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1-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321-政治理论标准辅导全书- 第5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产权与产权制度    
    产权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对财产加以利用或处置以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产权制度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有关产权界定、保护、流转等环节的一系列政策和法律规定的总称。现代产权制度则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它具有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特征。    
    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1)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目前,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除了国有和集体资本外,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和城乡居民的家庭财产迅速增加,单一的公有产权已经被多元化的产权所取代。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各类资本的流动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2)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基础。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改革效果不理想,根本原因是产权改革没有到位,产权归属模糊不清,资产所有者虚置,责任主体缺位,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没有很好地落实,政企不分现象严重。只有明晰产权归属,明确各方权责,形成多元化产权结构,现代企业制度才有扎实的基础。否则,就会流于形式,走形变样。    
          (3)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激发企业和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追求产权,以其产权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是各类市场主体的内在动力之一。清晰界定产权、明确权责关系和依法严格保护产权,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产权关系既是一种利益关系,又是一种责任关系。落实了产权,就会增强人们履行信用、遵纪守法、诚实经营的自觉性。当前,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失信行为严重,与没有形成健全的产权制度有密切关系,这也从反面说明,产权制度是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社会信用水平的基础条件。在清产核资时,要依法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的权益,平等对待各方财产,既要防止国家、集体资产流失,又不能把属于私人的资产随意上收为国家或集体所有。    
    综上所述,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所概括的那样,“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必须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与构成    
    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整体。    
    市场体系按照市场上流通的商品属性来划分,可以分为一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一般商品市场,按照市场交换的商品的最终用途,可分为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则可分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等。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又衍生出众多独立的市场分支,形成一个有机的市场体系,对经济发展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作用    
    (1)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可缺少的条件。    
    (3)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是国家实行间接宏观调控的必要纽带。    
    3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统一、开放,意味着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清除市场障碍,形成全国范围统一的、对内对外都开放的大市场。竞争、有序,是指市场竞争是按照一定的市场规则有秩序地进行的。统一、开放是市场体系的本质要求,是市场竞争的前提,市场竞争是否有序则是市场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强化市场的统一性,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    
    2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完善和规范发行程序,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建立统一互联的证券市场,完善交易、登记和结算体系。加快发展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规范发展产权交易。积极发展财产、人身保险和再保险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3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宏观调控的含义    
    宏观调控指国家通过宏观政策和其它手段调节和控制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调节和控制经济运行的节奏和方向以及一些主要活动的行为。宏观调控是一种政府行为,是现代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职能。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于:    
    (1)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了保证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合理配置全社会资源,社会必须自觉的采取措施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以减轻或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所造成的损失,提高宏观经济效益。    
    (2)它是市场经济正常进行的内在要求。市场本身有它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必须通过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来解决市场失灵和市场无力解决的问题。所以,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正处于经济体制根本转变,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尤为重要。    
    3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改善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二者是统一的,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格规律,适应供求变化,体现竞争原则,又要努力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促进经济总量平稳和结构优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微观经济越是放开,市场化的进程越是加快,就要求宏观调控越加有力和灵活有效,越要求有必要的集中和相应的手段。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关系方面,可以也应该做得更有效。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校正市场调节可能出现的偏差。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阐述,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以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内容。    
    (三)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1宏观调控手段与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合理的调节。    
    (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包括运用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来引导和调节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    
    ①经济计划。计划手段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的区域部署和结构调整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国家经济计划,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二是对国民经济运行中某些重要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计划。国家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计划工作要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重点是做好中长期计划和远景计划;国家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应当是指导性的计划。    
    ②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运用预算、税收、债券、购买性支出、转移支付等手段来调节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在具体操作上,它可以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两种情况。扩张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可以通过增加财政开支、扩大赤字等手段来实现,也可通过减税来实施;紧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