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声-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帕:归根结底您并不后悔,因为还有别的什么事情……    
         贝:因为我想建一个家。建一个家,不能停在第一层。要找到思量的勇气。总有瞬 息即 逝的不好的东西。“哪有人生不经历这样或那样事的啊?”这需要有意志、顽强和坚韧。我 能嫁给这样一位有修养、保持浓厚家庭观念的人,也是我的运气。我婆婆给他灌输了这方面 的价值观。而我父亲也曾告诫我说:“你是他的支点。”结果总使他理智。我的丈夫总是能 回到我这个支点。总之,我曾多次警告他说:“拿破仑抛弃约瑟芬的那天起,就失去了一切 。” 拿破仑一世(1769—1821)急于要继承人,而比他大3岁的皇后约瑟芬不能再 生育,因此离婚。1809年根据申布伦条约的苛刻条件,他迎娶奥地利皇帝19岁的女儿玛丽— 路易丝为妻,1811年生一子弗朗索瓦—夏尔·拿破仑,后称拿破仑二世。    
    生活不是一条静静流淌的长河,它要经过暗礁,逾越障碍,可惜也有痛苦和悲伤。然而, 当两人决心共同建造一个家的时候,我认为其结果是不可动摇。在我眼里,这才是婚姻的美 丽之所在。可谓两人建筑,一方面是爱情,一方面是忍耐、谦让,外加勇气。    
            
            
    ● 帕:您没有把这看成是过时的观点吧?    
         贝:在目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就是人们忘记了宽恕。人们不再有权犯错误。 夫妻 一方在对方面前犯了错误,那种激励双方互让互谅的传统纽带已不复存在了。从前,人们知 道准备在某些方面忍气吞声,是因为他们确实想建一个共同的家。当然,也许是为了孩子, 人们总想着把家庭维持下去。总体上讲,直到最近几年,一对夫妻在经历了许多事情后,彼 此失望、欺骗,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在我看来,他们有着共图发展的真正愿望,与如今似 乎占上风的自私自利相比,这种概念更强大更美好。


第一部分第三章 什么样的姑娘我儿子娶不着(2)

    ● 帕:您是从自己周围发现这点的吧?    
            
     贝:最好当瞎子!    
            
            
    ● 帕:这就是您对离婚的评判吗?您谴责离婚?    
         贝:不,这仅是观察而已。最近,有一种事情对我触动很大,就是不少已婚妇女在 工作 中遇到其他男人之后,突然发现她们的丈夫是人世间错误最多的人,于是,说声再见就离开 他们了 。我如此吃惊,您可能会感到惊讶,但我感到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我再次声明,我不是在 评判一种价值观,仅是一种观察罢了。我并不认为这些妇女都是错的。正相反,也有许多令 人讨厌的男人,他们既烦人又吝啬。卡洛里斯先生,不要用这样惊诧的眼光看着我,这可是 事实。如今,他们的妻子都在工作。她们可以从中看到什么?一位她深深爱着的迷人的年轻 男子。女人的羞涩和保守已经没有了!这一点是我从不同场合、不同地区那些数不清的接触 中观察到的。她们对自己的婚姻都很失望,她们的职业生活为她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她们会 对自己说:“我不会和这样一位吝啬、固执、鼠目寸光的家伙过一辈子的。”在我那个时代 ,如果对方犯了错,只能去接受。放到现在,早就结束了!这就是革命!不过,说到底,我 认为所有这些行为的根源往往来自于人的自私自利。人们愿意为自由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希 望过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开心地活着”。但这可苦了孩子,他们只有去适应!我经常为 此感到难过。不过,在追求现代的借口下,也不应过分奢望那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因为,这 种自私的反应,我们在其他方面也能感觉到,它深深地改变了我们这个社会。现在,人们对 老人不管不问,这显然是代沟问题。二十多年前,人们还在家中赡养老人,乡村比城市更为 普遍,确实如此。我还记得一对看门的夫妇在家中要照顾两位生病在床的祖母和外祖母,在 今 天,这已成为难以想象的事。即使在农村,现在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事了。于是,随着这种变 化,许多养老院、老人接待中心、老人医疗化住宅、老年人医院等机构或设施应运而生并发 展起来。可是,事实却是:人们抛弃长辈或老伴就像天气一暖就要扔掉戴在手上的手套那样 随便。    
            
            
    ● 帕:您有自己的教育标准、道德规范,但您不想试图把自己的这些理念强加给别人?    
         贝:我比您想像的更豁达、更宽容。然而我相信我们正目击回归家庭,因为家庭是 社会 的基本单位。许多年轻人开始明白,当他们需要生小孩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家更好的地方了 。那些离异的夫妇,那些单亲家庭,甚至那些只想要小孩不要丈夫的女人……我对此不做任 何评判……要是希望法国走向一个稳定的牢固的社会,最好尽可能保持更多和睦的家庭 。即使我在道德观念方面改变了很多,但我的这个信念依然不变。生活变化这么大,我决不 会有20岁时的那种看法了。    
            
        ● 帕:那么,还是回到你们夫妇的话题上,您是否认为爱情还依然像你们20岁时一样 热烈?    
         贝:绝对一样。许多人将给您证实这一点。我丈夫似乎不愿主动说出。一次,我丈 夫在接受 电视采访回答一个有关我的问题时说,构成我性格特点的首先是我的忠诚。其实,何止这一 点。我当时也在现场的一个角落,我问他我是否出去回避一下,因为我知道他不喜欢当着我 的面讲话,我也不喜欢当着他的面说什么。但他却让我留下。说真的,他明白我一直是他可 以信赖的那个“支点”。因此,他经常给我打电话。如果我不在,他就会问:“我的夫人 在哪 里?你们看到我夫人了吗?”当他外出参观访问的时候,他也要详细了解我的作息时间安排 。他开始会说:“我没时间,不给你打电话了,你知道,我是去柏林。”但是他刚刚到柏林 ,电话就来了。“喂,贝尔纳黛特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向我问个好罢了。还 有 一次,他要去科雷兹,然后再去位于多尔多涅省的一座名叫埃里尼亚克的小城堡出席一个玫 瑰园的剪彩仪式。当他得知从外地回来我将不在家时,就变得很不高兴了。他说:“你要去 科雷兹!你总是外出!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在午饭时间会从里摩日乘飞机回到巴黎。大约16 点回到家里。”他要知道我的行踪。在爱丽舍宫,每个人都对此习以为常了。几天前,我临 时决定到夏特莱剧院和蓬皮杜夫人一起去看由贝拉·巴托克编剧和皮埃尔·布莱兹指挥的歌 剧《蓝胡子城堡》 巴托克 (Béla Bartok,1881—1945),匈牙利著名音乐家、钢琴演奏家。 善于研究发掘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民族民间音乐。1911年创作歌剧《蓝胡子城 堡》、哑剧《绝妙名士》等。    
            
    布莱兹(Pierre Boulez,1925—  ),法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创建蓬皮杜中心“ 现 代乐团”和“音乐音响协调研究院”,有钢琴奏鸣曲三部和交响乐《无主之锤》等名作。     
    。我刚要走的时候,工作人员好意地对我说:“夫人,告诉他一声吧,如果他发现您不在会 很不安的。”不管去哪儿,要让他知道,他才会有安全感。有些人爱打电话,有些人从来不 打电话。他总是不断地给我打电话。电话线使我们紧相连。通过电话,三言两语,便知道对 方很好。不过,您知道,我丈夫毕竟是非同寻常之人。每天早晨,他都会说,我嫁给他可真 是他的造化!    
            
        ● 帕:他如今依然那样?    
         贝:是的!每天早晨如此,说话时还偷偷瞟我一眼。    
            
        ● 帕:他是带着幽默口气说的吧?    
         贝:对。是要看我板不板着脸。而他也的确是这么想的。我感到哪一天他不再那么 说了,那 在他身上也就不再有什么希望之光了。但愿他也这么想!这使他力量倍增。他的确是一位坚 忍不拔的人,拥有钢铁般意志的乐观主义者。不过,他有时也会出错。每个人都会有错。人 无完人,孰能无过。他选择了合意的妻子,已经很不错了。我常提醒他这一点……其实,我 认为他也有独生子那种过于任性的脾气。一切都要顺着他。他还有收拾整理的怪癖。您要能 看看他是怎么收拾行李的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在我们家这可是一件非常复杂的程序,要分 好多阶段完成。首先是他要筛选想带的东西,尤其是西装:哪一天穿什么西装,配什么衬衣 、领带,等等。说真的,这一年来,我帮他收拾行李比以前少了,因为我再也没有更多的时 间。但是我已经帮他收拾三十多年了。一天,我走进他的办公室,送一束名为“维纳斯”的 兰花装点他的办公桌。这是一种非常适合男性情趣的鲜花,看起来像一只翅膀长满棕色斑点 的大黄蜂。他对我说:“生活中,有人生来治人,有人生来治于人。”我笑着用同样的语调 反驳他说:“您可要感谢上天让前者和后者狭路相逢,否则,两者不就走远了?”关于这一 点,他也是这样认为的!也就是说,此系领袖人物性格的特点!    
            
            
    ● 帕:您曾深有感触或谦虚地说,在和他朝夕相处中改变了自己,并使自己更加完美。那 么雅克·希拉克在您身边也有所改变或改变了一些吗?    
         贝:我是个慢性子。他现在甚至说我办事比以前迟钝了。他变了吗?或许吧。我丝 毫不 觉得。您该向他本人提这个问题。我想是这样,夫妻间总有相互影响。假如他娶了另外一个 姑娘,那定会大不一样。有一件事他总是责怪我,就是他希望我更洒脱些,能笑容满面,无 忧无虑。因为我时不时表示不满。不过回到您刚才所提的问题上。我完全相信我的丈夫坚如 磐石,具有完全非凡的个性。谁都休想轻易改变他。我母亲去世前几个星期还对我提到过这 点。他18岁的时候,我母亲就认识他,所以,她是许多事情的见证人,她比我公公婆婆幸运 的是亲眼看到了他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使她大为自豪。18岁的时候,他就已胸怀某种信念 ,工作干劲十足,对生活充满激情。有一种征服的欲望。在政治对垒中,有人最终垂手认输 ,而他决不会!他总是勇往直前,毫不松懈。有过困难的时刻,但他是一位斗士,总是卷 土重来。他不是那种对过去反复检查或久久抱有犯罪感的人。而我倒是更倾向于回想某某人 在何种年代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丈夫最怕人家抱怨自己的命运、抱怨自己小小的不幸, 他也害怕闹情绪。在他看来,万万不能劳累过度,万万不可生病。我不是记仇的人,但我是 有记性的。我非常清楚,政治上有时充满诱惑,人会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要将各种 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进去,并使之相对化。我丈夫根本不是记仇的人,他总是向前看,这个 性格特点使他成为真正的斗士。    
            
        ● 帕: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