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 第2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晚上,她小鸟般依在他的怀里。全身柔情蜜意。
  老公,照这样下去,明年就可以给你生个大胖儿子。
  他欢喜得合不拢嘴。把她的身体抱得紧了又紧。
  还是先买房子吧。你的腰椎不好,生孩子会疼痛加剧。有了房子,首先给你买个最好的大浴盆。我给你放好热水,然后加些活血化阏的中药进去。你每晚躺在里面舒服地泡一个小时。这样腰痛会很快缓解。到时我们再生孩子。如果是个女儿,一定如你一样聪慧美丽。如果是个儿子,一定象我一样高大英俊。老婆,你说我是不是脸皮有点厚呢?
  他吻着她如缎的长发。眼中幸福满溢。
  她把身子又往他的怀里搡了搡。恨不得揉进他的骨头里。老公,一点也不。你就是我心中最棒的男人。
  为什么呢?我有那么优秀吗?
  因为你是我最爱的,且是我今生唯一的男人。物以稀为贵嘛。
  眼中有湿湿的东西在奔腾。他把它咽到心里。对自己说,妻也是自己一生的唯一。
  那天他去批发市场进货,她和雇员一起在店里忙碌。生意很爆。顾客源源不断地进进出出。她在接待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来选木地板。品牌选定后,两人在颜色深浅上产生分歧。妻子坚持用浅色,丈夫却执著地喜欢深色。于是你一句,我一句,相持不下。
  此时,她的心突生莫名的烦躁,自开店来从未有过。隐约闻到一阵焦糊的味道。接着叫喊声与急促慌乱的脚步声纷至沓来。着火了,着火了……
  心猛然收紧。她看到烟雾已从楼梯不可阻挡地弥漫上来。脑子轰地一声。很快恢复镇静后,马上疏散顾客迅速离开商场。在确认无人之后,她看了一眼自己的货架,心情复杂地跑了出去。
  火势迅速蔓延。她站在外面看着里面浓烟滚滚。想着自己和爱人的心血终要化作灰烬,泪象六月的雨滴,哗哗啦啦地落个不停。这时,买木地板的夫妻突然大喊,孩子,我的孩子还在里面。消防车还未到,瞬间的犹豫后,她裹了一条湿毯便冲了进去……
  孩子已被突然的变故吓呆,只会哭着喊妈妈,身体却一动不动。她把他抱起来,绕开火焰疾走。
  快到门口时,头顶发出某种东西断裂的声音。她下意识把孩子放低,使出浑身力气扔了出去。自己却被重重地砸倒在那里……
  他接到消息回来时,妻已神志不清地躺在医院里。与早晨出门时判若两人。脑部神经及腰椎严重受损。医生说即使能脱离生命危险,也将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他对医生说,我只要她活着。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只有她活着,我的生命才能完整。
  在医院呆了三个月后,他把她带回家里。无法站立。说话含糊不清。痴呆。医生说,她伤得太重,我们已经尽力。他笑着说,谢谢你们。她还活着,这已很好。
  火势太大,他们全部商品化为乌有。两人几年来的努力瞬间成了空白。他想东山再起,却苦无资金。也想过出去工作,但妻需要照顾,他无法离开。于是一切作罢。
  偶然他遇到一个爆米花的人,眼前突然一亮。虽收入很低,却能够维持生活。且可以每天带着妻,随时照顾,不用分离。他买了三轮,每天把妻抱到车里。早出晚归。
  几年来,他们走了很多地方。他说,妻是浪漫的人。一直喜欢旅游。我要陪着她,尽量多走走。
  我的心里很感动。却也为他叫不平。这样的男子,本可以有更丰盛更向上的人生,却因着妻子的拖累,沦落街头,真是让人惋惜。
  你可以再娶。然后两人一起照顾他。这样你会有更加明媚的人生。
  不。有她我就够了。只有她是我的妻子。
  你不觉得苦吗?还不到四十岁,这样的日子,会漫无边际。
  她在我心中是最美的。为了一个陌生的孩子,她可以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而我,只是在照顾自己的妻子。与她相比,我做的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帮她擦去唇边的口水。然后放一粒爆米花进去。她报以绽颜一笑。
  微微的爱意在他的脸上荡着涟漪。
  他对她的爱,沉静如海,琐细完整。
  她浑然不知,却是最幸福的女人。
  这时,只听滚桶“砰”的一声巨响。泪眼中,我看到她拍着手叽哩咕噜地似在欢呼。
  我问,她在说什么?
  他笑着答,她说开花了,开花了。
  心中霎时暖意汹涌。那圆润饱满的爆米花,原是洁白的幸福之花,在充满爱的人生中,盛开如锦。
  本文摘自《读者》2007第12期P18
  星巴克:从小作坊到咖啡王国●王小东
  前不久,星巴克在故宫开店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人们斥责“故宫里的星巴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踏,要求它从故宫里搬出去。这次文化上的冲突让星巴克有些难堪,但是毋庸置疑,星巴克确实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咖啡厅之一。是星巴克的流行,让愈来愈多的人的早晨不再从电动咖啡壶中的苦水开始,而是像《电子情书》中知性的梅格?瑞恩一样,拿着咖啡大步走过纽约街头。星巴克最吸引人的,就是在平凡中创新,把存在了几百年的古老消费品,变成了挡不住的新流行,从而改写了现代人的生活。
  卖咖啡豆的小店铺
  在星巴克开店卖咖啡饮品之前,美国人不认识泛着浓厚奶香的拿铁,大家不相信日本人会在大街上喝咖啡。几十年来,美国培养了一大批咖啡迷,是像星巴克这样的咖啡馆使美国人懂得了享受咖啡的乐趣,对这一消费群体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71年4月,第一家星巴克开张的时候,美国经济已经从60年代的巅峰走向衰退,咖啡的销量也已经下滑,咖啡的消费人群不断减少。但星巴克依然故我地开发咖啡消费市场,并在以后的几十年获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你也许想不到星巴克刚刚诞生的时候,只是一家卖咖啡豆的小店铺,而且它的三位创始人也都不是正儿八经的生意人:鲍德温当过英文老师,波克尔是位作家,西格尔则是位历史教师。之所以要开咖啡店,是因为三人都是优质咖啡的爱好者,由于经常光顾旧金山的一家咖啡店,与老板彼特很熟,而彼特对挑选咖啡、烘制咖啡豆及煮咖啡都有独到研究,三人经常泡在彼特的店里取经。 1971年,他们每人出资1350美元,又向银行贷了5000美元,合资开了第一家咖啡店,志在传播咖啡文化,取名starbucks(中文译作星巴克)。
  他们宣称要提供美国最好的咖啡豆,赚不赚钱不是主要的。当时,星巴克只卖咖啡豆,不卖煮好的咖啡饮料,店内的摆设装潢也非常一般,一切以手工及崇尚自然格调为主。不过这家星巴克偶尔也会泡上一壶咖啡,请客人免费品尝。星巴克咖啡很受欢迎,在随后的10年中,三人在西雅图地区开设了4家分店。
  咖啡体验比咖啡豆更重要
  如果仅仅只是经销咖啡豆,星巴克很可能到现在还蜗居于西雅图,淹没在成千上万的小零售店中。但是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它的命运,他就是1982年加入星巴克的舒尔茨。
  舒尔茨原是瑞典一家家用器具制造公司美国分公司的副总裁。1981年,舒尔茨发现西雅图有家星巴克咖啡店从他们公司订购了很多滴泡式咖啡壶,而且订购数量比西雅图当地的知名百货公司还多。舒尔茨觉得事出有因,便千里迢迢地从纽约赶到了西雅图,试图一探究竟。
  到了西雅图星巴克,喝下第一杯星巴克咖啡之后,舒尔茨立即惊为天物,不能自已。“最初的星巴克咖啡店是一个很普通的地方,但很有特色。门打开的一瞬间,一股令人陶醉的咖啡芳香扑鼻而来,把我拉了进去。我进到里面,看到的就像是一座咖啡崇拜的庙宇。喝到第三口,我便被吸引住了。我感觉好像发现了一个新大陆”
  舒尔茨当下就决定放弃一切,投入星巴克,让美国人告别喝劣质咖啡的时代,迎接如同上帝所调配的星巴克烘焙咖啡时代。舒尔茨回到纽约之后,马上辞去了高薪的工作,在亲朋好友的质疑声中,跳槽到星巴克去当运营和市场总监。
  舒尔茨就任新职之初,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西雅图4个星巴克店里,站柜台、尝咖啡、与顾客交谈、体会咖啡店个性、学习咖啡零售知识。
  1983年,舒尔茨到意大利米兰出差。在那里,他发现咖啡店服务员在为顾客服务时几乎能叫出每位客人的名字。顾客站在柜台前同服务员亲切交谈,蓝领与白领们不分你我。这里俨然成了当地社区的聚会场所。舒尔茨意识到西雅图的星巴克也应该是这样的。
  从米兰回来之后,舒尔茨以为自己取到了咖啡文化的真经,兴高采烈地向几位创始人讲述新经营思路,却遭到了鲍德温与波克尔的强烈反对。他们坚持认为,星巴克是咖啡豆零售店,不是餐饮店,也不会变成咖啡吧。
  在意大利可以盈利的经营模式,在美国未必行得通。
  经过了两年的不停争论,一直想卖咖啡的舒尔茨终于跟只愿卖咖啡豆的星巴克分道扬镳。这时,星巴克的元老们不但没有拖他后腿,还鼎力相助。鲍德温同意舒尔茨在新店开张之前“停薪留职”,并给他投资15万美元。波克尔则答应给他做6个月兼职顾问。
  舒尔茨筹集了125万美元,连同朋友融得的25万美元风险资金,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咖啡厅——“每日咖啡厅”。两年后,他已经有了三家分店,但这样的规模离他的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就在这时,曾经的东家“星巴克”向他微笑了。
  真正的星巴克咖啡
  1987年3月,舒尔茨突然收到消息,鲍德温和波克尔要卖掉星巴克,包括店面、烘制设备及品牌。原因是波克尔想搞自己的其他公司,鲍德温厌倦了在西雅图与旧金山之间无休止的奔波。舒尔茨马上说服董事会,并请财务作出详细的并购计划。但是收购需要380万美元,而全部改造成咖啡吧,需要更多的资金。这成了舒尔茨一生当中最大的一次赌博。
  5个月后,收购完成。舒尔茨将自己所有的咖啡厅都改名为“星巴克咖啡厅”,自己出任董事长。舒尔茨最终是要带星巴克走出西雅图的,但是,他追求的不是走得快,而是走得稳。因为没有好的管理人员,质量无法保证,品牌就会发生危机,此乃扩张之大忌。
  他先要保证的是星巴克的优质服务,而这种服务体现在星巴克咖啡厅的每一处细节。星巴克的小提琴独奏、三色咖啡壶的陈列、咖啡的香浓、服务员的热情以及店主的好客,在这些细节上,到处都彰显着星巴克的个性。除了对咖啡豆的精挑细选、对烘制工艺的精益求精之外,每件商品的陈列、每种颜色的选择都要经过专门设计,与标语、音乐、香味都要风格一致,并全部用于营造咖啡文化的浪漫。
  不少咖啡吧里还开设了专门的艺术咖啡区,展示各个时代的咖啡文化与艺术。让人们现场真实地感受咖啡的烘制,进行品评。星巴克还开设特殊座位区,供客户会友聊天、欣赏音乐。星巴克的目的,就是把咖啡厅变成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
  正是基于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星巴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从1987年到1992年,5年间,星巴克开设了161家连锁经营店。这样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