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这时日益年老的跛子帖木儿正打算攫取他最后也是伟大的一个猎物—中国。朱棣决定予以迎头痛击。帖木儿(Timur the lame,他之所以有这个绰号是因为在一次战斗中受箭伤的缘故)是他的先辈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汗的杰出继承者。“他宠信那些胆大且勇猛的勇士们,在这些人的协助下帖木儿大兴恐怖政策,他横扫万山并且像狮子一样把人撕碎。”从首都撒马儿罕(Samarkand今译作撒马尔罕)出发,对穿过中亚的重要贸易路线丝绸之路虎视眈眈,帖木儿在亚洲各地发动侵略战争,他征服了北印度、波斯(Persia)和叙利亚(Syria),并且在1402年击败了安卡拉(Ankara)的土耳其人。如今他开始觊觎东方,目标是摧毁中国的军队,推翻朱棣,恢复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 为了对抗这个潜在的威胁,新皇帝把朝廷迁到了北京,用百万人那么强大的军队来守卫,但是朱棣对新皇城的远见远不只是作为抵抗帖木儿的要塞。忽必烈汗曾以中国传统的方式建成了大都并且绕城挖了护城河。朱棣吸收了忽必烈汗的都城的基本要素,但是他废止了皇家围场,代之以典雅的皇家建筑群—紫禁城,它远比其原先的设计要宏伟得多。紫禁城四面环墙,建构威严,其面积有当时伦敦城墙内范围的1500倍大,人口是其50倍。
第一部分:中华帝国皇帝的伟大计划(图)3
朱棣建此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威震四方,这仅仅是他伟大计划的一部分。他亦重修了由中国第一个皇帝秦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的秦始皇所建的长城。秦始皇统一了互相纷争的诸侯国,是第一个统治全中国的人。他建长城以保护中国的北方边境免受侵犯,为此而耗资巨大,但是历经1600年后,长城却因年久失修而成废墟。于是朱棣开始着手对它进行重建和加固,并且沿着已有的5000公里城墙增设了烽火台和角楼,同时又将其延伸了1400公里。整个长城东起太平洋、西至中亚的天山。 而朱棣还有更高的目标。他派遣探险队前往中国的东邻、沿着丝绸之路穿过中亚,以重建5个世纪前唐朝的黄金时期的中华贸易版图。但所有这些都是他的舰队远航计划之外的壮举。 朱棣打算在20年内实现他所有伟大目标。纵观他所有的政策可知:他决心使中国人恢复信心,相信自己光荣而辉煌的历史。朱棣经常耿耿于怀他不是其父指定的继承人,所以他不停地追寻证据,以证明是上天给予了他夺取龙位的合法性。于是,他建立了第一个祭祀仪式建筑群—天坛,它位于新紫禁城的中心。它不仅是天子每年举行祭天大典之地,也是中华帝国的心脏所在。随后不久,北京城中心又树立了一座新的天文台。朱棣个人对天文感兴趣,而且前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遗产很丰厚,故而他也乐于继承前人的成果以建这个天文台。中国的天文学家们记载夜间星空的运动远远超过2000年。他们在公元前1300年就对新星的出现有了记载,从公元前240年起,他们就已经记录下每次哈雷彗星(Halley’s et)出现的情况,并且在1054年描述了蟹状星云的超新星以及伴随它的脉冲星、恒星状球体以及中子星。 元朝皇帝在统治中国的一个多世纪里,忽视了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而朱棣在其统治的第一年就恢复了夜间对星星的运动的观察。朱棣的天文学家们至少记录了不下于1400个运行在天空中的星星的情况,而且他们可以相当精确地预测日蚀和月蚀。朱棣还为这些杰出的天文学家们设立机构以“累计校正针路,牵星图样”,并且他最终说服了日本幕府、高丽国王以及帖木儿的孙子兀鲁伯(Ulugh Begh)王子也这么做。皇帝对天文学的兴趣在于实践而非理论上的。他认为他的天文学家们应完善利用这些路星的新方法,从而可使他的船队能在海中正确航行以及准确确定其在航行中发现的新领土的位置。他的目的是保证北京的大天文台成为勘探与测绘全世界的基准点,简言之,就是让北京成为整个宇宙的中心。 从南京迁都北京是明代最复杂且影响最深远的工程。迁都始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当时有10000户被迫迁往北方以增加北京的人口。为实现朱棣的愿望,需要大量的工人,于是有几十万的中国劳力也被强行迁到了北方;有大约335支部队被安排监视他们,尽管当时来自跛子帖木儿的蒙古游牧部落的威胁已日趋紧迫。永乐二年十二月(公元1405年1月),军事强人帖木儿带领着一支庞大的军队离开撒马儿罕,他的目标是越过崇山向东挺进从而在中国边界地带安营扎寨,以在开春之前一举深入中国内地,杀朱棣个措手不及。此时帖木儿年老多病已不能行军,所以由轿舆(一种由轿夫抬着的大卧轿)抬着他,但是尽管这样,深冬里,在如此寒冷的地带行军对他来说还是太困难了一些。永乐三年正月九日(公元1405年2月18日),帖木儿驾崩,他甚至连中国的边界都没有看到。此后他的军队分裂为几个相互对立的派别,并且最终分崩离析了。 虽然听闻了帖木儿的死讯,但朱棣营建北京城的计划依旧没有改变,可是对第一批建筑工人的供给问题却出现了困难。在北方,种植的季节很短;能种小米和玉米,但不能种稻谷,而且产量还很低。附近没有粮食可以供给像潮水般持续涌来的工人。于是朱棣委派他的三儿子朱高炽担任北京的军事指挥,规定凡在北京城周围种粮食的人都予免税。当这项措施依旧不能够生产足够的粮食以供给不断增长的工人队伍时,皇帝便下令重修并扩建大运河,以方便开往北方的运粮船。 从公元前486年吴国开始修建运河起,大运河就是古代工程的一个奇迹。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以后,人们便开始延伸运河并将其各个独立的部分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1800公里的水道体系—至今这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水道。可是修筑大运河的人命代价可谓血迹斑斑:据估计在六百多万劳力中至少有一半因过度操劳而丧生。同时由修运河所引起的财政压力和国内动乱也是短命的隋朝(公元589~618年)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运河是中国南北之间主要的商业动脉,随着运输增加,这条运河日益捉襟见肘。扩建工作分为两个阶段: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主要是疏浚和复原运河北端130公里的水道,还修建了36个新水闸,这是因为北京比黄河高出三十几公尺,共有30万劳力参与了这项工程;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运河南端从黄河到扬子江的一段也疏通了。整条运河北至北京向南一直延伸到上海的南面,即邻海的杭州。粮食的运载由三千多艘平底驳船承担,其所运的粮食由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的280万担(大约相当于1。7亿公斤)至次年则上升为500万担(大约相当于3亿公斤)。 北京劳力所需粮食的供不应求导致了中国其他地方粮食的短缺和饥饿的发生,并且朱棣的浩大工程需要大量木材这又使森林中的坚硬木材遭到严重砍伐。除了建造紫禁城需要木材外,建造皇帝庞大的船队的每艘宝船都要消耗掉300亩上好的柚木。同时帝国海军还装备有一支新建的贸易于中国、印度和非洲港口之间的货船队以及上百艘较小的商船。此外,还有更多的硬木被用于建造几千艘来往于大运河上的运粮船。因此,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亩的森林被砍伐。同时,安南(今越南北部)和占城(Vietnam)的树木也被大量砍伐,这导致了中国人反对封建统治的第一波起义。
第一部分:中华帝国皇帝的伟大计划 4
朱棣也面临着国内问题。他宏伟计划的规模和花费越来越激起了官员们的反对,没有官员们的合作,皇帝一人是不能进行像建造紫禁城这样的伟大的工程的。官员们负责增加税收以提供朱棣计划所需的资金,同任何国家的官员一样,他们有种种办法来耽搁或阻止他们所不欢迎的计划。朱棣依旧用一种惯有的欺诈和残酷的手法来追求他的梦想,甚至到了利用“麒麟”的降临来迷惑和操纵其反对者的程度,其实所谓的麒麟只是一只普通的长颈鹿,是郑和将军在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的一次了不起的航海中从东非获得的。 在中国的神话中,麒麟是一种祥瑞动物,据说它有着麝鹿的身体、公牛的尾巴、狼的前额、马的蹄子和独角兽的角。在传说中,麒麟于公元前6世纪出现在一个叫颜征在的年轻女子面前。它在她手里丢下一块玉,上面刻着:她将生下一个儿子,将成为“素王”。她生的儿子就是孔子。作为中国人的心灵导师,孔子的哲学体系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 永乐十四年十月(公元1416年11月16日),郑和将“麒麟”敬献给朱棣。它的到来被认为宣昭了上天对朱棣统治的肯定,于是朱棣立即召集一班人马来证明从南京迁都北京的种种好处。宫廷诗人做文颂扬皇帝,同时官吏们对此吉祥物的到来也大吃一惊,于是他们便乖乖地服从了朱棣。 现在全中国为实现皇帝的伟大计划都被动员起来了。大队工人被派往中国的江西省、山西省①、四川及安南和占城的森林去砍伐更多的柚木。许多砖窑拔地而起以成批制造大量的砖。大量的技工、士兵和劳力被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总之,有100万人直接参与了建造紫禁城,间接消耗的人力还有350万人,另有100多万士兵被安排去看管这些工人。 一旦驳船可以沿运河运载庞大工人队伍粮食的时候,紫禁城的建设速度便加快了。进展体现在对前大都的壕沟、城墙和桥梁的建设上,同时,用于皇帝居住的位于紫禁城西部的一处宫殿也开始动工。永乐十五年二月(公元1417年3月),皇帝最后离开了南京,在那一年年底绝大部分宫殿竣工。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蒙古人统治时期陷于失修的南城墙得到重建。下半年,天坛完全建成,其他的大量建筑也建成了。至此,朝廷可以永久迁往北方了。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公元1421年2月2日),即中国的新年之日,是宏伟的新都落成典礼之时。为了强调这一事实的重要性,作为使者的所有来访国首领都被要求在朱棣脚下鞠躬、磕头—伏倒、额头触地。中国的绝对优势得到深远的强调,因为它使世界上最有权威的两个人,强大的帖木儿的儿子和孙子,也忍辱屈服。他们朝朱棣的第一个磕头大家不满意,于是朱棣的一个宦官哈只满剌让他们又重新磕了一次。但是他们的第二次磕头依旧。直到他们第三次伏在朱棣脚下,皇帝才心满意足。 世界各地番王向皇帝磕头被认为标志着15年辛苦外交的顶峰。中国的外交政策同好多年以后随之到达印度洋的欧洲人大不相同。中国人更愿意通过贸易、感化和施以恩惠来追逐他们的目标而不是建立直接引起矛盾冲突的殖民地。朱棣的贸易政策是每隔几年向已知世界派遣装着礼物和贸易品的大型船队;携有大量武器和士兵的巨大宝船也暗暗地提醒着朱棣的帝王权力:只有中国有实力保护友邦免受入侵,帮助它们平息叛乱。宝船返回中国时带来了各种外国物品:非洲的“龙的唾液(龙涎香)、香料和金色的琥珀”以及“狮子、金钱豹和6~7英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