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居里夫人- 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1924年当选连任。柯立芝宣称:“美国是商人的国度;需要一个商人政府。”    
        他于是决定不再出马竞选。蜜西来访时;美国正举行竞选活动。    
        与商人相较;美国的知识界显得相当悲观。克拉奇(Joseph Wood Krutch;美国作家及批评家)写道:科学毁了人类对道德与人性尊严的信心;也毁了人生。华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美国新闻评论家)则认为人道与人性根本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不时有人写文章批评美国的拜金主义。    
        蜜西深知所处环境;她实事求是。波兰需要镭;    
    要激起美国民众热心将不是问题;只要玛丽愿意亲自再跑一趟美国;一切都好办。    
        但是蜜西何必为此奉献心力呢?她清楚地说明过:“我已不认为人生有什么值得费心的事;但是只要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即使要我做很卑微的事;也能给我很大的心理报偿。”    
        她和玛丽一样;一旦开始做什么事;就一定要成功。    
        玛丽再访美国自然不成问题;但是玛丽希望由布洛妮亚陪同;以“波兰女性”的身份前往。    
    “我坚持这一点。”玛丽说。“不行。”蜜西温和地回答。“要;”玛丽说;“而且;我在冬天常常生病;我姊姊是医生;我要她照顾。”    
    “不行;”蜜西的语气温和但是坚决;“这次我们要把波兰和法国都搁在一边。你要以居里夫人、镭之子民的身份前来;接受纯粹为她而捐献的款项。”    
        玛丽投降了。    
        蜜西说;为确保此行成功;政界要人都得应邀参加。她预言共和党籍的胡佛会在大选中获胜;“他仰慕你。”蜜西说。她劝玛丽拍发贺电给他。    
    “我从不参与政治。”玛丽回答。“胡佛不是政客;”蜜西写道。“他是信仰人道主义的学者。”    
        其实;胡佛并非学者;他是工程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时;负责运送救济物资到比利时;任务极其圆满;因而获任欧洲救济暨    
    重建委员会主席。    
        胡佛当选了美国总统;玛丽真的向他致贺;而他也投桃报李;邀请玛丽访问白宫。    
    “我不要接受访问;不要人拍照;不要到处拜会。”玛丽说。“这些你都不必做;只要参观实验室、参加科学会议;出席小型的官方招待会就好。”蜜西回答。后来事情果然如她所言。    
        美国总统的支持是关键。他亲手交给她美国人民捐赠的购买一克镭的款项。和上次一样;收到的捐款超过所需。戴上了厚眼镜的玛丽比过去更让人感动;她再度赢得蜜西精心挑选的商人的心。    
        其中一位是联邦储备局(中央银行)委员兼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杨恩(Owen D。Young)。他帮她杀价;以最低价买得所需的镭;而将余款妥善投资。结果是她带回法国的镭比预期的多;另外还有多种放射性矿石的样本;给实验室的免费新设备;以及给她的研究员的奖金。    
        她此行有如国家元首私巡;避开了新闻界的追踪。她写信告诉伊雷娜怎样溜进美国的:“他们让我走便梯;躲过守候在机场正门的60位记者。接着从纽约飞车往长岛。一路上由警察骑摩托车开道;我们便像消防车赶赴火场般风驰电掣。整个过程都很有意思。”    
        次年;蜜西告诉玛丽:“为了让你的工作较为轻松;福特先生希望有荣幸赠予你一部汽车;供你在法国随便使用。莫西夫人(Henry Moses)则说她很愿意派一个司机给你。”    
        玛丽接受了。


第六部  雕像第二十四章

        
    蜜西教给她公共关系的重要;她从此成为科学推销员;接受所有可能有用的邀请。    
        一次赴捷克布拉格之行中;她写信给伊雷娜:“我对生活已无知觉;说不出什么明智机敏的话。我问自己:人类社会究竟有什么基本的缺陷;以致大家各凭信念;却又彼此冲突?”    
        伊雷娜陪她去巴西;夏芙陪她去西班牙;在日内瓦则得到爱因斯坦的热诚接待。    
        她是为国际联盟而赴日内瓦。她是国联分支机构“国际知识分子合作委员会”委员;不久以后还当了会长。爱因斯坦批评这委员会:“其委员可能很有效率;委员会却是我所参与的组织中;最没有效率的一个。”    
        可是玛丽一旦着手做什么;就再也不能动摇。“这个组织再不健全;也有值得支持的伟大之处。”她对夏芙说。    
    她努力让委员会通过了几项条款;让“全世界科学工作的无政府状态”稍有秩序。又在冗长辩论之后;让委员会承认科学家有权拥有自己发现的成果。    
    可是这只是原则;要规定适用状况时;相持不下。科学家拥有自己的发现;所为何来?牟利?多可怕!控制此成果的使用方式?不能接受!科学属于每一个人。这一点大家都同意。可是科学家怎样能有新发现?他们需要钱;需要愈来愈笨重的机器、愈来愈多的设备和助理人员。在仓库里土法炼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科学家也不一定要天才才能当。    
    爱因斯坦可以不用设备;只要有纸和笔;他甚至认为“有心钻研理论物理学的人;最理想的职业是做灯塔管理员”。    
    可是像法国建造的大电磁铁(用以探测原子)这种东西;在1920年代要花费将近两百万法郎(依现值约为七八百万法郎;亦即一百万美元)。    
    科学家开始依合约工作了。第一份研究合约是1939年签订的。朱立欧和小皮兰(皮兰的儿子法兰西斯·皮兰;这时也成了物理学家)以及另外几位研究伙伴;想找出释放核能的方法。他们签署协约;由矿业工会提供研究所需的铀;而由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供应研究设备及经费等。一旦研究有了成果;所得利益即由以上两个单位平分。科学研究中心掌握科学新发现的支配权;所得利益也自动转投资到其他研究计划上去。    
    这种方式具体实现了玛丽·居里的期望:科学家个人不获利;但可以得到研究所需的资源;而科学成就的实质利益也有一部分    
    用在科学上。30年代初;开始盛行一种辩论会。1933年;瓦莱里请玛丽赴马德里主持一场辩论会;主题是“文化之前途”。参加辩论的大都是各国的作家或艺术家;瓦莱里形容他们是“心灵的唐吉诃德;在与风车作战”。    
        他们大声疾呼:文化遭逢危机;事事崇尚规格、专精;创造力不得发挥;科学也危害到创意。    
        这样的指摘;玛丽当然不能接受。    
        我相信(玛丽宣称)科学极美。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不仅仅是个工匠;他像个孩子;目睹自然现象;像听到神话故事般入迷。不可误解科学的进展;以为不过是些装置、机械之类———这些东西当然也自有其美。……我也不认为探险精神有消失之虞。若说我具备什么重要的特质;那便是这份探险精神;根深蒂固而又与好奇心密不可分。    
        远赴各地出席会议;在她常是苦差事;因为引起她兴致的人或事极少。好在她仍热爱旅游;往往从会场失踪;去寻幽访胜。可叹在她50年的生命里;太过与世隔绝;几乎什么都没见过。    
        她从天涯海角写信给女儿;描述所见所闻。她当然不是作家;形容南十字星“是极美的星座”;西班牙的艾斯柯里尔博物馆“让人印象深刻”;格瑞那达的阿拉伯宫殿“很美”。    
        第二次美国之旅不大一样:这次她参观了各式各样的实验室;    
    看到几年来的变化。    
        例如;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系占据了一栋十三层的大楼;以研究原子为要务。玛丽自己的实验室;包括地下室也不过三层。    
        镭研究所虽然相形寒伧;却有过一项重要成果;让玛丽十分开心;那是伊雷娜和她的丈夫朱立欧于1933年发展出一套非常细密的化学程序;从作为药剂使用过的氡气里;提炼出世界上最纯、放射性最强的钋。    
        镭研究所不分散力量;集中资源运用在最强的一点;结果差一点发现了中子。但是查德兑克抢先一步。    
        在研究中子的过程中;他们也曾几乎得出一个次要发现;不幸又有人抢在前面。伊雷娜和朱立欧提出的一些现象解释也受到部分科学家的怀疑。但他们再接再厉;用钋放射的阿尔法射线撞击铝原子;结果得出物理学家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反应———人工放射线。他们制造出了人造放射性元素。    
        他们高兴地在镭研究所地下室欢呼雀跃;然后派人去通知当时在家里的玛丽。    
        玛丽的反应如何?她去找郎之万;两人同赴实验室;听朱立欧解说一切。    
        玛丽用她灼伤的手指拈起盛有人造放射元素的试管;放在盖革计数器(Geiger counter)前测度辐射性。计数器劈啪作响。玛丽的脸孔一亮。“我永远忘不了;”朱立欧说;“她脸上展露出来的无限喜悦。”    
        科幻小说家威尔斯受到索迪发表的科学论文启发;在所著《解    
    放世界》(The World Set Free)预言小说中预测;人造辐射物将于1933年发明;还说有一天“原子炸弹”会以火和辐射力摧毁城市。他形容这第一次的原子弹爆炸“让世界变成一片紫红色的火海;震耳欲聋的炸裂声穿墙越壁而来。举目所见;似乎就是一个巨大的紫红色火球;像一只发疯的野兽。在原子弹的威力下;国际问题显得微不足道。显然;原子弹和继之而起的更强力炸弹;可以轻易毁掉所有的人际关系和各种组织体制。”他预言:“用一只手提袋便可装下足以摧毁半座城市的炸弹”的时刻必将到来。    
        可是在这部1913年出版的小说里;威尔斯也预言;一场恐怖的原子战争之后;全世界会结合成一个国家;利用原子能改造社会、改造大自然;让全球皆受其惠。所以;不要绝望。    
        次年;伊雷娜和朱立欧因制成人造辐射物而获颁诺贝尔化学奖时;玛丽已死于辐射能;未及眼见30年前她和夫婿共同领奖的景况重演。    
        不过;那天在斯德哥尔摩的颁奖典礼上;伊雷娜并不像她母亲当年坐在观众席上;聆听丈夫演讲;而是高坐演讲台上。而且;首先站起来致词的就是她。    
         


第六部  雕像第二十五章

        
    玛丽·居里若生的是儿子而非女儿;儿子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对于做儿子的而言;有一个出名的父亲勉强还可忍受;但有一个名闻遐迩的母亲可不一样。    
        夏芙就承认母亲的放任让她不知所措。她宁愿有一个独断的母亲;就算只为了有个背叛的对象也好。有了选择的自由;她反而不知该选择哪一行业。    
        玛丽对于自己所生的这个漂亮女孩也不知怎么办好。这天生优雅而富才华的女孩;是玛丽陌生的类型;有一段时期夏芙似乎有意做个钢琴家;玛丽很高兴。可是夏芙不能承受做个职业钢琴家必须的孤独、克己和苦练。    
        伊雷娜就不同了。可是为了与妹妹争宠;伊雷娜发展出与玛丽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20年代;居里家的情况是:夏芙是家中的孩子;玛丽一如往昔是母亲的角色;伊雷娜却有如家中的    
    男主人。这对玛丽来说是很好的安排;让她的情绪得以稳定。      
        玛丽全然不是个巾帼须眉。她的勇气、顽固、刻苦都纯然是女性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