官老爷情人的殉葬品,那真是死的心都有啊!

        走出写字楼,我才发觉连绵了一天的大雨,已造成交通瘫痪,到处堆满了避雨的人们,被雨一淋,昏胀的脑袋清醒了许多。

        雨雾中的经四路,凝结了济南似是而非的繁华和真实的拥挤,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在四垂的暮霭里,不经意间流露出它曾经的商业重地的辉煌身份。从这条道上,会很容易地窥探到这座城池的繁华与古朴、现代与历史……

        不过,今天我却看出了一种怪怪的东西——罪恶和浮躁,也弥漫在其间!

        借着忧郁的心情,我小心翼翼地拨通了老婆文清的电话,本想借爆炸案抒发点“人生无常”之类的感慨,来缓和一下冷战的气氛,却被一句“真该连你一块炸了!”给喷了回来,弄得没了脾气。

        正想把电话摔个稀巴烂,她娘的却响了起来。

        “忙什么啊,肖大人?”老情人范琳的声音从雨中传来。

        “我嘛,忙建设路爆炸案呀,”我发觉周围避雨的人都在看自己,越发说得带劲,“我等得掀起一个向段某人学习的新高潮啊!”

        只听得范琳那边发出几声夸张的浪笑:“你就别穷腚三千(方言:胡说八道)了哈,伞都不打象个落汤鸡似的!”

        “你啥时成科克勃了,学会盯梢了,主要靠玩美人计吧?”我边贫嘴边四处张望,心里哼着“小雨,来得正是时候!”

        “对面的老男孩看过来,看过来!”范琳正在对面马兰拉面店里风情地招手。

        范琳是我三年认识的,因口味变化,已多久没有启用。

        尽管范琳在我埋头吃面的时候,不断讨伐我泡上新妞忘了老相好的之种种罪状,我光是甜么索的(方言:嬉皮笑脸)笑,尽着她说。

        “你是刀枪不入,都皮艮(方言:撕不烂、咬不动)了!”范琳嗲怪道。

        “你刺挠(方言:挖苦)完了么?”

        我边剔牙边佯装生气地说,“我从来都未否定你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卓越贡献嘛,找炸啊!”

        “你个段义和!”

        在雨中嬉闹着,我们就近拐进了济南市人大招待所。

        一个念头从我心里闪过,这是不是就是段大人的小蜜曾经高就的地方?不由得打了个激灵。

        一番云雨过后,我还是感到了更大的空虚,身上裹了个床单,独自睡去。旁边,是范琳如怨如泣的脸,在窗外闪烁的霓虹灯下显出几分妩媚,无聊地盯着电视……

        窗外,大雨如注,仿佛要吞噬一切。


第6章扬帆泉城

作者:阿拉伯

        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才明白我的眼泪/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

        抹开的窗帘一角,依稀显出天空的光亮,如注的大雨看来一晚都未停歇。

        朦胧中,看见范琳以一袭标准白领的形象在房门口消失,我颓然地倒在松软的枕头上,长吁了一口气。

        依稀记起了昨晚上的梦——

        梦见了一个清涩的学生,拖着大大的行李箱,里面装着决定其命运的《派遣证》,和被同学们涂满了泪水和祝福的《毕业纪念册》,来到济南东部一个叫黄台的地方,去一家银行报到的情形。

        是的,“人穷则返本”。

        在只顾着埋头赶路的十年后,在一个被大雨浸透的早上,在缭绕的烟雾中,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在济南开始的情形。

        想想都有点汗颜,刚开始走向工作岗位的自己简直就像个傻B!

        在办公室报到后,被一位程姓司机带着来到了宿舍,刚放下行李,姓程的司机便装模作样地说,“要赶快回行里,怕行长们有事。”

        我从他眼里读出一丝轻视与傲慢,但还是很礼貌地道了感谢,并从包里取出两包“泰山”香烟客气地递给他。这让姓程的小子颇感意外,但还是装着盛情难却的样子收下了,脸上露出点笑意,说有事你就说话,咱们有空再聊,走掉了。

        我隐隐地感觉到点什么,那年头能进银行工作的也都是有点来头的,哪怕是个司机。跨出了校门,自己这个象牙塔里的“阳春白雪”如何与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对接,被他们接纳看来还需要花点功夫。

        仿佛一夜之间,大学生吃香、包分配的老黄历掀过去了,以往的“金凤凰”一下子变成了“秃毛鸡”,落差何其大啊!现在还兴“指导性分配”以后便是“双向选择”,完全推向市场了。

        “在国外,叫花子都有大学文凭!”这是当时挂在老百姓嘴巴边上的话。当然,这主要是自家孩子“名落孙山”和大学无缘的家长说的,象腌馊的咸菜怪味十足!

        人们不再视大学生为“天之骄子”了,疯狂扩招已使就业出现饱和假象,读的好不如有个好关系啊!自己的山东大学金融本科又能怎样,要不是傍上一个八竿子打着一点关系的表叔,钱送得快点,凭借他在人民银行里任个处长,上窜下跳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