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史- 第4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60'《士道?明心术篇》,《山鹿素行集》,收入《大日本思想全集》卷3第150—151页。

'61'番头相当连长,组头相当排长。同伙相当同班排的士兵。

'62'《武道初心集?臣职篇》,《日本国粹全书》第9辑第71页。

'63'赤穗藩主浅矩长短因事被幕府处(自杀)刑,公元1703年1月30日夜,藩士大石良雄、吉田忠左卫门等47人为主复仇,袭击江户本所松坂盯吉良义央的邸宅。后被定罪全体切腹,引起了儒家的狂热赞扬。室坞巢著《赤檀义人录》2卷,记述此事。今天流行日本的歌舞伎传统剧目《忠臣藏》及一系列文艺作品,就是以歌颂这一武士道典范为题材的。 

'64'日朗贸易一向由对马藩主按朝鲜政府许可的数目(每年约20艘)派日船赴朝鲜釜山经营贸易,朝船不到日本。

'65'德川时代前后,琉球王室一直宣称自古屑于中国,1609年虽被岛律藩征服,仍继续和明、清往来。岛津藩也禁止琉球人用日本名、穿和服,使节到鹿儿岛时,不让看到日本的年号、人名、书籍、器物等。(见《鹿儿岛县史》第2卷)日本史学家认为这是鹿儿岛藩主企图利用琉球同中国贸易牟利的策略,也是德川家康保持安定繁荣的长远计划。(小叶田淳:《近世社会》,《新日本史大系》第4卷第101—104、176页,朝仓书店;北岛正元:《江户幕府》第289—293页,小学馆,1977。)

'66'朱印船据说是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创始的。日商船在幕府特许下,利用季节风从长崎出发,到高砂(台湾)、吕宋(菲)、东京、顺化、广南、交趾、占城(越)、柬埔寨、遏逻(泰国)等地贸易。大船有达8百吨、搭乘3百人的。据统计,公元1604年—公元1633年的29年问,共发出来印状幕府贸易特许证148件,出国海员达8万人。

'67'南洋“日本町”,主要有菲律宾的马尼拉,越南的会安(舰港附近)和沦谩,束埔寨的金边,泰国的阿输陀(即那沙旺府)等。人数多的如马尼拉郊外的圣米格尔,达到3千人。

'68'如泰国阿畅陀日本叮的头领山田长政(?一公元1630年)得势时,军队里有日人800多名,山田因军功被封为太守。1630年因内乱被杀。日本町被毁。

'69'岩生成一:《南洋日本町研究》。

'70'天文16年(公元1547年)日本派出最后一艘遣明船后,中(明)日勘合贸易停止。公元1570年年后由葡商操纵了日本银与中国丝的交换。(胡尾宜弘:《锁国》第60—64页,小学馆)。

'71'公元1581年荷兰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脱离西斑牙,建立联邦共和国。公元1588年英荷海军联合打败西班牙“无敌船队”,由此英荷取代西葡在东方的商业霸权。英荷分别于公元1600年及公元1602年在印度及印尼设立东印度公司,进行殖民侵略,荷兰还一度侵占我台湾。

'72'荷商船利夫德(Lifde)号遇难漂流到九州大分县杆曰湾,家康留荷兰人船员耶扬子(Jan Joosten)和英人航海长威廉(william Adams)为通商顾问,使招揽英荷与日本通商。幕府给两人在江户住宅,威廉还得到三浦半岛(横须贺市)收入250石贡租的领地,故姓三浦。“按针”,日语领港、航海长之意。(冈田章雄《三浦按针》,创元社,1948)

'73'生丝特许证制(“丝割符制”):幕府规定由京都、界市、长崎、江户、大坂等地十几家特权商人组成蚕丝购销行会,发给特许证(割符),由行会确定丝价,从葡商统购生丝,然后分配给各地商人。

'74'迁善之助:《增订海外交通史话》第495—498页,内外书籍株式会社,1930。

'75'支仓常长横渡太平洋3个月到墨西哥西岸,又陆路到东岸,渡大西洋到西班牙见国王菲利浦三世,要求西班牙和仙台落通商。然后到罗马,诅见教皇。归途仍横渡太平洋,为时7年,史称“庆长遣欧使节”。支仓虽因日本已开始禁教未达目的,但距今370年前完成如此大规模的航海是值得注意的。

'76'北岛正元,《江户幕府》(小学馆:《日本历史》第16卷)第276页。

'77'德川家康为使自己神格化,死前遗嘱为自己建神社,死后由天皇尊称他为“东照大权现”,即东照大神化身,在日光等多处建“东照宫”,让子孙信徒世代祭祀。

'78'摘自僧崇传(幕府执攀外交、宗教的事务宫)《逐教士文》,大意见《天宽日记》,收入《箔川禁令考》,第5部分,卷41。

'79'朗尾直弘:《俄国》(小学馆《日本历史》第17卷第155—156页,1977)。据当时幕府发到各藩的文件,有处以“改易”、“逐出骏府(今静冈市,德川家康隐居地)”字样。“改易”是江户时代刑罚之一,处武士以没收俸禄、房屋、剥夺身分,仅次于“切腹”。

'80'元和8年(公元1622年)的“元和大殉教”,西班牙人教士7人、意大利人神甫1人、日本教士13人、出租房屋给教士的日人3人和朝鲜人1人,共25人被处火刑。火刑柱前处斩者30人。

'81'踏绘:将画着耶酥、圣马利亚的木板放在官吏面前,迫使人们踩踏,来审查是否天主教徒的一种制度。九州地方每年一次,查非教徒者,须经寺庙证明其为佛教徒。

'82'特别对大坂,由幕府出资扶植,承认二部分巨商设立垄断性行会的特权。大扳人口从公元1625年的27万人到公元1634年猛增至40万人(水原庆二《日本经济史》第119—120页,有斐阁,1975)。

'83'指持有幕府发给长崎奉行(相当市长)的“李书”(上旨下达的文件),特许出国航行的日本船。

'84'浪人又作“牢人”,脱离领主、失去封地或俸禄的武士。

'85'《德川实纪》(国史大系)宽永7年11月16日条。

'86'中村质:《岛原之乱和锁国》,《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第9卷第231页,1975。

'87'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驻日本平户商行长库克.巴克尔的陈述:“他(胜家)又下令将送不出租的人。……用蓑衣捆在颈和身上,用绳反绑双手,然后在蓑衣上点火,受刑的人不仅烧伤,也有烧死的。有的乱跳碰地而死,有的跳水池死。这种惨剧叫做“蓑衣舞”。(中川清次郎:《西力东斯本末》第235—236页,东大出版会,1943。)

'88'战国时代教会就设有天草学林。1592年起用西洋印刷机印出活版图书。如《伊索寓言》故事书及辞典等(称天草版本),成为日本天主教文化的中心。

'89'岛原云仙活火山有沸滚的琉碘泉,投入即死。

'90'这是岛原起义的导火线。事件经过详见《黑田长兴一世之纪》,朝尾直弘《锁国》,小学馆《日本历史》第17眷第288页,1977。

'91'天草四郎本是小西行长旧臣天主教浪士益田甚兵卫之子。关于他,当时就流传警很多神话似的传说。参见冈田章维:《天草时贞》,台川弘文馆,1960。

'92'《日本民众的历史》第3卷第305页,三省堂,1974。 

'93'参见朝尾直弘:《岛原之乱》,小学馆《日本历史》第17卷第279—314页。我国当时史料也记载了日本对天主教的迫害和岛原起义的事缓,见《南明野史》(附录《鲁监国载略》),黄宗羲:《海外坳哭记》、戴名世:《日本风土记》等。清朝禁天主教及迫害天主教徒方法显然受到日本的影响。

'94'幕府于1634年令长崎官商25名在长崎市南端填海筑成一扇形小岛,名“出岛”,让葡商集中岛上。葡人被逐后,1641年迫使居留乎户的荷商迁来岛上,锁国后这里成为日本唯一的外贸港口。

'95'一贯,重3.75公斤,相当银75两。6000贯,相当银45万两。

'96'檀那:施主的意思,檀那寺指属于施主所归依的寺院。 

'97'改宗户籍:改宗人户口册。

'98'德富苏峰:《近世国民史?锁国篇》。

'99'和让哲郎:《锁国——日本的悲剧》,筑摩书房,1964。

'100'北岛正元:《日本史摄说》第2春第113—114页,岩波书店,1971。 

第十一章 德川中期(1680—1716) 

第一节 商品生产的发展


一、农 业

    德川幕府结束战国时代以来的兵乱,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劳动人民在较安定的环境里进行生产。幕藩为巩固其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统治,保证贡赋的收入,竭力扶植自耕农(本百姓)的发展,抑制土豪地主富农的势力,除严禁土地永世买卖及分田给子孙外,还采取禁止人身买卖和使用家奴,允许农民控告领主乃至移住其他领地等措施。又多次令禁农民逃亡,防止土地荒废。庆安3年(公元1650年),幕府向全国农民发布了《庆安告喻》,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提出了32条严格限制,包括干涉农民种植经济作物,要求每人农食住行极端节约。尽管这样苛刻的限制,商品经济仍在全国逐渐发展。出现了商业性农业,生产力也在提高。万治3年(公元1660年)发明脚踏水车,17世纪末,开始使用2至4个齿的“备中镐”,不靠畜力也能深耕。还发明和普及了“千齿脱粒器”(千齿扳),比旧时竹制或铁制的“脱粒筷子”提高效率2至10倍。'注1'不久,又发明筛谷用的“千石筛”(千斗链)。肥料方面,除传统的草肥、堆肥、灰肥、厩肥及屎尿等自然肥料外,农民还购用油渣、干燥鱼肥等肥田。为消灭虫害,已开始使用鲸油、石灰作除虫剂。栽培技术也有提高,如选择病虫害较少的稻种,实行轮种法和双季稻栽培等。17世纪初期,出现了日本最早的农书《清良记》,以后陆续出版了《百姓传记》(公元1682年)、《会津农书》(公元1690年)等。元禄9年(公元1696年),宫崎安贞参考中国《农政全书》和本草书,并总结日本农民的生产经验,出版了《农业全书》,使先进技术广为传播。'注2'德川时代成为近代以前日本农学最发展的时期,由于上述原因,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提高。每一反稻米产量,公元1594年上等水田平均为1石3斗,到1686年则为1石5斗了。'注3'

    幕藩统治者为增加年贡来源,积极开垦土地,通过代官(地方官)、村吏等招农民包垦荒地,栽培经济作物牟利,新开地称新田,以别于本田。因年贡较轻,农民乐于耕作。本百姓的次子、三子、贫农和农奴们也有独立开垦小块耕地的。到18世纪前半期,增长为300万町步。'注4'产量由德川前期的1800万石,一个世纪内增至2600万石。'注5'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一部分农民除年贡和自己生活资料外,将剩余生产品商品化,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繁荣创造了条件。由于城市中武士、町人消费的增加,大名武士们只靠年贡和劳役地租,日益不能满足其生活之需。为此就得出卖年贡米谷和其他产品,换取必需的东西和货币。实物贡租的运输和买卖,从17世纪末起,以三都为中心大量进行。因而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幕藩领主通过特权商人把领地的物产销售到市场,农民也必须把生产物换取日用品和货币。商人又向农民收购产品,以牟取利润。由此,农村自然经济日益被商品经济侵蚀,开始瓦解。封建领主虽一直想保持自给自足的经济原则,不许农民种植年贡(粮食为主)以外的产物,但由于领主生活和财政的需要,不得不奖励栽培一些五谷(米、麦、粟、吞、豆)以外的所谓“四木三草”'注6'和莱、棉等,并初步形成地区性分工,出现了许多特产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