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方,不可举行勉强的无把握的作战。此次粟部歼敌二万,打得很好,今后作战亦不要过于性急,总以打胜仗为原则。敌以十万大军向我进攻,我损失若干地方是不可免的。你们应有对付恶劣环境之精神与组织准备。”    
    华中分局常委会议结束后第二天,8月2日上午,粟裕就返回海安前线,调整兵力部署,将主力第1师、第6师集中在海安东北地区休整,待机歼敌。第七纵队在海安外围打运动防御战。    
    海安运动防御战从7月30日打到8月3日。第七纵队在4天的战斗中,只用了3;000多兵力,却英勇抗击了5万多敌人的轮番猛攻。杀伤敌军3;000余人,自己伤亡仅200余人,创造了敌我伤亡15∶1的纪录。    
    8月3日,海安运动防御战任务完成,华中野战军主动撤出海安。国民党军得意忘形,各部纷纷报捷,称歼灭华中野战军人数竟达二三万人。第1绥靖区司令部错误地判断:“苏北共军已经一败涂地,主力第1师、第6师下海北逃。”    
    其实,华中野战军指挥机关和第1、第6两师主力部队3万多人已经在海安东北稳稳当当休整两个星期,有的部队驻地距海安城仅仅七八公里,天天出操上课,开会唱歌。但是,由于这里是老根据地,地方政府和民兵、群众严密封锁消息,查捕敌人谍报、坐探,使敌人成了瞎子、聋子,对我军动向毫无所知。


第二部分:全军奋起反击 迎敌全面进攻弃海安运动歼敌(2)

    国民党军以为他们的第一步作战目标已经达到,决定按照预定作战计划,调整部署,分兵占地,在东起海边西至扬州的150公里地段上摆出一字长蛇阵的封锁线,企图清剿封锁线以南占领区,然后实行第二步作战计划,与徐州南下部队会攻两淮。    
    8月6日,蒋军整编第65师及第l05旅由海安东进,连占西场、丁家所,准备继续东犯。    
    粟裕得知这一情况后,兴奋地说:“此乃一良机也,不可错过!”8月7日早晨,他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和华中分局,报告“歼敌良机已到”。同时建议在淮南的第5旅东调苏中参战,以便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    
    8月8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表示“歼敌良机已至,甚好甚慰”,指示:“预备部队或钳制部队如有可调者,望张邓谭尽可能满足粟之要求,集中最大兵力于主要方向。”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华中野战军政委谭震林率领第5旅和华中军区特务团到海安参战。    
    国民党军继续进犯,于7日进占李堡,8日进占角斜。9日,其整编第65师经海安去泰州、黄桥接替整编第25师的防务,10日新7旅又去接替第105旅在李堡一线的防务。    
    国民党军队频繁调动,给华中野战军造成了在运动中歼敌的大好时机。    
    粟裕当机立断,决心集中兵力,首先寻歼李堡之敌于运动中。他作了如下的部署:以第l师攻歼李堡、角斜的第105旅主力;以第6师攻歼丁家所守敌第l05旅一部;以第七纵队及第18旅分别位于贲家巷东南和西场南北地区,合力歼灭可能由海安东援之敌新7旅,并阻击可能由如皋东援之敌。    
    李堡位于蒋军“一字长蛇阵”的东端,孤零零地摆了一个团的兵力。此时,蒋军新7旅副旅长田从云率领一个团来接替105旅314团的防务,交防者的电台、电话机刚拆除,接防者的电台、电话尚未架好,华中野战军突然发起攻击。蒋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一夜之间两个团被全部歼灭。接着,蒋军新7旅旅长黄伯光率领的一个团也落入华中野战军打援部队预设的“口袋”,再遭全歼命运。    
    李堡之战,历时20小时,华中野战军歼敌1个半旅9;000多人,生俘少将旅长金亚安、少将副旅长田从云。我军又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至此,粟裕指挥苏中部队已取得四战四捷。    
    8月13日,中央军委发电给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宋时轮,指示:“苏中各分散之敌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再布置几次作战。即如交通总队,凡能歼灭者一概歼灭之。你们如能彻底粉碎苏中蒋军之进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


第二部分:全军奋起反击 迎敌全面进攻全歼“袖珍王牌军”

    这时,苏中国民党军队的机动兵力已经不多,难以继续全面进攻,不得不调整部署:东面重点扼守南通经如皋到海安的公路干线,西面由扬州沿运河北上进攻邵伯、高邮,正面加强海安至泰州线以南占领区的“清剿”和防御。南通、如皋一线兵力比较薄弱,是其暴露的侧翼。    
    粟裕设想,如果避开正面,攻其侧翼,在南通、如皋之间打开缺口,必将严重威胁敌人的后方基地,打乱敌人的部署,造成歼敌良机,寻歼敌人于运动之中。    
    当时粟裕设想了两个作战方案,一个方案是从正面进攻海安和如皋,另一方案是避开正面,攻其侧翼或后方,吸引敌人来援,寻歼敌人于运动中。    
    8月19日,华中野战军司令部获悉蒋介石8月25日将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粟裕、谭震林决定立即南下作战。他们在给中共中央和陈毅、张鼎丞、邓子恢的电报中说:“我为争取25号庐山会议前,给顽敌一个沉重打击,决以1、6师及5旅南下,攻占白蒲、丁堰、南通、海门一线,以使顽敌主力南援时,求得歼灭一个旅至两个旅。”    
    中央军委和陈毅于8月20日复电,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南下行动计划。中央军委随后又发电指出,在攻占丁堰、白蒲、南通、海门之线以后,海安、如皋之敌也有固守原地不敢南下的可能。“此种情况下,请考虑第二步是否可以攻占磨头镇、张黄港、加力市,并相机攻占黄桥,调动或击退海、如之敌”。强调指出,“将这些敌后市镇之敌军,哪怕每处一营一连予以歼灭,均有极大意义。”    
    粟裕认为,中央军委的指示来得及时、十分正确。当即决定从丁堰、林梓打开缺口,以黄桥为进攻方向,插到敌人侧后去打。    
    这个敌人侧后,是国民党军队在其占领区构筑的东西百余里、南北数十里的封锁圈。它南临长江天堑,东、北、西三面是许多据点构成的封锁线。黄桥位于封锁圈的中心地带。    
    用3万多主力部队插到敌人封锁圈里去打仗,这是一着奇兵,也是一着险棋。粟裕说:“这个行动好比孙行者打牛魔王的办法,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带有危险性。”他敢于走这步险棋,是因为有广大的人民群众作后盾。    
    8月21日深夜,丁堰、林梓战斗打响。这又是一次出敌不意的攻击,进展甚快。    
    丁堰、林梓是(南)通如(皋)公路上的两个集镇,位于国民党占领区东面封锁线中部,驻有交通警察总队的6个大队和第26旅1个营约3;700多人。    
    交通警察总队号称国民党的“袖珍王牌军”,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忠义救国军”和上海税警团改编,名义上属交通部,实际归“军统”指挥,由美国特务梅乐斯和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合作训练,拥有美械装备,每人配备长短枪各一支。这支部队政治上极其反动,配合地主武装“还乡团”血腥镇压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为了捕捉地方干部和民兵,他们竟在丁堰储存了几屋子刻有U·S·A字样的脚镣手铐。    
    华中野战军突然发起攻击,国民党军队仓皇应战。经过一夜激战,丁堰蒋军交警总队被我军围歼大部;林梓的守敌被全歼。东陈之敌在我军围攻下,大部逃入如皋,东陈亦被我攻占。    
    丁、林战斗,歼敌交通警察总队5个大队及第26旅一个营,共3;000余人,缴获甚多。这是苏中战役的第五个胜仗了。    
    


第二部分:全军奋起反击 迎敌全面进攻攻黄救邵打援

    此时,李默庵判断华中野战军部队将要进攻如皋城,急令黄桥守军增援如皋,同时命令黄百韬率整编第25师向邵伯进攻。这时北线国民党军队已经占领淮北睢宁,正准备向华中首府两淮进犯。李默庵认为,华中野战军主力集中在如皋东南,如要增援邵伯,从北面绕过他的封锁圈,需要不少时间。利用这段时间,他就可以攻下邵伯,沿运河北进,配合北线蒋军进逼两淮。东西呼应,一举两得。    
    粟裕的对策,出其不意,高敌一筹:攻黄(桥)救邵(伯)打援,一举三得。他以第七纵队在姜堰、海安之间发动钳制性进攻,自己亲率第1师、第6师、第5旅、特务团于8月23日夜间向敌人封锁圈的中心挺进。    
    这个地区,南是长江,东、北、西三面都有敌人许多据点连成的封锁线。封锁圈东西百余里,南北仅数十里,我军竟用3万作战部队插进去,若被蒋军知晓,整个行动将会流产。    
    然而,这一带又是老区,人民群众都心向解放军,严密地封锁了消息,蒋军得不到情报,等觉察时再行动已经迟了。    
    8月24日,我军截获黄桥守敌第4旅沿如黄公路增援如皋的情报,粟裕即令部队在行进中严密注意敌情,准备在如黄路与敌第99旅打一场预期遭遇战。    
    25日,敌第4旅进至黄桥东北,与我第6师遭遇,当即被第6师包围,展开激战。    
    这时,李默庵才发觉华中野战军主力已西进,急令已南下到如皋的第187旅,加上第79旅一个团和第4旅的一个营,急速向西南增援第4旅。该集群又被我第1师在加力、谢家甸地域截住,将其包围。因为敌人实有的兵力远比我原先侦察的要多,经一夜激战,未能解决战斗。    
    这样,战局就变得复杂了。西面运河线上邵伯、乔墅一线战斗十分激烈,乔墅阵地已被敌军突破。我主力若在如黄路拖延时日,邵伯一旦失守,战局将起剧变。    
    在紧要关头,粟裕当机立断,立即调整部署,堵住敌人后路,同时隔断东西两路敌军联系,采取在战场上转用兵力的办法,造成兵力对比上的绝对优势,各个歼灭分界、加力之敌。    
    粟裕打电话给陶勇,命令第1师第1旅西调,配合第6师歼击分界之敌第99旅,并要第1旅旅长张震东当面接受任务。    
    张震东到达华中野战军司令部时,看到粟裕正在盯着地图沉思,就轻轻地走过去。    
    粟裕指着地图说:“老张,敌人已经被我们包围在加力、分界两地,如果两地同时打,我们兵力不足,不能迅速解决战斗。你们那边敌人是三个多团,如皋还有两个团。你们和5旅是9个团,9∶5。如果如皋的两个团出援,打起来要延长时间,形成僵局。不如干脆把1旅加到6师那边,来一个雷公打豆腐,先集中兵力歼灭分界的99旅,然后再转用兵力歼灭加力的敌人。你们旅立即奔赴分界,协同6师歼灭99旅。”    
    “是,坚决完成任务!”张震东向粟裕敬礼;飞身上马赶回部队。    
    8月26日,第6师和第1师第1旅、特务团以5∶1的绝对优势兵力,向分界之敌发起进攻,只用两个小时就解决战斗,全歼蒋军第99旅两个团3;000多人,活捉少将旅长朱志席、少将副旅长刘光国。然后向东转移兵力,把第6师、第1旅、特务团调到加力,形成15个团对3个团的绝对优势,将加力突围之敌一举歼灭。数百名国民党军在向如皋逃窜途中,恰好被第5旅截住去路。第5旅着黄色军服,与苏中部队的灰蓝色军服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