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我所亲历的三次国共谈判》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998-我所亲历的三次国共谈判-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午十二时半,毛泽东应邀赴林园同蒋介石共进午餐,时美国大使赫尔利在座。毛泽东与蒋介石作第五次直接商谈,赫尔利和张群、吴国桢在场。毛泽东、蒋介石、赫尔利三人合影。会后,毛泽东、蒋介石、赫尔利、张群、王世杰、蒋经国六人合影。    
    下午,毛泽东在桂园举行茶会,招待产业界人士,到会者有章乃器、刘鸿生、李烛尘、范旭东、胡西园、吴羹梅、吴蕴初、潘昌猷等。毛泽东赞扬了他们为发展中国民族工业所作的贡献,同时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是得不到发展的,只有在国家独立、民主、自由之下,民族工商业才有发展前途。毛泽东向他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资本的政策。这次茶会进行了三个多小时。    
    9月18日    
    毛泽东应邀出席国民参政会举行的欢迎茶会,并发表演说,指出,现今为和平发展、和平建国的新时代,必须团结统一,坚决避免内战。各党各派应在这个方针之下建设新中国。    
    毛泽东往访朱家骅、陈果夫,陈称病未晤。    
    晚上,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继续研究关于军队缩编及驻地问题的新方案。    
    9月19日    
    上午,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继续研究关于军队缩编及驻地问题的新方案。新方案要点如下:    
    一、关于我方军队与国民党军队的比例,我方愿让步到接近七分之一,即国民党军队现有二百六十三个师,我方应编为四十三个师;国民党方面缩编为一百二十个师,我方应为二十个师;国民党方面缩编为六十个师,则我方应为十个师。    
    二、关于军队、驻地与解放区三者,愿意采用国民党方面所提意见,合并解决。第一步,将海南岛、广东、浙江、苏南、皖南、湖北、湖南、河南等八个地区之军队撤退,集中于苏北、皖北及陇海路以北地区。第二步,再将苏北、皖北、豫北地区之军队撤退,而将我方所有之四十三个师集中驻于山东、河北、察哈尔、热河与山西之大部分、绥远之小部分,及陕甘宁边区等七个地区。解放区亦随军队驻地之调整而合并。山东、河北、察哈尔、热河与陕甘宁边区之主席,由我方推荐,山西、绥远两省之副主席,天津、北平、青岛三特别市之副市长,亦由我方推荐人员充任。但对于苏北、皖北、豫北三地区,我方军队尚未撤退以前,其专员、县长均由我方委任。    
    之后,周恩来、王若飞同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在尧庐就军队缩编与驻地问题进行商谈。中共方面提出上述新方案,国民党方面仍认为违背“军令政令统一”,指责中共分裂。中共方面据理严正驳斥。双方未获协议。    
    9月20日    
    毛泽东会见陈立夫、叶楚伧、程潜、贺耀组。陈立夫在同毛泽东交谈中提出要中共考虑放弃外国的思想观念(即要中共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原则——余注)、放弃一党的武力政权的谬论,毛泽东当即予以严正驳斥。    
    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出席《大公报》负责人在李子坝报社举行的招待宴会。席间,大公报社负责人重提所谓共产党“不要另起炉灶”的老调,毛泽东当场予以驳斥:“不是我们要另起炉灶,而是国民党的炉灶里不许我们造饭。”毛泽东为大公报社职工题字:“为人民服务。”(参见《重庆谈判纪实》:《大公报负责人宴请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同志》,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第121页。)


第一部分二、重庆谈判毛泽东活动大事记(4)

    9月21日    
    周恩来、王若飞同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就军队缩编与驻地问题继续商谈。国民党方面全面否定中共的方案,指责中共“割据地盘”。中共方面即以事实严正驳斥,指出:割据是军阀所为,革命党人焉有割据之理!批评国民党方面自高自大,不愿平等对待中国共产党,是无助于谈判进行的。最后,国民党方面出示由邵力子草拟的《会谈公告》征求意见。    
    9月22日    
    上午十时,毛泽东邀请民社党领导人蒋匀田来桂园会见,双方就政治主张、斗争方式、国内形势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    
    毛泽东会见在重庆的作家和戏剧界人士。    
    9月23日    
    毛泽东外出分访各方友好。    
    9月24日    
    毛泽东外出分访各方友好。    
    9月25日    
    张群、邵力子在国民参政会宴请周恩来、王若飞两代表,以及张澜、沈钧儒、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罗隆基、张申府等,并由国共双方报告近日谈判情况。    
    9月26日    
    毛泽东外出分访各方友好。    
    9月27日    
    毛泽东答复路透社记者甘贝尔所提出的十二项书面问题,概括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的主张,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与文化建设的纲领和政策,并评价了中苏条约的积极意义。    
    自9月22日至26日休会后,今天,周恩来、王若飞同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在尧庐恢复商谈,继续讨论军队缩编和解放区问题。关于中共军队问题,双方商定同意成立另一小组,先行商谈再议;关于解放区问题,双方同意暂时维持现状。    
    9月28日    
    周恩来、王若飞同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在尧庐继续商谈,达成两项协议:关于参加军队整编小组人员名单,中共方面为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国民党方面为军政部次长林蔚、军令部次长刘斐。关于政治会议,双方同意在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以前,设政治会议,由国民政府召集之。以各党各派及社会贤达推荐代表出席参加,协议和平建国方案与召开国民大会问题。名额暂定为三十七名。    
    9月29日    
    谈判休会。张群、邵力子在国民参政会宴请周恩来、王若飞,以及张澜、沈钧儒、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罗隆基、张申府等,共商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等问题。    
    外间流言,说国民党特务将有不利于毛泽东的行动,周恩来往访张治中,告知他毛泽东想要早日返回延安的意向。张治中表示:我既然迎接毛先生来,当然要负责送他回去。    
    9月30日    
    下午,毛泽东在红岩村会见青年学生蒲公英、白明、夏雷、叶无等。蒲公英等请求到延安去,毛泽东说,要革命,延安也可以,这里也可以,不一定每个人都到延安去,勉励青年学生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准备担负更重要的任务。    
    10月2日    
    (晨,柳亚子应毛泽东之约来红岩村见面。画家尹瘦石同来,表示愿意为毛泽东画像,毛泽东应允,时间另定。柳亚子请毛泽东题赠《七律·长征》,毛泽东允写《沁园春·咏雪》相赠。)    
    周恩来、王若飞同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在尧庐就政治协商会议问题、解放区问题等继续进行商谈。最后,双方同意就一个多月来的商谈作一纪录公开发表。    
    10月4日    
    毛泽东复柳亚子函,指出:关于时局,“目前均未至具体解决时期”,“报上云云,大都不足置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毛泽东还高度评价柳亚子的诗。    
    10月5日    
    周恩来、王若飞同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在尧庐继续商谈,集中讨论解放区问题。双方未获协议。最后中共方面宣布,毛泽东定于周内返回延安。    
    下午,周恩来、张友渔同志陪同画家尹瘦石来红岩村,为毛泽东画像。画像完毕,毛泽东与尹瘦石握手致谢。    
    10月7日    
    毛泽东再复柳亚子函,指出:关于和谈结果“目前发表文章、谈话,仍嫌过早。人选种种均谈不到”。随信录赠了《沁园春·咏雪》。    
    10月8日    
    周恩来、王若飞同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在尧庐进行商谈,双方就《会谈纪要》交换意见。这个《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张治中以邵力子所拟《公告》为基础重新拟定,由刘孟纯执笔写成的。至此,即作为定稿,预定10月10日签字。    
    晚上六时,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出席张治中在军委礼堂举行的欢迎欢送晚宴。会上,在张治中致词和介绍国共两党会谈概况后,毛泽东发表简短讲话,指出,中国今天只有一条路,就是和,和为贵,其他的一切打算都是错的。和平、民主、团结,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统一,这个方针符合全国人民的要求。晚宴之后,观看文艺节目。深夜,毛泽东由宪兵司令张镇陪同,乘车返回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    
    10月9日    
    中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应蒋介石夫妇邀请,赴林园与蒋介石、宋美龄共进午餐,在座者有宋子文、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等。毛泽东与蒋介石就两党合作问题进行商谈。蒋介石仍然提出要中共改变对国内政策方针,放弃军队和解放区。毛泽东对此进行说明,不能同意。    
    下午二时,毛泽东在桂园会见青年党领袖曾琦,商谈关于青年党与民盟问题。    
    10月10日    
    下午,周恩来、王若飞与王世杰、邵力子、张治中在桂园签署《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之后,毛泽东接见了他们(张群因公外出,不在重庆,他的名字是事后补签的)。    
    下午四时,蒋介石到桂园会晤毛泽东,坐片刻,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同蒋介石乘车赴国民政府礼堂参加双十国庆招待会。会后毛泽东回桂园。    
    晚上,毛泽东同周恩来、王若飞赴林园蒋介石官邸辞行,并与蒋介石作第六次商谈。    
    毛泽东夜宿林园。    
    10月11日    
    晨,毛泽东与蒋介石做最后一次商谈。蒋介石表示在解放区问题上决不再作让步。毛泽东告诉蒋介石,周恩来、王若飞将继续留在重庆同国民党代表举行商谈。    
    (上午九时半,毛泽东由张治中陪同,乘车来到九龙坡机场。陈诚代表蒋介石到机场送行。到机场送行的有重庆各界人士和八路军办事处及《新华日报》工作人员等数百人。毛泽东与各界代表亲切握手话别,与陈诚、张治中、陶行知夫妇在飞机旁合影留念。登上飞机前,毛泽东向中外记者发表简短谈话指出,中国问题是可以乐观的。困难是有的,但是可以克服的。)    
    张治中陪同毛泽东返延安。飞机于上午九时四十五分起飞,中午一时三十分到达延安。    
    10月12日    
    张治中由延安返回重庆,毛泽东亲送机场。协议全文在报上公布。    
    (作者附言:毛泽东在重庆四十三天中,工作极为繁重,参加的活动很多,有些活动我不知道,有些活动的具体时间及谈话内容我知道得不确切,因此无法写入,如会见宋庆龄、章士钊、朱学范、易礼容、刘仲容、赵超构、李文采、新民学会旧友,以及美国人韩丁、坦纳鲍姆等,就未写入。因篇幅关系,凡是毛泽东未参加的谈判及活动写得较少。由于我接触面较窄,资料收集得很不完全,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勉力写出这篇大事记,愿给研究者提供一个资料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