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1-神秘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141-神秘帝国- 第6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轨道,这将会对华盛顿的情报搜集产生负面效应。    
    由于大量情报经费被用于制造这些设备,能用于组建如KH…9和“六边形”新体系的经费就显得极为短缺。这些搜索设备可以提供连高分辨设备也无法发现的边远地区的异常信息。在这一点上,即便是获得“完美设计”殊荣、具有广泛搜索能力的最新KH…11也无法做到。据悉,最后一颗“六边形”也于1984年宣布报废。尽管搜索卫星拍到的图片不如KH…11使用高分辨率光学仪器所得到的那么详细,但却能搜索到恐怖组织的训练营地、武器建造中心等,进而提醒华盛顿采取预防措施。对于准备向阿富汗等地区发动战争的五角大楼而言,一些全景图片也是必不可少的。部队指挥官也需要浏览整个作战地区的概况,以便确定敌军方位、飞机场所在地和其他潜在的作战区域,部署美军飞机和地面部队,识别居民或难民区以防止误炸事件的发生。对于作战飞行员来说,在此基础上绘制的地图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据预测,美国将对这项未来图片体系工程投资近40亿美元。这项美国情报工程中耗资最大的项目也将为华盛顿提供更多的侦察卫星。届时将会由十多个小型摄像和雷达摄像卫星来取代正在运行的四五颗庞大的摄像卫星。理论认为,这一体系的建成将会为华盛顿提供更连贯和全面的情报信息,使其能在更短时期内获悉动乱内幕,从而缩短分析师们的等待时间。由波音公司和一些承包商们承建的卫星将更加注重信息的广泛性。雷神公司也正在规划地面站点间的网络体系,以控制新卫星的运行和它们所搜集到的数据。    
    迄今为止,政府针对全景图片的匮乏所采取的措施也只限于购买一些由私人运营系统拍摄到的图片,如1999年由科罗拉多州的一个私营公司空间图片社发送进入轨道的“伊克诺斯”卫星。该公司在出售大量图片给政府的同时,在战争时期它受到相对其他美国私人卫星的非流通权的限制,这就意味着,只有美国政府才能从其手中得到有关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拉克在内的敏感地区的图片信息。    
    


第五部分第十五章 各司其职精益求精(7)

    然而,2001年9月11日后,当五角大楼向空间图片社寻求帮助时,却发现利用这种特权远比克林顿政府在90年代中期预计的更为复杂,并暴露出这个秘密帝国中存在的另一个无从预见的缺陷。问题并非出在这家公司身上,他们很乐意把所有有关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图片信息出售给五角大楼。问题出在当空间图片社的技术人员在丹佛(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之外的地区通过商业渠道向华盛顿的国家制图局发送数字信息时,国家制图局却无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尽管它的电子传送系统能与政府间谍卫星保持协调,却由于缺少频带宽度而无法收到空间图片社传来的数据信息。该公司把光盘驱动器中的图片复制后连夜运送华盛顿,但随后便被波音空军基地长期束之高阁。这使得美国飞行员在战争爆发的前几周内,都必须依赖俄罗斯提供的阿富汗地图和其他过期的资料。    
    而今,华盛顿方面正在重新部署对付恐怖主义威胁,并放弃一向避免主动攻击的战争模式,以确保美国免受潜在威胁。那些负责情报领域的决策者们还在幻想着设计比目前更先进的空中侦察系统。用一位国家制图局内部官员的话说,这些新的设备将可以随时随地监视整个世界。用更专业的话说,其目的就是要由周期侦察转为持续监控。    
    就目前而言,尽管政府已经作出许多努力,并发明了无人驾驶的远程控制侦察机如“捕食者”和“全球鹰”,但要实现全球监控的目标还是遥不可及。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崭露头角的“捕食者”随即又在阿富汗战争中闪亮登场,为中央情报局和军队指挥官们提供了大量极为确切的地面行动报告。由常规原子航空系统为中央情报局专门设计的“捕食者”和由诺斯罗普·格鲁门设计、为空军服务的“全球鹰”都能在某一地点上空连续盘旋数小时,这点连间谍卫星也难以企及。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完成一些监控任务,如跟踪跨越沙漠或山区的车队等。多亏中央情报局的推动,才使得这一侦察机能够携带导弹。2002年11月3日,“捕食者”携带的一枚导弹击中了一名正乘车穿越偏远的也门地区的基地可疑分子。    
    遗憾的是,近些年来,这些先进的侦察技术却屡屡受到排斥。事实表明,国家还只是在那些早在50年代就已经出现、在六七十年代经过改进的技术上大动干戈。虽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却也相应地失去了创造性。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政府和商业部门缺乏活力,一些试验项目经费短缺,等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协调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制造行业和学术组织能否恢复曾经的活力更是无从谈起。20世纪90年代,高校和技术开发公司总是通力协作,这给美国社会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也驱使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等部门积极适应这一包括电脑、编码、数据处理和电子通讯在内的信息技术发展进程。    
    从白宫、五角大楼、中央情报局、国家勘测局、国家安全局到国家制图局;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要改革现有的情报搜集技术,从而搜集到更多关于恐怖主义的情报,追踪并防止生化武器和核武器的蔓延。几乎每个情报部门都专门设立了研制新技术的机构,特别是“9·11”事件后,他们更是不惜重金投入研究。这就很可能会带来一些由硅谷等高科技研究中心研制的半导体和微型电路引发的技术革新。    
    在世纪末的今天,一度作为“情报领域技术革新的加速器”的中央情报局科研室已失去活力,变得死气沉沉,国家勘测局也正面临管理方面的危机,总统们更是把科技顾问给抛到了脑后,更不要说察言纳谏了。我们已经很难想像科学家诸如基利安和埃德温·兰德能够自由出入总统办公室与总统探讨科学项目,这对于五角大楼和其他政府部门来说,恐怕也都是难以忍受的吧。由此可见,想要摆脱这些年来的陈规陋习还真是件相当棘手的事。前国家勘测局副主任吉米·希尔曾指出,对新型高空侦察设备,人们往往片面夸大其功用,却低估了其中的投资花费。老布什任期时的中央情报主管罗伯特·盖茨也早在“9·11”事件前就曾担心,拜金主义和官僚主义习气会阻碍到情报领域的技术革新进程。    
    “9·11”事件后,中央情报局就秘密邀请维尔顿和其他健在的冷战时期的情报技术人员到华盛顿,并与他们之间就如何恢复早期的创造精神,以用于对付未知威胁等问题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对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的美国来说,这些谈话将关系到美国能否再现冷战时期情报领域创新人才辈出、宇宙空间被进一步拓展、国家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的辉煌历史。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