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工作100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乐在工作100招-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便在面对面沟通时寻找共同话题,使交谈过程变得融洽。根据以上了解的情况,合理安排与客户接触的方法和形式。    
    ★接触    
    在前面说过,任何人碰到从未见过面的第三者,内心深处总是会有一些警戒心。所以,在拜访客户时一定要礼貌先行,这样才不会使客户在与自己交流的时候产生抗拒心理。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是相互的,只要您事先尊敬别人,您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也只有这样您才能获得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也是他人以礼相待的基础。在与客户接触过程中要多尊重别人的意见,要学会多问征求性的话语,比如“好吗?”、“您看行吗?”、“您觉得呢?”等等。这样他们才会愿意与您交往,乐意合作。    
    客户按处事风格可分为细致型与粗放型。细致型客户喜欢知道你所从事业务的细节,而粗放型上司只要听大方面的汇报。细致型客户要求你花更多的时间向他汇报,但他也会帮助你考虑很多细节因素,而且会主动帮助你协调联络,从而节省你思考及疏通关节的时间。粗放型客户习惯于放手让你做各种方案,他不乐意做问答题,只愿做选择题。    
    ★认清客户的类型    
    客户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按其本质可归结为两类:修旧型与创新型。修旧型的客户要求你对其现有的资源、数据库、流程等进行翔实的考证与修改,从而制定改进方案,达到以求精益求精;创新型的客户更着重于对新问题的新解决方案,以便迅速突破,根本性地节约成本。但是,无论哪种客户,都不能守旧,而应在修旧的基础上创新。若客户为修旧型,可将修旧所需的大量烦琐工作交通过细致耐心的服务来使其满意;若客户为创新型,则要调动自己创造的欲望与潜力。    
    ★第二类了解    
    第二类了解是从客户方面来讲的,使客户更深入的了解产品、服务。这就需要你在沟通过程中引起客户的注意和兴趣。与客户保持联络、增进沟通,在业务谈之后,不定期或定期的对客户进行回访,可以采用电话问候、一起喝喝茶、或其它活动,将业务方面的信息递进传达。    
    ★选择合理的交流方式    
    由于性格各异,有些客户喜欢用数据说话,大小事务均要用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有些客户擅长估测,依照他多年的经验积累便可迅速决定。碰到数据型客户,平时就得留心收集数据,养成做表格的好习惯,并调动所能控制的力量,尽量提交填满数字的表格。这样,翔实有力的结论便脱颖而出。遇上估测型客户,很多情形下你可以节省收集分析枯燥数据的时间,但若客户作出极有可能错误的理解时,要改变他就十分不易。此时你需要加倍地收集数据,并找出逻辑关系,然后意志坚定地说服他。鉴于真理是建立在数据之上的,因此养成重视数据、善待数据的习惯。    
    另外,有些客户喜欢得到书面汇报,有些客户厌恶看冗长的电子邮件,希望你口头汇报。无论哪种,重大问题均需书面汇报,也可备查。至于书面与口头汇报的比例,可以根据客户的喜好与自身的优势,合理安排。    
    ★切入主题    
    与客户沟通的目的就是共同合作,将合作意项坦诚的表示出来,会提高个人的信任度。    
    尽量把业务方面的问题阐述清楚;让客户理解你的意思和态度;如果你没弄明白对方的意思,自己却产生了其他的某种理解或是设想,大可以直接问对方,要尽快地弄清对方的意思,尽早解决在互相交流中产生的误解。    
    当你和第一位客户愉快相处,并且完成了第一项工作任务时,就会发现这并不是工作中的痛脚,而是结交朋友、开拓生活和事业的一个好办法。因为知道了别人最在意什么,别人的意愿就会在你的把握之中。    
    一旦找到了打开某人心锁的钥匙,往往可以反复用这把钥匙去打开其他的心锁。    
    ——职业培训专家史蒂文•;布朗    
    另外,就是一些日常的小技巧了,只要在和别人相处时稍加注意,就会有良好的“客户缘”。    
    听清楚并牢记新相识的名字,且记下正确读法和写法    
    在与他/她对话时,刻意提及对方的名字数次    
    准时赴约,衣着恰当    
    预备30秒钟的自我介绍「广告」    
    在开始介绍自己前先了解别人多一点    
    对自己的话题感到强烈的兴趣    
    清楚简洁地带出自己的讯息    
    谈话时与对方有直接眼神接触    
    配合适当的声线及身体语言,使谈话内容更为生动    
    让别人参与进你的话题,切忌不断作个人「演说」


第二部分 梦想计划梦想(1)

    许多人都无奈的把办公室称为地狱,那里虽然没有恶魔和烈火,但是却有让人无法忍受的枯燥、疲惫和厌倦。我们会在工作一年两年之后,出现这种将办公室当作是地狱的幻觉。同时也会感觉到自己简直与机器人一样,每天上了班就希望能早点下班,一点也没有了工作的乐趣。    
    Peter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是同时毕业并且找到工作,他与我不同,顺利的找了一家大的软件公司成为一名实习技术员。当时他兴奋的不得了,加入这家公司可是Peter梦寐以求的。    
    记得他刚到那家软件公司时,Peter每天6点就要起床,每天都要对着设计图忙上半天,频繁接受上司的核定。Peter周围的同事大部分都有丰富的经验,有的甚至是CPA兼MBA,或者以前是公司的财务主管。每每开会,看到他们的建议和意见,Peter总是感到差距: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想到?Peter一直在悄悄地努力,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他努力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有的时候忙的都没有时间吃中饭。但是,这种紧张和压力使Peter始终处于兴奋之中。仅仅经过了4个月的实习,Peter就顺利地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名职员。    
    ★我们在刚刚跨入办公室之初,不但干劲十足、激情高涨,而且对自己的职业前途也寄予“厚望”。还记得当初的我们吗?意气风发的面对新的一天,对刚接手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对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充满了新鲜感,期待着征服工作中那些不可预见的问题;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兴冲冲地奔向办公室,为了一个新鲜的想法彻夜难眠,就象比尔•;盖茨曾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一年以后,Peter已经成为了部门主管。他非常熟悉行业中每个对手的情况,手里的业务也能娴熟处理。当时的Peter已经很是被人羡慕了,独立办公室,舒适的工作环境;工作轻松稳定,依照他的发展势头,失业的可能几乎为零;而且每月的薪水和福利都很不错。    
    但是,就是这样的工作状态,却让Peter苦不堪言。据Peter自己说,现在一天的工作,如果压缩起来集中干,绝对不超过两个小时。于是,他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在聊天、看报纸、上网。往日的工作激情已经燃烧殆尽,不过他每天还是好好地工作——只因为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就是自己的责任。而这个“好”字,只是按部就班的好、尽量不出差错的好。Peter经常在办公室里觉得焦躁、痛苦甚至怨恨,总在被无聊的工作折磨。Peter经常给我打电话抱怨,实在怀念当初的时光,激情四射,发誓要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现在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    
    ★如果长时间地在某一环境下工作,人很容易成为技术娴熟的工作骨干,但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而琐碎的事务,就有一种被榨干了的感觉。要是再加上很少得到上级的表扬,或者经常得到不好的评价,这样就很容易会有一种无助感,从而导致工作情绪低落。所以出现这种情绪,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只知道单一工作,而没有明白自己工作的价值。其实只要在工作中树立起使命感,明确自己要实现一定的价值的话,就能在个人工作中产生前进的动力。     
    人总是在痛苦和厌倦之间摆动,远离痛苦就接近厌倦,远离厌倦就接近痛苦。    
    ——莎士比亚    
    用莎翁这句名言来比喻工作与激情的关系确实比较恰当,当一个人没有工作的时候,他会因为无所事事而痛苦;但是,长时期的从事某项工作,就会因为不停的重复自己而产生厌倦。其实,Peter所面临的问题非常正常,几乎是每个人在工作2—5年后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工作厌倦,甚至缺乏对于生活也产生厌倦。这种对于工作的厌倦,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不良心理反应,比如在办公室里感到烦躁,效率低、错误多,经常感到头痛、疲倦、全身无力,心情压抑,经常莫明其妙地大动肝火,而且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包括周期性偏头痛、过敏症、胃溃疡、高血压症、腰背痛等。    
    Peter终于辞职了,开始做起了“自由人”。他每天在家里工作,彻底摆脱了办公室。互联网和PC成为了他的赚钱机器,和外界的沟通就是靠网络和电话,甚至连财务方面都是交给银行经纪打理。    
    开始Peter对于这种状态非常满意,每天早晨每偶闹钟打扰,穿着睡衣就可以开始工作,听音乐、吃零食再也不用遮遮掩掩。最令他高兴的事情就是每天傍晚看着那些忙碌的“上班族”从自己的楼前经过,他们那种疲惫不堪的神情,让自己觉得无比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种幸福感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Peter又回到了当初办公室的状态:感到压抑、工作枯燥、莫名的烦躁不安。再看到那些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觉得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而自己不过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可怜虫。    
    ★ 我非常理解Peter为什么辞职,他希望换一种方式生活,摆脱工作和办公室。或者说,他希望通过辞职来接触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以次来调动自己的热情,重新找到那种工作伊始时的好奇、兴奋、新鲜。。。。。。许多人是靠频繁的换工作来解决问题的。每一次对工作出现厌倦,当忍耐达到极限的时候,就会鼓励自己换个工作环境;然而每一次的跳槽结果,都会是再一次无法摆脱的厌倦,再一次的情绪低落。因为换工作只是表面上摆脱了有形的工作,但是没有解决的是在工作中的心态。    
    尽管Peter职工回家做了“自由人”,而且他还能骄傲的看着那些忙碌回家的人,嘲笑以前的自己,但是每天在家里面对毫无变化的狭小世界,机械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将又回落到曾经的“办公室陷阱”里。家里无非是一个更为狭小的办公室,而且平时与外界缺乏接触,没有固定的社交圈,朋友也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减少,更不能参加相应的社会活动,比如工作上的培训或者经验交流。在这种严重缺乏与他人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情况下,Peter随之产生的孤独和痛苦之以及烦躁不安的情绪就不足为奇了。    
    当我意识到Peter的心态有问题时,他的心理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每天只是蒙头大睡,醒来就面对着屋里的摆设发呆,有时候会盯着一只玻璃瓶子看上大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