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东方朔第2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圣东方朔第2卷- 第6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闹中失去了性命,于是便将他调到离匈奴稍远一些的上郡,后来又让他担任上谷、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六任边城太守,却从此不再发出对匈奴正式用兵的诏命。李广的心中那股热血,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浓郁而厚重。
    疆场奔驰数十年,李广对匈奴的认识比谁都清。匈奴都是一些骑兵,他们作战的原则是有便宜就打,没便宜就走;来如骤雨,无需沉雷即倾盆而至;而若受阻击,则像疾风掠草,霎时无踪。而汉人就像边境上的大牛,待它憋足力气,瞪大环眼,高耸其角与之拼命时,匈奴早已鸟散鹜飞。李广深知,只有随时随地抓住战机,才能取得胜利。所以,李广便总结出了自己一套作战方式,即不与匈奴打阵地战,而是在游动之中各个击破。记得当今皇上刚刚即位后不久,就让卫青和公孙敖等在上林苑中秘密训练士卒,与此同时,也将身边一位名叫荣章的大内高手,派到李广那里熟悉战阵。李广当时正在上郡(今陕西榆林南)当太守,他得知这个消息,三天三夜都没睡着觉!不料那个荣章是个急于邀功之徒,有一次他在上郡山中发现了三个匈奴人,便带着几十个人马去捉拿。没想到那三个匈奴人十分了得,带着汉兵三拐两绕,进了山中,于是三人不时地放箭,竟将荣章所带去的几十人马,一一射死射伤,最后只有荣章一人,拉着个瘸腿,回到李广身边求援。李广听了这事,大声叫道:那三个匈奴人肯定是射雕英雄!于是李广亲自带着十多个铁甲士兵,再去追赶,在边境地带,终于发现了那三个勇士。李广让士兵们从两边围着呐喊,他自己却在一百五十步之外的地方,与匈奴的射雕英雄展开了对射。结果匈奴三个人的弓力有限,射不到李广站的地方,而李广一副强弩,势如破竹,却将三个匈奴人中的两个射死。剩下的一个举手投降。正在这时,突然出现匈奴数百铁骑!荣章和汉军们惊慌失措,劝李广快点儿撤离。李广说:此时我们若要撤退,匈奴快马追来,我们个个都是他们囊中之物。我们不如下马解鞍,在山头上睡大觉,这样匈奴会以为我们有埋伏,绝对不会轻易出击!荣章等人觉得有理,于是便抖着身子,率先在山头上撒了一泡冷尿,哆哆嗦嗦地装起引诱匈奴的样子,匈奴果然上当。到了夜晚,李广便和荣章等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撤回了上郡。那是何等快意的壮举啊!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那个荣章回到长安不久,便患尿疾而死,他死时向皇上说了些什么,李广不知道,反正皇上先是用王恢和韩安国为将,抗击匈奴,然后又让公孙贺与卫青带兵,始终不让李广当主将。而眼下,皇上居然对卫青说,李广将军老了,命运也不太好,上次差点被匈奴捉去,这一回,就别让他当先锋了!
    李广每当想到这一点,心里就不禁寒意顿生。自文帝十四年,他十九岁崭露头角开始,到眼下的元狩四年,李广披坚执锐,已经整整四十五年了,六十四岁的年龄,虽已满头白发,可他觉得自己雄风犹在,力可扛鼎;就是硬达百石的强弩,他仍然可以拉起来,为什么皇上让我当个偏将,连先锋都不让我做呢?难道皇上对我很有成见么?十年之前,皇上命我配合卫青兵出雁门,我中了匈奴右贤王的埋伏,被他捉了过去。可我李广一点都不害怕,我知道我有办法逃回来。可不是么?我在二马之间装作昏死,匈奴人对我放松了警惕,然后我便割断网绳,跃马而归,很快地就回到了汉营之中!难道皇上不喜欢我的这种行为?难道皇上以为,汉家将军一旦被敌人俘虏,就必须以死来表示对皇上的忠义?不行!功名未就,我岂能一死了事?我不会投降匈奴,也不会轻易自杀!世代忠勇的李家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别人以为已临绝境时,我们偏偏可以化险为夷,绝境逢生。这是一种智慧、一种勇武!如果汉家将军被匈奴人捉去一个就自裁一个,那汉家不就损失太大了吗?皇上啊皇上,您应该知道老臣李广的心声,也应该尊重李广的作战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法则啊!
    当然,李广心里也有许多后悔。最让他后悔的是,他一向以为要以游击作战的方式来对待匈奴,从而忽视了战阵的运用。他还记得,荣章在长安死去不久,皇上便在公孙贺的建议下,将他从上郡太守之位,调到长安做未央宫的禁卫首领。公孙贺的意思很明显,想让皇上更多地了解李广,重用李广。公孙贺告诉他说:兄长,不管你本领有多大,你都要到皇上身边来任一阵子职,这样皇上才能更多地了解你,更加信任你。不然的话,你在前线再有本事,再有名声,皇上对你还是知之甚浅,不会重用的!李广那时很是感激。因为那时卫青还在上林苑里演练战阵,没有立下战功,不是李广的竞争对手;与李广同时调到长安,并处于同样重要位置的,是长乐宫尉程不识。程不识也曾在边疆上与匈奴对抗过,但他与李广完全是两个路子。李广从来不讲什么战阵之法,军队见到水草繁茂处就停下来安营扎寨,有了动静就上马巡游,人人轻松自便,甚至连夜晚军营中报警的刁斗都没有,李广的大帐中文书印信也不要,一切全凭互相之间的默契。当然,李广到哪儿都要派出一大批“斥候”,也就是侦察兵,打探敌人的动静,确保部队安全。而程不识则与李广相反,他的部队不论是行军作战,还是休整训练,必须按阵而列,循规而行,军中号角刁斗,按时而鸣,伺敌而动,将士们按令而行,不得有半点差错。而军中士卒的功过得失,都有严格的档案记录,部队中的文书布告,更是一应俱全。李广看不起程不识的那种繁文缛节,〖FJJ〗肦〖FJJ〗〖HT〗里〖FJJ〗肦〖FJJ〗〖HT〗嗦,程不识手下的士兵,却羡慕李广的部下轻松自由,于是许多人都愿到李广手下效力,而不愿跟着程不识受罪。可是皇上将程不识提升为太中大夫,而李广却仍是个偏将。
    后来,到了汉家与匈奴展开大规模的作战,李广才终于明白,为什么皇上要用卫青为大将军,原来卫青率领数十万大军,所到之处,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前有先锋,后有接应,左右偏将,互为倚重,尤其是卫青的武刚车和八卦阵,更是一座移动的城池,任凭匈奴强兵如何奔涌驰突,都无法将其撼动。李广这时才发现战阵的重要,这时才知道自己的游击方式,只能小打小闹,而真正的大将军,必须是卫青那个样子的!他后悔年轻时没向程不识多学一点战阵之法,到了这个时候,想学也是来不及了!所以,当他的孙子李凌缠着爷爷教他弓马武艺时,李广语重心长地说:“陵儿,能发硬弓,善于骑射,这不过是匹夫之勇,真正的将军,要有勇有谋,能操战阵才行!所以李广不让小李陵跟着自己的军队,而让他先到程不识那儿学习兵法和战阵,程不识死后,李广又把李陵送到任敞手下,等他能够独自上战场时,李广要让孙子到卫青的手下,做一名传令兵!
    不知怎的,像神雕一样游掠于沙漠多年而从未迷失过方向的李广,这一次突然陷入鸡鹿寨以东的沙漠和沼泽之中,好多天没能走出来。
    不知怎的,老李广这次心情特别沉重,他好像有一肚子的委屈,要向别人诉说,而他的身边只有儿子李敢一人,而他心中的话,对儿子却难以启齿。
    不知怎的,李广在沙漠与绿草之中徘徊起来,他的部队,也跟着他一道,在沙漠与绿草之间徘徊迷惘。
    不知怎的,老李广把那些日行千里的“斥候”——那些辨别方向就像辨别自己手指一样的侦察兵,一个也没派出,全都留在了身边。
    除了皇上不让自己亲自与匈奴交战之外,李广心中还有一种巨大的压力,一种自己从来不愿向外人说,更不愿向儿孙们讲的沉痛。那便是命。元朔五年,李广因轻易深入敌阵而被捉又逃回来之后,皇上在卫青的请求之下,没有将李广军法从事,却把他暂贬为庶人。李广回到长安,在终南山与孙屏同住了一阵子。他与孙屏整天在终南山打猎,孙屏有事,他便独自出猎,直到红日西沉,看不到熊踪鹿影时才怅然而还。有一次夜晚,李广在终南山一位老乡家里喝酒喝多了,自己的爱马驮着主人,径直要回长安。月黑天高,当老马来到霸陵时,却被守卫霸陵的都尉给拦住了。霸陵尉当时也喝多了,他硬是不让李广通过。李广抬起头来,口中嚷道:“让开!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我是过去驰骋疆场的李广将军!”没想到对方竟然说:“什么?过了时的李广将军?别说是过了时的将军,就是现在眼下如今的将军也不行!”就是不让李广过去。
    李广无奈,在霸陵尉的亭子下面躺了一夜,直到天明酒醒。而那个霸陵尉名叫王晦,天亮的时候还要调戏李广一番。他说李广的面相不好,怎么看都不像个能封侯的人,这一生就是苦命,不会有什么大富大贵。李广一听就急了,爬起来就要打那狗狼养的。霸陵尉知道李广的厉害,急忙躲进房内,李广跟着进去,搜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李广当时气愤不已,大声叫道:“你这狗日的王晦,说出话来就让人晦气!你说我李广没有封侯的命,你狗日的命相如何?出来吃我三拳瞧瞧?”王晦不知跑到了什么地方,始终没让李广找到。可王晦的这番话,却在李广的心里狠狠地扎了一刀。时隔不久,匈奴军队又突袭辽西,辽西太守刘蒙被杀,韩安国被从右北平调往辽西,武帝便让李广复职,接替韩安国出任右北太守。从来一听到要上战场便高叫谢恩的李广,这回却向武帝提出了个额外的要求,他要皇上恩准,把霸陵尉王晦调到右北平,当自己的助手。武帝以为李广喜欢霸陵尉,便一口应允。王晦当然没什么说的,胆颤心惊地陪着李广上了路,一路上好话说了几百筐,好几回还把李广叫成爷爷。李广什么也不说,只问王晦,我的命到底如何?果然没有封侯的相么?那王晦急忙磕头认罪说:“将军,太守!爷爷!您不仅有封侯的命,还有当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的命呢!到了右北平之后,李广第一件事便是把那王晦给斩了,然后让李敢写了一份奏折,送到长安,主动向皇上请罪。武帝接到奏章,正不知如何处置是好,公孙贺却送来一个消息,说老李广到右北平后,匈奴人已跑得无影无踪,却有一只猛虎,到处伤人。老李广深夜出去猎虎,看到草中的黑影便射,只见火光齐迸。天亮之后,将士们出去寻看,发现李将军射出的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连箭簇都看不到了,哪里还能拔得出来?武帝大惊,便问后来呢?公孙贺说:第二天晚上,又传来虎啸,老李广闻声放箭,那老虎随箭而仆,众士兵手持火把,将猛虎抬回一看,果然是一只吊晴白额大虫,而李将军的箭,正好从它的脖子下射进去,直射到心脏,一下子结束了它的性命!武帝听了,便将手中的东西向地下一甩,大声叫道:”飞将军李广,真盖世英雄也!“便再也不去追究李广的过错了。
    可是霸陵尉的话,却在李广的心里扎下了根。元朔六年,李广再度跟随卫青收复河朔,没想到李广的军队尚未与卫青大军会合,卫青便与郭解、李沮等人一道,收复了河朔大半失地,匈奴太子于单举手而降,李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