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第1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了(4)式与沈括隙积术公式相同外,其他公式均为杨辉独立推出。

2.捷算法与素数
杨辉致力于捷算法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就。例如,《算法通变本末》
中记载着一种叫“重乘”的算法,即把乘数分解为若干因数之积的形式,
然后用因数去乘。杨辉说:“乘位繁者,约为二段,作二次乘之,庶几位
简而易乘,自可无误也。”例如38367×23121,杨辉便把23121 分解为9×7×367,然后再乘38367。

由于捷算法的需要,杨辉注意到一个整数是合数还是素数的问题。他
说:“置价钱(即23121 文)为法,约之。先以九约,又以七约,乃见三百
六十七,更不可约也。”所谓不可约,就是说除了1 和本身外没有其他约
数。显然,杨辉的“不可约”之数即素数。他在这里首次提出素数概念,
又在《法算取用本末》中列出了从201 到300 的素数表,共16 个:

211,223,227,229,233,239,241,251, 
257,263,269,271,277,281,283,293。

这实际是201 到300 的全部素数。虽然杨辉对素数的研究远在欧几里
得之后,理论上也不够完整,但他在没有外来影响的情况下注意到这一重
要问题,其思想之深刻是值得称道的。

“求一乘”和“求一除”也是捷算法,是用加减代乘除,通过折、倍
等方法来实现的,“求一”就是变首位为1 的意思。例如237×56,先倍

56,得112,再折237,即
237 
= 118。5 ,然后用112乘118。5。

2 

在运算方面,杨辉特别重视乘法,他说:“夫习算者,以乘法为主。”
(《详解九章算法》)认为“乘除者,本勾深致远之法”,“因法不独能乘,
而亦能除”(《算法通变本末》)。例如

2746÷25=27。46×4=109。84, 
这种以乘代除的方法不仅施于精确计算,也用于近似计算。例如
2746÷1111=0。2746×9=2。4714。
《田亩比类乘除捷法》中的一些题列出了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有繁
有简,杨辉的意图就在于比较优劣,提倡捷法。


3.纵横图
纵横图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表,也称幻方。一般是n 行n 列,各行
各列的数字之和相等,纵横图有几行,就称为几阶。我国最早的纵横图,
当推汉代“九宫图”(图1)。宋代理学家们把它与《周易》中的“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联系起来,认为九宫图即天生的神物——洛书,是伏
羲画八卦的依据,从而为这些有规律的数字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就在这种数字神秘主义气氛笼罩社会的时候,杨辉却在孜孜不倦地探
索纵横图的构成规律。他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否定了纵横图的神秘性。《续
古摘奇算法》上卷的大量纵横图表明,这种图形是有规律可循的。

杨辉首先给出三阶和四阶纵横图的构造方法:“易换术曰,以十六子
依次第作四行排列,先以外四角对换。。后以内四角对换。”这便是构造
四阶纵横图的一种方法(图2)。在“总术”中,杨辉给出构造四阶纵横图
的一般方法。第一步是“求积”,即求出每行或每列的数字之和应为多少。
杨辉把前16 个自然数当作一个等■图1

差数列,用求和公式

n a 1 + an

()

S = 

2 

求得S=136,进而求得每行之数34。第二步是“求等”,即设法使每行、

每列的数字之和等于34。“求等术曰:以子数分两行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而二子皆等(十七),又分为四行,而横行先等(三十四),乃不易之数。却
以此编排直行之数,使皆如元求一行之积(三十四)而止”。依此术,杨辉
构造数字方阵如图3,然后再“编排直行之数”。杨辉说:“绳墨既定,
则不患数之不及也。”意思是掌握了规律,就不难作出纵横图。

12 5 16 1 
11 6 15 2 
10 7 14 3 
9 8 13 4 

图3

1 20 21 40 41 60 61 80 81 100 
99 82 79 62 59 42 39 22 19 2 
3 18 23 38 43 58 63 78 83 98 
97 84 77 64 57 44 37 24 17 4 
5 16 25 36 45 56 65 76 85 96 
95 86 75 66 55 46 35 26 15 6 
14 7 34 27 54 47 74 67 94 87 
88 93 68 73 48 53 28 33 8 13 
12 9 32 29 52 49 72 69 92 89 
91 90 71 70 51 50 31 30 11 10 

图4 百子图
四阶以上纵横图,杨辉只画出图形而未留下作法。但他所画的五阶、


六阶乃至十阶纵横图全都准确无误,可见他已经掌握了高阶纵横图的构成
规律。他的十阶纵横图叫百子图(图4),各行各列的数字之和均为505。

杨辉的纵横图对后世深有影响,明代程大位、清代方中通、张潮、保
其寿等,都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纵横图。

4.杨辉定理
在《详解九章算法》及《续古摘奇算法》中,杨辉讨论了勾股容方问
题,并在后书中提出一条重要的面积定理:“直田之长名股,其阔名勾,
于两隅角斜界一线,其名弦。弦之内外分二勾股,其一勾中容横,其一股


路如下:因为

△ABC=△CDA 
(指面积相等,下同),
又因为
△AIE=△EHA,
△EFC=△CGE, 
所以
△ABC…△AIE…△EFC
=△CDA…△EHA…△CGE,
此定理反映了我国传统几何的

一条重要原理——出入相补。实际上,△AIE 可以移置△EHA 处,△EFC
也可以移置△CGE 处,所以等积。类似的思想在刘徽《海岛算经》及赵爽
“日高术”中已反映出来。但首次以文字形式明确给出这一定理的是杨辉,
因此可称之为杨辉定理,它在平面几何中有广泛的应用。实际上,《海岛
算经》中的各种测量公式都可由杨辉定理推出。

■图5
5.因法推类
在《详解九章算法》的《纂类》中,杨辉提出“因法推类”的原则。
正如郁松年所说,《纂类》以“算法为纲”,“以类相从”。这种思想与
《九章算术》相比是一个进步,因为《九章算术》的分类标准并不一致,
有的按用途分,有的按算法分。杨辉则突破了原书的分类格局,按算法的
不同,将书中所有题目分为乘除、互换、合率、分率、衰分、叠积、盈不
足、方程、勾股九类。每一大类中,由总的算法演绎出不同的具体方法,
并给出相应的习题。例如,“方程”类便依次给出方程、损益、分子、正
负四法,“方程法曰:所求率互乘邻行,以少减多,再求减损,钱为实,
物为法,实如法而一。”这是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此法后的11 题全
是基本类型,可直接列出最简方程组。“损益”指的是移项及合并同类项,
分子术指去分母的方法,正负术指方程变换时所用的正负数运算法则,各
法后分别列有相应的具体题目。这种作法体现了由干生枝的演绎思想,方
程法是干,损益、分子、正负三法是枝。再如“勾股类”,共设38 问,分
别置于21 种方法之后,而第一种方法——勾股求弦法(即“勾股各自乘,


并而开方除之”)是后面各法的基础。这种顺序也体现了演绎思想。

6.数学教育和普及工作
杨辉十分重视数学普及工作,他的数学书一般都是由浅入深的。《详
解九章算法》便是为普及《九章算术》中的数学知识而作。他从原书246
题中选择了80 道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详解。由于初学者感到《九章算术》
“题问颇隐,法理难明,不得其门而入”,杨辉便“恐问隐而添题解,见
法隐而续释注,刊大小字以明法草,僭比类题以通俗务,凡题法解白不明
者别图而验之。”题解即提示算法要点或解释数学名词;比类是原有方法
的类推;例如“商功”章,在圆亭(圆台)解法之后便给出一道圆窖题:“圆
窖上周三丈,下周二丈,深一丈,问积。”书中的图形很多,不仅有数学
图,还有写生图,如“勾股章”的葭出水图、圆材埋壁图、方邑图等,都
很精美,为《详解》增色不少。这些图在帮助读者理解题意的同时,也有
利于引起读者兴趣。

为普及日常所用的数学知识,杨辉专门写了《日用算法》一书,并提
出“用法必载源流”和“命题须责实有”两条原则。书中的题目全部取自
社会生活,多为简单的商业问题,也有土地丈量、建筑和手工业问题。这
种应用数学是便于普通读者接受,也便于发挥社会效益的。杨辉还在该书
的序言中提到“编诗括十三首”,这些诗歌显然是为读者自学数学而编的,
可惜都已失传。但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存有“求一乘”和“求一除”诗
各一首,前者为五六七八九,倍之数不走,

二三须当半,遇四两折扭。

倍折本从法,实即反其有,

用加以代乘,斯数足可守。
这种诗歌简炼生动,朗朗上口,便于读者记诵。另外,杨辉书中还有许多
乘除法歌诀,也是有助于读者熟记有关算法的。

杨辉不仅总结了当时的各种数学知识,还批评了以往数学著作中的一
些错误,这种作法在杨辉以前的算书中很少见。例如,他在《田亩比类乘
除捷法》一书中便批评了《五曹算经》中的三个错误,一是在田亩计算中
用方五斜七之法(即把正方形边长与对角线之比取作5:7),二是题问概念
不清,三是四不等田求法之误。

在数学教育方面,杨辉总结了自己多年的经验,写了一份相当完整的
教学计划——“习算纲目”(《算法通变本末》),具体给出各部分知识的
学习方法、时间及参考书。他主张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特别强调要明算
理,要“讨论用法之源”。例如,他讲减法时不只讲算法,而且指明:“加
法乃生数也,减法乃去数也,有加则有减。凡学减,必以加法题考之,庶
知其源。”针对教师和学生两种不同的对象,杨辉又提出“法将题问”和
“随题用法”两条不同原则。教师编书或讲课时,应“法将题问”,“凡
欲见明一法,必设一题”(《法算取用本末》),就是以算法统帅习题,每
种算法都设有相应的题目。而对学生来说,则应“随题用法”,即根据具
体题目来选择相应的算法。他说:“随题用法者捷,以法就题者拙。”(《乘
除通变算宝》)

文献


原始文献

'1'(宋)杨辉:详解九章算法,《宜稼堂丛书》本,1842。

'2'(宋)杨辉:日用算法,见《诸家算法》,抄本,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藏。

'3'(宋)杨辉:乘除通变本末,《宜稼堂丛书》本,1842。

'4'(宋)杨辉: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宜稼堂丛书》本,1842。

'5'(宋)杨辉:续古摘奇算法(缺上卷),《宜稼堂丛书》本,1842。

'6'(宋)杨辉:续古摘奇算法,抄本,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藏。研究文献

'7'钱宝琮主编:中国数学史,科学出版社,1964。
'8'严敦杰:(宋)杨辉算书考,见钱宝琮等《宋元数学史论文集》,科
学出版社,1966。
扎马鲁丁

胡铁珠
扎马鲁丁(Jamāl al…Din)生年不详,主要活动于13 世纪50 年代
至80 年代;1290 年前后卒。天文学、地理学。

关于扎马鲁丁的早期历史,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是波斯马拉
盖城(今属伊朗)的天文学家,受当时统治波斯等地区的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