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搜神记 世说新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话搜神记 世说新语- 第4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赏誉第八

赏誉,指对人物的称赏、赞扬。包含品题、标榜在内。是那个时代
的特点。



陈仲举曾经赞叹说:“象周子居这样的人,真是治国的良器。用宝剑比
喻,便似世上的‘干将’。”



社会上品题李元礼是:“谡谡如劲松下凤。”(意思是:清峻得象是从
坚强而挺拔的松树下吹来的风。)



谢甄看见许励兄弟说:“平舆(按:平舆旧属汝南,许是汝南人。)深
渊里有两条龙。”谢见许虔二十岁时,赞叹说:“许子政具备了治国的器量。
他的正直和忠于国家的言论,可以与陈仲举相比;至于打击邪恶,斥退无能
之辈,作风象范滂。”



公孙度品题邴原,说他象云里的白鹤,不是捕取燕雀的罗网所能得到的。



钟士季品题王安丰说:“阿戎了了解人意。”(意思是:王戎很聪明;
善于理解他人的意向。)又说:“裴頠谈起话来,整天都不歇气。”朝廷缺
少一员吏部郎,晋文帝问钟会:“王戎与裴楷两人怎么样?”会说:”裴楷
清通,玉戎简要。(按:清通指头脑清楚,通达事理,简要即简单扼要,能
抓住事物的纲领。)都是最好的人选。”于是就任命了裴楷充当。



王戎与裴楷两人童年时去拜见钟会,不一会告辞而去。继他们之后的客
人问钟会说:“刚才这两个小孩怎么样?”钟说:“裴楷清通,王戎简要。
今后二十年,这两个有才能的人,必然会做吏部尚书。希望那时候社会上没
有受压抑的人才。”



有谚语说:“后来领袖有裴秀。”




裴楷品题夏侯太初说:“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意思
是别人见到他严肃的形状,好比到了宗庙或朝廷,不要求你致敬却自然而然
产生敬意。)

一说:见到裴楷,好象进入宗庙,听到琅琅声,只看见礼器和乐器;见
到钟会,好象参观武库,只见戈、戟之类的兵器:见到傅嘏,犹如汪洋万顷,
无所不有;见到山涛,似乎攀登高山,向下面望去,又深又远,看不到底。



羊祜回到洛阳,郭奕做河南野王县令。羊到达野王县界,派人去邀请郭
相见,郭奕第一次见到羊祜时。赞叹说:“羊叔子何必在郭太业之下!”第
二次又去羊处,过了片刻,又赞叹说:“羊叔子高出一般人太远了!”羊离
开时,郭去送他,整天依依不舍,不知不觉已走了儿百里路,竟因擅自离开
县境被上级免掉了县官。这时,他还在叹赏说:“羊叔子何必在颜回之下!”



王戎品题山涛说:”山巨源好比未琢的玉,未锻炼的金,都知道它是宝
物,却叫不出它的名称。”(意思是说山涛质地淳朴。)

十一

羊长和的父亲名繇,与太傅羊祜同堂,彼此相好。后来做到车骑掾,不
幸早死。羊祜来哭吊时,见到长和(年纪虽小),但满脸悲容,一举一动,
都和成人一样。于是叹息说:“从兄(有这样的儿子),可算是虽死犹生了。”

十二

山涛推荐阮咸做吏部郎,品评上写着:“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意思是说他廉洁不贪财货,也没有非分之想,在任何情况下毫不动摇。)

十三

王戎品题阮文业说:“清伦有鉴识,汉元以来未有此人。”(意思是说
他能识别人物,从汉元以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十四

武元夏品题裴楷、王戎说:“王戎说话做事简约,裴楷清通。”

十五


庾子嵩品题和峤:“象浓密茂盛高千丈的松树,虽然高大雄伟,也有节
结,可是用来构筑大厦,可以作为栋梁。”

十六

王戎说:“太尉王衍天生形态风姿奇特爽朗,好似美玉雕琢而成的树林,
自然不是人世间可能见到的神物。”

十七

王湛在父亲去世后,居丧三年,丧期满,就居住在父墓的旁边。他的侄
子王济每次来祭扫祖坟,从不去看望叔父。叔父也不去见他。偶然王济来到,
也不过说几句客套话罢了。有一次,王济试探性地随便问了一些最近的事,
王湛回答时措辞、音调都适当,大出王济意料之外,不免大吃一惊。因此继
续和他谈下去,越来越精粹入微。在此之前,王济对王湛全没有一点子侄对
长辈应有的礼貌;自从听了他的言谈后,不觉心怀敬畏,外表也肃穆遵守礼
节。于是留下来日日夜夜地相互谈论。王济虽然才华出众,性格豪爽,但在
叔父面前,自己觉得大大不如。这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家里有名
士,三十年来却不知道!”

王济告辞时,叔父送出门。先是王济来的时候,随从中有一匹马,很不
容易骑,极少有人能够骑上去。王济向叔父顺便问了一句:“喜欢骑马吗?”
叔父答道:“也喜欢这个。”济就要他骑那匹难骑的马。叔父跨上马背的姿
势妙极了。马鞭往后一甩,卷了一个圆圈,即使著名的骑手,也不过如此。
王济看后,更加赞叹叔父真的是高深莫测,不仅仅是在某件事情上表现出色
而已。

回到家,父亲王浑问王济:“为什么去了这样久?”济回答说:“现在
才开始认识一位好叔父。”父亲问他缘故,他边说边赞赏,一五一十讲给父
亲听。父亲又问:“比我怎样?”儿子说:“是在我之上的人物。”

晋武帝每次见到王济,常常拿王湛来取笑,问他:“你家里那位傻子叔
父死了没有?”王济往往无辞以对。这一回,对叔父有了认识,当武帝又象
过去那样问起时,便说:“臣叔并不傻。”接着,就如实他讲了王湛的优点。
武帝问:“可以和谁相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

于是王湛的名声一天天地大起来,二十八岁时开始步入政界。

十八

仆射裴倾被当时的人称做清谈的森林与湖泽。(意思是形容他渊博,象
森林般茂密,象湖泽般汪洋。)

十九

张华见了褚陶后,写信给平原内史陆机说:“你兄弟两人象龙飞跃在银
河边,顾荣象凤凰迎着朝阳长鸣。我以为东南一带的宝物,已经完全出现了,


想不到又遇见褚季雅这位先生。”陆机回答说:“是啊,您未曾见过不鸣不
跃的人物啊!”

二十

有人请教一位秀才(按:据说是蔡洪):“吴国世家大族中有哪些人物?”
秀才答道:“(做过吴郡太守的)吴展,是圣王所谓阅历丰富、通达世故的
老成人物,也是太平盛世的杰出人才;朱诞具有善于治理事务的高尚品德,
又负有选拔人才的重望,还有严隐,简直是鸣叫九渊的鹤鸟,(驰骋于)空
谷的白驹;顾荣在众多乐器中相当于琴与瑟,在五彩斑烂中象具有龙纹的(云
锦);张畅犹如寒冬冰雪中的苍松,(受得起考验),又如茫茫黑夜的光芒,
(足以照彻四方);至于陆机、陆云兄弟,更好比大鹏鸟飞翔高空,也有如
雷鼓,等待槌击(将发出巨响)。以上这些人物,用笔杆当作锄头等农具,
用纸张当作田上,用玄墨(接:原文为“玄默”,可解释为清静无为。但《太
平广记》作玄墨,较可取。)当作耕种,把通达事理当作年成丰收,把谈论
当作花叶茂盛,把忠恕看作珍宝,撰写文章等于织成锦绣,饱读经书就是储
藏布帛。坐在‘谦虚’的席垫上,悬起‘义让’的帷帐,以行仁蹈义作为住
室,以道德修养作为大厦。”

二十一

有人问王夷甫:“山涛对于义理怎么样?可以比得上哪些人?”王回答
说:“(山涛)这人最初不愿意以清谈自居,可他不读《老子》、《庄子》
这些书,说起话来往往和老、庄的宗旨相吻合。”

二十二

“洛中雅雅有三嘏。”(指的是)刘粹、字纯嘏,刘宏,字终嘏,刘谟、
字仲嘏。三人是亲兄弟,是王戎的外甥,而且又都是王戎的女婿。刘宏、就
是刘惔的祖父。

(又有说)“洛中铮铮冯惠卿。”冯,名荪,字惠卿,是冯播的儿子。
冯荪和邢乔都是司徒李胤的外孙。荪、乔以及李胤的儿子李顺,同样都在社
会上有名气。当时的人称说:“冯才清,李才明,纯粹邢。”

二十三

卫伯玉做尚书令,见乐广与西晋名士清谈,感到惊奇,说:“自从从前
(何晏、王弼)这些人去世以来,常常担心微言将要断绝。想不到如今从你
这里重新听到这种妙论。”于是命自己的子弟前去拜访乐广,说:“(乐)
这人,是人中的水镜,可以把你照得清清楚楚。见了他,好似拨开云雾能够
见到青天。”

二十四


太尉王夷甫说:“看到裴楷那样精明开朗,笼罩在一切人之上,的确具
有非凡的见识。假若死者可以复生,应当和他常在一起。”有人说这是王戎
所说的话。

二十五

王夷甫自己叹息说:“我和尚书令乐广交谈时,没一次不感觉到我的话
过于啰嗦。”

二十六

郭象有才华,能谈《老》、《庄》。庾。。曾经称赞他,常常说:“郭子
玄为什么一定要在我庾子嵩下面!”

二十七

王平子品评王夷甫说:“阿兄外貌象是有道的贤人,可惜神明、机锋过
于奇特,”夷甫回答说:“确实不如你磊磊落落,冷冷穆穆。”

二十八

太傅司马越府中有三才,刘庆孙是长才,潘阳仲是大才,裴景声是清才。
(按:刘舆长于记忆,天下钱谷、兵马、乃至地形种种,无不瞭如指掌,潘
滔学识广博,裴邈为人清廉方正。)

二十九

竹林七贤,每人都有一两位才华出众的儿子:阮籍的儿子阮浑器量宽宏,
嵇康的儿子嵇绍清正文雅;山涛的儿子山简通达简洁;阮咸的儿子阮瞻不慕
荣利,志在千里,瞻弟阮孚开朗不问世务;向秀的儿子向纯、向悌,都有美
称,以清高自居;王戎的儿子王万子,具有成为大器的资质,可惜苗而不秀,
短命死了。唯独刘伶的儿子没有名声。以上这些人,阮瞻最著名,其次是嵇
绍,山简也为当时的人所推重。

三十

庾子躬是个残疾人,但是知名度很大。他家住在城西,人们称其为“城
西公府”。

三十一

王夷甫对尚书令乐广说:“名士不是很多的,所以本应当容许平子了解
他们。”


三十二

太尉王夷甫说:“郭子玄议论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不枯竭。”

三十三

太傅司马越府中名士很多,都是当代才华杰出的人。庾亮说:“见到庾
子嵩处在这些人中,精神常常旺盛。”

三十四

太傅、东海王司马越坐镇许昌时,用王承做记室参军,一直受到尊敬。
曾经下手谕给世子司马毗说:“大凡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东西比较肤浅,由自
己亲身体验的比较深刻。学习礼数,不如瞻仰仪型,讽诵遗言,不如亲自接
受音旨。王参军是人他的表率,你应当以他为师。”有人说:(他手谕中是
说)“王、赵、邓三位参军是人伦的表率,你应当以他们为师。”所谓王、
赵、邓三参军,即王承、赵穆、邓攸。袁宏撰写《名士传》时,在《传》中
只提到“王参军”。有人说:原先赵家还保存有这个原本。

三十五

太尉庾亮年轻时被王眉子所看重,庾公过江后,曾经赞叹王说:“托身
他的屋檐下,使人会忘掉世上有寒冷和炎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