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一个人的振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22-一个人的振兴- 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俄罗斯电台是俄罗斯第二大广播电台,以前它以播放政治时事节目为主。苏联解体后,由于受欧美文化的影响,开始靠播放流行歌曲吸引听众。由于该台实力雄厚,涉足流行音乐没多久,便打开了局面。一些当红歌星的歌曲以被俄罗斯电台播放为荣,它推出的流行音乐排行榜成为歌迷心目中的权威排行,主导着俄罗斯流行音乐的潮流。    
      2002年8月初,俄罗斯电台播放了一首流行歌曲,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窜红,成为各大电台的流行金曲。不过,这首歌的“主人公”不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帅哥靓妹,而是一位已经人到中年、五短身材的秃顶已婚男人——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    
      这首歌是三个女孩的合唱,内容是失恋女孩诉说要找一个像普京一样的男朋友,它不仅曲调优美,歌词也朗朗上口,令人过耳不忘。最有趣的是,这首歌有一个“抓人”的歌名——《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每当歌迷们打开收音机,聆听着那动人的旋律,一个充满男性魅力的俄罗斯男子汉形象就会在脑海里久久萦绕。    
      “我的男友打了一场架,    
      打得遍体鳞伤,    
      喝得酩酊大醉又沉沦毒海。    
      他简直令我无法忍让,    
      我把他逐离我的身旁,    
      我如今想要一个像普京的人。    
      昨天我在新闻上看到了他的身影,    
      他说,这个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    
      他是那么具说服力,    
      使我下定决心想要:    
      一个像普京的人,    
      一个像普京强而有力的人,    
      一个像普京不酗酒的人,    
      一个像普京不使我伤心的人,    
      一个像普京不会舍我而去的人。”    
      这首歌的作者是谁?背后是否有什么商业目的或政治目的?好事的媒体和分析家不断地猜测。但是据俄罗斯电台的台长披露,这首歌并不是歌星或唱片公司录制好送来的,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件怪事:8月初的一天,俄罗斯电台的两名保安在电台大门无聊地来回踱步,从远处匆匆走来一名陌生男子。他来到大门口,停在其中一位保安面前,不紧不慢地从衣兜里掏出一盒录音带,然后对保安说:“麻烦你转交台长。”那位保安不敢怠慢,立即把录音带送进台长办公室,并把接到录音带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台长也觉得纳闷,便请手下人去放一放,听听录音带上究竟录了些什么东西。工作人员把录音带放进播放器,里面很快便飘出了这首美妙的歌曲。    
      其实,对于歌迷来说,是谁录制了这首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喜欢这首歌,更喜欢这首歌中歌颂的这位总统。在前苏联历史上,歌颂“伟大领袖”的歌曲并不鲜见,但没有一首能够与这首来自民间的、用“阿妹相思阿哥”形式表达的歌颂总统的歌曲同日而语。    
      在各个民族的各个历史阶段,民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恐官”、“怨官”的潜意识,讽刺官僚的口头文学各国都有,西方社会更是盛行。但是这首歌颂总统的民歌却给了我们一个例外,让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启示:一个领导人只要老老实实为百姓做事,清清白白地做人,设身处地地与民同悲同乐,权力并不能成为官民隔阂的壁垒,他的所有成就和美德都不会被埋没,他甚至能像口碑极佳的影视、体育明星那样成为一个大众情人。    
      论长相,普京绝不是那种让人一见钟情的美男子,但他却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俄罗斯妇女的心目中,普京是全俄最性感、最有魅力的男人。    
      事实上,普京并不想成为大众的“偶像”或让民众形成对自己的个人崇拜。然而,在他担任总统两年多来,他以优秀的政绩和无法抵挡的个人魅力,正在成为人们衷心爱戴的领导人。在2002年,尽管俄罗斯几度遭遇危机,但是普京以其冷静、果断的处理方式,每每化险为夷,使他成为俄罗斯支持率最高的领导人。2001年末,普京就曾经荣获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年度风云先生”称号,将布什和拉丹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普京热”正在俄罗斯形成。    
      在整个俄罗斯,人们都可以看到普京画像、胸像、普京T恤、普京儿童书籍,甚至着色的普京套娃。不过,普京清醒地知道个人崇拜曾经给俄罗斯造成的危害,他有时也不得不给这股热潮泼一泼“冷水”。    
      2002年6月,两名颇有生意头脑的学生趁着这股“春风”,在车里雅宾斯克市开了一家“普京酒吧”,其广告是:到“普京酒吧”喝“弗拉基米尔”饮料。开张之初,两位店主表示,他们只是想对自己景仰的人表示敬意。酒吧里挂着一张普京画像,一面俄罗斯国旗,还有一套柔道服——因为普京喜欢柔道。在他们的盘子里、饼干上印着普京名字的首字母;啤酒来自普京的家乡圣彼得堡;饮料则以普京的昵称——“弗拉基米尔”命名。    
      但普京本人似乎对此并不觉得很自在。在酒吧开张后几天,普京得知后说:“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可以接受画像或者别的什么,不过,肯定得有个分寸。”于是联邦巡视员找到了学生店主。经过交谈后,他们同意改名,把“普京”从酒吧名中去掉,并重写了他们“歌颂”普京的菜单。    
      普京的最高级别助手、新闻秘书塞尔盖伊表示,普京总统不赞同大量制造有关他个人的艺术品,他现在还没有下令禁止只是因为他很忙,还没有时间来管。在这些肖像作品中,不乏粗制滥造、毫无艺术品味者,严重影响了商品的质量,而且普京总统也不希望自己被民众当作“偶像”来崇拜。    
      除了商品,在电视和报纸杂志中也充斥着“盛赞”普京的节目和报道。最近,有两家电视台老板相继下台,就是因为制作了一些阿谀奉承的节目。另外一家著名报纸的负责人则被严厉批评,因为该报在报道中通过回忆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来称颂现在的生活。    
      在普京总统执政的这两年中,之所以有无数的普京肖像、半身像、蜡像、地毯、挂历和玩偶在市面上出售,这同他在俄罗斯民众中声望的提高有极大的关系。在2002年4月的民意调查中,普京的民众支持率达到了71%;5月份,这一比率更是激增到75%,显示了民众对他改革成果的满意和对他个人魅力的极大认同。     
    


序引子(2)

      普京在俄罗斯政坛的迅速崛起,被认为是一个奇迹。他从圣彼得堡来到莫斯科只有三年,就成为俄国的新领袖。俄罗斯国内对他充满期望,民众对他的好评超过叶利钦。2000年1月13日普京在母校宣布正式参选后,每次民意调查得到的支持率都超过50%,比第二位的久加诺夫高二十几个百分点,其他候选人都瞠乎其后。    
      在2000年总统大选时,俄罗斯民众并不清楚普京是何许人,甚至一些俄罗斯高层人士对他也知之甚少。在大选时期,前俄第一副总理卡西扬诺夫、“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董事长丘拜斯和右翼力量联盟领导人基里延科在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年会时,西方记者提问:“请问普京代总统是何许人也?”三个人竟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其实这并不奇怪,普京1996年才来到莫斯科,在巨头林立的俄罗斯政坛上,他的资历无疑是最浅的,克格勃的生涯又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2000年总统大选时,俄罗斯的一位评论家认为,普京是一块黑板,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写下自己的期望。普京什么都不是,所以谁都认为普京可以接受。    
      在普通民众那里,普京起初也被当做一个“谜”来看待。安德烈是一名普通的俄罗斯商人,常为办护照等问题在欧美国家受到刁难而耿耿于怀。除了赚钱外,他希望俄罗斯能缩小同西方国家的差距。2000年3月俄大选时,他曾经说过不喜欢普京。但普京当选总统一年后,他在电话中对记者承认,他认为普京能使俄罗斯走上强国之路。    
      在西方媒体那里,普京的名字初次为人所知时,大家常用“小个子”或“间谍”来代替他。如今,虽然仍有媒体批评他,但已没有人再小觑他了。相反,西方媒体对这位颇具神秘感的总统的个人魅力的好奇已有了些追星的味道。    
      德国媒体普遍认为,普京不同寻常,让人琢磨不透。由于他曾经长期在德国工作和生活,所以德国总理施罗德对普京充满了期待,他希望可以和说德语的普京建立类似科尔和叶利钦那样亲密的个人关系。普京成为代总统后,他的克格勃背景使西方对他充满疑虑。西方主要国家的外长纷纷到访莫斯科,以观察普京,试图摸清他的底细。    
      能说流利俄语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注意到,普京非常了解俄罗斯的情况,完全不需要助手为他准备的材料,已经进入了国家元首的状态。但是这位出生在捷克的美国强硬派外交家显然对克格勃出身的这位新总统怀有戒心,她说:“我们已经听到他说了什么,重要的是看今后他做些什么。”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英国首相布莱尔是第一个直接和普京打交道的西方领袖。他在第一次会见普京后就称赞不已:“他是一个有政治远见、深知自己该做什么的人。”    
      普京访英时,普京夫妇与布莱尔夫妇踏着红色的地毯并排走上会议大厅的台阶。一贯像明星一般的布莱尔夫妇不断向欢迎的人群挥动手臂,不知不觉走到了地毯中央,普京的夫人被挤到了地毯外面。此时普京没有抢着出风头,更没有面露不快,只是退了半步轻轻地拍了拍夫人柳德米拉的胳膊,似乎在说“没事儿”。他对夫人的照顾,他的温和谦让,比起布莱尔的“魅力四射”更令人回味。此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看上去沉默寡言的普京以他的机智幽默与出众的口才博得了满堂彩。挑剔的英国记者们对普京的喜爱甚至超过了明星般的布莱尔。    
      普京的同学古罗夫说:“普京为人十分内敛,很少出风头,很少透露自己的内心想法,但他是一个实干家。”普京的柔道教练拉夫连说:“叶利钦在坦克上微笑挥手的样子让人印象深刻,但普京不会这样做,他不爱出风头。”这就是普京给人的印象:少言寡语,十分腼腆。但普京的内敛与亲和,更突出了他的实干家形象。以前许多官员见不到叶利钦或不敢见他,而现在很多人都能直接面见普京,他总是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他穿着普通夹克四处视察的样子已经深入人心。    
      2002年12月普京访问中国时,应邀到北京大学演讲。只见他抱着一本厚厚的大开本精装书走上北大讲台——演讲稿?台下600多名师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们不要害怕。这是一本俄文书,我不会朗读整本书的。”素以严峻著称的普京总统顿了一下,然后抖开“包袱”:“这本书我已经读过,它的名字叫《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说完,普京转过身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