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哈耶克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88-哈耶克传-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哈耶克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家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父亲收集的植物标本。他们家不管准备搬到哪儿,前提条件都是要有地方来装无数晾干的植物标本和有关植物的书籍、图片。除了小家庭的生活之外,这家人,尤其是费利西塔斯与孩子们还会去走访费利西塔斯的父亲及其后妻与他所生的孩子。哈耶克的家人至今还记得,哈耶克的外祖父有个大家庭,大家关系很紧密。哈耶克自己也回忆说,在外祖父家的聚会人数总是很多,好几代人共聚一堂。    
    与外祖父相比,哈耶克的祖父比较谦逊。冯·哈耶克家族被封为贵族的时间要比冯·尤拉舍克家族早一代人,他们为“自己的教养和血统而自豪”。比较而言,冯·尤拉舍克家族是“严格的上层资产阶级,要富裕得多”。哈耶克还记得,他的外祖父的住宅“很壮观,甚至很宏伟……毫无疑问,是维也纳最美丽的住宅之一”{11}。他们有好几位仆人。    
    “冯”是奥地利帝国两级贵族中的第二级中的第四等、也是最低一等、同时也是最常见的贵族。第一级则是统治日耳曼地区各公侯国达数个世纪的皇室成员,下一级则是冯·哈耶克和冯·尤拉舍克这样的家族,他们的祖先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陆续被封为贵族。“冯”与英国的“爵士”大体相近。    
    哈耶克家的姓氏以“ek”结束,这是典型的捷克姓氏。哈耶克认为他的祖先是来自布拉格的一位“Hagek”,他是著名天文学家布拉赫(1546-1601,丹麦人,其观测资料为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奠定了基础———译者注)的助手。哈耶克喜欢跟人说,在有些比较古老的月球图上,有一个叫做Hagetsius的环形山,可能就是为了纪念他的祖先。他也曾提到,姓“哈耶克”或“Hagek”的家族,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波希米亚?穴基本上位于今捷克共和国?雪,因而———尽管就他了解的情况,他的家族说的一直是德语———“哈耶克”可能源于捷克语的“Hajek”,意思是“碎木材”。    
    他的祖先中也有人来自萨尔茨堡地区,跟他的第二任妻子一样。在他就任萨尔茨堡大学教授的就职演讲中,他上来就说,在“我的一生中,我在上课前自我介绍的时候,总是说自己是个外国人。不过这一次,我却可以说,我是本地人。距今370年前,我本人和我妻子的一位共同的祖先当时担任公爵大主教法庭的书记官,他接到一道敕令”去负责一项建筑工程{12}。源出萨尔茨堡地区的哈耶克的很多祖先都是政府官员或盐商。这个家族后来才迁居到维也纳。.    
    约瑟夫·哈耶克(Josef  Hayek)是一位贵族手下的行政官员,由于开办了奥地利第一家纺织厂,而于1789年被册封为贵族,办工厂也让他发财致富。他的儿子海因里希就是弗里德里希的曾祖父,成了维也纳的政府公务员,用他的曾孙子的话说,他“作为一位绅士,度过了漫长、尊贵而又舒适的一生”。海因里希的儿子古斯塔夫早年由私人教师教育,后来进了一家专为贵族开办的上流社会子弟学校。哈耶克记得,古斯塔夫成了一名“海军军官,事实上,倒有点像是海军的花花公子”{13}。到1860年代,海因里希已进入晚年,散尽家财,古斯塔夫也不得不去当教师。    
    古斯塔夫就是奥古斯特的父亲。    
    哈耶克曾讲过一件轶闻,是关于他如何于1918年在一个火车站结识维特根斯坦的。当时,两个人都是在奥地利军队服役的军官,这件事可以帮助我们略微了解一些他的童年生活。“维特根斯坦绝对是个英俊、文雅的小伙子,我大概是在1910年前后认识他的,”哈耶克回忆说,“我的外祖父曾经在紧邻维特根斯坦家族位于诺伊互尔德格郊区的一个地方,租了一间瑞士乡间村舍,住过一个春夏,他们家人经常从他们更为豪华的乡间别墅跑出来,喊我妈妈的几个小妹妹过去跟他们打网球。”{14}他与维特根斯坦的亲戚关系并不很近。    
    哈耶克跟父亲一起,从植物学中享受到了很多乐趣,这是他童年时代持续时间最长的业余爱好。奥古斯特收集了大约7.5万至10万件干燥标本,来自中欧、斯堪的纳维亚、法国、突尼斯、希腊、埃及等广阔地区。弗里德里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标本,除了植物之外,还有昆虫和矿石。奥古斯特编辑了一本《外国标本》,专门供应和交换罕见植物的压制标本,而弗里德里希则帮他搞一些杂务。{15}    
    


第一部 战争(1899…1931)第1章 家庭(3)

    哈耶克童年及青少年时还对摄影、骑自行车、滑雪、帆船、攀岩、登山、戏剧等产生过兴趣。他曾描述过登山对自己的吸引力:“让我入迷的并不是需要很多攀登技巧的地方,因为在这种地方,要达到目标,就必须有向导。”他是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攀登,从“艰险的地形”享受乐趣,“不过也不是非常艰险———都是覆雪和岩石交加的地方”。在他看来,最大的乐趣是在只有一条可以通往山顶的道路的地方,寻找自己要走的路线。这“从技巧角度看未必是最艰险的,但你知道,除非你找到了一条通往山顶的道路,否则你就只能在原地打转”{16}。登山是这个家族的传统———他的外祖父冯·尤拉舍克在1880年代曾与奥伊根·冯·庞巴威克一起爬山,他们当时都任教于因斯布鲁克大学。在大多数情况下,弗里德里希跟弟弟一起爬山,偶尔会跟父亲一起爬山。    
    他曾谈及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说直到上大学之前,他的性格都是“十分讲究实际的”,他想成个“能干的人”{17}。一位采访过他的人引用他的话说,他“真正系统地努力追求过的”第一种兴趣是“戏剧,(他)甚至发奋写作跟暴力及具有色情色彩的主题有关的悲剧———安德洛玛刻(特洛伊王子赫克特之妻,以对丈夫忠贞而著称———译者注)、罗莎蒙德等等”{18}。哈耶克经常去看戏剧表演,阅读了从17世纪到18世纪的西班牙、法国戏剧和古希腊戏剧译本。他也阅读德国诗歌,尤其是歌德的作品。他认为,歌德对他早年的文学思想的影响是最大的。当时的哈耶克是个身体瘦高、不修边幅的男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种文学作品。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什么宗教方面的指导。他的父母都是正式的罗马天主教徒但他们却从来没有带他上过教堂。学校中有一点宗教教育,但那只是最低限度的。春夏季节的周末,是他们家“雷打不动”{19}的全家郊游活动,他和弟弟们不参加学校组织的半强制性弥撒,那使他们经常与学校当局闹别扭。在星期天他和父亲有时还会到森林中去漫游。    
    不过,哈耶克也记得,年轻的时候,自己也有过某种“苦闷的感觉,因为他在忏悔与领受圣餐时曾违反教规”{20}。哈耶克回忆说,十三四岁那会儿,他请求他认识的每位牧师向他解释,“他们所说的上帝”是什么意思,“没有一个人的解释让他信服。(大笑)这本来就是我的目的”{21}。“到14岁那年,我确信,没有人能够对‘上帝’一词给出合理的解释,因此,不管是声称信仰上帝还是不信上帝,其实都是毫无意义的事。”{22}他家的亲朋中没有几个人信奉宗教。    
    今天,他的家人讲起他在学校的生活,觉得他是个多少有点叛逆的学生。这跟他的弟弟们不同。哈耶克脑瓜很聪明,但他不是那种少年老成的孩子。除了生物学之外,他对别的课程一概提不起兴趣。14岁那年,他的拉丁语、希腊文和数学都不及格,不得不留级一年。他换了所高级中学,而且换了两次,因为他跟老师老闹别扭。他一般是在“年终考试前突击几个星期,把几门课程一年的内容都大概学上一遍”,除此之外,他根本就“不用功学习”。{23}    
    在学校念书的时候,他让大部分老师恼羞成怒,他很聪明,但却没有兴趣学习。尽管他在学校表现不好,但他的伙伴们都认为他是非常聪慧的孩子。他声称自己不会绘画,于是离开他上的第一所高级中学,进了另一所专收穷人家男孩的学校(当时是男女分校)。他的大部分必修课的成绩都是班中垫底的。他对他的同龄人所学的和老师所教的大部分东西了无兴趣,而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则爱不释手。     
    在家里,却是另一回事。他俨然成了一位小学者,帮着父亲进行植物学研究,跟父亲一道出席维也纳动植物学会的学术会议。十四五岁时,他对生物学的分类方法越来越不满意,想获得更多理论知识。“我父亲看出这点后,把一本进化论的重要著作交给我。这本书对我来说,有点太艰深,我还没有准备好去疏理这样的理论性论证。如果他一年后给我这本书,我可能就会被生物学吸引住。这些东西曾经激起过我强烈的兴趣。”{24}在后来全部的学术研究中,他都对进化现象保持浓厚兴趣。    
    在达尔文的著作刚刚发表的头十年中,进化论的地位可能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更为突出。适者生存的观念,与人们未曾预料到的、不是由谁指挥的演进发展的观念,一直是哈耶克思想的关键所在。     
    他的父母“彼此十分琴瑟和谐,他们的婚姻生活是宁静幸福的(这不仅仅是我的看法)”{25}。他的家庭生活“可能是人们理想中的生活———一日三餐都是全家人共同进餐,在阳光下无所不谈,我们的父母总是让我们自由地闲逛、思考甚至干一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26}。    
    弗里德里希曾回忆说,奥古斯特是一个在德国文学领域“学问极为渊博的人”。哈耶克的家人至今还记得他曾对父亲给予了非常肯定的评价。哈耶克回忆说,父亲每天早上都冲冷水澡,为的是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哈耶克年轻的时候,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很多个晚上,都和家人一起倾听奥古斯特朗读德国的伟大戏剧和德文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奥古斯特的记忆力极好,可以把弗里德里希·席勒的诗《大钟之歌》从头背到尾。弗里德里希将会实现他父亲未能实现的作学者的梦想。而奥古斯特对他的长子的影响超过了对其他任何一个孩子的影响。    
    


第一部 战争(1899…1931)第2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1)

        引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因素有敌对的同盟结构、帝国的野心、国家间的不信任及日耳曼的民族自我中心心态。日耳曼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于英语世界,弄清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哈耶克成长其间的那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罗马尽管征服了将德国和法国隔开的莱茵河西岸地区,但却从来没有能够征服居住在今天德国境内的各个部落。查理曼大帝最初是法兰克人(蹂躏了高卢也就是今天法国所在地区的日耳曼部落)的王,他于公元800年创建了神圣罗马帝国,并成为开国皇帝。在这一年里教皇利奥三世为他加冕,这位教皇是天主教会领袖,他所统治的区域包括原来的古罗马帝国西部和日耳曼地区。在其鼎盛的10世纪和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包括今天的德国、奥地利、瑞士、比利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