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8-中国式商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198-中国式商道-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嶙匀坏9扇ū涓习寤蛔乱淮鶦EO组建自己的班子,其他岗位相应调整,整个企业的结构变了,气场也就变了——这是老企业的妥协;如果达不到如此的强度,妥协的则往往是新人,要么变成老人,与老人们融为一体,要么,干脆拍屁股走人。


《中国式商道》 用人之道善待自己人

    有些企业一方面拼命挖人,高薪招聘,另一方面对已有的人才却不重视,给人一种远香近臭的感觉,结果新人一来,很快变旧,企业又不得不四处求鲜。    
    输血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健康的肌体本身就有极强的造血功能,可以让自身的细胞新陈代谢,保持活力。    
    美国联邦快递是全球最大的快递公司,它有自己一套非常完备的培训课程,每时每刻,联邦快递都有3%到5%的员工在接受培训,公司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花费每年约有1。55亿美元,是美国在培训方面投入最大的企业之一。但在总裁弗雷德看来,这样巨额的培训费并不是浪费,而是一笔合算的投资。    
    作为一个服务性的公司,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财富。2002年,联邦快递公司以上年营业额196亿美元的成绩,在《财富》杂志2002年全球500强中排名第246位。这和公司稳定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分不开。    
    公司要成长,公司的员工也要成长,通过培训和改造让员工成长,比换血式的引进人才更经济。    
    联邦快递员工之所以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因为公司已经为他们提供了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每个人都有提升的机会,很多重要职位上的管理人员,都是公司内部人员提升上来的。1976年以兼职形式加入公司的戴维•;罗伯特,由于热情肯干、全心投入而不断被提升,现在已是美国操作部的高级副总裁。他凡事亲力亲为,也很清楚下属6万员工所做的工作范围。他说:“我一直设身处地,这使我在做决定时能顾及员工们的感受。”    
    对于一个在公司里干了二十多年的人来说,他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都是在这个公司里度过,他对企业的感情,对工作的责任心,对情况的熟悉程度,都不是一个新来乍到的人可以比的。有感情才能呵护备至,有责任才能全心投入,有充分的熟悉才能事事得体,公司自己培养的人,就有这样的好处。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外面的和尚来了,对本地的和尚就是个打击。终究,强龙不压地头蛇,很多事情还是要依靠本地人来做的。好斋饭都给了新人,旧人难免寒心。新人最终也要变旧,到了最后,是大家都没了盼头。    
    人都是喜新厌旧的,旧的看久了,太熟悉,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自己的员工长期从事常规性的工作,就像自己的老婆,穿的就是那几件衣服,怎么看都不新鲜。而别的女人,就那么惊鸿一瞥,就让你魂不守舍,疑为天人。其实,你自己的老婆,如果精心打扮了,没准也让别的男人惊艳呢。    
    惊艳的女人只能养眼,过日子还是得守着自己老婆的。    
    外来的和尚,既然有心出来闯江湖,没有不刻意包装的,当下就效果不凡。因为是外来的,没有固有的等级尊卑,他们就可以待价而沽,和老板平等地讨价还价,如此达成的交易,往往物非所值。    
    这样,人才的价格又炒上去了,最后吃亏的是谁呢?何况走江湖的人,终归是走江湖的,其实哪个地方都留他不住,不是地方不好,只是习惯了。最终你会发现,那些默默干活的,还是自己人。


《中国式商道》 用人之道积极减薪

    加薪大家都很高兴,减薪就很抵触。如何平稳地减薪呢?    
    一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让大家认清形势,理解减薪的必要性,千万不要让员工产生一个印象,觉得你减薪就是因为“抠”。    
    其次,分别对待不同员工。减薪的目的既要节省开支,还要调动员工积极性,让贡献大的人自豪,让不努力的人警醒,左手给人一耳光,右手给人一颗糖。所以,减薪并不是一视同仁的,在一部分人减的同时,另一部分人还要加。减薪的过程实际上是个调整的过程,是个激活的过程,是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分化瓦解的过程。这样减下来,至少不是每一个人都反对你,那些逆流加薪人,感动于你的知遇之恩,说不定就此成为死党;而那些被减了薪的人,本来就是企业中的消极人物,自己站不住脚,影响力也有限,只要你减得合理,纵使他们不满意,也翻不起太大的浪,何况他们还有向积极方向转化的可能,你这一减,说不定刺激了他的神经,激发了他的潜能。    
    总之,减薪要有策略,要得到支持,减薪是一种积极的行动,而不是经营恶化的表现。薪资的调整应该是企业的常规工作,而不能让它固化,成了老虎屁股摸不得。    
    怀才不遇是种病态    
    怀才不遇是种病态。有才能的人往往自视太高,这样就容易把别人看低,在为人处事的态度上就很难谦逊平和,于是在集体中成为难于合作之人。    
    即使你真的高人一等,但现代社会中离开了相互协作,也成不了大事,何况真正才智超群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的怀才不遇都只是一种错觉而已。    
    有了这种错觉,小事就不愿意做了,内心常常有很大的梦想,怎么容得下敬业的概念?既不敬人,又不敬业,如何被人敬?被业敬?所以始终得不到赏识,始终干不成大事,始终怀才不遇。    
    老子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而海之所以能纳百川,因其善下之。真正有才的人也是如此,不会吊死在一种姿态上。真正有才的人,只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和了,世界如此之大,即使机遇不找到你,你也会找到机遇,既然怀有才,不可能永远不遇的。


《中国式商道》 用人之道当家才知柴米贵

    打工的人常常这样算账:老板进了多少货,进价多少,卖价多少,赚了多少,才分给我多少;或者这样想,我工资多少,创造的价值多少,剩下多少被老板剥削了。照这样算下去,世界上有多少个老板,就有多少个黑心肝。    
    其实有很多账是只有老板自己清楚的,也许一笔生意是赚了很多,但一年中还有很多没有生意的时候,没有生意仍然有支出,所以公司不能不有所储备。另外还有一些生意是亏本的,公司要办下去,总得扯平了算账,削高补低,才能维持。既然亏本的时候工资要照发,赚了钱也不可能全部分光,老板和打工仔的着眼点不同,算法也不一样。    
    不少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只算自己创造的价值,不算自己产生的消耗,更看不到自己所取得的一切,是在企业这个平台上完成的,而搭建这个平台所消耗的庞大费用,需要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来分担。    
    打工者的局限在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得见具体的业务,看不见整个企业的运作。要营造好企业这个平台,老板所付出的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还有精力、学识、智慧,这些也许就是他人生的全部贮备,是一个人生命的精华,这笔账又该如何去算呢?    
    俗语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小孩子往往只看见父母的威风,不知道父母的辛劳,老板的处境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是不为部属所理解的。


《中国式商道》 用人之道不做太具体的事

    人们总爱强调灵感,其实很多时候,最成功的商人不一定是某个伟大创意的发明者,他只需要把别人的创意发扬光大,就足以成就自己的辉煌。    
    一提财富人物,必提比尔•;盖茨,一提比尔•;盖茨,就必提DOS操作系统,比尔•;盖茨正是靠了这座金矿,一直挖下去,最终坐上了全球财富榜的第一把交椅。但DOS的发明者并不是他,真正的“DOS之父”很早就在一场酒吧斗殴中丧命,享年只有54岁。    
    我们不能说比尔•;盖茨是强盗,抢走了别人的成果,如果不是他的推广和完善,整个信息世界也许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应该感谢他,一个伟大的创意,可能给世界带来伟大的变化,而将这个创意发挥到极致的人,也是真正伟大的人。伟大的人会得到伟大的回报,在商业社会中,这个回报就是财富。    
    哪怕像比尔•;盖茨这种技术性人才,也不需要他亲自发明,固然,他也发明了很多,但那不是他致富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生意人也有亲自发明的,并且将这发明发扬光大,比如裘伯君,比如王永民,他们的公司也做得不错,但这恰恰是中国企业的幼稚所在。    
    很多时候,生意人并不需要做太具体的事,做事越具体的人,挣钱越不多。比如修鞋师傅,每一个破洞都是他亲自操劳,但哪怕补得再好,要价再高,也不可能和企业家同日而语。    
    做一个老板最根本的能力是调配的能力,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把每一种资源都发挥到极致,他的事业,也就成了。老板其实就是个高级厨师,把油盐酱醋恰到好处地调配起来,一炒一烹,味道就出来了。


《中国式商道》 用人之道亲朋好友领导层  

    在许多私营企业里,真正核心的位置是不会让外人来坐的,最常见的情况,不是留给三亲四戚就是让给朋友弟兄,而最核心的老板交椅,更是直接采取世袭制,传位于自己的儿子。    
    对此,局外人多有微词,局内人却我行我素。原因很简单,在一个信用缺失的环境中,让创业者把经过多年拼搏创造出来的财富交给别人打理,没有几个人放心得下。    
    只有自己人,才能让老板真正信任。    
    信任一个人,包含着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能力,二是德性。    
    有的人心眼是好的,也确实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能力有限,最后还是把事情办砸。这种人,哪怕他确实是个好人,也是靠不住的。    
    好人靠不住,坏人就更是靠不住了,不管他有没有能力,德性一坏,只有让你受伤的。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完善的法律制度,对坏人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中国还有句古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什么样的锁,就有什么样的钥匙。坏人做坏事,只要有1%的成功率,而这1%正好被你碰上,那对你来说,就是100%的破坏性了。    
    欧美国家的市场经济算是规范的了,法律算是健全的了,仍然没有把坏人完全罩住,仍然会爆发各种各样的丑闻。    
    法律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法制不健全问题就更多。中国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很多方面正在和国际接轨,无论约束机制还是激励机制都不健全,混乱、无序、低效率,都是必然的,这种情况下,老板们怎么放得下心,把自己的家业交给别人打理?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绝对有它的好处,才有可能盛行。至少企业的领导层能心领神会,同甘共苦,这就减少了摩擦,节约了成本,也增加了企业运作的安全性。    
    当然弊病也是有的,就是缺少民主,缺少活力,容易导致决策失误。    
    研究家族企业史的学者发现,至少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