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十导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电影十导演- 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儆行┢娴娜惹椤


《中国电影十导演》 四 翟俊杰:慷慨诺言(1)

    翟俊杰单独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是《共和国不会忘记》,且在这部影片创作中,翟俊杰集编、导、演于一身259。可以说,这是一部最为典型的翟俊杰电影。    
    这部影片直接面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型钢铁企业的困境,热情讴歌勇于创新的改革者,明确提出“共和国不会忘记”的呼喊或承诺。重要的是,在这部电影观念和创作方法上,作者也有意探索和创新,让这部典型的主旋律影片获得更好的“人缘”。作者提出的创作口号和目标是“要下决心把钢‘嚼’出点味道来!”260就是要“竭尽全力,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塑造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主人公田耕的形象”261。    
    影片《共和国不会忘记》与一般工业题材电影作品的明显不同点,是它机智巧妙地避开了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且往往容易大同小异的改革方案与改革过程,无论是“承包经营”还是“负债经营”,都只是点到为止。在影片的剧作上就确定了以主人公田耕为轴心,由此形成一个人物关系的辐射圈:田耕与他的妻子、女儿;田耕与总经济师仲天文、党委书记肖沛成;田耕与炼钢厂厂长蓝雨蒙和女工程师冯璐;田耕与华钢公司内外的其他人物。这样设计的依据或合理性是不言而喻的:田耕在家里是家长,在公司里是总经理,大家称呼他是“田老板”或是“老板哥”,甚至他的上级领导也这样称呼他。    
    这部影片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创造了主人公田耕这位与众不同、难以评说的人物形象。可以肯定的是,作者是把这个人物当成一个改革英雄来塑造的,然而这位改革英雄非但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道德完人,且他的言语和行为的历史价值也显然需要加以分析。首先,对于妻子,他不是个好丈夫;而对于女儿,也显然不是个好父亲;在家中,他是一个十分霸道的旧式家长。进而,在工作中,他的家长制作风也非常明显,粗暴干涉工程师蓝雨蒙和助理工程师冯璐的恋爱关系,进而为冯璐乱点鸳鸯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再次,在对待他的40年棒打不散的老搭档、总经济师仲天文的态度上,也同样是霸气十足,对方仅仅是与他一言不合,他就要壮士断腕,将仲天文调离华钢。不仅党委书记肖沛成对此举大为不满,就连他的妻子也觉得他“狠心”。当然,田耕的所作所为都可以说是为了工作,为了华钢,为了使自己对得住华钢。有意思的是,对于现实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田耕并非总是胸有成竹,反倒是常常说“我不知道”、“我怎么知道”这类看上去似乎既不高明、又不负责任的话。看来田耕这位改革家,显然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更有意思的是,面对种种“不正之风”,他虽然常常是义正词严,但在行为上却又不得不对此做出自愿或不自愿的妥协。对这一人物的最佳总结,或许是他的女儿在离家留言中所写:“我怎么也想不通,新的与旧的,热情与冷酷,奉献与自私,怎么会那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人的身上。”在这封信中,女大学生田媛还提出了“改革者的个人情感是否也要改革”这一十分尖锐的思想主题。而这一主题却又恰好反证了:田耕也是一个凡人,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    
    影片中最耐人寻味的,是最后的剪辑点。如果在华钢贷款签字仪式结束的酒会中结束全片,相信没有人会提出疑义。只不过,那样一来,主人公田耕就被彻底固定在改革英雄的位置上——贷款签字仪式无疑是这位改革者辉煌的顶点。而在影片中,却还有一段不短的尾声:田耕老了,田耕要退休了,他的失落和痛苦,甚至引起了被他伤害过的女工程师冯璐的深切同情。田耕当然是“不服老”的,所以他还要到幼儿园中去发挥自己的余热,教小孩子们朗诵“我爱云江,我爱华钢”的儿歌;而在家中,他所吟诵的亦是“光阴似箭催人老,不觉两鬓白如霜”。影片最具震撼力的是最后一个镜头:田耕在炼钢厂倾倒钢渣的背景前独行与自语。这个镜头中的钢渣/余热,无疑具有象征意义,壮烈而又落寞。主人公的画外音,既像是一场没有听众的报告,也像是一个孤独的退休老人的絮絮叨叨,其中有忏悔,有反思,更有深深的疑惑:“我为人们究竟留下了些什么?”曾经叱咤风云的田耕,实际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负债者:欠了3亿5千万美元的外债,欠了4千户职工的住房,更欠下了“无数的同志情、夫妻情、父女情”。如是,“共和国不会忘记”这一主题,就变得更加意味深长。    
    最后,为了使这部描写钢铁企业改革的影片增加“味道”——也就是“人味”——或者干脆说是为了“好看”,作者特意为影片安排了不少生活化、娱乐性的场景,例如唱歌、跳舞和上床。这一创作意图当然是无可非议的,只不过,有些“生活戏”常常生活味道不足,而做戏的感觉有余。无论是夫妻上床,还是情人约会,大多有些似是而非。部分的原因当然是中国式的含蓄,即所谓点到为止;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做戏的企图过于明显。进而,这些生活戏之所以总是露出太多的人为痕迹,更深刻的原因恐怕还是作者对生活的真实及其人性的欲望体察未深。直截了当地说,这些生活戏并非作者所关注的重点。作者所关注的,其实只有田耕一人而已。影片中的其他人物,无论是他的妻子还是女儿、总经济师还是党委书记、炼钢厂长还是女工程师,其实都只是主人公田耕的“龙套”。这些人物的个性形象乏善可陈,不能不说是影片的一个很大的缺陷和遗憾。    
    以上分析,尚不是对影片《共和国不会忘记》真正充分的阐释。在我看来,这部影片不仅具有其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同时还具有艺术泛本文/历史文献方面的普遍意义。十几年之后,假如换一种观察角度回头重看这部影片,将它放在中国工业的现代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解读,应该能够看出更多更新的“内容”。从影片本身,尤其是从作者对工业改革/现代化的理解和想象中,我们应能发掘出新的信息,并对此做出新的分析。    
    中国的现代化改革,包括生产方式、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现代化理念和目标以及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关于现代化与非现代化在管理理念、目标、体制和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美籍华裔中国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即认为中国文明历史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上的中国统治者总是不能“从数字上进行管理”262。在一定的程度上,影片《共和国不会忘记》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最好的佐证。影片中有如下生动的例子:一是国家和地方不约而同地向主人公所在的华钢公司随意发出调钢指标,使得华钢公司几乎陷入买钢材上缴任务的窘境;二是田耕和仲天文一起向中央主管部门递交承包改革方案时,表示在改革之后,华钢公司每年可以向国家上交5千万元的利润,但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年年递增;三是在剧场中,田耕似乎突然灵感迸发,决定在申请报告上写上华钢改革后的上交利润将年递增7%,于是不再观看女儿的独唱表演,而走出剧场买西瓜庆贺。以上三个例子,分别以面临问题、上级要求、应付对策的不同形式出现,其共同点是在数字管理方面的马虎和儿戏。


《中国电影十导演》 四 翟俊杰:慷慨诺言(2)

    在作者的构想中,甚至在中国观众所习惯的接受模式中,田耕不看女儿的表演而一心想着需要上报的递增百分比,无疑是要表现主人公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优秀品质。然而,若换一个角度看,评价必然不同。进而,从现代化管理及其现代企业家职业素养的角度看,这一细节未必不是对田耕作为改革家的一种讽刺。这一灵机一动地产生的“剧场数字”,可以看成是“田耕式管理”的一个典型象征——田耕这个名字也似乎带有农业文明的深刻印记——联系到田耕的家长制作风,联系到他的“就是一条死路,我也要闯它一个起死回生”的蛮干哲学的名言,联系到他对数字及其数字化管理的无知和蔑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一被赋予理想色彩的大型钢铁企业的领导人其实更适合于大跃进,而不适合现代化的经济改革;只适合于奇迹或神话,而不适合于科学或现代化。    
    问题是,这一人物形象,却又是产生自中国艺术家真实的想象,或想象中的真实。证据是,对田耕将与他意见不合的总经济师仲天文挤兑出华钢公司这一情节,作者的构想和解释是:“以新的观念来看,此举的确是历史的尺度超越了道德的尺度。”263实际上,这种构想未必能够成立:田耕此举不仅是对自己的老搭档、老战友的无情;同时还使得华钢失去了总经济师,失去了数字化管理的合适人选,从而给“田耕式管理”提供了方便。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因为仲天文对华钢第二期工程持谨慎态度,田耕就当面给他的老搭档扣上了一顶帽子:“你保守,你小脚女人!”单独看,这句台词算不上什么,无妨看成是老友之间的玩笑。然而,不能忽视的是,这句“玩笑”背后,有着更深的意识形态背景及其话语根源。从新中国第一部影片——恰好也正是一部工业题材影片——《桥》开始,“保守、小脚女人”的帽子就开始扣到了工程师、科学家、知识分子管理者的头上,且数十年不能脱帽。可以说,在改革开放之前,这曾是主流意识形态对知识分子的一个基本的估价。我们只有将1957年的大规模的“反右”运动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的逻辑关系考察清楚,才会真正理解华钢老板田耕要搞大跃进,就必须将总经济师仲天文这个“保守派”从自己的身边赶走这一事实。    
    其实,影片本身就已经对田耕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被排挤到宝山钢铁公司之后,仲天文不仅成了全国劳动模范,而且成了宝钢的生产总指挥。仲天文既然能够在宝钢这一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的真正的现代化企业中担任生产总指挥,而在华钢的改革开放中却没有继续存身立足之地,这一事实正好说明了华钢改革的“田耕路线”与现代化的“宝钢方向”之间的巨大差异。有意思的是,影片中上级领导机关讨论华钢改革方案的会议,是在一个全封闭的老式四合院中召开的,且电影是以一个明显的俯视镜头对此加以呈现;而在田耕、肖沛成、蓝雨三人争论是否应该将仲天文调走的场景中,明确支持田耕的蓝雨濛恰好右眼被纱布蒙住,只剩下一只左眼看世界。这些场景与细节,其中象征和隐喻价值如此明显。或许这一切都超出了作者的艺术构想,然而却更能凸现影片的泛本文价值。从而使“共和国不会忘记”这一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共和国不会忘记宝贵的经验,更不该忘记惨痛的教训;不会忘记英雄热血,更不该忘记科学理智;共和国需要记忆,更需要反思。


《中国电影十导演》 四 翟俊杰:低空飞越(1)(图)

  翟俊杰导演在80年代末的“强行起飞”,称得上是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而到了90年代,翟导也像他的同时代人一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