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男人 全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好男人 全本- 第4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常贵兴奋得撮撮手,会意的点点头,“怪不得,怪不得。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总是觉得这个孤独复与众不同,这是找到根源了。少监您放心,在下一订户会因为这点瑕疵为难他。一视同仁,一视同仁!”
    只要我不在农学,常少监的架子比我大,对和他一起进来的资深人士还好点,新来农学的都知道农学里学监是活阎王,这常少监起码得个判官,而平易近人才华出众出身高贵礼贤下士地王少监则……隐身了?
    独孤复累的和狗一样蹲在地上画圈圈。总有干不完的事,为了培养他让她去整理书卷图料,说得好听,其实全是体力活,汗牛充栋里的牛就指的是独孤帅锅,仪表堂堂的进去,蓬头垢面得出来,不知道的以为农学里糟蹋学生。
    替他捏把汗啊,搁我这么个待遇非给常贵宰了不可,不知道独孤复能忍耐多久,看他干的满起劲嘛。
    “不认识你。少理我。”独孤复说我后指我鼻子哈哈大笑,“我如今在农学里都臭了,才几天工夫就变了作奸犯科之辈。小弟在地方上的官司没断呢,明就先去你王家庄子再做一票!”
    以常贵的想象力不知道给独孤复扣了个什么怪案,怕和有伤风化那种比较贴近,独孤复又犯此类案件的本钱。憋了笑摆摆手,“受着吧,劳动改造也好,以你的出身,就是挂个名号不来也无所谓。”
    “不然。”独孤复没接我的话,“处处皆是学问。既来之则安之,若是半途而废不是小弟为人之道。”
    这话听得我肃然起敬。若不是生在独孤家,这家伙前途无量。多少能人都因为出身被禁锢了,相对来说出身低地还有个奔头,可像独孤复这种人却一身本事没有用武之地,只能无奈的消磨光阴。
    凭心而论,我不看重出身。可这些年里下来也长了些见识,以前的世界观也随了时间的推移在逐渐改变,大家族出身的人和贫民小户终究有区别,这点不能否认。就拿农学来说,前些年放开招生到不显气,从去年开始有了挑选注重门第以后差别就出来了,新来的学生明显比前几届地接受能力强,老师们也喜欢带,尽管刘仁轨嘴上不承认,但和我交流的时候还是隐晦地肯定了这一点。
    不能说出身越好资质越高,但整体能力确实强了那么一筹。至少我很少见像我颓废的纨绔子弟,连远在天边的程初我都自愧不如,那一身好武艺不是白给的,天不亮就起来哼哼哈兮,四季不断。
    所以今年朝廷科局改制的举动并不得人心,大部分朝臣不反对也不叫好,大家心里清楚,这是李家维护自己利益的举动而已。并不是说读书人多了国家就能繁荣富强,寒门的那些人起了念书的心思无疑就是害人害己,这年代一般门户里供个读书人实在太辛苦。
    什么叫寒士?就是不务正业好高骛远能力不足人士。是个坏风气,跳不出老几个有用的,这类人不能多,多了多家负担太重,广开科举制度就是一个国家沉沦地开始。
    “怎么这样说?”兰陵对我的论调有点不解,“老顽固们这么说情有可原,可你不是这样的人啊,连对个街头小贩都一派和气,今天怎么变的难以理喻了?”
    “两码事。”我有我的看法,不管这次科举改制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好名声。我坚决反对。我是爱国的,起码心里已经认为自己是唐帝国地子民了。公民就是扯淡的话,现在不会有,地球爆炸的那天也不会有,还是当子民安心,各司其职不会乱,社会发展井然有序,王家日子能长久些。“这道理我不和你说,自己心里清楚。”
    兰陵摇摇头。“我不清楚,这事本也不是我参与的。虽说那边那个平时不对路,可我觉得这次她是对的,圣上也觉得有理。”
    果然还是武MM干的,别的不清楚,可这事被后人称颂为武皇执政时的一大功绩。改制后科举给了天下寒士们进军潮堂的机会。加上其大刀阔斧的打压门阀势力,短短十年时间就把豪门对朝堂的影响力降至历史最低点,真正达到了独裁的目的。
    我不能诟病人家李家自私自利,门阀势力的确是国家的一个隐患,王家不是。起码目前还当不起一个阀字,所以这举动到不会影响王家的利益,但心里总觉得不妥,我不喜欢。
    “为什么都要去科考?务农、经商、做工不好吗?那些吃闲饭都拉到陇右。也不用为劳力问题打破头了。”这不是胡搅蛮缠,科举,这举就是抬的意思,只要进了这个门就自以为身份被抬起来了,再让回过头干这些营生和杀了他没多大区别,然后眼红的纷纷效仿,以为己悲出个读书人就是天大的荣耀。跳过去是龙门,跳不过去呢?还不如学些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去,如今这农学工学织造学就是例子,如此类学校多办些,各方面的人才都有用武之地,说起来吃饱穿暖的日子就在眼前。
    兰陵觉得我说地好像有道理,如今民风淳朴,这好风气来之不易,让我说的那种读书人搅和了也不好,却笑道:“怎么一说起读书你就这么火大?怕是小时候读得不好被骂多了。好了。这是不争了,是不是你说得那么蝎虎还两可,豪门大户地还没吭声,你小小的王家跑出来反对也不合适。”
    这是欺负人的说法,王家小时一位王家没人。等我一口气生三、五十个,就凭王家这些产业的收益,凭我多年建立起来的人脉,哼哼,……算了。
    尽力了,挡不住而已,问心无愧。我还忙,心血来潮管次闲事的机会不多,咱也改不来历史车轮滚滚的方向,该咋转还咋转,家里俩大肚子拼敢才是硬道理。
    “天气还没热起来,随我出去走走。”独自一天天大,二女一天天懒了,得强行拉塔起来遛腿才行,等过了农忙农交会就开幕了,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了,终于动了一口气。老刘开恩,知道我上下忙了不少时日,很体贴地告诉我别以为农学的事耽搁了织造学,趁了农交会前的间隙把织造学的事安排安排,这是变相给我放假,有个空闲上在家里歇两天,督促二女多锻炼,正直和花开的最艳的时候,呆在家里可惜了,鱼竿一起带上,满荷塘踏青。
    面对美景,不由诗兴大发,喊后面丫鬟回去张罗点小就小菜的在河塘边伺候,侯爷我打算作诗了。兴头上,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看,这说话上诗友就来了,与话说得好,诗不单行。





    正文 第三百八十四章 论科考
     更新时间:2007…6…16 21:25:00 本章字数:3260

    论作诗的话,不夸口,竖立个伟大诗人王修在文学界册的还是绰绰有余。不管是不是自己做的,经不住咱会的多,随便拉出一个蒙人够用了。可惜很,王家侯爷不好这一口,满腹经纶的人就喜欢和同性交流些低级笑话,这是强项。
    无奈。有二女在跟前不能太过分了,李世在这方面的天赋也比较欠缺。据他讲,每当荷花开的季节里就想到近处看看,看到荒地上挖了塘子种了莲菜养了鱼虾之类,他就感觉很欣慰。
    看来李世是个高尚的人,见到百姓的日子好起来就开心,就这点上和我有交集,说明我也很高尚。种莲菜的不一定这么想,巴不得满处莲莱就烂了,就他一家里旺盛。没见藕粉、莲籽的价钱一年年朝下掉,莲菜更不用说了,季节上午后收市时候满都是吆喝的,一文钱一堆,再搭一棵大白菜给你,不要都不行。
    以前的金贵东西都成了贱货,早些年间大户人家吃口莲菜那就是过节了,如今农家小孩满世界乱跑,后面父母追了喊:剩的莲菜吃了,再跑腿给你打折!
    说起来这些都是闲事,不过一见李世总想起李夫人。暗地里掐了自己一把,过分了,当了人家面起这念头该拉出去吊死,赶紧一把瓜子抓了猛嗑几个。
    “这都是功绩。”李世说话很客气,“看不起庄稼地里学问的人太多了。农学才开时候没人想到能有今天这么个景象。别的不清楚,可去年关内道收缴的官粮比永徽四年上多出整整一成半,其他各道也有不同的增长,这在大唐开国至今绝无仅有的。子豪作为农学元老功不可没啊。”
    “不敢。李兄言重了。”赶紧谦逊地摆摆手,“包括农学的三家学院可是内府里拿钱办的,说起来是当个圣上掏的自家腰包。”说着胡找了个方向拱拱手,“圣上英明,自不会居功。小弟是沾了这道上的光,瞎胡混达而巳。能落李兄这句话就心满意足了。万不敢枪圣上的风头。”
    李世大笑,乐得,鼻子眼睛贴一起了。“子豪还是这等风趣,于名于利竟看得如此淡漠,送了手上的功绩都朝不相干的人身上推。你忙里忙外筹备农学盛会的时候。怎知道英明的圣上正干些什么?”
    “……”杀头的话,他常这么说,我假装习惯。不敢接这话锋,从起个话头算了。“其实……其实这种田里的学问才是真学问,李兄既然在工部任职,自会知道其中的道理。工学、农学,学这些出来的人才个个有用。包括现在小弟监管下的织造学都是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若说功绩,算来算去还是那些一线的专家身上。小弟挂个名号。说起来半懂不懂,不够丢人钱。”
    我这么一说,李世起了好奇,问道:“如今农学里有多少人?”
    这得算算,若问刘仁轨或常贵一口报出来根正常,问我就有点迷糊了。“大约……加上散落在各州道的,大概可能也许两千来人吧。哦,小弟说的是能用开的,还有千十多学生算是给往后的人才储备……”
    李世看我报个数宇都迷迷糊糊,笑着摇摇头,“子豪还真是大智若愚啊。这么说来可真不容易,两千多号人就能用这么大力,若在这个估数上翻一番,不知道是个什么景象。”
    “不容易。农学由始至今……”瓣指头算了算年月,不确定,“好多年了吧……”满打满算也就培育了这么点人出去。若翻一番的话,如今的教学体制可能承受不起,毕竟师源有限。这都是给老百姓负责的大事,不象读书识字一个先有带八十个学员也能教那么简单。”
    “这么说来农学里带生员倒是比崇文馆烦琐了?”李世打趣,从他这口气上明显对农学教学体系认识不足,更看重读书人的样子。
    “不敢和弘文馆比,毕竟都是登堂入室的大学问人待的地方。但比起崇文馆和国子监这些地方倒不多呈让。”没客气,先砸瓜弘文馆,投机钻营的学士不少,没几个潜心作学问的。至于国子监和崇文馆,农学的机制明显比他俩家先进,这不是夸口。
    李世显然没听我说过硬话,楞了下一时没反应过来。
    “李兄不必惊诧,小弟句句实话。学问这东西有局限性,此一时彼一时。此时当用的变成学问,不当用呢,就是糟粕。小弟到情愿把农学里的本事叫做手艺,说到学问就不敢高攀了。”我这话有根据,谁都反驳不了,就是皇上也得认这个道理。“学问是给别人做的,可手艺学下就是自己的,有过时的学问,没有养不了家的手艺。”说着顺手指了颗石子就在地上画了个立体状金宇塔,指了塔基:“农耕、商贸、作坊,所谓工、农、商构筑的基础,说起农学,工学,都是为这部分人服务的。国之根本,农学上下深知自己肩负重担,不敢有丝毫懈怠,教学程序烦琐些也无不可。”
    李世点点头,指了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