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集]美食最乡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杂集]美食最乡思-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巅崖受辛苦。”然而,卢仝的茶名远扬,可能得益于他的“七碗主义”,大碗茶卢仝,他的豪情与牛饮,只有酒界诗仙李白可以相比,卢仝的七碗茶是: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饮茶歌》    
饮茶能饮到此般甘畅淋漓的境界,卢仝茗中亚圣的地位也就可以当仁不让了。卢仝又称玉川子,他的家乡河南济源还有一个玉川泉,那是他曾经汲水煮茗之泉,关于这一点,现代人不论怎么饮茶,条件优越的达官新贵,也是难以追随的。现代都城,我除了在杭州河坊街旁的古井巷尚见到水井有水可饮以外,就只在山西洪洞县的苏三狱中见到井了,那井不及电线杆粗,石板凿的圆井口,井沿有索痕,但那井中决非善水。    
今天的都城,饮水都是来自自来水管,没有人去命名一个玉川水龙头。我在丰台住时,搞到了一包上品的西湖龙井,约有一斤,一时间兴奋得不得了,巴不得喊来半城北京人来共享,但是丰台水硬,泡的西湖龙井还不如茉莉花茶末子京华8号芳香,只好矿泉水,买的是西山兰台矿泉,碰巧了,茶之色香味极佳,尔后相继换过几种矿泉试泡,只有西山兰台矿泉水适宜。当然,北京还是有好水的,那要自己去取,比如从北京植物园沿山径往上走,到樱桃沟,那里有一股好泉,宜于泡上品好茶。如果开车去怀柔、密云的白云深处,也是有甘冽好水的。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得“忧先天下之忧而忧,乐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他的名诗《斗茶歌》一样有“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的佳句。范仲淹的贡献,还在于他将宋朝时斗茶的盛景作了传神的表述:    
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    
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    
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辉煌。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    
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    
赢得珠玑满斗归。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宋朝斗茶,当是有茶的历史以来的茗事盛景,坊间也有多种传纪表达,不过多不及范仲淹写得如此大气浩然,恢宏壮阔,斗茶的宋朝是远去了,今天的茶文化还在复活的道路上,蛮让人怀想宋朝,亲近宋朝,要是能够回到宋朝去,吟茗中歌谣,当是一大爽事罢。    
摆谈茗事,我想,宋朝有一个人是应该提及的,他就是秦桧的曾孙秦钜。那已经是南宋了,十万金兵南下,欲图江南再下杭州。金兵势如破竹,过黄州,抵罗州,罗州知府李城之正值卸任,又年过七十,时任罗州通判的秦钜统领三千茶商兵据城抵抗十万金兵近月,后出懦将开城出逃,金兵方趁虚而入将罗州拿下,秦钜当即命令部下点燃国库,自己换了一身白衣白裤蝶般跃入熊熊烈火,以身殉职,十分悲壮。罗州城一夜被摧平,今天的湖北蕲春县师范学校建在了罗州府遗址上,前年我去,还依稀能辩出护城河,那里生长有野趣盎然的莲藕和芡实。宋朝建有五大收集转运茶叶的商务榷,罗州府为其中之一。那时候,秦钜年届四十,正当壮年,文武双全,因为老秦桧的连累,他虽是才华横溢,满怀报国之心,也只能任一个小官通判。由于秦钜的抵抗,金兵失去进取江南的最佳时机,南宋后来才有百年安生,宋史中有《秦钜传》一卷,正史中为一小小通判作传,这是别列。关于罗州之战的细节,秦钜部下幸存的一本战时日记有详细记录。    
宋朝有趣的人物还有一个也是不能省略的,他就是宋徽宗赵佶,这个皇帝多才多艺,偏又悬御笔著下一部《大观茶论》,细到连茶叶工艺也有描述,皇帝写茶书的事,在中国历史中大约只有他一人了,他还写了一首《宫词》:    
今岁闽中别贡茶,翔龙万寿占春芽。    
初开宝箧新香满,分赐师垣政府家。    
皇帝大人是说,这一回是要跟大臣们一起享用新贡好茶了,不过,他却独霸了均窑,把均窑定为官窑,只给他烧制茶壶杯盏,禁止民间收藏均窑瓷器,这个玩法多少有悖茗苑清境,略显霸道,大约与宋朝盛行斗茶有关。斗,就是要把道理放到一边去吧。    
皇帝中间,喜欢茗事的还有康熙和乾隆,康熙给一味野茶“吓煞人香”取名碧螺春,使碧螺春和它的揉制工艺流传至今,成十大名茶之一。康熙皇帝也沾了碧螺春的光,搞得人喝碧螺春,连带想起了他,看来题词真的很重要。据说,龙井茶是因为乾隆皇帝夹入书页,夹成了扁叶,以后才统一定型为片茶的。乾隆写过许多描述龙井茶的诗文,他观察细腻,文笔精雅,合乎他的有文化的皇帝的身份。乾隆皇帝最令茗中称道的是在他八十五岁逊位时,有一个老臣含泪相劝时的对话,臣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答: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当然就是茗中君子了。    
茶起南方,《茶经》载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这么说,茶的兴盛,是从四川开始的,传北方后,贵族皇室的品茗斗茶之风,才大助茗事,相继让陶瓷业也兴旺起来。“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但终究茶是源于青山幽谷,它喧染传达的是民间情趣,俗世之雅。苏子曰:欲将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既源于山水,方清待布衣草民。所以茗中茶联,是有广泛传播的,画家郑板桥的茶联端是茗中翘楚,他的多数茶联,是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又多题于茶亭楼阁,为佳茗添香增色不少。“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此联题于江苏镇江焦山吸江楼。“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这是四川青城山天师洞的茶联。郑板桥的茶联,又是以茶言志,或借茶抒情:“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幽窗字学颜”,“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一生都不糊涂的郑板桥,说是喜欢竹子,难道他不是更喜欢茶吗?            
第三部分 饭 
第32节 西溪:水上的清行   
先在蒋村小酌,蒋村辖西溪。菜是农民厨师烧得菜,乡村味道浓郁,甚于杭州城中的大宴。从美色、美味、美形和美器四个方面考察,后两项略逊,多是土钵盛装,然内容是极好的。我喜欢一道蒸盘鳝,那鳝是有浓绵的鳝香与酱香,入口欲化,有润泽之感。一道咸笃鲜味道好,是鲜肉、咸肉与鲜笋合炖的汤菜,行话曰烩菜,在京喜欢吃西湖莼菜汤,至此不再思及。其他还有豆瓣鲫鱼、盐水虾及蟹等,蒋村自南宋就是杭州的食品基地。小酌之后,就开始上路,游西溪。西溪是杭州西湖、西泠、西溪三大名景之一,但过去西溪一直被雪藏,今日是要将它重新开放,先期目睹西溪清景,亦是一大乐事。游西溪最好是船游,去了船埠,径直登船。    
摇橹的村妇,脸上有了岁月沟痕,如是西溪浅波,斑驳的水泥船,被水吃力地浮托,直至水面近了船舷。船是有一个红色篷顶,四竿支立,搁住了炎热骄阳。浮云被阳光洗白,团团缕缕,悬于碧空。橹的妙处,是摇动时不见浪花与声响,悄然拨动船儿徐行。离了船埠,船头犁起波棱,西溪青萍默默,红蓼簇簇,水道若玻璃之路,宁静光滑,淡然写意间呈现蓝天白云,岸柳拂风,樟冠巨展,渔村倒影。    
驶过一段直的水面,西溪便曲转,沿葱郁的北高峰向西。船愈前去,岸上的柳树、樟树、梅树、李树、结着青柿子的柿树、垂着元宝状花串的元宝树、长红梅状果实的果树、绿叶肥大的桑树、枣树、硕果磊磊的石榴树、竹、芦苇、牵藤类等各色亚热带植物挟深浅浓淡绿意于两岸夹道扑来,接岸的水面又拥着凤眼莲、青萍、绿荷、菱角与红蓼,潮般的绿就一波连一波把河挤迫得紧,把河挤得艰难,把河挤得窄窄的,把水挤绿了,空气中弥漫着清甜凉润的水草气息。    
三两曲水路,便遇石闸,石闸是渔村牌楼,或者村口,西溪人称斗门,斗门是水利工程,涨水时便下闸,阻止河水对渔村漫灌,我始以为是为了防阻河盗。诚然,亦是可以罢?进门便见水上村庄,村内有深潭,是水的场院,村落依水而起,屋舍是有老式,中近式和新的半歌特式小楼。那半歌特式的楼房,已是水乡主要民居,它有一个四棱型的尖顶,上有一串着三只圆球直指蓝天的钢针,墙照例是贴着马赛克,窗镶着蓝玻璃,阳光打在上面,金光闪耀。门楣上依了传统习俗,挂了大蒜、艾、宝剑草(菖蒲别名)和粽子四物,粽子是草木灰包的粽子,门前坪上有白狗或黄狗漫步,母鸡休闲式的觅食,鸡鸣犬吠就弥散在水上湿润的空气中。渔户的门前,植着鸡冠花、凤仙花、玉米、三七或天门冬,有石阶级级渐次入水,是汲水与洗衣处,旁有泊舟,舟上是葡萄、丝瓜、南瓜架起的凉棚,瓜果丰盈,蜂蝶起舞。村中四处又有池塘,养鱼蟹,植菱藕,曲幽小径蜿蜒垂柳与青芦间。蝉鸣声声,鱼戏池水,间或有蛙跃。    
村是蒋村镇深潭口村,是一条“Z”字形水道,进村便见直端的前头岸立一棵百年古樟,巨大的枝丫伸展,右手是“龙舟胜会”石级看台,“龙舟胜会”为乾隆皇帝御赐,逢端午是必赛龙舟,但非竞渡,赛的是划龙舟之技艺,可曰“花样龙舟”,则天下独此一例。是时初秋,天仍还是热,龙舟胜会早已散了,空落的看台积着些许落叶,只能想像那喧嚣与繁华,那赛龙舟的臂力威猛的少年,穿红着绿吃粽子的村姑和额点雄黄嬉戏的村童。    
朱先生是此行的向导,一个在西溪结庐而居逾十年的摄影家,他自购有一船,结庐于竹林,养一狼狗厮守,是为拍摄西溪。朱先生领我们上岸,到蒋先生家,蒋先生世代渔家,年逾七旬,白发剪理得极短,目陷,然有神,身体瘦而坚,十指指尖水滴状展开,圆润,力量饱满,指甲薄而短,常年使网所致。蒋先生的西溪话略可以懂,他说他家有四亩鱼塘,以养鱼和打鱼为生,惜之不能长时间听其讲古,惟细打量了他的屋舍。厅堂阔大,左墙搁下一条倒扣的旧船,船边是网、木桨、木桶、撑竿、防水衣、草帽、竹箩、自行车,右边有八仙桌,木椅、竹躺椅等。厅后是厨房,分两个灶,左灶是燃汽灶,配液化气罐,是日常使用的现实主义之灶,右灶为水泥砌磊,石灰粉饰,并列两个黑色无耳铁锅,锅上扣有桶式锅盖,灶尾有木勺与水缸。灶之上有一梯台,铺红布,最上级设灶王神位,有贡奉的痕迹。白灶台黑铁锅,曾经的水乡的饱足与温馨。    
朱先生约蒋先生去给我们表演撒网捕鱼,亦为给《风景名胜》拍摄。蒋先生应允解舟,我们复登船,向西而行。有一道竹帘闸,此闸上为竹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