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5-最佳中考满分作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395-最佳中考满分作文-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世界鼓掌)    
      '名师点评'    
      有着奇特的构思思维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本文获得满分的主要原因。    
      1.选材真实,切入点新。文章内容上紧扣目前中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普遍现象:学习压力大、家长盲目跟风等状况,真实可信,拉近了阅卷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2.语言风趣,生动活泼。语言表达非常幽默风趣、优美流畅。比如“我的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生动,借用诗句又显语言功力深厚。还有“我决定洗心革面,将减肥进行到底!”风趣地说出了自己的苦恼,令人捧腹!    
      3.构思新颖,手法大胆。将目前流行的论坛形式与会议形式巧妙结合,非常新颖,耀眼夺目,而且文中大量使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如“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就使用了比喻的说法,可见作者的表达技巧娴熟。    
      广东·深圳卷    
      '原题回放'    
      作文题目:让 走进心灵。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500字,不超过9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文题诠释'    
      深圳市的中考作文题,总是有着不同寻常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一方面反映出经济高度发达的特区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透过考题也可以探寻到特区作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从2004年的命题作文“留下”,到2005年的半命题作文“ 的滋味”,到今年的“让 走进心灵”,我们发现,虽然考题难度有所下降,但命题的基本风格没有变化。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保证考试公正公平的原则没有改变,这几年,命题者依然坚守着命题与半命题作文这一独特的阵地;二是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学会理解他人、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思想内涵没有改变,从现实角度看,在中考临近的日子里,模拟考试、成绩升降、师长期盼等因素使很多同学关闭了自己的心门;另外,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日趋严酷,邻里冰冷的铁门也使人们禁闭心门,我们渴望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我们渴望别人能了解自己、走进自己的心灵,这便是考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三是考题的文学性依然得到了延续,也就是说,深圳的作文题不仅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人文精神”,还很好地注意了考题的“文学性”,不仅命题方向科学,而且考题拟制得特别精美。    
      要写好这篇作文,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准确审题主题求新。写作时一定要紧扣“走进”与“心灵”做文章。“走进”是方式,是手段;“心灵”是根本,是归宿。“走进”是出彩的关键,“心灵”是写作的基础,可以说任何美好的美德与精神,都可以成为下笔的素材,考生可以从试题的提示语入笔,也可以透过提示语后面的省略号寻找更适合自己写作的新颖题材。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作文只是对某种美德的简单赞美,而对渴望的美德缺少讲述的过程,内容就会偏离题意。二是细腻描写情感求真。用什么方式才能让美好的品德与精神“走进心灵”呢?这是文章能不能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将情感放在波澜曲折的情节里展示就很巧,正所谓不经历风雨,哪会看见彩虹,也许正是由于在生活中经历了坎坷与不幸,经历了失败与困苦,自己对某种美德的渴望与追求才会显得真实可信;也可以将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景物来表露自我心迹。不过,不管用何种方式来表达,抓住人物心理的变化做文章,是很重要的。三是善用修辞语言求美。写情感类的文章,不少考生往往重视了心理的刻划,忽视了语言的雕琢,以致内容充实而语言难以出众,具体地说,我们可以用比喻与排比的手法来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可以借用诗词或典故来增添底蕴,做到了这点,你的文章自然就文质兼美了。    
      '佳作点评'    
      让民族精神走进心灵(演讲稿)    
      深圳一考生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让民族精神走进心灵”。    
      有人说,民族精神如一缕春风,像寒冷时母亲给儿女们送来的温暖;有人说,民族精神是一泓清泉,像酷热时母亲为儿女们扇出的凉风。    
      突破空间的约束,翱翔历史的长空,我们的热血会开始沸腾。“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文天祥《指南录》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的激情四处燃烧。突破时间的缚束,我的思绪会变得飘逸。“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言语更是让我们为之震撼。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信念坚定?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是母亲,是祖国,赋予了他们伟大的精神——民族精神。不必说远古的屈原、文天祥,也不必说近代的关天培、林则徐,感受一下你所熟知的生活,你会发现我们有着同样的思想感情,透过“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语,我们看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朋友,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时,可曾想起“粒粒皆辛苦”,可曾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我们谈论学习为了什么时,可曾想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当我们高谈阔论军事之强时,可曾想到为国争光的钱学森?当我们高谈阔论科学发展之时,可曾想起航天英雄杨利伟呢?    
      是它——民族精神,让母亲美得无与伦比,让我们刻骨铭心,让我们高歌母亲的伟大,高歌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共创美好的明天吧!    
      '名师点评'对于以情感为主题的文章,我们强调要化大为小,学会透过细小的事件展示人物之间的深厚情感,而这篇文章反其道而行,演讲者从“民族精神”这一大气的角度切入,可谓新意顿生。开篇的一组排比句,比喻生动准确,语言气势恢宏;接着荡开一笔,将目光落到历史英雄身上,从热爱国家的文天祥,到忧国忧民的屈原,到笑对死亡的谭嗣同,无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芒。文章事例丰富、情感充沛,能够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最后文章落笔于现实生活,将四位现代人物的行为用一组排比句引出,连用四问,直叩读者心扉,主题极为深刻。    
      广东·惠州卷    
      '原题回放'    
      按照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50分)    
      题目:笔    
      要求:自选文体,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请不要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姓名,否则扣分。    
      【文题诠释】    
      这是一则命题作文,题目只有一个字:“笔”,报载“许多考生大呼没想到,教师也颇感意外”,说明命题确实匠心独运,有效地避免了宿构和套作;不过本题审题、立意难度都不大,考生也反映比较容易上手,其原因在于独字式题目,和双音节题目、短语式题目相比,字单意丰,自由度很大。事实上除了题目不能自拟之外,这无异于是一则话题作文,文体可以自选,立意也可以自定。    
      当然,要写好这个题目,也不简单,关键要把握以下两点。    
      一、细分题目。    
      我们知道,词语的字数越少,其意义的外延就越大。独字式题目,其宽阔的外延虽然给考生的写作提供了广阔的驰骋空间,但其中也埋伏着写空写虚的危险。因此,我们要学会对题目进行有效的分割、限制,宽题窄做,文章内容才会具体而充实。这个题目,既可以进行分割话题,如笔的形态、笔的历史、笔的功能等;也可以在其前后添加修饰语加以限制,如文人的笔、外交家的笔、笔的烦恼、笔的喜悦等,这样,题目的范围小了,思路反而容易打开,写出具体而丰富的作文来。    
      二、深入构思    
      考场作文要力求避开第一构思,向纵深掘进,“笔”是同学们生活里常用常见的物件,写作时也容易陷入日常生活的场景里,写“我的一支钢笔”、“笔的家族”“笔——学习的好帮手”,不是说这些不能写,如果情感真挚,材料丰富,视角独特(就有考生把笔拟人化,写出了“笔”的功用、作用以及对人类的贡献,获得高分)也未尝不是一篇好作文,但一般而言,这样拘泥于实物的写法,立意容易肤浅,题材容易撞车。如果我们能够从实物构思跳脱出来,通过创设情境,借助象征、隐喻等手法,由实到虚,以虚写实,则容易打开一片新天地,出新出彩。譬如这里我们把“笔”虚化为书写“人生”、“青春”、“友情”、“自信”的笔,表达、立意就会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了。    
      '佳作点评'    
      笔    
      惠州一考生    
      在开考前的晚上……    
      “唉——小主人刚刚一直在写字,用得我的笔水都所剩无几了,好累啊!”笔芯嚷嚷着,“弹簧,你别挤得我那么紧,行吗?烦死了!”弹簧一听,气死了,也说:“行了吧你,平时还不都这样?你突然发什么脾气啊!”说完,笔芯与弹簧动来动去,各自讨要说法!这可惊醒了正在休息的笔杆大哥,他伸了个懒腰,说:“你们俩怎么回事儿啊?最近小主人忙日忙夜的学习,咱们都没能休息好,怎么现在还在打闹啊?烦不烦啊!”这话可听得笔芯与弹簧小弟不顺心了,同时嚷着:“不顺心?那就分家!!”    
      三兄弟,分家了!    
      笔芯独自一人,来到纸上,他慢慢地滑动,心想:“写字儿有什么大不了啊,没有你们我照样行!”可是,少了笔杆的支撑,写出的字儿难看死了。笔芯只好往旁边一倒,独自落泪去了,弹簧也来到角落,在纸上,弹了又弹,可纸上就没有出现字儿,心里想:“以前,都是我和笔杆大哥扶着笔芯写字儿的,现在还怪想念他们的,唉——”一旁,笔杆大哥躺在纸上,滚着滚着,也落泪了……    
      真是一个难眠的夜晚……    
      清晨,三兄弟都不自觉地来到了小主人课桌的中央,三兄弟见了面都不好意思,两眼泪汪汪,是笔杆大哥打破了沉静,他惭愧地说:“都是我的错,你们原谅我吧!”笔芯与弹簧一拥而上,都说:“都是我们的错!我们和好吧!”    
      三兄弟又和好了!    
      “兄弟!记住,只有咱们三个团结在一起,才能帮助小主人过关斩将,明白吗?”其它两个异口同声地认同了……    
      开考当天,小主人带着这支“三兄弟团结”的笔,走进了考场……    
      【名师点评】    
      这真是一篇情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