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大钱的秘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赚大钱的秘诀- 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天从早到晚,蓝德的研究助手们川流不息地进进出出,向他提出研究
  报告、讨论问题。或报告他一个意外的发现以邀他欢心,蓝德常不时地溜到
  实验室后边的一间大的放映室去,在那儿他进行为研究眼睛如何鉴别颜色所
  设计的各种实验(他的研究已在颜色视力方面射出惊人的新曙光,似乎自牛
  顿以来,许多基本观念都有被推翻的可能)。
  蓝德很清楚地知道,他身兼拍立得创始人、老板和研究部主任等要职是
  一个难演的角色,而他的才华极易使他的同僚感到眩惑、黯然无光和失去勇
  气。然而,他也有一种难得的天赋,启发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达到高度的
  成就。尤其进者,他为人谨慎,从不破坏任何人在创造中所得到的欢乐。蓝
  德说:“任何一个聪明人,都能完成别人没有说完的句子。我们都很小心,
  从不做这种事。”他深信创造发明的能力并不希奇,他认为,这种能力是常
  有的,只是一般说来,未加以栽培罢了。
  在拍立得公司于1937 年成立之时,它是当时一些朝气蓬勃最值得冒险投
  资的小公司之一,但是说到生产照相机,那真是连一点影子也没有。拍立得
  公司最早的产品是一种能使光源偏极化的透明塑胶板,它能阻断所有的光
  波,而仅允许某一频率的光线通过。将两片偏极滤光器叠放在一起并使之旋
  转时,它的作用就有如一个光的阀(Light Valae),可以控制光线的通过
  量,由几乎全部通过,到全部阻断。
  蓝德对光的偏极化的兴趣,是有一天他在纽约市百老汇散步时发现的。
  那是1927 年,他17 岁,在哈佛大学读一年级。那天,突然有一个构想闪入
  他的脑际:偏极滤光器应该能够消除汽车车灯之眩光,从而可以减少晚问行
  车的危险。于是他休学离开学校,开始了在纽约市大众图书馆每天8 小时的
  阅读。只要是有关于他这个新兴趣的,什么书他都看。他在百老汇55 街租了
  间房子,把它弄成一个小实验室,晚问就在这儿做实验。为了进一步推动他
  的研究,他又找到一个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实验室的秘密通路——经走廊
  到九楼一扇未加扣的窗户,也是晚上摸进去工作。
  到1928 年,他完成了第一个偏极板,并向裘利斯·西佛耳(Julius
  silver),他的一位年轻的律师朋友请教,如何申请专利。
  西佛耳又把他引介给当时在纽约的专利法律事务所服务的达诺·伯朗
  (Donald brown)。伯朗现任拍立得公司副总裁兼专利法顾问。在他的偏极
  板取得基本产品的专利权时(1934 年发表),并没有遭遇什么困难,但在申
  请做为防止车头灯眩光用途的想法上,比他早申请专利的其他发明家,至少
  已有4 人,最先申请的案件,是早在1920 年就提出了。在1928 年,专利局
  仍然未能决定应将此项专利授予哪一位申请者,蓝德的申请案件亦被接受,
  与前4 个案件放在一起,等待最后的裁决。
  早在1800 年,人们就己知晓天然的晶体有使光源偏极化的功用,但第一
  个实用的片状的偏极物质,是蓝德于1932 年,在哈佛大学一次特别的物理座
  谈会上发表的。
  蓝德和哈佛的关系不但非比寻常,而且绩效卓著。在1926 年,他因研究
  光线偏极化面离开了哈佛3 年。1929 年他带着仍在做专利审查中的原始偏极
  滤光器,还有他的夫人泰儿(Terre),返回哈佛。哈佛为表示对他欢迎之意,
  特辟了一间大的实验室,供他和泰儿使用,先后有三年之久(蓝德夫人后来
  放弃了研究工作,而专心哺育他们的两位千金)。三年后,蓝德像已急不可
  待地要开始制造他那改进良多的新偏极滤光器,竟于将他的发明在一次科学
  会报中发表以后,再度休学离开哈佛,甚至连他只差几个学分就可能毕业拿
  到的学士学位也毫不顾惜。他这一生都未拿到学士学位。但是,在1957 年,
  哈佛大学缍颁给他荣誉博士学位。
  1932 年,蓝德和一位哈佛的年轻物理学讲师乔治·惠来持(Grorge W。
  Whee lwrightⅢ)创立了蓝德一惠来特实验所,一方面制造偏极滤光器,一
  方面进行研究工作。 1937 年,蓝德成立了现在的拍立得公司。蓝德在财务
  方面经由协商达成的安排,可能是任何发明家,不论老少,所羡慕不已的。
  蓝德经由介绍认识了华尔街一些颇具影响力的人,其中包括James P。
  Warburg , w。Averill Harriman , Lewis Strauss , 和他的合伙人罗伯
  (KuhnLoeb),另外还结识了一些希洛德·洛克菲勒联合基金会(Schroder
  Rockefeller)的委员。28 岁的蓝德给他们所留的印象,使他们提供了37 万
  5 千美元的资金给他来成立公司,并给他有多数的选票股(Woting Stock)
  和10 年全权经营公司的权力。
  拍立得公司董事会的成员包括Harriman, Stramss, War…burg,和
  Silver。。。另一位拍立得的原始赞助人和董事是富勒(Carlton Fuller),
  1941 年,他离开了当时担任的希洛德·洛克菲勒联合基金会主席的职位,来
  协助蓝德,担任财务主管。他从此未返回银行界。过去两年问,当一些投资
  分析专家们在忙于“研究”拍立得公司的过程中,常常惊讶地发现,在重要
  的职位上,竟是富勒和斯富尔这些行家在掌管。
  自1937 年到1941 年,战前那段时期,拍立得公司的营业额自每年14。2
  万美元,增加到100 万美元。拍立得公司出产的太阳眼镜的声誉日隆,每副
  售价1。 95 美元,拍立得的滤光镜在科学实验室和摄影家间亦享有固定的销
  路,拍立得公司出产的防眩光灯已被介绍上市,销路也很不错。1939 年,在
  纽约世界博览会中,拍立得公司展示了全天然彩色的立体电影——使用拍立
  得眼镜欣赏。
  这时,蓝德和他的助手们正在实验,进行发展一种新的具有巧思的三维
  系统的立体摄影术(WectographyⅢ)这是将真像的两个影像,以丝毫不差的
  符距(Regisier),一个重在另一个上面,印在同一个相框上。就如其他传
  统的三维系统一样,在欣赏这种照片时,也需要戴拍立得眼镜,才能适当的
  看到那两影像。1953 年,当好莱坞急切地投入于拍摄三维电影时,所采用的
  是旧的立体系统,需要两部放映饥,要想保持到准确的符距几乎是不可能的。
  结果,观众所看的是扭曲的影像,因此,才一年多一点的时间,立体电影就
  完全失败了。不过,在这短短的期间内,拍立得差不多卖出了一亿副观看立
  体电影的眼镜,价值约600 万美元。
  当年促使纽约的银行家们肯在财务上支援拍立得公司的原因,和该公司
  从1937 年到1947 年主要的目标,是希望有一天全美国的每一个汽车头灯和
  挡风板都会使用偏极滤光片。当两部汽车在夜间相对驶近若有适当的装备,
  两车的驾驶员都不会被对方的车灯照得目眩,而各自的车灯,仍能清晰地照
  亮自己的车前的道路。很明显,这佯一定会大大地减少夜间行车的危险。当
  蓝德为此一构想申请专利失败之后,在1938 年拍立得公司从赢得此专利的发
  明人购买到专利权(此人亦因没有实用的偏极滤光器,而无法将其构想付诸
  实现。)。
  二次大战前,拍立得公司没有足够的时间,说服底特律公司,将拍立得
  滤光片装在它每部新车上。后来,在大战期间,由于拍立得公司要生产军方
  使用之光学器材,乃不得不中断此一构想之进行。1945 年,拍立得公司当年
  营业额差不多已接近1700 万美元。一年后,竟跌至500 万元以下,拍立得公
  司乃又热切地寄望于底特律公司能接受在车头灯和挡风板上使用滤光器。最
  后,1947 年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试车场,对拍立得系统装备做了广泛的测试,
  该系统通过了所有的工程上的要求。
  然而,底特律公司还是拒绝了拍立得公司的要求。主要的理由:该公司
  认为它们实际上找不到一个方法,将此新系统安装于其时正在全国行驶的
  3300 万辆车上,而它相信这些旧车的驾驶人,遇到装有滤光的设备的车子
  时,由于新装备的车头灯较亮,会造成很大的不便。
  这对蓝德真是一次严重的打击,特别是在通用电器公司已经证实增加的
  光度,并不致增加现已存在的危险性。而且,显然1947 年在路上跑的3300
  万辆汽车中(大部分都是战前的产品),很少能做长期的使用了。
  搁置此事,使底特律感到心满意足,但却不是蓝德。他仍在继续不断地
  研究这个计划,无疑当他觉得有充分的准备可以击败所有可能的反对意见
  时,他将寻求另一次在底特律公司的听证。
  1947 年,除了蓝德完成了他的60 秒摄影术的步骤外,真可说是黯淡的
  一年。说起来,蓝德之发明这一新法的灵感,还真该感激他的女儿。在一次
  大战期间,有一天,他替女儿拍照时,她等不及地问,要等多久才能看到照
  片。蓝德对她解释冲洗照片需要相当时间,这时,他蓦地觉得摄影木在基本
  上好像有些不对劲,为什么非要等几小时,甚至几大的时间,才能看到照片
  呢?1944 年蓝德在繁忙的工作日程中,开始抽空做试验,想设计出一种方
  法,可能在拍照后,直接由照相机中取出完好的照片。若不是他不厌其烦地
  去请教专家们对他这构想的观感的话,他们一定会很乐意地劝他别浪费时
  间。
  蓝德所遭到的难题到底是什么呢?当温度在冰点到华氏100 度时,要在
  一两分钟内,若仅做到照相机内使一张感光的负片显影,不过是使用一些相
  当干燥的物质,且易于控制的反应剂就行了,这只是一些雕虫小技而已,而
  且也没有什么商业价值。蓝德必须做到的是,在找到一种方法完成负片显影
  的同时,还要,找到一些化学药剂,将负片上未感光的银粒洗下,透过沽泼
  的反应剂,再把它们照原样丝毫不爽地移置于一张纸面上。到达纸面后,产
  生出一张与原负片影像一模一样的正片。最后,自相机取出时,正片必须是
  于的,而且还要丝毫不褪色——它必须在品质上能与传统的照片相抗衡,而
  传统的摄影木是全世界许多科学家经过100 余年的时间研究发展的成果。
  了解了这些,我们应承认,蓝德的一位亲近的同事所做以下的评论并不
  为过。他说:“我敢打赌,10 位博士费100 年的时间,连续不断地工作,也
  无法重复蓝德的绝艺。”
  蓝德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向前迈进。不到6 个月,他已在大体上完成
  了商品制法的基本的物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