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9-外地人在北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719-外地人在北京-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说过送啤酒,一年里就火三五个月。现在已经是九月份了,啤酒销量大不如前。原来的老客户见到二愧就摆手,以前一天买七八箱的饭馆现在也就一两箱。其实如果二愧已经干了两年的话,怎么着也能扛过去。可刚到北京的他实在没有扛下去的本钱,二愧没办法,又找到姑父为他出个主意。    
    姑父本来已经退休了,可不争气的儿子把孙子留给了他。老头没折,在菜市场买面条。二愧老婆的工作就是他给找的。“不行就买菜吧,快到冬天了。买菜能挣钱。两口子一块儿卖还有个照应!”姑父托人在菜市场给他租了个摊位。一个月租金六百块,二愧算了算,一天能挣五十就行,他咬咬牙,干!    
    早年间北京倒菜的都是当地郊区的菜农,那时候走街串巷挑着挑子卖菜的是京城的一处风景。他们甚至把独具老北京特色的卖菜吆喝编成了小曲,后来成了不少相声、曲艺的素材,以至今天这些小曲还在一定范围内传唱着。如此想来在京城买菜应该是件很有情趣的事,实际上无论当时现在这不过是迫于生计。    
    改革开放后干这行的大多是些无业游民,这伙人后来要么发了财要么进了大狱。现在连无业游民都不稀罕干了,菜市场全腾给了外地人。    
    北京人一般管菜市场叫大棚,所谓大棚就是在楼群里搭起个拱型屋顶的棚子,卖些日用杂品、油盐酱醋,主要还是卖菜。一般大点儿的居民区里都有这种棚子。


《外地人在北京》 第一部分这回我就不走了(3)

    二愧干庄稼活儿出身,拾道个蔬菜并不外行。最摸不着门的时候是二愧刚开始干那阵儿,他不知道从哪儿去进货,满街是菜可不知道菜是什么地方来的。他问了姑父,姑父也不清楚,最后听说是到郊区菜农地里趸来的。    
    二愧没别的办法,早上五点就蹬着三轮一个劲地往郊区骑。天蒙蒙亮,他已经骑出了二十多里,二愧心里盘算,肯定是越远越便宜。    
    终于他看见有人在地里干活,二愧知道肯定是有人在割韭菜(早上割的韭菜不蔫)。他停下车过去搭讪,没想到割韭菜的农民一张嘴竟是一口河南话,二愧惊讶之余竟忘了趸菜,两个河南老乡,坐在地头侃了起来。    
    聊了一会儿,二愧终于明白了,老乡也是到北京打工的。不过人家和自己不一样,自己是卖菜的,老乡是种菜的。北京郊区的农民富裕,不少人已经懒得种菜了,于是就把地租给了外地人。老乡是一个塑料大棚五百块钱从北京农民手里租来的地,老乡说周围四、五个棚都是他的。“老家没地种哩,人多地少。”最后老乡感慨地说。    
    “北京人不也挺多的?”    
    “北京房子值钱!我那个东家,一个月房租就得收两千多块,人家才不在乎种菜这点儿小钱哩!”老乡指了指周围的菜棚。    
    后来二愧问他种菜收入怎么样,老乡说现在一年四季都产菜,收入还马马乎乎。每天都有城里来趸菜的,一般到菜地直接来趸菜的都是搞批发的,一样菜一收就是一车,到城里再倒手卖给菜市场的小户。    
    二愧摸摸口袋,就带了几百块钱。老乡似乎看出了点儿什么。“你刚开始干吧?”二愧点头。“本来我不接小户,太麻烦!可咱们是老乡啊!今天你就自己到地里挑,算个价就完了。以后你还得到批发市场去批,每天都这么跑非累死不可,告诉你吧人家告批发的早上三点就能来砸我的门,就指望早上挣钱哪。”    
    就这样二愧的第一车菜又新鲜又便宜,和送啤酒一样先开了个好头。可他把菜拉到菜市场时却被老婆骂了一顿,原来早上第一拨买菜的老头、老太太们已经回家了。老婆守着空菜摊儿,干瞪眼没办法。    
    不管怎么说,二愧的菜摊终于开张了。    
    其实北京人对河南人的印象并不好,有人总结了个顺口溜:    
    “山东响马河南贼,    
    山西老客比煤黑,    
    四川小个儿最聪明,    
    东北野鸡满街飞。”    
    可见洛阳牡丹花会的影响之大,甚至有人听见河南口音就下意识地摸口袋。这世上什么事一传就邪乎,就算牡丹花会真是小偷大会的话,那也不过是全国各地的小偷云集于此,跟其他河南人关系不大。    
    二愧来自豫西山区,那里民风朴实,生活困难。刚来北京的时候,二愧连瞎话都不怎么会说。送了一个月啤酒,刚学得油点儿,就给人家装沙子去了。所以他开始卖菜时,也是以实惠取胜,有几次一天算下来才挣了几块钱。    
    有时二愧没事的时候就琢磨,人这玩意儿真挺没劲的。明明已经给足了分量,可他们非得饶上一、两根黄瓜,三、五绺韭菜不可。好象饶上这些东西就是占了天大的便宜,他们美滋滋的,甚至还瞟上别的顾客一眼,好象是在炫耀自己有本事。二愧老婆总在背地里叨唠:“这么白饶,一天得多少菜呀?”二愧说他没见识,先赔后赚吗!慢慢地,二愧的菜摊也有几个常客了。可要饶菜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菜价上不去,分量上吃亏,每月柜台的租金都是到二十号以后才能攒齐。    
    逐渐二愧学油了,他终于知道原来秤也有假的。二愧一直觉得临摊的秤有问题,明明看他秤里的黄瓜没自己的多,可人家的秤杆就是高高的。不久二愧就打听出来,私人卖的秤都有鬼,甚至有专门改装秤挣钱的。他经人指点,也买了杆八两秤,其实就是秤杆里装了一根铅丝,一小段就够了,铅丝多了就太离谱了,人家能看出来。    
    这种古老的伎俩估计已经使用一千年了,俗话说小药治大病,越是土办法越是管用。二愧老婆听说秤有问题,在家里和他吵了一架,二愧跟她讲事实摆道理,最后拿饶菜的事才把她说服了。“咱们是八两的,比他们七两、六两的强多了。每回再给买菜的饶一些,也就差不多了,他们没吃亏呀!不是咱们要算计他们,谁让他们老想占咱们的便宜。”    
    二愧的假杆秤刚玩熟练,北京市政府就下了硬性规定。取消杆秤,一律采用电子盘秤。二愧气得差点把杆秤扔了,这不是难为人吗?有个买水果的北京人平时和二愧关系不错,看他是真着急,便笑着告诉他:“有办法,我一直用电子秤,一样挣钱。”    
    二愧赶紧把他拉到个小酒馆里向他请教。北京爷们儿二两酒下肚,就把电子秤的秘密和盘托出了。    
    “你呀,回去准备几块吸铁石。”看到二愧不太明白,北京人赶紧纠正道:“就是磁铁,小块的、长条的,马蹄铁也行。从秤盘下面拿锤子把它锤瘪一块,从上面上看就跟摔的似的,背面装上吸铁石再糊上胶布,油漆一刷完事。”北京人哈哈笑了。“这就是一个办法,一斤分量也就能省上一两吧。还有就是在下面托盘的四个梁上想主意,找两个半圆的磁铁往撑梁的铁柱上一箍,刷上黑漆,谁也看不出来。”    
    二愧挑了挑大指,北京人就是见多识广,真聪明。    
    “告诉你什么主意都是人想的,没有人干不了的事。”北京人看到二愧无限感慨的样子更高兴了。“你是农民出身,有些事还用人教。没事就往菜上洒点水呗,又水灵有压分量,不就让明白的说上两句吗?听喇喇蛊叫还不种庄稼啦?”    
    二愧点点头,这招儿他早就会。    
    他从北京人那儿取来真经回去就给用上了,还是挺见效的。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也不能说二愧是恶意骗他们,他没来北京的时候,在老家也没听说过假秤这种事。山区民风朴实,买了你家的东西,找钱时还推三阻四,跟打架似的。可有些北京买东西的人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个一个都像二愧欠了他们钱似的。说话时那个得意劲儿就别提了,似乎买你的菜就是天大的恩惠。二愧是山里人,可这点颜色还看得出来。有一回他问姑父,是不是北京人以前也这样儿?姑父摇摇头:“以前也不这样,好象就是这些年的事。对了,不是说现在是买方市场了吗?”二愧平时连电视都不怎么看,上学时认的那几个字也快忘光了,报纸就别提。姑父也明白二愧不懂。“就是说花钱买东西的是大爷。”    
    二愧明白了,既然他们是大爷,那用捣鬼的秤骗骗大爷就不奇怪了,谁让他们是自己的长辈呢?    
    不过有时候也不能说是卖东西的有意算计他们,不少顾客回来找二愧吵架,他觉得自己挺冤枉的。    
    为了赶上早上那拨买菜的,二愧每天都是四点钟出家门。他卖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附近的几个蔬菜批发市场都有他上菜的点。批发就是这样,谈好价钱就成捆成筐的给你,就这个爱要不要。东西一多,谁也不可能每捆都打开来看,每箱都翻开来瞅。再说也没那个工夫,晚半个小时就几十块流水没了。


《外地人在北京》 第一部分这回我就不走了(4)

    他大老远从批发市场把菜拉回来,老婆卖菜,二愧就得找个旮旯眯一会儿。可他哪天的觉都没睡塌实过,不是有人嫌韭菜捆上有湿泥,就是有老太太认为筐底下的黄瓜有点老,土豆长牙了。最可气的是有拿着打开捆的茴香来找他,说茴香捆中间有草。二愧一再解释,茴香不是他捆的,可从没人相信过他。没办法还得赔人家一把茴香。为这种事二愧几次差点和批发商吵起来,可批发商却说捆不是他们打的,筐也不是他们装的,要找去地里找农民去。二愧换过几次批发点,可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后来他也相信了,肯定是农民的问题,可总不能自己去地里打捆吧?    
    死猪不怕开水烫。二愧告诉老婆,再遇这种事,嘻嘻哈哈能磨就磨过去,实在不成白给点儿就白给了,图个舒心吧,反正咱们在他们眼里也不是好人。有时二愧早上拉菜回来,干脆跑到路边的地里抓几把泥塞到韭菜、菠菜捆里充分量,要不揪些草塞到回茴香里。总有粗心不注意的,也总有不在乎这几个小钱的。顾客全那么较真儿,二愧就得回河南了。    
    其实再弄些泥也顶不了二斤菜,不过是图个心理平衡。实际上二愧在秤上下的工夫一点实效没见着,都饶给人家了,要是实打实地给非赔钱不可。    
    有人说,小本经营最累人,买卖做大了就好办了。    
    的确如此,买卖做大了,很多事就可以让别人操心了。小买卖就不行,本小利薄,什么事都得自己干。二愧的姑父曾告诉他:“省心吧你,在北京,警察、工商的还算守规矩。要是在老家,做点儿小买卖还不够他们拿的呢。”这点二愧同意,北京的工商、警察的确比外地好得多,就是到市场抽查也是挺客气的。不过二愧听说他们是对小买卖不感兴趣,没油水的事谁操那个心?北京是首都,北京人见过世面,特别是执法机关的老爷。在京城多大的买卖都有,挣钱的路数多,一个菜摊能有多大油水?连小痞子都看不上眼的玩意儿!所以二愧对黑白两道的事不用操什么心,主要还是菜摊的利润不高,真急人!    
    北京这地方由于气候的关系,夏天是蔬菜销售的旺季,可利润却最低,买卖要是达不到一定营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