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姆讲述考古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拉姆讲述考古的故事- 第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块黏土牌,牌上有“看看你的周围,就能够发现大家都是傻子”的铭文,对现代人来说,这不一定是一句好话。从古到今许多事情都在重复地发生,假如我们可以移动历史的时间表,把不同时期的史实摆在一起作比较,就会轻而易举地看出历史的重复。      公元前689年,辛那赫里布的专横暴虐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田地:巴比伦叛乱,他就下令让巴比伦在地面上消失!攻入城内之后,他下令将城内居民全部杀掉,尸骸满街!所有民宅被彻底地毁坏了,埃萨吉拉寺的尖顶建筑倒在了阿拉赤图运河中。最后把水引进城市,全城的广场、房屋和道路化作了一片泽国。到了这时,辛那赫里布还不满足,必欲使巴比伦城消失得不见踪影不甘心,最少也要象征性地消失。为了这个心愿,他命人装载了几船巴比伦泥土,运回梯尔门后撒遍大地!      辛那赫里布的凶狠这时才终于满足了,于是他回头注意起内部事务来。为了讨好宠妃娜齐亚,他改立幼子以撒哈顿为太子,并强令神的使者批准了。他拼凑了一个代表大会,人员由若干亚述贵族和官吏、以撒哈顿的几个兄长,外加几个所谓的人民代表组成。代表大会开会时,国王要求表决他的意见,代表们异口同声高喊:“同意!”然而,几个年长的王子却在秘密策划恢复传统的继承制度;公元前681年,趁辛那赫里在尼尼微神庙祈祷之际,几个王子刺死了父王。就这样,辛那赫里布死去了。      以上是雷亚德发掘的文物中所记的血腥历史中的一个章节。后来,在辛那赫里布的宫殿里,也发现了后来建造的用做图书馆的两个房间,从中雷亚德获取了更多的资料。      把这两间房称作图书馆并不过分,哪怕就是用现代的标准来衡量也是恰如其分的。在这里,雷亚德发现了多达30000“卷”的宝贵资料,这实实在在是一座黏土牌构成的图书馆!      亚述巴尼拔(公元前688—公元前626年)继承了王位,借助了他的祖母、辛那赫里布的宠妃娜齐亚的力量。他的性格同他暴虐的祖父完全不同。尽管他留下的大量铭文中在用词上与他的祖父一样,充满着个人的夸耀,但却自始至终表述了和平情态,反映出他爱好和平的生活。但不能因此而认定他从不使用武力。他的兄弟制造了许多让他感到棘手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月神的高级僧侣,名字太长,称作亚述—埃梯尔—沙美尔西提—巴马黎特务,又名亚述—巴黎特。还有一个被委托为巴比伦王的,名叫沙马什—舒姆—马钦,他制造的问题更多。他消灭了埃兰王,征服了巴比伦,业经重建之后,没有像辛那赫里布那样将之夷为平地,而是进驻巴比伦,亲自进行统治。黑市是经济混乱的标志。在巴比伦被围困两年期间黑市产生了。那种认为只有现代才有黑市是错误的观点。那个时期粮食价格暴涨,3西拉(约合2。25夸脱)的粮米要卖1个舍克尔,合白银8。4克,至少比正常价格高60倍。人们写了一首歌颂扬亚述巴尼拔,但决不会有人把这样的颂歌写给辛那赫里布。这颂歌如此写道:            叛军的武器闲置了,      我们的战车卸去了马匹;      战士们藏起了利矛,      松掉了弓弦。      从此,暴力的行动收敛了,      纵然敌对也不允许兵戎相见。    

      在家里,在城里,      没有人抢劫别人的财物;      走遍全国各地      也不见谁伤害了自己的兄弟。      孤身一人的旅客      可以放心大胆地遨游四方。    

      普天之下一片太平景象,      世界平静得像油一样。            因为创建了著名的图书馆,亚述巴尼拔得以名重后世。“读到要读的东西”,是他建立图书馆的目的。雷亚德知道,在他的考古发掘生涯中,这座图书馆是他最后的重要成就。从此以后,他就要把发掘工作移交他人,自己为从事政治工作而返归英国。


第三部分:关于塔的记载洪水的故事 4

      对研究亚述和巴比伦文化,亚述巴尼拔的图书馆的帮助很大,就像一把钥匙。能够看出,图书馆里的资料里依据一定的体系编排的。一部分泥牌是国王从私人手中取来的,而大部分泥牌是他安排专人把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原件复制出来的。他指派一个名叫沙达努的官员前往巴比伦,并指令:      “接到我的手笔就去把舒玛及其兄弟尔莱蒂尔找到,并把阿卜拉和你认识的博尔西帕的几个艺术家找到,把这些人家里的和埃济达神庙里的所有泥牌全部搜索起来。”      命令最后说:      “把亚述现存的所有未曾复制的珍贵泥牌全部收起来给我。我已经给神庙主持和博尔西帕市长,指示他们给你,沙达努,保管所有的泥牌,任何人不得违令拒交。假如你获悉有符合宫中需要的泥牌或礼仪文件,马上找到送交给我。”      亚述巴尼拔雇请了一群学者和“刻写家”,借助他们的力量逐渐把资料积累起来了,建起了一所涵盖当时所有文化成果的图书馆。这批资料包括了十分丰富的巫文化,大部分书籍是有关占卜、禳祓和宗教礼仪的,但也有不少资料是与宗教方面相关的,其中当然免不了有巫术的影响。另外还有天文、数学、哲学和语言学。(对第三类楔形文字的破译工作,雷亚德在库云吉克土丘出土的学生课本有着极大的帮助。)      图书馆还收集了各个朝代的世系、政治诏令、历史纪实乃至文学诗歌,其中包括歌谣、赞美诗和神话叙事诗。      一些纯“文学”泥牌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伟大叙事诗,讲述的是吉尔伽美什这个半人半神的既可怕又可爱的故事。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主要的一部文学作品就是《吉尔伽美什史诗》。      其实,这一批泥牌的发现者不是雷亚德。它的发现者另有其人,这人不久之前在阿比西尼亚有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即被囚禁了两年,后被人赶来相救获释出狱。假如雷亚德果真幸运地发现了这批泥牌,那他的声誉还要更高一些。《吉尔伽美什史诗》不但是优美的文学作品,而且对研究历史的人大有裨益,尤其是对研究一则故事的源起,这是一则所有欧洲学校都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故事,在此之前谁也说不清它的源头。      霍尔穆兹德·拉萨姆就是这批泥牌的发现者,他本来是雷亚德的一名助手。雷亚德为了专心从事外交工作而决定放弃考古发掘工作,拉萨姆就被英国博物馆指定为雷亚德的接替者。      迦勒底基督教徒拉萨姆,1826年在底格里斯河上的摩苏尔出生,1847年入牛津大学学习,1854年担任阿登英国代表处翻译,不久之后晋升副代表,时年不及三十。1864年,他以外交信使的身份奉命前往阿比西尼亚拜会狄奥多尔国王。狄奥多尔这个非常独裁的黑人君主,竟然下令逮捕拉萨姆,投入狱中。这样,在阿比西尼亚的监牢里,这位倒霉透顶的外交信使被关押了两年,等到纳皮尔赶到阿比西尼亚交涉,才被释放出来。不久,他就开始在尼尼微从事发掘工作。      拉萨姆发掘的成绩几乎不亚于雷亚德,但是他缺少的是雷亚德的两大有利条件。他不是第一个从事尼尼微发掘工作的人,所以他的收获就不能造成很大的轰动;另外他没有那位出色的外交家的文采,不能像雷亚德那样将自己的考古成果描述得既顺理成章又多姿多彩,让广大读者和考古学界都爱读。      可以想像,假如进一步发掘宁录土丘之后,一座160英尺长96英尺宽的古庙竟然被挖了出来,雷亚德一定会挥笔写出一篇多么精彩的报道来!当拉萨姆组织人员在宁录以北八英里开外的巴拉瓦特尽力发掘时,工人们居然搞起了暴动,但被拉萨姆坚决制服。如果是雷亚德,他写的报道一定会对此作栩栩如生的陈述!在巴拉瓦特,不仅一座亚述巴尼拔建造的庙宇被拉萨姆发现了,而且一座城市的遗迹也被他挖到了。其中一座城门有22。4英尺高,配置了两层青铜门,美索不达米亚的宫殿里已有和它相差无几的城门,这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古老的实物证据。还可以想像,如果《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发现情景由雷亚德来报道,他的文笔将会是多么精彩,并满怀着由衷的虔诚!实际上,说起对这种文物的真正的鉴赏能力,拉萨姆未必比雷亚德逊色!      对人类的早期历史,尽管这部古典作品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料,但直至很多年之后人们才真正领悟到它的全部意义。现在出版的文学史没有一部不是一开篇就谈及它,但是,现代的文学史家们却对这部作品普遍地缺乏应有的重视。他们顶多援引十几行史诗,把它推崇为“叙事诗的源泉”,之后就再也不提起了。实际上,只有对整部作品作过研究,才能从中了解到它展示给我们的人类的摇篮时代的真实面貌,并且把鲜活的血肉赋加到我们远祖的枯骨上。完成对《吉尔伽美什史诗》起源的考证任务的是另外一个人,此人做完这件工作之后的四年就谢世了。社会待他是不公平的:他几无声名,多数考古学史偶尔提及他的名字还是在眉批或脚注里呢!


第三部分:关于塔的记载洪水的故事 5

      乔治·史密斯就是这个人,钞票制版工兼业余考古学家,1840年3月26日,在伦敦苏尔塞区出生。史密斯自学起来十分勤奋,当时亚述学的著作刚刚出版,他就在自己的斗室里,夜夜如饥似渴地研读起来,26岁时就撰写了几篇短评,探讨了一些有争议的楔形文字的字义。尽管当时他只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制版工人,但是这几篇文章却在内行中引起了重视。一两年之后,他被不列颠博物馆任命为埃及亚述部助理,1876年不幸遇难。虽然他一生只有36年,但他出版了十种以上的著作,同时还有几个著称于世的重要发现。      1872年,这个昔日的制版工坐在博物馆里钻研起拉萨姆寄过来的那些泥牌,他希望破译出泥牌上的铭文。当时谁也料想不到,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就在这些泥牌上面,和后世任何鼎盛时期的一流创作相比,这部作品都毫不逊色。然而,对这些泥牌的文学价值,史密斯并没有特殊的兴趣。他对工作很有耐心,其治学态度的严谨几乎达到了可笑的地步,但他决不是一个诗人。他被这部史诗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但他只注意写的是什么,而不注意是怎样写的。随着破译工作的不断进展,他的兴趣愈发浓厚,也愈加迫切地想要知晓这故事的结局。      就这样,史密斯把吉尔伽美什的英雄业绩逐行逐节地破译出来了。他读一个僧侣的家妓把林中力士恩吉都带进城里,想去击败谦逊的吉尔伽美什。两人奋战一场,胜负未分,最后结成了至交,并共同建功立业。他们把杉树林的暴君昆巴巴杀死了,后来竟然向诸神提出挑战,由此他们开罪了伊施塔———而她曾向吉尔伽美什表露过爱情。      史密斯这样勤奋地破译下去,读下去。他译到恩吉都染病身故,吉尔伽美什十分哀痛,悲痛之余,为了避免同样的命运,就四出寻觅长生不老之术。在寻觅途中,他认识了人类始祖乌特—那匹什提。当初由于人类作恶多端,天神为示怨戒而降下灾难,但乌特—那匹什提全家幸免于难,后来天神就赐予他们长生不老。      乌特…那匹什提把自己幸免于难的神奇经历详细告诉了吉尔伽美什。史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