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象征朱可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胜利象征朱可夫- 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六章决胜哈勒欣河(6)


  这次会谈给朱可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毕竟是他第一次见到斯大林。他回到旅馆后久久不 能入睡,会谈的情形总是在眼前浮动。在20年之后,他在回忆这一会谈时,谈到了对斯大林 的最初印象。他说:〃斯大林的外表,他那低沉的声音,对问题深刻和具体的分析,渊博的 军事知识,听取报告时那样聚精会神,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次会谈后不久,朱可夫就告别莫斯科去基辅。




 

  

第七章从军区司令到总参谋长(1)

 

  朱可夫急匆匆赶赴基辅军区任职之时,国际形势日益紧张,欧洲的事态已发展到了危急 关头,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自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点起战火起,斯大林就多次倡议西方国家与苏联联合起来,共同制止侵 略,维护欧洲和平。但西方大国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统治集团却采取绥靖主义政策,企图通过 〃祸水东流〃,借希特勒之手消灭苏联。因此,英、法政府在德意法西斯面前唯唯诺诺、一 让再让,使得希特勒更加肆无忌惮。

  1938年2月,希特勒警告奥地利总理库特·冯·许施尼格说:〃不要以为世界上有任何人能 阻碍我实行我的决定!英国不会给奥地利任何帮助。至于法国?法国要帮忙也来不及了。〃一 个月后,德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维也纳,宣布解散奥地利共和国。随即,希特勒又把战矛对 准了捷克斯洛伐克。英国、法国政府不但不制止侵略,反而准备把捷克斯洛伐克奉送给希特 勒。他们向希特勒表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不会卷入军事冲突。不仅如此,他们还向捷克 斯洛伐克施加压力,并于1938年9月29日上午,和德意一起召开旨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 尼 黑会议。1939年3月15日,在英、法政府的怂恿下,德国军队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把这个 有着1278万平方公里土地和1500多万人口的年轻的国家瓜分得支离破碎,用希特勒的 ,是〃从地图上抹掉了〃。

  但是,希特勒并没有就此罢休,他的贪欲是无止境的,在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他得寸进 尺,又虎视耽耽向东窥望波兰。

  面对希特勒咄咄逼人的攻势,苏联政府再次发出〃联合起来制止法西斯侵略〃的倡议。为了 应付国际舆论,英国政府3月31日向波兰政府提出保证:〃如果发生任何明显威胁波兰独立 的 行动,而波兰政府认为必须动员本国军队加以抵抗时,英国政府将感到自己有责任立即给波 兰政府以全力支持。〃英国首相张伯伦还向法国政府建议,他们两国同波兰和苏联一起发表 一项正式声明,宣布四国将立即协商制止在欧洲发生进一步的侵略行径。

  非常遗憾的是,这 只是英、法所做的姿态,实际上,他们根本不信任苏联,而对希特勒则抱有期望,他们最终 的目的,还是要让战火烧向苏联。几天后,苏联外长李维诺夫提出马上召开欧洲会议,采取 共 同行动来制止希特勒的侵略,还建议英国和法国同苏联缔结三边互助条约,并对中欧和东欧 所有认为自己受到纳粹德国威胁的国家作出担保。结果,英、法政府都以〃条件尚不成熟〃 加以拒绝。与此同时,英法领导人还背着苏联同德国进行秘密谈判,鼓励纳粹反苏反共。当 时在野的丘吉尔抨击伦敦迟迟不接受苏联人建议时很痛心地说:〃如果没有苏联的积极协助 ,要组成一条反对纳粹侵略的东方战线是决不可能的。〃

  一代枭雄希特勒把握住了英法领导人的心理。在4月27日的讲话中,希特勒宣布一方面废除 英德海军协定和与波兰签订的互不侵犯协定,另一方面却小心翼翼低格调地对苏联进行攻击 。此时国际局势处于十分复杂而又微妙的状态。斯大林密切关注着各方的态度。对于西方国 家〃祸水东引〃的企图,斯大林十分担心。他深深地知道,如果西方国家这一阴谋得逞,苏 联不仅是同希特勒单独作战,而且是同得到英、法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支持的希特勒作战 ,这种情况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关系着苏联的生死存亡。在与西方国家结盟屡遭拒绝而德 国又有友好表示的情况下,斯大林不得不决定采取权宜之计,避开希特勒进攻的锋芒,以与 希特勒进行某些妥协来换取苏联对战争的准备时间。

  这时,德国一再向苏联示好。随即,苏联作出了反应,先后发出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苏 联外长李维诺夫的辞职。李维诺夫一直为通过反侵略的集体协议而奔波,他的离职说明了这 个计划已经失败了。希特勒后来对他的将军们说:〃李维诺夫的去职是有决定意义的。在我 看来它像一发炮弹,像一个信号,说明莫斯科对西方国家的态度改变了。〃李维诺夫辞职的 6星期后,苏联又发出第二个信号。最高苏维埃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日丹诺夫在《真理报》 发表文章说,英法同苏联进行的谈判毫无进展。他认为,英法都不想同苏联结盟,也不准备 制止希特勒。

  对此,德国暗暗高兴,他们立即准备同苏联签订一个互不侵犯条约。德外交部长在回忆录中 讲了这个想法的来龙去脉。他说,和苏联签订协议是他自己的想法,他劝希特勒接受这个想 法,以造成和西方的均势,并使俄国在德国和波兰发生冲突时能保持中立。当斯大林发表了 他那篇著名的声明,表示苏联无意为某些西方大国〃火中取栗〃时,里宾特洛甫拿了一份副 本给希特勒看。希特勒经过一阵犹豫,让里宾特洛甫起草了一份德苏互不侵犯协定。

  8月23日下午,里宾特洛甫便飞往莫斯科去见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代表德国政府同苏联进行 谈判。在当天午夜之前,德国和苏联拟定了一个互不侵犯协定。第二天清晨,苏联《真理报 》便全文刊登了协定的内容,主要是:签字国的任何一方都不单独或与别国一起侵犯另一方 。在签字国一方受到第三国袭击时,另一方将保持中立。两个签字国并承担责任,不参与任 何直接或间接针对另一签字国的国家集团。在协定签署的同时还有一份〃秘密附加议定书〃 ,提出两国在东欧势力范围划分的界限。在波兰,势力范围是以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 为界的。


 

  

第七章从军区司令到总参谋长(2)

  由于德国政府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这一协定是不牢固的、暂时的。比如就在协定 签署的第8天,德军就向波兰发动了进攻,并侵占了属于苏联势力范围的大片地区。斯大林 为保护本国利益,不得不命令红军于9月17日越过波兰…苏联边界,防止战火东延。然而, 尽管协定不能真正捆住希特勒的手脚,但从协定所起的作用看,毕竟还是延缓了苏德战争的 到来,给苏联政府进行战争准备提供了宝贵时间。

  在这个关键时刻,斯大林决心就远东、苏波等实战中暴露出的问题,对红军的干部制度以及 战略战术进行彻底的改革。恢复军衔制,提高军人的地位,修改军事条令,大量开办军官培 训班等,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放手提拔一批具有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和军事领导才能的军官放在 重要岗位。朱可夫就是其中的一位。

  基辅特别军区是红军最重要的军区之一,兵多将广,训练有素,各项工作在红军中都处于前 列。军区许多指挥员都与朱可夫认识,其中有参谋长普尔卡耶夫将军,炮兵司令亚科夫列夫 将军,两个集团军的军长穆兹琴科和科斯坚科将军,还有作战部长巴格拉米扬上校。因此, 朱可夫到军区后不久,就熟悉了主要的干部,并把这批精干的干部队伍团结到了自己的周围 。

  特别是作战部长巴格拉米扬(他后来成为苏联元帅),他和朱可夫是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的 同学。老同学分别15年后又重逢,格外的激动。巴格拉米扬对朱可夫有一段精采的描绘: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变得不太多。他仍然很壮实,他的头发稍稍少了一些,脸上的 皱纹加深了,使他的表情显得更严肃了一些。不过15年以来,他比其他同学更为一帆风顺。 他 有这样的成就我并不感到奇怪。在战前几年所有飞速提升的军事指挥员中,他无疑是最杰出 的最有才能的人。在我们一道在列宁格勒学习的时期,我们这些人中就数他不仅最有达到既 定目的的铁一般的毅力,而且最有创见。在我们演习时,他经常有些出乎意料的表现使我们 感到惊异,他做出的决定经常引起最大的争论,而他总能以少有的逻辑性来为他作辩护。 

  〃他事业上的成就即使在那些年也是够突出的,由于我对他的能力很清楚,我对他的晋升并 不感惊奇。和战前时期某些军事将领形成对比,朱可夫不仅有军事才能(在军事上经受严酷 考验的那些年代里,没有军事才能是不行的),而且有坚强的性格,对不自觉的人他是不宽 恕的。但他对下属的严格要求(由于他卓越的头脑和高度发展的智力)很少表现为粗暴无礼, 而这是那时不少军事首脑所特有的。只有百无一用的废物才觉得他可怕。朱可夫还有一个特 点我感到很突出,如果他想达到某个目的,他不是'慢条斯理,小心谨慎,迂回曲折',而 是笔直向目标前进的。〃

  到基辅不久,朱可夫拜访了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这是朱可夫第一次见到赫鲁晓 夫。他向赫鲁晓夫汇报了苏军在哈勒欣河粉碎日军第6集团军的情况及对基辅军区的初步印 象后,请求在物质生活保障方面给以部队帮助。赫鲁晓夫对朱可夫很有好感,听朱可夫谈话 时不时发出豪爽的笑声。中午,赫鲁晓夫留朱可夫吃饭并上了伏特加酒。酒席上,脸被酒精 烧红了的赫鲁晓夫拍着朱可夫的肩膀说:〃你来太好了,我相信你会干得非常好。〃

  赫鲁晓夫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谈了他对朱可夫的看法,他说:〃朱可夫接替铁木辛哥使人十分 满意。他是一位天才的组织者和强有力的领导人。他在战争中表现出是有气概的。可惜的是 ,像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这样的人是少数。在老的近卫军被清除之后,像麦赫利斯、夏坚科、 库利克这样的人跑了上来,国防人民委员部成了疯狗窝。麦赫利斯就是那些最糟糕的人中间 的一个。〃

  1940年6月,朱可夫走遍了基辅军区几乎所有的部队和兵团。然后,他带着军区司令部在塔 尔诺波耳、利沃夫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带通信工具的首长司令部野外作业。当时,谁也 没有想到,一年以后,德军对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时,就是在这一带对乌克兰实施了主要突 击。在野外作业中,他发现,担任集团军、兵团及司令部领导职务的都是比较年轻的军官, 才从较低的职务提升上来不久,因此,战役战术基础很差,尤其对现代战争了解甚少,而对 旧的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奉若神明。对此,朱可夫深表忧虑。

  于是,他提出,摆到军队面前的尖锐而繁重的任务是:今天要学会明天在战争中需要的东西 。他认为,十分有必要把远东战役及近期发生的几次冲突的经验总结起来,供各级指挥员参 考。在此之前,朱可夫已经把远东战役的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