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2-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252-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第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施工所的工程绝大多数在中南海里面,也兼管紧靠在红墙外的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的住所,例如在任弼时去世后,成为中共中央第五位书记的陈云在中南海东墙外的住所,就是田恒贵到第一施工所后,带领工人去修缮的。    
    中共中央部分机关和党的领袖进入中南海以后,办公、公务、住宿用房,都是利用这里原有的旧殿堂、楼阁和房屋,这些都是年久失修的老建筑了,有的栉风沐雨百多年,属于危房了,要使用必须先加修葺。此外,可利用的旧建筑都利用上之后,办公、住宿用房仍然有些紧张;有些建筑只能凑合一时,不适宜长期使用,因此还要新兴建一些房屋。这些工程,有些也由第一施工所来完成。    
    在过去的战争年代,在刚刚进入北平以后,中央机关一直没有一支专门的房屋建造维修队伍。第一施工所组成以前,即便是中南海里的建造维修工程,也都是承包给社会上的营造厂或从营造厂雇用工匠来做。    
    但阶级斗争的弦马上就绷紧了,尤其是担负着警卫责任的部门,他们认为临时雇佣的人,很难一下全摸清他们的背景底细,给这他们与党的领袖和中央机关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总有几分潜在的威胁;而且施工的过程中以及施工后的质量也有些问题,还时不时发生一些扯皮的事情。    
    因此,中央负责行政工作的部门决定自己组织人员,成立自己的专门修理队伍。从有关资料上看到,中直修办处的人员除了像田恒贵等来自北方地区的人员外,还有从上海、广州等地调来的。    
    第一施工所在中南海内有些与修建相关的事情,通常要同中央办公厅的警卫处和行政处接洽请示,警卫处的处长是汪东兴,行政处的处长是伍云甫,伍云甫调走后是罗道让。与第一施工所打交道最频繁的,是中央办公厅行政处的管理科科长毛维中。    
    从北京大学毕业的王权是第一施工所的负责人,他在北平解放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是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外围组织成员。田恒贵说王权人很聪明,有活动能力。他开始在香山“劳大”搞基建,后来到了中南海。另外还有一位负责人,名叫李树森,是从革命老区来的。


《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第二部分田恒贵:中南海里的工程师(2)

    刚进中南海的时候,田恒贵并不知道在中南海里住的、办公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只被告知那里是中央机关。而且进了中直修办处就强调纪律,要注意保密,不该问的不问。以致他在进了中南海两个多月之际,还不知道毛泽东就住在这里。    
    他第一次听说自己就工作在毛泽东居住的地方,是这一年的5月,在东八所会议室召开的一个报告会上。在这个会上做报告的,是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会议的主持者是当时中央办公厅行政处的处长协理何明孝。    
    田家英做的报告的题目是“学习《为人民服务》”,是他本人学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文的心得体会。田家英说:作为革命干部,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结合自己的实践强调:我们这些同志,都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很少有机会到下面直接为人民服务。然而直接为毛主席和党中央服务,实际上也就是间接的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田家英的这一课,给田恒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为自己能工作在毛泽东身边感到无上光荣。    
    田恒贵说:“我们刚到中直修办处,去山东调我们的郭青山就向我们介绍情况,说为什么这么急着自己组织队伍,因为前不久从社会上雇的施工队在中南海施工过程中出了事。”    
    当时郭青山讲得比较含糊,也没有指名道姓。进中南海以后,中央办公厅行政处处长罗道让,又对新来的人员进行教育,田恒贵才对那次事故有了清晰完整的了解。    
    此事发生在第一次政协会议筹备期间,会议筹备的主要负责人、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住在中南海里的纯一斋院落,周恩来有时也在那里办公。院落里的房屋年久失修,需要修葺,就从社会上雇来施工队。按规定每天收工时,施工人员要把现场清理整齐,把材料堆放好,排除可能造成伤害危险的隐患,或对危险地段做出明显警告标志。    
    负责检查现场的,是行政处的一位老同志,他文化程度不高,也不太清楚施工现场的清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那天,施工队清理做得比较草率,老同志也未能发现隐患。    
    夜里,李维汉起来上厕所,从住所出来向院子西边的厕所走去,因为看不清楚,人也比较疲劳,在经过一个既没有认真遮盖、也没有做警示标志的水表井时,掉了进去摔断了腿。在他腿伤治疗期间,年长的林伯渠不得不更多地担负了筹备政协的工作。    
    田恒贵到第一施工所后负责的第一个工程,并不在中南海里面,而是在中南海东墙外的陈云住所。    
    陈云的住所曾经是李宗仁在北平时住的房子,当年有个代号叫161,现如今做了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的幼儿园。那套房子因多年没修过了,房顶漏雨漏得厉害。因此必须进行大修,把房顶全拆了重新做。房子供暖的锅炉管道和暖气片,由于长年不用都坏了,也要全部更换新的。在小楼的后面,还新加盖了一间厨房。    
    因为是大修,房子里不能住人了,而且工期也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结束,陈云夫妇就暂时住进了北京饭店。    
    联系修葺的事宜,是李树森跟田恒贵一起去的,和他们接洽的是陈云的秘书周太和。周秘书要田恒贵他们签署一份责任书,要求一个月完工。田恒贵觉得李树森是领导,就让他签名,但李树森说田恒贵是此工程的负责人,非要田恒贵来签。    
    签署了责任书又成为工程负责人的田恒贵,此时对陈云的寓所如何修建心里并没有谱。因为房屋的修建工程他此前从没有干过。他在山东工学院虽说学的是土木工程,实际上当时的学习广而不专。开了的课程有都市规划、道路桥梁、工程结构、水利工程等等。实习期间他干的是修筑战备公路,还建了一座公路桥。因为1950年10月后开始了抗美援朝,山东是战备重点地区,结果房屋建造的工程倒一点也没有接触过。    
    旧房顶揭掉后,要重新钉屋面板、铺油毡、换新的石板瓦,但田恒贵对石板瓦的铺装工艺根本不清楚。施工的人员多数是李树森从河北平山县革命老区招来的,这些人政治上比较可靠,有的还是中共党员。但他们来自农村,只盖过乡村的土平房,对城市的高级住宅见也没见过,更不用说做比较讲究的装修了。因此,田恒贵就到其他工地去看,了解石板瓦铺装过程,并向有经验的人请教,然后将新学到的方法教给自己带领的施工人员。    
    房内的装修多是要求比较高的技术活,例如重新换顶棚,房间内的四周做灰线,修木地板,做高级油漆墙面等等,这些也都是农村来的施工人员从没干过的活计。于是从中直修办处请来了有经验的老木工、老油漆工,带着农村来的施工人员,边学边干。另外,检修暖气锅炉、拆换暖气设备以及电工的活计,也都是由中直修办处调来的专业技工带着做的。    
    农村来的施工人员能吃苦,有学技术的渴望,又虚心肯学,所以较快地掌握了一些房屋装修技能。有这样一支能吃苦肯学习的施工队伍,陈云住所的修葺工程进行得还算顺利。田恒贵自己也因负责这一工程,学到了一些学校没有教授的东西,比如铺石板瓦,高级装修,又比如供暖设备的安装,房屋的水电设计安装等。    
    在施工的进程中,原先和田恒贵签署责任书的周秘书将管理房修的事务移交了,接手的是陈云在东北时期的老卫士长。他调来北京的时间稍晚一点,但他对陈云的生活非常了解。    
    周太和是政治秘书,对一些生活细节的事务不熟悉,所以他做修建计划起草责任书时,考虑得不够周到,一些必需的项目没有列入计划。在工程进行之中,卫士长时常来查看,结果总是来一次就发现一些遗漏问题,提出一些增补装修项目。今天增加这个,明天增加那个,弄得田恒贵很伤脑筋和为难。    
    因为工程的时间限制,是根据原先修建项目内容定的,现在新增出一些项目,工期势必要向后拖。另外新增加修建项目,还涉及到增加预算的问题,一些材料要现购买现准备,这些都不是田恒贵能拍板定的,要向上一级主管汇报请示。    
    老卫士长的态度很好,一再承认是他们开始考虑不周,但不把发现的遗漏问题补上,总嫌美中不足。田恒贵就找第一施工所的负责人王权商量,王权说:写一个书面的东西叫他们签字。结果增增补补,工期又拖了一个多星期。    
    快完工的时候,陈云夫人于若木在下班后来看了房子,她在修建后的房间里感觉不错,表示满意。她上了二楼,看了陈云办公住宿的房间。这些房间铺的是木地板,由于多年没养护了,特别显旧;再加上施工时搬运材料,有些磨损的印迹,表面更粗糙了。于若木见此,提出是否可以给地板打打蜡。    
    田恒贵知道陈云住所的修葺,是可以包含地板打蜡项目的,但原来的预算里没有加入这一项。因此他又将这项费用做了计算,室内加上走廊,打蜡的面积共200多平方米,需要200万旧币,合后来的人民币200元。现如今200元已不算什么事,可在当时就不能说是笔小钱了。


《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第二部分田恒贵:中南海里的工程师(3)

    陈云夫人听说要花200万旧币,考虑再三,最后决定不给住所里的地板打蜡了。田恒贵当时听了于若木的这个决定很感动,觉得首长们要求自己挺严格,什么事都与国家的利益挂钩,能为国家节约一点经费就节约。陈云家的地板,最后真的没有打蜡。    
    当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有一天,周秘书来到现场,对田恒贵说:“首长住在北京饭店,一天要花许多钱,而且老住在那儿也不方便。现在房间里已经可以住人了,首长要搬回来住。”    
    随后,陈云夫妇就住进了161。田恒贵还带着人员在院子里施工,因此每天都能见到陈云夫妇。就他的观察,陈云当时工作很忙,早上很早就走了,晚上很晚才回来。陈云的夫人于若木,每天上下班都是骑着自行车。    
    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机关房屋修葺的任务竞相接踵,工人们都难得休息,晚上加班更是经常的事。陈云院子工程的最后结束,工人们从前一天一直干到了翌日凌晨2点多。田恒贵说在刚到中南海那两年,他就没有享受过休息日。    
    工程临完了,却差一点儿出个大事故。那天,一位老工人给小楼安房檐接雨水的白铁檐沟和水斗。因为修房时搭的架子已经都撤掉了,老工人就架一个竹梯子爬上去安装。梯子下面的地面是水泥的,挺滑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一个人监护扶着梯子,但他也没找别人来扶,自己就往上爬。    
    当他爬到房檐边时,梯子突然向后滑落,幸好院子里有一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