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 第5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使两党产生误会与矛盾。 
  对于这次上海谈判及谈判后所达成的七条协议,孙科等人十分满意。都表示要 
回广州参加“二大”,并表示愿意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与合作。 
  上海谈判后,中共中央认真履行协议,曾将协议方策再三向基层党员报告。为 
了将协议精神贯彻到国民党“二大”上去,陈独秀特派张国焘去广州出席“二大”。 
并担任中共党团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在会议期间指导党团活动,执行协议原则。 
  年底,国共两党要人纷纷聚集广州。 
  李大钊、于右任等率领北京代表团来了。 
  恽代英、沈雁冰等率领上海代表团来了。 
  西山会议派的几名成员也来了。 
  还有那位“东征英雄”蒋介石,12月31日一回到广州,就被授予一枚金质勋章, 
第二天,即神采飞扬地出现在大会会场。 
  广州原省议会楼大厅门口,高高扎起了绿色松柏门楼,门楼两侧写着对联:“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大厅之内,正中高悬孙中山遗像,旁置“奋斗” 
两个大字。1926年元旦,礼炮轰鸣,两架飞机在空中翱翔,抛撒着纪念品。在节日 
的气氛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开幕仪式。 
  正是: 
    今日同在旗帜下, 
    明天再看真与假。 
  欲知大会如何开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二回 
蒋介石试探汪精卫 沈雁洋协助毛泽东     
  话说国民党“二大”元旦举行开幕仪式,实际工作是从1月4日开始,一直开到 
19日。 
  大会278名代表中,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占了168人。中派代表65人,右派45 
人。由于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占了绝大多数,使会议得以继续坚持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而使西山会议派受到严厉的打击。 
  大会以汪精卫、谭延岂、邓泽如、丁惟汾、谭平山、经亨颐为主席团成员吴玉 
章为秘书长。 
  毛泽东以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身份出席大会,席位为第13号。会前,他被指定 
为大会资格审查委员会五位成员之一,并为国民党中央起草了《中国国民党对全国 
及海外全体党员解释革命策略之通告》,严厉批评西山会议派的言论和行为。在大 
会上,毛泽东作了“一大”以来的宣传工作报告,并参与起草了《宣传决议案》、 
《党报决议案》等文件。 
  会议的主角是汪精卫,他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 
  蒋介石在会上引人注目。在“一大”上,他连正式代表都不是。刚过去两年, 
这一回她不仅是代表,而且在1月6日下午,向大会作军事状况报告。他以东征凯旋 
者的姿态,踌躇满志地说:“去年可以统一广东,今年即不难统一中国!” 
蒋介石报告完毕,全场掌声雷动。此时,代表李子锋站了起来。提出一个动议: 
“请全体代表起立,向蒋同志致敬,勉其始终为党为国奋斗。” 
  在国民党的历史上,在会议场合向一位并非领袖的人起立致敬、还从来没有过。 
左派人物詹大悲看不下去,向大会主席团写了一信,要求从大会记录上删去李子锋 
的动议。不过当时蒋介石风头正劲,俨然成为政治新星,却也由此可见一斑。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总理遗嘱决议案》、 
《对外政策决议案》以及有关党务、政治、财政、军事、宣传、工运、农运、妇运 
等决议案。 
  大会听取了路友于“关于弹劾西山会议审查报告”,通过了《弹劾西山会议决 
议案》和《处分违犯纪律党员决议案》。把策划西山会义的谢持、邹鲁二人“永远 
开除党籍”;对于参加西山会议的附和者居正、邵元冲、叶楚他、林森、张继等12 
人给以警告处分,并限期两个月内具复于中央执行委员会,若不接受大会警告,是 
甘心背叛国民党,而与谢持、邹鲁同趋,开除其党籍;戴季陶未得中央执行委员会 
之许可,以个人名义发布《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一书,以致发生不良影响,惹 
起党内纠纷,大会予以训令,促其猛省,不可再误。 
  在大会讨论《党务报告决议案》时,黄埔军校代表袁同畴节外生枝,说国民党 
内所以发生两派纠纷,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从事党务活动而不肯公开造成的。他 
提出三个解决办法:“(一)共产党员加入中国国民党时,声明自己是共产党员。(二) 
共产党员要将在国民党内的活动公开。(三)中国国民党员加人共产党时,要得该地 
党部之许可。以上三样办法,如果办到,其纠纷将不解自解。” 
  毛泽东当即站起来逐条反驳。关于共产党人的身份,他说:“如果怕声明自己 
是共产主义者,也决不是真正共产党员了。但是共产党在中国还算是一个秘密组织, 
与俄国共产党执政可以公开活动,情形不同。在中国共产党一日未取得法律地位, 
是不能不秘密的。如在上海等地,也要声明,便马上要受枪毙了。”关于共产党的 
活动,他说:“在共产党的友党中国国民党的势力之下公开是可以的。但在他处, 
也要公开,就马上要给人解散消灭,这便足以使国民革命中一部分力量受一个重大 
打击,也于革命前途是不利的。”至于国民党员加入共产党的问题,他这样说“无 
论何党,党员出党入党应有绝对自由,实不必有若何的限制。” 
  张国焘、高语罕、范鸿(吉力)也驳斥了袁同畴的主张。毛泽东和他们三人的发 
言得到很多代表的赞成。袁同畴势单力孤,无言以对,不得不表示:“本席可以收 
回前时的提议。” 
  1月16日下午,会议送人关键阶段——选举。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36名,其中 
汪精卫票数最高,潭延岂、胡汉民、蒋介石次之,内有共产党员谭平山、林伯渠、 
李大钊、于树德、吴玉章、杨匏安、恽代英7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4名,其中有共 
产党员毛泽东、许(更生)(苏)魂、夏曦、韩麟符、董必武、邓颖超6人;中央监察委 
员12名,其中有共产党员高语罕1名;候补中央监察委员有黄绍(立宏)、李宗仁等8 
人。 
  大会决定续聘鲍罗廷为顾问。 
  1月22日,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推举汪精卫、蒋介石、谭延岂、谭平山、林伯渠、 
胡汉民、陈公博、甘乃光、杨匏安9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同时,全会决定 
了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宣传部长江精卫、工人部长胡汉民、组织部长谭平山、农 
民部长林伯渠、商民部长宋于文、青年部长甘乃光、海外部长彭泽民、妇女部长宋 
庆龄。全会还确定何香凝、戴季陶、毛泽东、邓演达、邓颖超等23人为派驻广东的 
中央执委和候补执委。中央常委会批准毛泽东继续代理宣传部长,任命周恩来、李 
富春、朱克靖分别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军副党代表。 
  这次会议对于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打击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巩固和 
发展革命成果,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当时谁都可以看出来,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 
派在会上占着绝对优势。出席会议的陈璧君就对她的丈夫汪精卫说:“你看看,这 
次大会上能办事会说话的,一考查,都是共产党员。” 
  但是,对这样极为有利的局面,共产党却没有很好地利用。在陈独秀等人的影 
响下,对势力正在坐大的国民党新右派基本没有触动。“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团和 
共产国际的代表了解到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中存在危险。为了排除这种危险, 
他们准备向新右派(戴季陶)作出让步。”会前,即有上海谈判之举。会上,原定“ 
只应有两名共产党员进入国民党中央”。只是由于出席会议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 
派们强烈反对,才使13名共产党员分别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中 
共中央当时还指示,对国民党右派,也要投他的票。结果,胡汉民、孙科、戴季陶、 
伍朝枢、萧佛成、吴稚晖、邓泽如、张静江等人分别进人中央执行委员会或监察委 
员会,造成了右派势大、中派壮胆、左派孤立的局面。 
  周恩来后来说:“这是陈独秀右倾视会主义对国民党右派、中派的第一次大让 
步。” 
  毛泽东说:“第一个失败的关键是二次代表大会。我主张反击,因我们有三分 
之一,左派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左派很赞成,结果我们自动退却。” 
  吴五章也回忆说:“本来我们有条件使进步力量在国民党领导机构中取得优势, 
但我们却自动地放弃了。事实证明,不进行斗争、幻想以片面的退让换取‘团结’, 
其结果只会助长右派的气焰。” 
  当然,陈独秀、张国焘不这样看。张国焘后来说,争取孙科等人回广州参加“ 
二大”,孤立了邹鲁、谢持等西山会议派的顽固分子,这些人对孙科等人回广州开 
会十分恼火,斥之为“对中共的妥协”。自“二大”召开后,“多数国民党人因而 
改变态度,不再强调广州政府实行共产统治、为中共包办等论调了,大家要求团结 
一致,共维广州的革命局面,西山会议派的分裂企图,似因此而阻滞了。” 
  事实是,右派分子并没有改弦更张,他们正在上海筹备自己的“二全大会”, 
以与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相对抗。等到3月间,他们的会真还开成了。与会者114人, 
选出了林森、邹鲁、谢待、张继、覃振等2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李敬斋、石青阳、 
谢英伯等7人为监察委员。有意思的是,胡汉民在那边被选为中执委,在这边也当上 
了中执委。会议的中心议题便是“肃清共产分子”。此后,西山会议派便成了公开 
的待不同政见者,使国民党内左右两派分化更加明朗化。 
  在“二大”上,收获最大的是蒋介石。他第一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随后又 
被选为常务委员。在国民革命军里,他原来只是一个军的军长,此时却当上了国民 
军的总监。他从“左派军人”,成为“军界领袖”,并成为国民党中举足轻重的大 
人物,与汪精卫一文一武,并列为国民党两大首脑。当时,广东政界、苏联顾问和 
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为有汪蒋联盟这样的局面而庆幸,把它看作左派力量团结、实 
现了“革命专政”的标志。他们哪里知道、巨大的隐患已经埋下。 
  这时的蒋介石已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政府的保护人,一连串的胜利更助长了 
这种倨傲情绪。他东征胜利后回到广州时,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舆论界把他捧为 
“中国的拿破仑”。然而他却不领情,用轻蔑的口吻对何应钦说:“拿破仑算什么? 
他不是在滑铁卢失败了吗?”汪精卫等左派领袖们渐渐察觉到一丝潜在的威胁,但 
已经束手无策。 
  蒋介石从来就看不起汪精卫这些人。在一次伍朝枢作东的宴席上,他对左派进 
行了冷潮热讽,把他们形容为“一群交头接耳的老太婆”。 
  伍朝枢是个著名的右派人物。右派这时已对新倔起的蒋介石寄予厚望,暗中策 
划“联蒋倒汪”的策略。他微笑着倾听蒋介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