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词故事-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但在凄风苦雨中,张淑芳的心境极为悲凉;即便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面对着原本有着号称“天上天堂,人间苏杭”的杭州,她也禁不住感伤自己这独特的身世。而接下来的一首《浣溪沙》词,无疑就极为微妙地透露出了她这无限悲切的心声,道是:   
  散步山前春草香。朱阑绿水绕吟廊。花飞惊坠绣衣裳。   
  或定或摇江上柳,为鸾为凤月中篁。为谁掩抑锁云窗?③   
  然而,往事不再,岁月终究留驻不了往日的繁华。她这美好红颜在那纷扰的红尘中也消磨殆尽,与尘世一起渐渐消歇了。这是她个人的悲哀,也从而折射出那个时代里所有人的悲哀。   
  按:① 襄樊,一作“襄城”;妙年,一作“少年”。② 思,音“四”;教,音“交”。又,灯下泪,一作“红蜡泪”;幽,一作“愁”;待,一作“忖”。③ 飞,一作“枝”;坠, 一作“堕”。 前句中“为”,平声;后句中“为”,去声。        
一曲清风梦不成——邱任悠远琴声能返美人魂   
  古代有些事情看似不可理喻,尤其在今天的人们看来,神道之事极为幽眇以至于不可想象,甚或就是不足为训的。但在古人那林林总总的记载里,它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作为认识和观照古代的人情风俗及其世象,我们有时又不能一概弃之若敝屣;因为如果那样,并不就是一种科学地对待我国文化遗产的态度。   
  孝宗乾道年间(1165年~1173年),清河人邱任年纪虽轻,但却才貌超群,只是在几次考试中他却都没能考取;加以在家不被继母所容,他便只身流落到了南方一带。   
  一个天气晴朗的晚上,邱任乘船到了江陵。此时,星星与月亮争辉,湖水共长天一色。对此美景,他心想此时正可以消遣一下,以释放自己那郁积许久的牢愁。他命书僮焚起清香,并拿出随身携带的古琴弹奏起来。那悠远的琴声在夜空里传出老远,连水天那边的水禽都扑扑楞地惊飞而起,然后,它们又飞掠了回来。   
  忽然间,邱见有人推开自己的船篷,便警觉地站起身子,却发现一位姿容淡雅、风韵轻扬的女人正款款而来;而她的身后有侍女手拿明灯跟随着。邱当即就心情翻滚起来,想不到在这个夜晚,居然还能面对如此美貌的女子!于是,他便对她深施了一礼。这女人回答道:“刚才被先生这美妙的琴声所深深吸引,所以我才不避嫌疑地前来跟您相会。”邱又问起她的名姓,她回答是两淮盐运使何公的姬妾,小字叫翠薇;由于主妇的嫉妒,她就被迫在书亭里居住,那里名花缭绕,曲水萦环,确实有着一派极为迷人的风光。最后,她还试探性地邀请他去她那儿看看。邱自然巴不得这样,但又担心被守门的老太婆阻拦着不让进去。女人笑说,有我在,那老太婆又有何可怕的?这样,邱就跟着她去了。   
  但见幽亭里的风景跟外面的果然大不一样。香风送爽,红灯明灭,架上的图书又大多是他平生所没有见过的,邱不禁大为感叹。此时,邱遂开始挑逗她,她却低着头不说话。他便会意了,当即上前跟她亲热起来,两人就极尽绸缪之事。事后,这女人说:“贱妾业已委身于您,希望您能记住今晚这么美好的时光。”邱迅即表示,自己难得美人如此倾心相待,自然是铭心刻骨的。说罢,他便填了首《忆秦娥》的小令赠给美人;其词曰:   
  香篆袅,罗帏锦帐风光好。风光好,金钗斜亸,凤鸾颠倒。   
  恍疑身在蓬莱岛,邂逅相逢缘不小。缘不小,最关情处,娥眉淡扫。   
  这美人读罢此词,不觉也兴致勃勃地和了邱任一首:   
  杨枝袅,恩情无限天将晓。天将晓,漏穷鸡唤,教人烦恼。   
  邮亭一夜风沙少,匆匆后会应难保。应难保,最伤情处,残云风扫。①   
  邱仔细读罢她这首和词,大加赞叹道:“读了您的佳作,拙作自愧跟大作便有天壤之别了!这还不只是前人所说的碔砆跟美玉的差异而已!”而女人则哭泣着说道:“贱妾不能尽情地跟您诉说情怀了,但有一份罗巾赠送给您。您就在归途中慢慢打开看吧,只是恐怕使贱妾感到太羞愧了呢!”   
  船只靠岸了,邱打开那罗巾看时,原来它的上面所写的是一首七言绝句诗:   
  不断尘缘露本真,翠薇花下绕香魂。   
  如今了却风流愿,一任东风啼鸟声。   
  第二天,当邱再次去访问时,却只见那空亭里幽静得怕人;原来他所见到的所有景物,此时却都不复存在。他便惊讶地前去询问守卫该亭子的老妇人。回答说,这是主人何公的书亭,姬妾翠薇当时由于受到他极度宠爱,而被主妇用药酒毒死,并埋葬在此处。而亭旁四周种植着的那些紫薇花就是用来纪念她的。至于先生昨晚遇见她,莫非那就是她的灵魂么?   
  听了老妇人这段解说的邱任,不觉就心生悲叹地步着翠薇诗作的韵脚道:   
  精爽依稀逼太真,何缘月下觑芳魂。   
  清风一阵浑无迹,惟听流泉呜咽声。②   
  写了这首“次韵”诗,邱任遂再次到她坟墓前祭奠了一番,并把此诗给烧了;然后,他便双眼含泪地惆怅而归。   
  按:① 这只能算是广义的“和韵”。因为该和词仅首尾两韵相同,其余并不相同,故尚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步韵”或“次韵”。② 在诗人通用的“平水韵”中,两诗中的“真”属十一真部,“魂”属十三元部,而“声”则八庚部,尤其是庚部跟以上两部绝不通押,这是定例;但此诗韵盖属方音而押者;这在宋代以后的某些作家里仍是不难看到的一种创作现象。又,两诗中的“任”、“听”,均为去声。        
一词重结蓝桥梦——好词能使京城府尹纳姬不惧内   
  唐代秀才裴航由于为蓝桥美女云英捣药,从而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①而本文主人公、后来成为一国宰相的宋人晏殊却因下属张先的一首词,使得原本远离自己的爱妾又回到了身边;该词中却也正是使用了“蓝桥”的字样及其含意。   
  这当然不仅仅是不谋而合罢了。时任京城开封府府尹的晏殊,他自身就是一个文才出众的人物;而且尤为难得的,他也很喜爱那些文才高妙的文人。当获悉词人张先才学很高时,他便特地请张担任自己的助手判官一职。平时大凡有宴会时,晏就请张来填写新词,以便让歌伎演唱,这往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张很自然地就得到了晏的欣赏。   
  这时候,晏刚刚收纳并极为宠爱着一位容貌漂亮的姬妾。凡是张来到时,晏就叫她出来劝酒唱歌,张也很高兴地给她当场填写词作。大家相处得都很开心。   
  而晏夫人王氏对此就很不高兴了,以为这姬妾夺走了丈夫对自己的爱,竟一再哭闹着让这姬妾赶快离开京城,而且离得越远越好。晏深怕王夫人没有休止地闹下去,对他个人的影响不好,遂忍痛把这心爱的姬妾送了出去;但他此后的心情却并不舒畅。一天,词人张先又来到晏府,只见里头冷冷清清,没有了以往的热闹和欢笑。张先是一惊,但很快便明白了,心想定是王夫人因嫉妒而把那姬妾赶走了的缘故。回忆起那时大家在一起说笑的欢乐,当下不觉也很难过了,但他装作并不知道这一切似的进了里屋。   
  晏见张来了,自然便想起了那姬妾却已不在,不觉大为伤感,遂跟张对饮起闷酒来。此时此刻,张当即填写了一阕叫《碧牡丹》的词,让其他歌妓歌唱给晏相公消闷儿——   
  步障摇红绮。晓月堕,沉烟砌。缓板香檀,唱彻伊家新制。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芭蕉寒,雨声碎。   
  镜华翳,闲照孤鸾戏。思量去时容易。钿合瑶钗,至今冷落轻弃。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②   
  晏殊谛听着眼前这首绝妙好词,不觉顿时就泪流满面了。尤其在听到该词最后一句时,他竟奋然而起,怃然对张先说道:“人生不就是为了行乐吗?那为什么把自己弄得那么痛苦呢?”说完这番话,他当即命人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钱来赎取那位业已远离了自己的姬妾。很快地,她就被赎了回来。此时,嫉妒成性的王夫人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对付他们了。这样,晏家夫妇终于相安无事地过着和和美美的日子。   
  事后,晏很是感谢张这一首写得颇为及时的词作,认为它帮了自己的大忙,致使他不致出现较大的人生错误。   
  按:① 具见拙著《唐诗故事余录·蓝桥魂梦爱云英》,兹不复赘。② 此据《词综》,《词林纪事》同之。板,《本事词》则作“拍”;伊家,则作“伊州”。阿袁今按,《伊州》乃舞曲名也,两者于义均可通,然以后者义长;互参本书《音信人情属妙人》之“按语”。至于上述诸书所载,则均出《道山清话》。        
《木兰花慢》共销魂——妙词见证无端摧残有情男女的现实   
  古代文人在文字交往中,有一种用押相同韵字来写诗词的作法被称为“酬和”或“唱和”;这在唐宋以后文人的文化生活中更为常见。而某些文人由此增加其友谊乃至获取其情爱的,这当然就更值得人们为之叫好了。然而,也有一些不幸者却因此受到某些不应有干涉而夭折的,这无疑便使人倍加痛惜。   
  出生读书人家庭的吴氏女,不但容貌美丽,而且才能尤为杰出,举凡琴棋书画,她都无所不通;凡知道她这一身才华的就没有不交口称赞。她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临终时特地嘱咐她要嫁给一个读书人。而负有奇才的吴氏女委实也自命不凡,所以许多来提亲的都因她看不上眼而没有答应。   
  浙江永嘉秀才郑天趣,当时正好在同城洪姓家里开设教馆。一天,有媒人过来感叹吴女久久未能遇见她所喜欢的男性时,洪公子便开玩笑说:“郑先生,您何不去应聘一下呢!”而郑则以家中已有妻子来婉辞。对此,媒人却说,郑先生不妨写首诗词什么的让我捎去再说。这样,郑便怀着玩笑之意写了首《木兰花慢》的长调词给她。其词曰:   
  倚平生豪气,切星斗,渺云烟。记楚水湘山,吴云越月,频入诗篇。菱花剑光零落,更几番沉醉乐风前。闲种仙人瑶草,故家五色云边。   
  芙蓉金阙正需贤,诏下九重天。念满腹琅笫榇苏啬辍s腹夹牛銑鸾垦薮伞A烊√煜愕谝唬莺崂窭秩А"佟  
  第二天,这媒人便又来到了洪家,跟郑说起全部吴姓人都对郑这水平甚为叹赏,但吴母却坚决不同意,说郑是已有家室之人,如果嫁给他,难道还要女儿去做他二房不成?而媒人遂把郑词交给了吴女,并实说郑已婚娶。业经仔细阅读过郑词的吴女,当下竟大不以为然了,她觉得郑满腹经纶,即使家中有了妻子也无妨。说到这里,媒人就给他拿出吴女次郑词原韵的唱和之作,道是:   
  爱风流儒雅,看笔下,扫云烟。正困倚书窗,慵拈针线,懒咏诗篇。红叶未知谁系,漫踌躇无语小阑前。燕子知人有意,双双飞向花边。   
  殷勤一笑问英贤,夫乃妇之天。恐薛媛图形,楚材兴念,唤醒当年。叠叠满枝梅子,料今生无分共坡仙。赢得鲛绡帕上,啼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