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父母怎么样管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父母怎么样管孩子- 第2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我儿时不能得到的,但是对此我总是莫名地不安,我应该让她去吗?    
      我觉得你必须听从自己的直觉,这次旅行对你女儿来讲可能是一次伟大的机遇,也可能是一场灾难。出国旅行无疑是非常精彩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经历,在别的国家居住,接触另一种语言,对于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学会如何融入它是大有帮助的。但在你这种情况下,它可能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这里是一些潜在的负面作用:    
      你的女儿还很小,没有家庭成员帮助,她还不能适应那里的情况。永远不要小看家对一个孩子的意义,家不仅是一个地方,还包括食物、家人和习惯,能够帮孩子保持平稳的生活。在意大利,她要适应很多事情,比如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惯(晚餐时间是9点钟)、不同的食物甚至是不同的床。    
      另一件让我奇怪的事是,如果经济能力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让你的女儿出国旅行呢?你可以用这笔钱安排全家人在附近的地方度假,这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我还相信,去意大利旅行这种事,与其说是孩子的愿望不如说是父母更感兴趣,有时父母的热情使他们无法冷静客观地审视旅行的真正目的。    
      如果你的孩子对足球的热情极高,并且非常独立——她经常很容易地在别人的家里睡觉,也坐过飞机,还和队里的一位队员(最好是那位队员的母亲)非常亲近,你也有这次旅行所需的钱,那么这个主意还不错。但是如果你觉得女儿同你们分开对她来说是一个问题的话,那我建议你最好别让她去。    
      你可能会发现,虽然你的女儿心存疑虑,但她还是坚持要去旅行。当每个人都对这次旅行很兴奋,却要她做出相反的决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她可能会从心里偷偷地感谢你,因为你坚持让她等一年再考虑这样的旅行。    
      我在办公室里见过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她曾经与父母一同去过日本和尼泊尔,而关于这次旅行她谈到的竟是那里没有花生酱三明治的失望。当然她看到了东方奇迹和文化的差异,她的视野开阔了,但是我怀疑如果她在两倍于现在的年龄时去旅行,那她获得的感受也会是现在的两倍。    
      大学:人生七彩路的惟一终点?    
      对于很多父母来讲,孩子被哪所大学录取是他们家庭教育的最终成绩。哈佛、普林斯顿和斯坦福大学意味着家长得到了A,乔治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是B,州立大学毫无疑问是C。一些家长为了得到A不惜牺牲孩子的幸福、与孩子的关系,甚至于起码的理智与常识。    
      我们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昂贵的SAT家教,暧昧不清的申请论文的真正作者,并不真实的校外成就,为得到助学金利用各种关系等等。我急切地声明我不是一个大学咨询员,在帮助家长或学生选择大学上毫无经验。但是近几年,我亲眼目睹了申请大学的阴云怎样笼罩着青少年,左右着家长们的思想。我曾治愈了很多与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做斗争的年轻人,我看到这些斗争对他们的成长过程、自我评价以及与家长和同龄人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如何处理落榜?    
      我的儿子上高中三年级。他是一所优秀的私立学校250名学生中的第一名。他在辩论上很出色,得到很多奖励,所有老师都给他写了优秀的推荐信。他的辅导员鼓励他申请一些竞争非常激烈的学校。但他被去年夏天申请的一所提前招生的学校拒绝了,另外4所重点学校也都拒绝录取他,其中一所还是他父亲的母校。他现在是在一所过去认为最“保险”的大学的“替补名单”上。坦白地讲,一张常春藤大学的文凭从来就不是丈夫、儿子和我的目标,但他显然是一个优秀的候选者而且学校也支持他的申请。在这个过程中,一旦你对一所学校有兴趣——当然,我儿子的履历也非常优秀——他们就给你寄材料,好像非常渴望你成为一个申请者。孩子的希望每次都在增加,但现在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他有些沮丧。我相信儿子的能力,对他未来的成功也很有信心,可是我对这个过程很愤怒,而且不知怎样才能帮他恢复自信。他看上去很忧伤,精力难以集中,对未来感到悲观。    
      我的问题是怎样帮助儿子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他相信,虽然他被那些学校拒绝,他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一个有价值的人,他的前途是光明的?    
      你不是第一个觉得大学申请过程充满压力,缺乏人性,使你和儿子意志消沉的家长,但好在你不像很多父母那样将上大学看作孩子生命的首要目标。处理你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向孩子详细解释整个录取过程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很多非常有才华的、勤奋刻苦的学生没有被他们选中的大学录取。    
      首先,家长必须了解大学申请过程,还要帮助孩子了解,让他对此有充分、理智的认识。否则被拒绝后,即使家长很开明——像你这样,他也会意志消沉。    
      我知道有些父母无论我或其他人说什么,都无法阻止他们不计代价地强迫孩子进入常春藤大学。在这本书的前两部分,我一直在说明这种做法最终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里我只想简单地总结几个有关大学的问题。    
    


到底怎样“管”解决问题的方法(6)

        
      录取比率的报复    
      学校的咨询师、私人家教以及家长们近几年对于大学的申请过程都变得非常熟悉。你一定看过关于某些选择会对进入某所大学产生什么样影响的文章,比如是学舞剑还是划船,是学习拉丁语还是西班牙语,是去哥斯达黎加还是去克祖美尔度春假。自从《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杂志开始为大学排名,家长们就开始关注那些第一至十七名的学校,大学也意识到必须提高排名,并根据排名的结果做出战略性的决策。不再是“录取这个班的最佳人物”,不是家长和学生心目中那种基于道德的人道的录取方式,大学自有他们的安排。    
      提前招生是这种变化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做过去是为了招收那些10月份之前就知道自己想上哪所大学的学生,现在它却是扩大学校的申请人数、控制经济资助的战略手段。有很多三年级的学生并没有确定选择哪所学校,但也参加了提前招生的申请,他们认为这样会提高入学机会。    
      电脑招生大大提高了学校接到申请的数量,这对于提高大学的排名很有帮助。为什么不再多发一些申请材料呢?无非就是点一下鼠标。学校喜欢这种申请泛滥,这样可以扩大他们的选择范围并夸耀他们显赫的地位。如果你拒绝了70%的申请者就说明你比那些只拒绝了40%的大学要严格。哈佛与普林斯顿大学现在的录取比例处于历史最低点,在11%左右。当然这会使整个过程进一步失去人性,最后成为一场数字竞赛。    
      难以面对的竞争    
      去年有1300万高中毕业生参加了全美大学联考。在语文考试中,超过5.8万人得到了700分以上的成绩,在数学考试中,超过7.1万人得到了700分以上的成绩。20世纪90年代前期,竞争不像现在这么激烈,2669名数学成绩在750~800分之间的学生申请了普林斯顿大学,但最终,650人,也就是只有24%被录取。去年,哈佛大学拒绝了很多成绩优异的申请者,只录取了他们中的20%。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负责人说过一句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的话,他说即使把已录取的学生全部开除,还能很容易地从被拒绝了的学生中找到同样优秀的大学一年级新生。要进入名牌大学必须有非常优异的成绩,但优异的成绩并不能保证他们被录取。实际上,就像你的儿子不幸知道的,大学录取过程很特殊而且往往还是不公正的,这就是简单的事实。    
      我想家长们应该抛弃那种认为孩子可能被录取就只申请名牌大学的想法,这很重要。也许有一个或至多两个学生达到了目的,但大多数将赌注下在这里的家长,会发现最后他们的孩子因为要面对一连串的拒绝而意志消沉。青少年不能理解这种冒险,对他们来说,拒绝就是拒绝,即使他们的父母一开始就知道机会很小。同时,被竞争激烈的学校录取的学生也将面临四年严酷的竞争,如果没有准备好的话会发现根本应付不了。有时即使专门指导择校的老师也会误入歧途,在过去的几年里,所有的数字都让人难以应付,巨大的压力使一些专业人士都变得盲目了。    
      有人赢得这场申请游戏吗?    
      有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大学申请就是一场跨栏赛跑。那些栏杆就是全美大学联考、正确的课外活动、优秀的推荐书、令人印象深刻的夏季打工、优秀的运动成绩,等等。家长和孩子从中学就开始学习如何才能把握住机会:这所预科学校能保证获得常青藤大学的录取吗?这门功课得A+是否比在另一门较难的功课中得B更好呢?多长时间的社区服务才是有意义的呢?对这类问题的思考是不可避免的,这很自然。但是一旦所有这些考虑开始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关注转变为目标,大学变得比教育本身更重要时,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更糟的是一旦目标没有达到,所有的一切就被认为是毫无意义的了。    
      当家长们把大学录取变为一场战役或游戏时,孩子们也就明白了,最重要的是满足家长的幻想或赢得一场比赛,而不是了解、满足自己的需要。    
      一些被误导的家长提高了竞争的整体水平,这就强迫其他父母必须努力保护他们的孩子不受这种不合理压力的伤害。    
      “好大学保证成功的生活”?    
      很多父母相信,孩子只有上好学校才会得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最好的伴侣、良好的社会交际,他们的生活也就会走上正轨,赚很多钱,快乐并成功。这种冲动促使父母们将常春藤大学的文凭看作自己多年心血最好的回报。而事实上,常青藤大学毕业生的真实生活依然是一个被普遍研究的课题。上名牌大学值得吗?一些研究说那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会赚更多的钱,但这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证书。他们之所以成功还部分因为他们的家庭很有影响,有比一般人更好的社会关系;部分因为他们自身很有毅力,不管在哪所大学,哪种情况下都会成功。最近一项由安德鲁·麦伦基金会的斯坦塞·伯格戴尔和普林斯顿的阿兰·克鲁格所做的调查表明,1976年毕业的高中生中那些被稍逊色的大学录取的学生比那些被顶尖大学录取的学生挣得要多:前者1995年的平均工资是9.12万美元,而后者是9.01万美元(从低收入家庭出来的学生表现得更为出色)。当然这种仅以经济收入来衡量大学教育的结果只是社会上常用的标准。“常春藤大学的文凭真能保证高收入吗?”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应该问的是:常青藤大学的文凭会使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或者干脆是好的教育,不管是在哪所学校接受的,会使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为你的孩子选择一所适当的大学——虽有挑战性但不是高不可攀——一定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