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灵取暖  》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给心灵取暖  -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单位位于闹市区,上班时间经常有小商小贩趁门卫不注意偷偷溜进办公大楼,推销商品。有时,当我们专心致志地工作时,突然有商贩敲门,有的甚至不敲门直接推门进来推销商品,打扰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十分反感。
  有一天,一个小伙子敲门走进我们的办公室,礼貌地问道:“对不起,打扰一下,我是某某某公司的驻地代表,请问你们是否需要电脑清洁纸巾?如果需要我们可以给你们优惠。”见多了形形色色上门推销的商贩,专心工作的我们对此并不“感冒”。一位同事说:“你好,我们不需要你的产品,不要扰乱我们的工作秩序,上班时间不允许推销商品,请你离开好吗?”深受其扰的我们一脸不悦。
  他并没有沮丧,带着微笑温和地说:“不买也可以啊,容许我给你试一下产品好吗?”还没等我们同意,他很快拿出一包纸巾擦拭我们电脑有污垢的部位。动作十分投入,认真娴熟,但埋头工作的我们并没有买他的账。见状后他还是礼貌地说了声:“对不起,打扰了,再见!”
  片刻,他又来了,他说:“你们领导说了,需要这种产品,请你考虑考虑好吗?”一个同事开玩笑地说:“领导需要就让领导买去,我们不需要,请你还是走吧!”同事的话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他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冷漠而放弃,仍努力详细地介绍产品的性能和好处。可无论他怎么游说,我们没有一个人动心。他还是微笑着离开了。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他又来了,还是一样的诚恳、一样的期待。我们一样的冷漠、一样的脸色,很坚决地拒绝了,并明确告诉他如果再来打扰我们工作,我们就不客气了。让我纳闷的是,不论我们对他有多么讨厌、冷漠、拒绝,他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没有一点不悦的表情,微笑着进来,微笑着离开。我在想,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早就放弃了。
  第三天他还是来了,但得到的还是同样的待遇。我们以为吃了几次闭门羹的他会放弃,第四天不会再来了,没想到的是第四天他又出现在办公楼内。考虑到单位电脑较多,我们答应买他300多元的产品,前提是他必须拿出正规有效的发票否则不予购买。他的发票是上海市的,尽管有水印,但财务人员不在,我们不能确定发票的真伪。最终我们明确告诉他不要了,请他到别处去推销。他眼里闪出一丝希望的光芒,连声说谢谢,微笑着告退。
  第五天他仍然来了,出乎意料的是他不但带了价值300元的产品外,还带了税务部门开具的发票鉴定证明!我们买下了他的产品。他临走时,我不解地问:“我真的服了你,难道你就没想到过放弃?有何秘诀?”他一脸阳光,给我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没有一块冰不被阳光融化!没有人拒绝微笑,就这么简单。谢谢,我走了。”
  我愣住了,想想也是,我们给他太多冷漠冰霜,但是最终被他的执著融化了。
  没有人拒绝微笑,且这种执著的微笑往往通向成功的道路。


上善如桥


  有个朋友要申报高级职称,他将所有的评审材料和证件原件装进一个信封袋,准备邮寄往上级主管部门。这次职称申报评定直接决定着他今后的工作岗位、级别和事业发展,重要性可想而知。他丝毫不敢大意,有用的文字材料、表格、证件,一份不落。准备邮寄出去的前一天,他和家人又复查了好几遍。
  第二天他填写好收信地址和收信人,将信封封口、贴足邮票,夹在自行车后座上,准备去邮局邮递。他居住的地方正在修路,道路颠颠簸簸,在街道上拐了好多弯,到邮局时他傻眼了,夹在车后面的材料早已不见了!这让他心急如焚,立刻掉头,按照来时行走的路线仔细寻找,不放过任何一个容易颠簸掉东西的地方,可是他找遍了每一个角落,打听了许多行人和施工的工人,还是没有找到。
  他沮丧地回家,为自己的大意懊悔不已,同时心里还存有一丝侥幸,希望哪个好心的人捡到后按照上面的地址给他送回来,他更希望好心的人能将信投入邮筒。等了两天,望眼欲穿的他始终没有等到福音。于是他打印了许多寻物启事,张贴在大街小巷。还在电视台、报纸上花重金登了寻物启事,并申明如果谁送回他的材料当面重金酬谢。最终他没有等到任何消息,为此他茶饭不香寝食不安。
  一星期后,他接到上级打来的电话,说他的材料收到了,请放心。当时接到电话时,朋友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不久,他心想事成,评上了职称,职务得到了升迁。
  有一次,他和我聊天时不无感慨地说:“是一位陌生的朋友的善举成全了我。当时那个素昧平生的朋友完全可以选择邮寄,也可以将材料据为己有,甚至可以按地址到我处拿一笔酬金。正是这形式上轻如鸿毛的善举,成就了我重如泰山的事业。从那以后我养成了对每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微笑的习惯。我常常提醒自己,多对他们微笑,尽可能地友善一点吧,说不定,其中就有为我邮寄材料的朋友。”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件小事。有一天夜里,我和父亲趁着夜色到村庄边的田里给麦子浇水,在浇完水回家的路上,我们刚经过一座独木桥,就听到身后不远处的独木桥断裂的声音。“不好了,肯定是年久腐朽的桥断了,我们得想办法赶快把桥修好,不然会跌伤后面浇水的人。”父亲庄重地说。我说:“这么晚了到哪里找木头修桥,还是回家休息吧,反正后面浇水的人是邻村的,谁也不认识谁,而且桥又不是我们走塌的。”父亲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命令我打着手电筒走到断桥那里不要离开,并提醒路过的行人。他回家拿块木板来把桥搭好。
  我遵从父亲的命令,坐在断裂的独木桥旁。夜深了,坐着坐着,我竟然睡着了。迷迷糊糊中被一阵铲沙石的声音惊醒,只见气喘吁吁的父亲拆掉断桥,正准备将一块厚实的木板搭在原来的位置。由于搭桥心切,父亲不小心被泥滑倒,跌了一跤。他起身没有叫疼,让我打着手电筒,铲土、垒石、用力夯台子,然后用脚踩实支撑木板的台子。夯实台子后他将木板稳稳当当地搭了上去,然后来回走着试了试。确定桥不晃动后,我们父子俩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在路上,父亲说:“我们多付出一点,后来的人就不会遭遇到想不到的祸。实际上我们不是在为别人搭桥,而是在为自己修路啊。”我觉得平时不多言的父亲在夜色中一下子高大起来。
  第二天我才发现,父亲把家里准备做家具的一块最好的木板拿去搭桥了。我明白了没钱没势的父亲为什么会在村里有好人缘,处处受人尊重。
  生活中有些善良我们看不到,有时它微小得像一粒沙,但是如果积累多了就变成了一级台阶,助我们登高步入幸福的殿堂;有时它直观得如一座桥,铺展了就变成了一条路,不同的脚步就有了相同的回声。心存善良这粒种子,走在生命的路上,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旅者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但不觉得悲凉。


诚实永远是重要的


  大凡家境贫困的大学生都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
  我的一位同学在大二那年参加了由校学生会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一个周末,他和几个家境困难的同学到一家公司勤工俭学。他们的任务是替该公司散发产品宣传单,每发出1份传单就可以得到1分钱。和他一起去的同学只领了500份传单,唯独他一个人领了1000份传单。领到传单后,他们在该公司人员的带领下冒着30多度的高温分头行动。
  车站、码头、商厦、十字路口,凡是人流较多的地方都穿梭着他们的身影。发传单看起来简单容易,其实不然。在大街上发传单影响市容和交通,市容纠查队的就会来赶你对你进行处罚,你得提心吊胆地和他们打游击战;有的人不尊重你的劳动,拿到传单看都不看随手就扔了,你还要有耐心地一张一张捡起来再次散发;有的人不但不要传单反而给你嘲讽和白眼。
  发传单时,有人给同一个人发好几张传单,有的甚至趁公司的人员不注意,偷偷将一叠传单扔进垃圾箱,这些都是违反公司规定的。因为有“舞弊”行为,所以他们的传单不到几个小时就发完了,只有我的同学傻傻地站在路口左一张右一张地散发。有的人劝他不要太认真,反正公司又不发奖金。也有的人劝他,趁公司人员不注意时一下子拿十几张传单悄悄塞进垃圾筒,这样一来既提高了效率,又可以找点别的工作干干。但他并没有那样做,虽然他很缺钱。就这样他腰酸腿疼地一张一张散发完了1000份传单。
  领报酬时,那家公司的负责人问他们:“你们是否按规定一张一张散发传单的?”那些投机取巧的同学面不改色地回答:“按规定发完了。”当他们领到报酬后,该公司的人事主管把我的同学单独留了下来。他说:“你们的真实表现刚才我已经听过了。其他人投机取巧,只不过为了维护他们的尊严和面子我们公司的人员没有说而已。只有你一个人最诚实,我们很欣赏你。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贫困失去诚实的美德。给生命增加分量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千万不能给自己的诚信“注水”,让自己的诚信因此而打折。你的这种精神对任何贫困而言都是富足的见证。”
  最后,经理要给他加奖金,却被他拒绝了。他给了我的同学一张名片,欢迎他有空的时候来该公司实习锻炼。
  现在,我的同学就在那个公司工作,而且担任要职。他在给我的信中说:“诚实永远是第一位的。好比钙,任何时候都缺少不了。给自己补些这样的钙吧,那样你的人生就经得起任何考验,更有分量,或许这就潜藏着一条成功的道路。”


喊 魂


  我一直认为人是有魂的,而且这个魂就像我们贴身口袋里的某个重要物件,如果口袋裂了条缝,被生活的纷扰和欲望弄出个豁口,它很容易丢失。
  有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到一个政府机关工作,先从一般职员做起,五年后做到中层干部的位置。由于部门的管辖权限比较大,经常有服务对象以回扣、名牌服装、高档宴请向他发出“糖衣炮弹”。每次均被他婉言谢绝,他从不为这些丰厚诱人的物质回报所动。
  有时和领导参加社交活动和一些饭局,无论晚上的活动多重要,时间一到八点他都准时回家,陪父母、爱人和孩子。
  这种习惯他雷打不动地坚持了五年,有时到临近县市出差,无论多累他都要乘一个多小时的车回家,风雨无阻。实在回不了家,他也要谢绝一切宴请一个人在宾馆里安静地看书,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让家人放心。
  时间长了他的这种习惯与周围的人和事格格不入,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得罪了一些服务对象和领导。许多人劝他学着灵活一点,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如果把领导伺候好了,他绝对能再提拔高升。但是他不为所动,仍坚持自己的原则。
  有一次晚上他参加一个公务招待,几番推杯换盏下来,桌上的许多人已喝得面红耳赤不胜酒力。有人提议喝完酒后再去休闲一下。所有赴宴的人都热烈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